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婚礼流程,都是要走六礼程序的。所谓“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道程序。简单说,就是在古代要结婚,得先提亲,同意后就问对方姓名和八字,接着就占卜吉凶,然后送彩礼,确定婚期,然后就可以迎娶新娘了。
当然,这只是一般地流程,在不同时代,婚礼的具体内容还是有区别的。
与汉代纳彩要三十多种礼物不同,在唐朝的时候,纳彩一般就只需要带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这九种吉物就行了,可以说比过去要少太多了。这些礼物也全部都具有吉祥寓意,如合欢寓意欢好,嘉禾寓意幸福,九子蒲寓意多子,双石取其感情坚固等等。因此,人们的礼物也不是乱选的,都是有讲究的。
如果是皇家纳彩,那就更复杂了,流程很麻烦:
(纳采前一日)宫廷侍卫守卫未来皇后家大门
(第二天)皇后家家主身着官服把正副二使迎入家庙或正寝-主人使者互相寒暄-奴仆在幡节的导引下拿雁而入-奴仆把雁交给使者-使者将雁授予主人-主人拜后受雁-奴仆进表-主人受表再拜,使者不答拜-向导引导使者自西阶出
从以上活动可以看出,皇家纳彩还是非常有讲究的。
家主和使者怎么寒暄也是有规矩的。在寒暄前,家主得站在西边,使者则需要站在东边。接着使者会说:“敢请事。”使者会回答道:“某奉制纳采。”主人接着会答道:“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该辞。”寒暄完后,就可以进行“委禽”了。所谓“委禽”,其实就是男方送女方雁。不过由于当时白雁难得,所以一般人都是用鹅代替白雁。
至于问名流程,唐朝和纳彩是放在一起的。以皇太子纳妃为例,纳彩完毕后,使者就会说:“某将加筮,奉制问名,将加诸卜筮。”意思是说,我奉命问你的名字,并会进行占卜。主人会向北拜道:“臣某第某女,某氏出。”等于是把自己女儿生母情况告诉使者。如果占卜结果吉利的话,那就可以结婚了。
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占卜是个非常迷信的做法,但是唐朝对占卜还是非常重视的。唐太宗时期,城阳公主在改嫁薛瓘前,唐太宗专门让人占卜,结果卜者说:“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意思就是说只有白天结婚,最终才能吉利。但由于大臣马周搬出了“黩礼乱常”的大帽子,唐太宗只好作罢,好在并没有影响双方婚事。但他们夫妻后来同赴房州后,居然真的一起死了,竟然应了算命的预言,只能说是一个巧合。
另外,唐朝人还非常忌讳在腊月举行婚礼,有所谓“腊月娶妇不见姑”的说法,民间甚至还流行在“当梁”之年不举行婚礼的做法。所谓“当梁”之年,就是指子鼠、卯兔、午马、酉鸡年,说这几年结婚会“舅姑不相见”,这种迷信当然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这就如同网上谣传说属鼠的男人不能羊年结婚,属鼠的女性不能兔年结婚一样,当然会受到制止。
婚事决定之后,男方家长会向女方发出通婚书和别纸,女方在收到通婚书后,也会回复一份别纸和答婚书。唐代的通婚书和别纸现在依然有留存,下面为双方的样本:
通婚书
某顿首顿首:阔叙既久,倾嘱良深(如未相识,即云久籍微猷,末由展觌,倾慕之至,难以名言)时候,伏惟某位动止万福,愿馆舍清休(如前人之妻,即不同用此语)。即此某蒙推免,展拜未由,但增翘轸。谨奉状不宣,谨状。某郡姓名顿首顿首。
别纸
某白:弟几男(或弟或侄任言之)年已成立,未有婚媾。承贤弟某女(或妹,侄女),令淑有闻,四德兼备,愿结高媛,谨因媒人某某乙,敢以礼请。脱若不遣,贮听嘉命。某白。
答婚书
某顿首顿首:久仰德风,竟阙披展(如先相识,即云求展既久,倾慕良深)。忽辱荣问,慰沃逾增时候,伏惟某动止万福,愿馆舍请休(如前人无妻,不要此语),即此某蒙推允,言叙末由,但增企深。谨奉状不宣,谨状。某郡姓名顿首顿首。
某白:第几女(或妹侄孙任言之)。年尚初笄,末闲礼则,承贤第某男(或弟侄孙)未有伉俪,愿存姻好,愿托高援。谨因媒人某氏,敢不敬从,某白。
为了表示对双方婚事的重视,装通婚书书的礼函也有特别要求:礼函得用杨木或者楠木,函的尺寸也有特殊要求,长必须是一尺二寸(40厘米),宽必须是一寸二分(100厘米),木板必须是两分厚(一分约3.3毫米),盖子必须是三分厚,函内宽是八分。这些尺寸自然代表了两仪三才八节十二时、月,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象征。为了表示隆重,礼函还得用五色线扎起来并进行封题。
之后送通婚书的流程也很复杂。首先,你得在家族中选一个当官的、而且长的比较帅的人去做函使和副函使。然后,你在送通婚书时,还得同时把聘礼送到女方家。当然,礼物顺序也是很有讲究的,不是搞错,你得按照两匹骏马-函车-五色彩-束起来的丝织品-钱车-猪羊-须面-野味-果子-油盐-酱醋-椒姜葱蒜顺序去排列。可以说,除了最重要的婚礼函件外,其他的就是穿的、钱和吃的礼物了,这么大的阵仗,运送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女方在函使到达前,也需要在床上设置香炉、水碗和刀子,一旦函使到达,女方就要按照礼仪接过礼函,然后拿刀子开启礼函,并当众朗读通婚书。如果女方长辈已经不在了,女方还要轻微的哭三声表示哀悼。
在最重要的礼函接受完后,女方还要继续接受其他聘礼,并招待男方在家吃饭。等函使回去前,女方会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随意送一些衣服之类的给对方。
如果女方不愿意结婚怎么办?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选择在男方下函时登车而去,直接逃婚,这样就可以成功地让亲事泡汤了。
需要指出的是,通婚书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你悔婚的话,按照唐律的规定,会杖责六十。另外,有人虽然没有婚书,但接受了聘礼的,也算是订婚。这些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经过这么一个流程,双方的婚姻总算是迈出了最关键的实质性一步,婚事总算是可以定下来了,并且有了法律效力,这个过程完成后,双方就可以正式举行婚礼了。
参考资料:中国民俗史、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