2、《日常》京都动画的大成之作,画风简单温馨,节奏轻快,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生活中励志搞笑的事件;
3、《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小晴与母亲生活在原始热带森林中,本来过着平淡的日常生活的小晴,被突然出现的阿布所改变,阿布除了善于吐槽外还拥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故事励志又不乏幽默;
我们不会忘记《拔苗助长》中那个担心禾苗长不快而把它们一棵一棵往上拔的宋国人,我们不会忘记《南辕北辙》中那个想去南方的楚国却拼命往北赶的魏国人。每一则寓言都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
《守株待兔》让我们懂得:偶然的一次机会,不应该去注视它,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刻舟求剑》让我们知晓:不知道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主意,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一则则寓言都闪烁着一道道智慧的光芒。寓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当代人的精神食粮。它带给我们幽默,带给我们启迪,带给我们灵感,带给我们思想;它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想象。
《哆啦A梦》是由日本漫画家藤本弘,笔名藤子·F·不二雄,和安孙子素雄,笔名藤子不二雄A,共同创作的漫画作品,1987年12月23日后,由于两位作者打算各自创作漫画,《哆啦A梦》系列的创作便完全由藤本弘负责。
该漫画叙述了一只来自22世纪的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受主人野比世修的托付,回到20世纪,借助从四维口袋里拿出来的各种未来道具,来帮助世修的高祖父,小学生野比大雄化解身边的种种困难问题,以及生活中和身边的小伙伴们发生的轻松幽默搞笑感人的故事。
[关键词]影视动画;叙事方式;主题表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动漫受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A760066)。
影视动画形式感的独创性和极致化,形式感的求新求变,不仅限于材料、制作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更重要的是叙事思维方式的突破。构成画面的形式感、画面审美、故事情节和创意等元素紧密相连的。从观赏心理来看,新鲜的形式感,更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影视动画短剧在故事内容上的表现可以说是无限制的,随创作者的想象和思维广度而变。其故事结构相对简化,其一表现在单纯的中心情节,基于一个单纯但有力的矛盾展开;其二表现在故事悬念的突转变化。影视动画典型结构方式是在故事的开端营造悬念,在故事的揭开悬念,情节出现突转,抛出令人意外的一个包袱作为故事的结局。因为影视动画的某些形态或形式的叙事特征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有待进一步观察。具体地说,影视动画的叙事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线性叙事
动画片的线性叙事的主要采取通过一条主线完成叙事功能,这条主线一般是情节主线,通过情节进行线索的架设。大多动画片,特别是主流商业动画片通过一条主线贯穿于动画叙事之中,这种动画片主要考虑到大众的观赏水平,符合大众化,情节主线太多太复杂会影响观众的欣赏。美国诸多商业动画片就是通过一条主线,从头到尾,娓娓道来,把故事讲得干干净净,把情节理得清清顺顺。如《海底总动员》就是通过小丑鱼的孩子尼莫无意中在大海被人类抓走,深爱他的父亲寻子的过程进行了完整的叙事,所发生的事情,像遇到健忘的多利,闹了很多闹剧……一路上碰到海蜇、乌龟、鲸鱼等事情都是顺着这条主线进行下来的。从主线的另一端,尼莫被放进了牙医的鱼缸,在七哥、大嘴鹄等的帮助下逃出鱼缸,以迎合这条故事主线,最终成就了一个圆满结局。可见,这条叙事主线主要是通过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情节串连,就好比写作中的顺叙一样,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的线索,观众易懂,容易接受。
二、章节式叙事
章节式叙事方式是将故事使用同一个角色贯穿始终,分成若干部分,或若干集,把故事分成若干个“小故事”,连起来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大闹西游》是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蓝本进行改编的一部无厘头风格的爆笑动画,一共120集。《大闹西游》采用了“真人发声”,制作方邀请了国内多位当红明星为该剧配音。该剧从头至尾的故事框架是一条与原《西游记》中相似的起伏跌宕的人物命运线索,偶尔在两集的进展中,故事中的所有元素会发生变化,这种结构也是电视连续剧和网络动画惯用的叙事方法。在章节式叙事中,人物性格、人物之间关系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发生一些变化,如主人公的成长和成熟,人物关系的聚散离合的设置变化。还有人物在剧情进展中逐步展现自己不同的性格侧面,观众对人物的认识也就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善于伪装的坏人一步步地暴露本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变化都不会影响到主要人物的基本定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正面和反面人物的对立关系等一般不会改变。
