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学——八字干支推演方法与技巧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8.21河北

摘要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干地支计算方法

天干地支是古代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用的二十二个汉字,其中天干十个,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搭配使用,形成六十甲子,在年月日时里循环使用,周而复始。

对于其计算

是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教的,先将天干进行编码:

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

再将地支进行编码:

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其余类推。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最后将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干支纪年。如1861年,最后一位数字是“1”,天干为“辛”,将1861除以12(或1861减去1860),余数为“1”,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

根据六十甲子可以推算出具体的年月日时。而在计时使用里,由于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古代正好是十二时辰,因此形成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的换算关系,具体为深夜23点到子夜1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19-21点为戌时,21-23点亥时。

除了以此计时外,另外地支计时法还与干支计日联系在一起形成六十干支计时法,即甲己日子时以甲开头,成为甲子时,然后丑时成为乙丑时,寅时成为丙寅时,依次类推。

乙庚日子时以丙开头,成为丙子时;丙辛日子时以戊开头成为戊子时。丁壬日子时以庚开头,成为庚子时;戊癸日开头以壬开头成为壬子时。

这样六十天干形成完整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每人出生的时辰也就有了确定的四组天干八个字组成的生辰,简称“八字”。

如,此时正是2005年11月15日19:07(农历十月十四日),此时出生者的八字就是:乙酉年,丁亥月,癸卯日,壬戌时(因为计日天干为癸开头,故本日子时为壬子时,推算至19点至21点即为壬戌时)。

干支的含义

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从文献记载来看,太古时代就已有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分别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天干地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

干支与星象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甲乙携带着风气,丙丁携带着火气,戊己携带着湿气,庚辛携带着燥气,壬癸携带着寒气,它表明天上的五行之气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运行变化。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寅卯携带着风气,巳午携带火气,申酉携带燥气,亥子携带寒气,辰戌丑未携带湿气,以一种独特的程序运行,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气有着另外的一种既遵循五行相生规律。天干表明是说天上的五气规律,地支表明是说地上的五气规律。

干支取象

干者犹树之干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就也,万物成熟。戌:灭也,万物灭尽。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代文献文记载确定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天干地支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这套干支术语后来发展中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相传在公元前2697年,于黄帝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据《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桡创制的,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隋朝的《五行大义》一书同意了干支是由大挠创制这一观点。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近百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在甲骨文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

天象规则

地支有十二,而天干只有十个,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上面的钟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说之上,而实际上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也就是天文观测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占星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传统占星师认为逆行使得行星发挥弱势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古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已发现的“干支表”刻辞数量并不少,但多数都残缺,其中发现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

地支五行

天干五行

干、支五行与属相

干支表

计算与推算

万年历查知1995年为乙亥年。

用1995年的尾数查得知为乙,用年份(1995年)除以12的余数为3查表的知3为亥,所以1995年为乙亥年。具体的算法如下:

先用年份的尾数查出天干,如2013年3为癸;再用2013年除以12余数为9,9为巳。那么2013年就是癸巳年了。

公元前的换算表:

先用年份的尾数查出天干,如公元前2013年3为戊;再用公元前2013年除以12余数为9,9为子。那么公元前2013年就是戊子年了。

干支历

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道面划分出来的,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须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目前,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以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0个干支纪年(详见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见下文五行、属相),以此往复,60年为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如1644年大概为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对应,因公历和干支历是不同的历法,年份起点不同。

干支纪月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不同朝代年岁开始的月建地支不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这个是夏历。而商历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历是正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秦历是年开始于建亥,但仍称十月。至汉武帝改历,才复用夏正,就是正月建寅为岁首(武则天改过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至今。

干支纪月自官方到民间一直有使用!以敦煌出土的北宋《雍熙三年(986)丙午岁具注历日》(伯3403)为例,各月起始点的定义,并非历法中的朔日,而指的是各月节气,此故,二月就定义成从惊蛰(二月节)至清明(三月节)前一日,余类推。敦煌具注历以节气为各月之始的规矩,或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但从现存各汉简残历中,均可见到以朔日作为各月月建起点的情形。

干支纪月歌诀

干支纪月的推算较为容易,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经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有歌诀为证(寅月为正月,寅为虎,又称“五虎遁元”):

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丙上起。

乙庚之岁戊为头,——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戊上起。

丙辛必定寻庚起,——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庚上起。

丁壬壬位顺行流,——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壬上起。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干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甲上起。

干支纪月图表

为了便于推算,把他们的关系归纳制作于此表:

月干公式:月干=年干*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

例:求乙未年巳月天干?

