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里有一个叫李渊的少年郎,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早早就考进了太学。李渊潇洒倜傥,文采飞扬,从小就梦想一雪前耻,高中进士,进入翰林。他的父亲李义山是位远见卓识的老先生。
一天,李渊华服出行,途经一家算命摊,一位神秘的道长拦住他,上下打量着李渊:“小兄弟命不凡啊,您是文曲星下凡,本该金榜题名的。”李渊听了哈哈大笑,转身就走。道长在后面喊道:“可惜得罪了城隍爷,如今青云蔽顶,恐怕难以飞黄腾达!”李渊皱了皱眉头,回头看了一眼,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道长不再解释,摇头离去。
李渊不以为然,几日后便进京赶考。
他在客栈安顿下来,整日温书备考。三月不出,专心准备着科举。终于,考试之日来临。
李渊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拿起笔来就写。他感觉题目对自己来说都很简单。写到一半时,肚子忽然痛起来,李渊忍痛完成了考卷,然后夺门而出,找到茅厕解决了需求,再回来时,考试已结束。
几日后,李渊得知自己不仅没中,而且成绩很差。
李渊不相信是自己学艺不精,定有蹊跷。他想起那神秘道长的话,便返回家乡,来到城隍庙跪拜谢罪。
李义山见了,着急问儿子缘由。李渊将前后事情说了,李义山摸着胡子听完,点点头说:“儿啊,命运有时难预料,你勤勉用功就是了。”
三年后,李渊再次进京赶考。这次他更加小心,生怕再有意外。
然而考场上他却接到家书,说李义山病危。李渊匆忙赶回家中,见李义山神清气爽地迎接自己,诧异不已。原来这也是李义山故意而为,不想让儿子沾染权力斗争。
李渊这才恍然大悟,科举再无心思。
就在李渊准备归隐之时,长安传来权相李林甫被弹劾的消息。李林甫勾结恶势力,后宫之争,被御史弹劾他的各种罪名。李渊这才明白,父亲的远见卓识救了自己,否则自己也难逃此劫。
李渊来到父亲坟前跪拜谢罪。他终于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和远见。李渊发誓报效朝廷,但决不再追求虚名,改而投身商界。
凭着聪明才智,李渊在商界如鱼得水。他开办多样行业,经营有方,逐步发迹,终成为一方商业巨头。李家产业遍布各地,李渊也以巨富的身份扶助乡里。
李渊一边经商发迹,也隐匿身份资助朝廷、赈灾救荒,虽无功名,但也以实际行动尽了一臣之责。李义山在天之灵若有知,也必将欣慰不已。
李渊的事迹在民间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李义山的远见,以及李渊的机智聪慧。这也警醒后人要远离权力斗争,保全性命要紧。
李渊勉励后人要明大义,看清形势,知进退。
他说,功名虚幻,民生实事;远离权力中心,方得安稳。后人感念李家父子感天动地、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德,世代传颂。
李渊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明大义,远离权术争斗,方能安稳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