对于章节式叙事来讲,故事情节上有着较高的要求,既要有一个从头到尾的大故事,又要有每集相对独立且完整的单元情节。《大话西游》整部是西天取经的大故事框架,但在每一集中又有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这个大故事框架一般都围绕主人公的命运线索搭建,往往是比较松散的,每一集的故事,无论是主题内涵的表达,还是情节悬念的设置都相对简单,但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故事讲明白。重中之重是确定叙事的目的,更多的是从故事创意的角度,如何抓住故事的趣味重点。创作这样大故事,往往是预先设计好了结尾,再一步步倒推回来,就好像把一个秘密礼物重重叠叠地包好,再和观众一起津津有味地逐层拆开,当打开最后一层,给观众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这种叙事方式的故事的核心情节有时只是很小的一点,但却起到了支撑整个故事的作用。故事的风格化问题,故事环境的开放性,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和集数均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把题材的特点和潜力挖掘到极致,正因为影片面对的观众很有针对性,根据观众的心理需求,把章节式叙事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作品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三、系列式叙事
实际上是章节式结构的变体,通常是一个或一组创作者以某一特定的主题创作的影视动画作品,合编为一组系列片或系列作品组合。系列叙事的故事基本上每集单独成篇(也有几集组成一个单元的),集与集之间一般没有不可分割、不能调换顺序的逻辑关系。主人公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全篇,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很固定,几乎没有发展变化。与章节式叙事中的故事一样,人物成为叙事元素中最为突出的部分。作者把创作的重点放到了人物性格的鲜明与命运的曲折上,而故事情节则是作为呈现的空间而已。在系列叙事中,一般以“强调人物,淡化情节”的创作方式为主。如影视动画《冷眼》《毕业旅行》《三个夏天》等都属于此类叙事方法。
系列叙事的情节,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模式,相似的叙事几乎在每集中重复,这种反复出现的故事套路。《毕业旅行》改编自程雨的短篇小说《爱情,最幸福的信仰》,加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进行叙事,每集叙事套路都差不多,框架相似,联系起来作为整体的叙事框架运用的相呼应的循环方式,具有简便易记之功效。情节简化,故事淡化到了只有开头结尾,看不到传统情节剧中的起承转合。这种故事类型是系列动画片所特有的,与其由许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容量都不大这个特点有关。还有与观众散漫的欣赏状态也不无关系,毕竟影视动画是散漫式的欣赏方式,惊扰和干扰因素较多,每集的故事框架有固定模式的话,可以轻松进行赏玩。
四、幽默搞笑类叙事
五、主题类叙事
深入挖掘某一主题,忽略影片的情节进展及循环运动。哲理反思类影片是思想探索类的优秀例子,一些视频包装(如电视台标动画)也可以被视作为一种主题式动画,因为它只是描述某个单一形象。动画片的主题是绕不过的圈子,动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始终是传递文化的一种形式。所以,动画影片的主题思想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它将动画片的情节、线索、角色和动作,乃至电影中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都统率起来,使之服从于主题的传达和表现。一部动画片所反映的是创作者的心声和观念,创作者通过动画的形式用画面的内容和声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每个短片的立意都是作者的内心反映,不管反映的题材大小,他们都是作者思想的倾注。动画短片的就像文学中的寓言故事,它虽然短小但所反映的则往往是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比如哲学问题、当前的时事等。
[参考文献]
[1]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A].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297.
[2]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赏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38.