解:巳月干=乙*2+巳=2*2+4=8=辛

纪月节气表

四季节气表

节气歌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

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月初为节,月中为气

干支月,属于阳历月,每月含一节一气,以节为始,以气为中。月初为节,月中为气。节气歌中,每两个字为一个月,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例如,春雨-寅月,惊春-卯月)。

春季:寅卯辰,夏季:巳午未,秋季:申酉戌,冬季:亥子丑。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周历二月己巳日('日有食之',周平王五十一年,换算为公元前720年2月22日)。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因为按照当代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约会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汉历(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199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干支纪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汉历(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朝历法,每年的第一个月为十月,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也就是出游后过了9个多月(不算闰月),驾崩了。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解:从癸丑(第50天)到丙寅(第3天)总共是13天。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天,但270天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用日期记日的失败例子: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到六月初一日,一共多少天?

答: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有29天,所以只有1天。(错误)

原因:洪武三十一年有闰五月(共29天)。《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所以该问题答案应是1+29=30天。

干支纪时

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晨子)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夜子),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

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回归年干支。

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

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

年干支推算

1、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3(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3,借10)

2、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整除余0,即余12=丑)

3、年支简化:

(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

(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

例:求2015年干支?

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为乙

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为未

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

例:求公元189年干支?

解:189年干=9-3=6=己,189年支=(189+7)/12余4=巳,189年干支为己巳

月干支推算

1、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

2、简化公式:(和取个位)

亥月干=年干x2

子月干=年干x2+1=寅月干

丑月干=年干x2+2=卯月干

例:已知2015年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干?

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

申月干=乙x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

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

解:亥月干=壬x2+亥=9*2+10=18+10=28,个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为辛

(注: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简化为:亥月干=年干x2)

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

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个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

日干支推算

干支纪日,民间往往采取元旦干支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由于闰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天,减去60倍天数,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

时干支推算

注意:晨子=-1,夜子=11。因子时、丑时是每日的前两个时辰,顺序置前,地支序数也应置前,故将子丑置前:子=-1,丑=0,寅=1,卯=2…子=11。由于子时作为日期分界线,被一分为二,分为晨子和夜子两个小时,晨子(0点-1点),子=-1。夜子(23点-24点),子=11。八字中,夜子时(23点-24点),仍属于今天,仍用今天日干。

1、时支公式:时支=小时÷2-1(小时为偶数),时支=(小时+1)÷2-1(小时为奇数)

2、时干公式:时干=日干×2+时支(晨子=-1,夜子=11)

例:求1:45,23:43,18:58,0:38时支?

解:时支:(1+1)/2-1=0=丑,(23+1)/2-1=11=子,18/2-1=8=酉,0/2-1=-1=子

例:求乙卯日17:30的干支?

解:时支=(17+1)/2-1=8=酉,时干=乙*2+酉=2*2+8=12,个位=2,2=乙,故17:30干支为乙酉

例:求戊午日0:50、10:50、22:05、23:49干支?

解:0:50——时支=0/2-1=-1=子,时干=戊*2+子=5*2-1=9=壬

10:50——时支=10/2-1=4=巳,时干=戊*2+巳=10+4=14,4=丁

22:05——时支=22/2-1=10=亥,时干=戊*2+亥=10+10=20,0=癸

23:49——时支=(23+1)/2-1=11=子,时干=戊*2+子=5*2+11=21,个位=1=甲

(注:23:49未到24点,是夜子时,仍属今天,用今天日干戊)

例:求甲子日0:20和23:40干支?

解:0:20——时支=0/2-1=-1=子(晨子),时干=甲*2+子=1*2-1=1=甲

23:40——时支=(23+1)/2-1=11=子(夜子),时干=甲*2+子=1*2+11=13,个位=3=丙

推算公元前年干,公元前年支

1、公元前年干公式:公元前年干=8-公元前年个位数(个位为9,8-9=-1,加10,-1+10=9=壬)

2、公元前年支公式:公元前a年支=12*N-a+8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5年干支?

解:前22年干=8-2=6=己,前22年支=12*2-22+8=10=亥,前22年为己亥年

前155年干=8-5=3=丙,前155年支=12*13-155+8=1+8=9=戌,前155年为丙戌年

除法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

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的计算方法:先用大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此方法的根据是公元4年为甲子年(没有公元0年)。

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

解:(184-3)/10=18.1,余数为1,故天干为甲(1为甲,2为乙…癸为0);

(184-3)/12=15.083,0.083/0.083=1,故地支为子(1为子,2为丑…10为酉,11为戌,0为亥)。

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计算例2:计算公元2042年的干支。

解:(2042-3)/10=203.9,余数为9,故天干为壬;

(2042-3)/12=169.916,0.916/0.083=11,故地支为戌。

因此,公元2042年为壬戌年。

计算例3: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7,余数为7,故天干为庚;

47/12=3.916,0.916/0.083=11,故地支为戌。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年份推算

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直接根据干支计算对应的年份数值。但是可以根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年,从而进一步推算。

