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象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今天我们研究《系传》第九章,这一章主要是谈数的问题,也是谈卜筮的方法。现在我们把文字给大家介绍如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变化而行鬼神也。
《易经》的数《易经》有一套数字,这一章是卜卦用的。所谓“卜用蓍”,就是蓍草,台湾没有,出在西北。据说蓍草生得好的那一年,天下就安定;蓍草生得不好,天下就不太平了。《易经》的另外一套数字是伏羲八卦的先天图。这个图应该作立体图来看,不可以作平面图看。现在我们姑且把它作平面看,它的数字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以上叫左旋。从这里可以看到东西文化的不同,东方是由右边转过左边去,西方是由左边转过右边来,这是地球物理自然之理。右边开始是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两条线对拢来就是一个圆圈。实际上这两条线都是画了一半,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太阳系统跟地球的转动是相反的,所以叫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现在研究天文的太空学,当然知道宇宙的旋转不同。但是我们要想想五千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们怎么会知道的?这就不简单了。这个问题现在无从考查,我们老祖宗早就懂得天道是左旋,地道是右旋。因此太阳系统,地球与月亮转动,至少这三个球转来转去不会相碰。实际上各大行星彼此的转动都不同。下面是伏羲先天卦的卦位,大家要记住,每一卦的位置是这样摆的:
后天八卦与《洛书》为了以后进行的方便,现在请大家再看看文王八卦的方位。文王八卦也叫后天八卦,大家都要记熟,以后研究的时候才方便,文王后天八卦的方位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乾西北。假使用平面看,后天八卦的数是从《洛书》来的。我们一般的口诀是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是中间(也叫中宫)、六是乾卦、七是兑卦、八是艮卦、九是离卦。为了便于记忆,古人把它编成歌诀,像一首诗一样,很好记忆。我们过去已经讲过,现在再重复一下: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我们过去已经说过,后天八卦的方位和数与伏羲先天八卦的不同,学《易经》、玩龙板,哪个地方用哪一套都不一样,都有规定。这里有一个练习,我们先来做做看,你把先后天两个数字对面来加一加,现在大家先把文王后天八卦图摆开来看看:从离到坎画一条直线,再从震到兑画一条横线,艮与坤画一条,巽与乾再画一条,共四条线,然后再把两头的数字加拢起来都是十,这叫合十。
伏羲八卦的方位呢?又不同了。
大衍揲蓍次序演绎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第一变
第一营分而二以象两(任意分49为左右两部分,我们假定为………………17与32)
第二营挂一以象三(取右首之一策,置于左手小指无名指之间)………………32-1
第三营之半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分左首之策以取其余数)之半………………17÷4剩1
第四营之半归奇于扐以象闰(将第三营所余之策1置干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
第三营之另一半四揲右首之策(四分右方之策32-1=31)………………31÷4剩3
第四营之另一半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将后三营所余之策,置于中、食指间)
以上四营己毕,为第一变,所得策数为………………(1+1+3=5)
(第一变后所余的策数只有两种情况,一是44,一是40)
我们这里所得为…………………………………49-5为44)
第二变再以前法四营所余的44策
第一营营分而为二以象两(任意分44为两部分,我们假定为………………8与36)
第二营挂一以象三………………36-1
第三营之半揲之以四以象四时………………8÷4余4
第四营之半归奇于扐以象闰(将余数4置于无名指与中指间)
第三营之另一半再四碟右首之策………………35÷4余3
第四营之另一半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置余数3于中食指间)
以上四营已毕为第二变。所得策数为………………(1+4+3=8)
(第二变后所余的策数有三种情形即403630,此处所得为………………44-8得36)
第三变再以前法四营所余的正策36
第一营分而为二以象两此处假设为………………20与16
第二营挂一以象三………………16-1
第三营之半揲之以四以象四时………………20÷4余4
第四营之半归奇于扐以象闰
第三营之另一半再四揲右首之策………………15÷4余3
第四营之另一半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
四营已毕,所得策数为………………(1+4+3=8)
以上三变所得的策数为
………………588相加为21
49-21=28四分28为77为少阳所得,为阳爻。
如此十八变后,得出六爻,即为所得之卦。
附注一:十八变每三变所得挂扐归奇的数,有以下六种组合:
(1)5,4,4
(2)9,8,8
(3)5,8,8
(4)9,4,8
(5)9,4,4
(6)5,4,8
附注二:这六种组合所得的策数也有以下六种情况:
得9和6的机会各为一,得7和9的机会各二,其计算方法如下:
假设十八变中,三变所得挂扐之数为5,4,4,则5+4+4=1349策-13=3636÷4得9,(36即乾之策数,每卦六爻,36x6=216),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即由此来。
如果为9,8,8,则9+8+8=2549-25=2424÷4得6,(24即坤之策数,每卦六爻,24x6=144),坤之策百四十有四由此来。
如果为5,8,8或9,4,8,则5+8+8=219+4+8=2149-21=2828÷4得7者二。
如果为9,4,4或5,4,8,则9+4+4=175+4+8=1749-17=3232÷4得8者二。
以上得9,6者各1,得7,8者2,这六爻即是所得之卦。
附注三:九为太阳,六为太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阳极,逢九变阴,六为阴极,逢六变阳,七为阳爻,八为阴爻,均不变。
天圆地方为了解宇宙的奥秘,不但要把八八六十四卦记得很熟,图也非常重要。现在再把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向各位作一介绍: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是根据我们中国古代所谓“天圆地方”来的。不过这一句话大家不要搞错了,几十年前大家自己研究中华文化,认为不科学,认为过去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地球怎么是方的?地分明是圆的嘛!其实不是那个意思。譬如孔子的学生曾子,从他书里的记载就晓得地是圆的,没有讲地球是方的。为什么讲“天圆地方”呢?因为天体是个圆球,地面要用平方形来计算,因此这个六十四卦就摆出了天圆地方这个图。这个图大家要注意,对我们研究《易经》象数是很重要的。前头我们讲到卜卦的原理,还没有完全讲完,今天继续跟大家补充一下。大家要研究卜卦,必须把六十四卦都能熟背来,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便根本没有办法学《易经》。其实大家只要用心,知道了窍门也不是一件难事。譬如乾宫的八卦,是这样变来的:
科学的排列刚才我们说过,最下一排的最右手是乾卦,上面写的是乾一,第二排是兑卦兑二,第三排是离卦离三,第四排是震卦震四,第五排是巽卦巽五,第六排是坎卦坎六,第七排是艮卦艮七,第八排是坤卦坤八。我们分析方图,这里的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先天数,其排列状况见下图。
再从乾卦开始,由右向左横列看,依次是:乾1、1夬2、1大有3、1大壮4、1小畜5、1需6、1大畜7、1一泰8、1如果我们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它,就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