关键词:动画短片艺术特征情感特征形象特征审美特征
1故事介绍
2艺术特征
动画艺术以其呈现的虚拟性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美感。动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它都是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老太与死神》以情感为线索,用独特的幽默与趣味性、离奇的构思与夸张性,紧紧地抓住观者的心灵,不断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老太与死神》的画面造型流畅、色彩鲜艳、效果逼真,与幽默搞笑的故事情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1情感特征
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艺术的心脏,是艺术产生魅力的内在动力。在这部架构明晰、段落有致的作品中,在充满搞笑的气氛中,当观众欣赏完这部短片时,也同时让人们陷入了深思。影片的开头对故事起铺垫作用,用农庄、麦田、风车寓意故事主人公所在的环境和她此时拥有的心境。这部寓意深刻,表现方法独特的短片,在思考关于对死亡的看法。不得不说,在教人思考死亡时,它是成功的。它没有明确指出生与死的意义,却告诉人们,人无时无刻都得有一个精神的寄托,这要比物质更重要。也告诉人们,有时候,死亡对于死者来说,可能并不可悲,或许也是一种解脱与救赎。
2.2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是动画短片的灵魂,动画片中的形象设计决定着整个动画短片的艺术风格,也决定了整个动画短片的成败。动画片中的形象设计折射了角色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具有强有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动画中所有的形象都是人为制造设计出来的,这些形象一般都具备“简化”与“夸张”两个重要特征。在《老太与死神》中,角色的造型简洁明了,短片中的角色的形象设计用最简洁的线条表达主体,此短片中,老妇人的的形象生动可爱――扎着两条小辫的老妇人,拿着镰刀黑袍骷髅的死神的形象倾向于符号化,如死神的骷髅头骨和镰刀,这样赋予了死神鲜明的角色个性和特点。医生和护士的阳光且又肥硕有力的外形设计,使得故事中的角色的形象鲜明有力。
2.3审美性特征
审美性特征是指艺术形象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形象与生活中的物象不一样,它是在生活形象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加工而成的,是具体性与概括性的有机统一,它是艺术家情感、审美理想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2.3.1夸张幽默的视觉呈现
动画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夸张与幽默。从艺术学角度来讲,夸张在动画中是一种特有的手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强化效果,制造幽默的气氛。在短片《老太与死神》中,角色表情丰富,在不同的时刻表达了人物特定的情感,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思想变化。同时,角色的神态表情和动作设计都运用了大量夸张与幽默元素,从而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在争夺战中,死神的表情时而痛苦,时而无奈,又为暂时争夺到老太时窃喜不已。医生在整个短片中都以自信、果断且又睿智的形象出现,医生夸张的动作、自信表情也反映出现在高科技的水平。老妇人更多地表现出郁闷和无奈。《老太与死神》的动作夸张和幽默性可以说是故事最为精彩的地方。在整个短片中,可以说医生和死神夸张而又剧烈的肢体语言,在充满想象的时空中,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料。
2.3.2多变而又绚丽的色彩
色彩是动画短片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强弱充分体现出动画影片中的主题、风格、韵味及情调。在动画影片中,不同的环境往往应配以不同的色彩。在《老太与死神》中,整个色调具有强烈的、永恒的、高度化的个人情感色彩,这些色调根据剧情的变化而变化,这反应出导演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故事的开头采用夕阳西下晦暗的色彩交代故事的开头,整个色调渲染着空灵悲寂的情绪气氛,与老太当时的心境完美融合,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当老太灵魂离开身体,跟随死神离去时,画面的色彩以深蓝色为主。在故事的部分――医生和死神的抢夺战,短片的色彩大幅度地采用暖色调,从而营造出搞笑幽默的氛围。
2.3.3完美的背景音乐
在音乐上,老式的留声机里一首百老汇老歌响起,它那优美、恬然的琴声曲调蕴含着老太对死亡没有半点恐惧,并带有一定的向往,她知道,她终于可以跟她的老伴相聚了。梦境般的音乐换成了忧伤的小提琴音,幽蓝的强光亮起,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短片里,一扇大门中出现了一位来接老太的死神,说明故事按事物的正常规律行使。突然,一个重音乐又把老太带进了现实社会,老太被医生抢救过来了,此时低沉并逐渐明亮的音乐响起,老太迷茫地环看四周,发现自己在医生的抢救室。短片也由此进入了部分,伴随着一种幽默诙谐的欢快音乐,死神和医生展开了抢夺战。如果说前面音乐都是忧郁消沉的风格和曲调的话,那么到这里,搞笑的篇章拉开了。在抢夺战中,死神与医生你拉我抢,再到追逐老妇人的跌落楼梯,整段剧情既搞笑又轻松,还有些恶搞的成分。最后医生的胜利,死神的战败,导致了老太痛苦而又郁闷地自杀,背景音乐再次以轻快幽默的音调响起,使观者没有一丝的悲凉,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3结语
现代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人类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在《老太与死神》中,创作者用一种幽默但又令人深思的动画短片向人们阐述了人类并不需要过多的科技水平,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创作者描述的内容只是生活中的点滴,但他用独特的视角反映事物状态或观念,探寻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和探寻精神的归依,他通过动画作品中一幅幅连续的精彩画面与观众达到了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汇。
参考文献:
1、隋春艳.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视昕语言分析[J].电影文学,2010(20).
2、苏小芹.夸张与幽默元素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J].商情,2010(30)
3、钟康云钟祥铭.电视电影的艺术特征与特点探究[J].新闻界,2010(3)
4、张艺琼.简析动画艺术的特征与本性[J].大众文艺,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