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zǐ),指半夜11点到次日凌晨1点,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觅食。(2)丑时(chǒu),指凌晨1点到3点,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为农耕贡献力量。(3)寅时(yín),指凌晨3点到5点,老虎最为凶猛,这时候它们最饥饿,四处觅食。
答案:古时候的12个时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和亥时,它们的发音分别为:zǐshí、chǒushí、yínshí、mǎoshí、chénshí、sìshí、wǔshí、wèishí、shēnshí、yǒushí、xūshí和hèishí。
夜半23:00-01:00,子时释义: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灯火幽暗,夜色阑珊,鸡鸣01:00-03:00,丑时释义:鸡鸣,或曰荒鸡,轻风拂过梦境,万籁俱寂,偶有几点寒鸦惊起,绕树三匝,飞掠皎皎明月。
古代的十二时辰如何称呼?【子时】指的是夜半时分,也称作子夜或中夜,对应现在的23时至01时。【丑时】是鸡鸣之时,也称荒鸡,对应01时至03时。【寅时】指的是平旦,即黎明、早晨、日旦等时刻,对应03时至05时。【卯时】是日出的时刻,也称日始、破晓、旭日等,对应05时至07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一天24小时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
古代一天可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