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曾说:“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命运击败的。”
没想到吧,对抗命运的第一步竟然是早起。
人一辈子过的就是几个瞬间,早起便是其中之一。
换句话说,一个人是如何对待清晨的,便是如何对待生命的。
可能你会觉得这有些太以小见大了。
殊不知,你几点起,就是什么命。
早起,从容不迫,不惧意外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没有人多一分多一秒,但早起却可以让你的人生每一天都比他人多一分从容不迫,多一分不惧意外。
几年前的国庆节,我跟几位好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位是《纸牌屋》《鱼翅与花椒》的译者雨珈。
我们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
几乎每天都是华灯初上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民宿,然后聊到深夜。
第二天上午10点多,大家才会先后起床,一起出门觅食,开始新一天的吃喝玩乐。
有一天早上6点钟,我起来上厕所,竟发现民宿客厅里有人,定睛一看,原来是雨珈坐在电脑前工作。
“想不到吧?我都是早上工作,等你们起来的时候,我一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她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继续翻译。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她为何可以活成我理想中的模样:
年纪轻轻就手握多部翻译著作,并且身份多样,爱好广泛,做得一手好菜,裁得一手好衣……
最近,她还迷上了观鸟,可以为了看到一种稀有的鸟类去野外蹲守数月。
坚持早起,让她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兼顾,支起了更广阔的人生空间,即使出现任何意外与突发情况,也能达成目标,轻松应对。
我也一直在兼职做外文翻译,可总是疲于奔命,稍微有点小意外,比如旅行、生病、主业忙碌,就只能降低工作量,甚至暂停。
为此,我曾一度讨厌朋友突然来访,讨厌说走就走的旅行。
早起无疑是自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早起不只是一项良好的工作习惯,更是一种从容睿智的人生态度,日日累积,为人生打造不惧意外的容错空间。
早起,找回掌控,身心愉悦
亚里士多德说:“在天亮之前起床是一个好习惯,这将有助于健康、财富和智慧。”
他准备改变这一切。
然而抛弃事业基本不可能,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呢?
他想到了早起。
无论多忙,每天5点钟起床,独自一人安安静静地打一个小时的太极拳,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身体里的每个细胞被唤醒,然后再投入一天的忙碌。
这么做之后,他依然繁忙,可整个人的状态舒展轻盈了许多,当然这得益于身体的锻炼,更得益于早起带来的掌控与自由——“一天里只有这1小时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
现代人有许多身不由己,人在职场被工作推着走,人在家庭被生活推着走。
最开始,我选择每晚在孩子睡后写,经常写到夜里两三点,后来发现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差,不仅早上一起床就忍不住发火,白天还时刻担心自己的写作进度没法推进,带娃心不在焉。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乱时候,穷时候》的作者姜淑梅的故事:要照顾一家人起居的她,每天早上在全家人起床前去客厅写作,即便书桌只是一个水果箱,也甘之如饴。
最后60岁才开始学认字的她,在87岁时已经完成6本著作。
我不再焦躁拖延,白天带娃也不再三心二意。
失去控制的人生,即使成功也没有品味的心情。
而早起,是重获人生控制权最低成本的方式。
早起,见微知著,成就非凡
到这里,我们来看看一些大佬早起的故事——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入睡困难,但不管头一天多晚入睡,第二天都会坚持早起跑步。他曾说:“早起,你的人生会多几个小时。”
苹果CEO库克,每天早上4点半开始收发邮件,5点到达健身房开始锻炼。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也是早起的践行者。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工作一会儿,再陪起床的孩子们吃早餐,然后去上班,完美兼顾了事业与家庭。
作家村上春树,每天早上4点半,不用闹钟,到点就醒,起床后立马连续写作四五个小时,写完后他会跑步一个小时。
而这些不正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必备要素吗?
说到底,几点起只是一种自我选择,可生命的轨迹与质量就暗藏在一个个看似平凡的选择之中。
人都是渴望改变、渴望向好的,无奈大多数人尝试无数后成为“早起失败者”。
正如俞平伯先生曾写过的两句小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
早起不易啊!
1.睡前做好第二天早起后要做的工作计划;
2.闹钟响时想象未来已经实现的理想生活;
3.闹钟响了立刻起床不要按掉再睡5分钟;
4.起床后迅速完成洗漱环节开始执行计划;
5.制作每日打卡,记录下每次早起的情况。
有句话说得好:“能够驯服早晨的人,必能驯服人生。”
点个【在看】,放下那些遥远的志向,停止任何焦虑内耗,从明天起做一个早起的人,让命运的齿轮从每一个清晨开始转动。
作者简介:苏师傅。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相约,陪你看故事、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