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一个算命先生怎么会如此厉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指点江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李淳风,民间知道更多的只是《推背图》。严格意义上来说,李淳风应归类于科学家,只是,他的道士身份让世人看他时,总是习惯于跟那些算命之类的相联系。
经人推荐,李淳风成了李世民的记室参军。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李淳风任职太史丞,工作就是看看日月星辰,记录天气变化,还得修订历法。也因此,李淳风参与了《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的编写。
“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李淳风在《晋书·天文志》中明确指出:彗星自身无光,是因为太阳的照射而“发光”,而且,彗星的尾巴总是背对着太阳。中国古人很早就观测到彗星了,《春秋》就有记载“613年7月,有星孛于北斗。”
但是,也有人说世界公认的有关彗星最早记录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彗星光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彗星复见西方。”中国史籍有关彗星的记载,截止到1910年,应是不少于500次。不过,首先观测到彗星为何会发光的人就是李淳风。
可以说,这个发现要比西方人早上好几百年。
由于古人受限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像日食、月食这类现象,总会认为不吉,这时就需要皇帝出面将大臣召集起来,大家不停的敲鼓弄出大声响,希望以这种方法可以拯救太阳、月亮。
事实上,中国人最晚在汉代时期就已经知道日食、月食这种自然现象了,《史记·天官书》中有记载:“日月薄蚀,日月之交。月行黄道,而日为掩,则日食,是曰阴胜阳,其变重。”只是在民间看来,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一定还是有其它说法的。
李淳风就曾准确的预测(预言)了一次日食。李淳风有两部历法著作《历象志》和《麟德历》,后者从665年用到726年,《麟德历》确立了以定朔排历谱,后世一直沿用此法。有了新历书后,李淳风很是自信的对天文变化进行了预测。
唐高宗时期,他就发现某天会出现日食,于是,立刻上报朝廷。这可是大事,唐高宗非常重视此事,但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是不见日食,皇帝不高兴了就诘问李淳风:“如果日食不出现,这可是死罪。”李淳风坚持自己的推断,据说,他在墙上画了一个标记,且指着这标记说:“陛下,日光再走半指,走到我指的这个标记处,就会出现日食。”
历法在古时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皇家选择祭祀、冠婚或其它的重大典礼日期,都是靠历法。李淳风用实例验证了《麟德历》的厉害,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早日用上新历法,方能顺天知命、利国安邦。于是,唐高宗就当即颁布了《麟德历》。也因此,明·杨维桢的《说郛序》中说道:“古今知天文历数者,首推李淳风和僧一行。”
李淳风的父亲李播就是个天文学家,著有《天文大象赋》,李淳风受父亲的影响很深,也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后人常说他跟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厉害,据说,李世民想知道大唐的国运,于是,就下令让这二人负责编写。所以,有人就说:李淳风是被皇帝毒死的,因为天机不可泄露啊。
其实,这个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李、袁二人真能算出一国之国运,哪有后来的安史之乱?这才是真正改变了大唐国运的大事件。
史料记载,李淳风活得比李世民还久,李世民不过50岁,人家李淳风是68岁寿终。李淳风非常敬业,干了两朝,按照唐代档案《甲库甲历》的说法,李淳风是“溘逝”,就是忽然逝世,大概是这“溘逝”二字给了后人想象。
能预言日食的人,在常人看来,就是异人,那一定也会算出自己的寿终之日。很多得道高人就是这样,第一天和徒弟们说:“我明天就要去见师祖了。”第二天果真就仙去了。李淳风9岁就入道家,绝对可以说是高人中的高段位。
其实,李淳风更痴迷于天象,他的眼中永远只有那些星星、太阳、月亮,看他毕生所为,基本都是围绕天文,而且,他还发明了浑天仪。
那么,大唐第一预言家李淳风究竟是怎么死的?