设x为天干对应的次序,甲-癸依次为1-10;y为地支对应的次序,子-亥依次为1-12.那么对应次序z的计算公式为:

z=6x-5y,

如果为负,可再加60。

其计算根据是同余方程:z≡x(mod10),z≡y(mod12),x≡y(mod2),解得z≡36x+25y(mod60),进一步化简即得。

中国近代史中许多历史事件均以天干地支纪年为基础进行命名如:辛酉政变就在1861,甲午战争就在1894年,戊戌变法就在1898年,辛丑条约就在1901年,辛亥革命就在1911年,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在1912-1913年。

日干支推算表

日干支推算表,又名日柱推算表、一纸万年历。一张表,能推出表上几百年的每一天的干支,十分快捷,便携袖珍,山东任红岩原创,推荐给广大命理师,从此日柱瞬间可知。

年数表(1950年—1999年)

年数表(2000年-2049年)

月数表(月数表万年通用,最好背熟)

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

计算结果即日干支序数,若大于60,则减去60。1月和2月的年数要归上一年,年数要用上一年的年数,可以将1月和2月看作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例如求2015年1月30日干支,年数要看2014年,2014年数=7,不能用2015年数,月数不变。年数适用范围:此年3月-下年2月。

命理师最好将月数表背熟,只要知道年数,往后366天每天日柱瞬间可知,一纸万年历在手,百年日柱尽可知。对于要求更高的盲派占卜师,则建议将年数表和干支表也背熟。

例:求1987年7月18日,1997年1月15日,2008年8月8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2月14日干支?

解:查表得知

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数+7月数+18日=45+2+18=65-60=5=戊辰

1997年1月15日=1996年数+1月数+15日=33+6+15=54=丁巳(1月、2月用上一年数)

2008年8月8日=2008年数+8月数+8日=36+33+8=77-60=17=庚辰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数+11月数+21日=12+5+21=38=辛丑

2016年2月14日=2015年数+2月数+14日=12+37+14=63-60=3=丙寅(1月、2月用上一年数)

THE END
1.八字与纳音:命理推演,哪个更关键?八字命理,又称生辰八字,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以天干地支为基础的命理学。天干地支是古代中国用来记录时间的一种系统,其中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一个人的八字由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组成,共计八个字,因此得名“八字”。通过分析这八个字,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命运、健康、财运等方面的情况。 https://www.yishengmi.cn/bazi/14885.html
2.生辰八字算命app免费下载最准的八字算命软件八字算命排盘软件八字算命软件的功能特别的强大,大家下载软件之后能够在上面测试自己的生辰八字,自己的财运,姻缘等等这些,而且操作又特别简单,只需要输入你的基本信息即可,那么八字算命的软件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特意为大家寻来的一些,有子平八字算命、易奇八字算命大师、 八字算命风水占卜、 灵机八字算命风水等等,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列http://www.downyi.com/key/bazisuanming/
3.浅谈玄学与封建迷信:算命是件残酷的事残酷的命运与无法直视的生辰八字 命运是最神秘的东西,因为它很难预知,更无法控制。人们窥测命运的好奇心自古以来从未减弱过,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产生了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命理学。 中国的传统命理学种类繁多,其中八字命理是传承最久、体系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一种,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到的「算命」「批八字」。它https://www.douban.com/note/710205079/
4.易经八卦生辰八字算命卦象易经八卦生辰八字算命卦象详解生辰八字卦象查询,卜易居八字算命可查询生辰八字、分析八字五行命理免费周易测算八字命运等等出生日期请输入公历。八字算命简介什么是八字算命?简而言之八字算命是指根据人的出。易经八字算命易经八卦四柱生辰八字易经上算卦,免费周易易经四柱生辰八字算命测算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免费提供300条个性化的综合运势算命分析推断一生的https://www.16757.com/ysh/bazi/777.html
5.八字排盘免费查询软件八字排盘app免费下载八字排盘app哪个好八字排盘软件根据生辰八字排列出人的一生各种信息,专业人士能通过万能八字排盘准确地预测到某一人的人生信息.https://www.qqtn.com/qqkey/bzpprj/
6.鬼谷解惑根据输入的生辰八字让进行鬼谷推演。在线工具鬼谷解惑 根据输入的生辰八字让进行鬼谷推演。 鬼谷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策略家,他的智慧被后人广泛应用于预测和决策。根据您的生辰八字进行鬼谷推演,可以揭示您命运中的某些趋势和可能性。请提供您的具体生辰八字(年、月、日、时),以便进行推演。 鬼谷神算八字精批八字财运十年大运https://www.yyzq.team/post/363216.html
7.称骨算命是不是越重越好八字称骨论命计算方法八字称骨论命计算方法 称骨论命法是唐代着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称骨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同四柱论命一样,能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荣辱盛衰。要计算一个人的称骨重量,需先知道生辰八字和称骨数值的对应关系,然后知道想要推演命理之人的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份、月份、哪一天以及出生的时刻,然后将与之对应的骨重https://www.qiyuange.com/bazi/5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