大概率就是“风卒”,急性脑血管疾病。放于现在,若是救治不及时,或者不对症,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
关于李淳风的墓,在岐山县城东北约六华里之处的凤鸣镇李家道村,有一座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坟墓。紧靠大墓一路之隔便是李淳风祠堂,三间大瓦房,坐北向南,其建筑古色古香、幽雅古朴,颇有特色。每年清明节在这里还要举办一天的盛大庙会,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唱大戏,四面八方的香客都来祭拜这位先祖。
参考资料:
【《甲库甲历》、《文献通考》】
在如今,说到测字算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封建迷信,将其视为传统文化的糟粕。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今天说的故事就和测字有关。
明朝的时候,在武昌府有个姓夏的算卦先生,因为精通易经八卦,尤其擅长测字,只要写一个字给他,他就能占卜出未来发生的事情,十分灵验。
当地人都称他为“夏半仙”。
话说,有个人叫刘老三,想出门去做趟生意,但不知自己运气如何。听说夏半仙测字占卦很灵,就跑到摊子上写下一个最简单的“子”字,请他预测这次出门能否赚钱。
夏半仙略思片刻说:“你这次出门做生意一帆风顺,一定能赚钱。”
刘老三听完十分高兴,掏了一串铜板,再次感谢,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时隔一日,刘老三把自己要出门做生意的事情说给了自己的朋友王老五,王老五一听也起了兴趣,也想跟着刘老三出门做生意。
刘老三一口答应下来,但劝王老五也去算算,图个心理平安。
王老五找到夏半仙,说明来意,让他也帮着预测一下,能否赚钱。
夏半仙想了想,让王老五写个字看看。
王老五不怎么会写字,心里琢磨,刘老三写了个“子”字,夏半仙说是大吉大利,干脆我也写个“子”字,结果一定和刘老三一样。
于是,王老五歪歪扭扭也写了个“子”字。
夏半仙一看,倒吸一口凉气,得眉头一皱说:“不妥,不妥,你这趟生意不能做,轻者把本钱赔光,重者性命难保。”
王老五听了,心里闷闷不乐,给了卦资,扭头就走。
回到家了,王老五越想越不对头。明明两个人写的同一个字,为什么结果不一样。既害怕出意外,想打退堂鼓,但有些不甘心,生怕错过了发财的机会。
想来想去,王老五大腿一拍,有了主意。
不如这样,我这次跟刘老三一起出门做生意,他卖什么我也卖什么,他睡哪我也睡哪,照葫芦画瓢,有样学样,寸步不离刘老三,总不能他走运发财,自己倒霉亏本吧!
就这样,王老五隐瞒实情,跟着刘老三一同出门做生意。
刘老三带了王老五来到乡下收货,见当地草帽很便宜,于是两人大量收购,各自挑了一箩筐准备返回贩卖。
一路上,王老五恨不能踩着刘老三的脚印走路,刘老三干啥,他也干啥。
刘老三吃饭,王老五哪怕肚子不饿,也跟着吃饭。刘老三走累了休息,王老五立刻坐到旁边休息。
就这样,两人相互为伴,一口气走到汉江渡口,见很多人在等船摆渡。他俩等了好久不见船来。
这时候,王老五突然肚子疼,捂着肚子就往草丛里钻。
谁知王老五刚蹲下去解手,渡船就来了,刘老三吆喝了一声,挑起担子就上了船。
王老五听到声音,慌慌张张搂起裤子,挑着货担就往船上走。可因为晚了一步,只好站在船边上。
当船行到江面上,突然一个浪头打来,船身左右摆动,王老五站在船边,连人带着货担一同掉入水中。幸亏刘老三出手,这才爬上了船,侥幸捡回来一条命,可惜一担草帽已被水冲走了。
回到家,刘老三很快将草帽卖完,赚了不少钱。而王老五两手空空,没赚到钱,还因为感冒生病,花了不少钱。
王老五郁闷至极,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问题出在哪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王老五带着刘老三一同去找夏半仙,问个根由。
俩人把这次出门之事说了一遍,夏半仙听完哈哈大笑,提笔在纸上写下两个“子”字。
“刘老三来测字时,他写的是个‘子’字,当时旁边刚好有一名女子经过,子与女合在一起,不就是个‘好’字吗?所以说他这趟生意大吉大利,能赚钱。”
转而,夏半仙又指了指右边的“子”字,说道:
“王老五虽然也写的是‘子’字,可当时旁边正好有一只猫经过,这个‘子’在地支中就是老鼠,猫是老鼠的克星,老鼠自然害怕,有好处也得不到,所以王老五这趟生意注定遇到祸事,不吉利呀!”
两人恍然大悟,对夏半仙更加佩服。
故事讲完了,请勿和封建迷信挂钩,毕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千年总有其中的道理,只不过手艺不精的人太多,结果误导大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