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对话老党员|驻村第一书记孙国亮:扶贫之行决不能白来
新时代的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新时代的学警是公安事业的希望。我由衷地希望大家心中要有党。要从内心里相信党、热爱党、拥护党、坚定信念跟党走。心中要有民。要时时刻刻心里装着老百姓,记住公安前面有“人民”两个字,警察前面有“人民”两个字。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心中要有责。责就是担当。当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特别是危急关头,要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
扫码阅读手机版
视频摄制:张超周颖
“虽是第一次掏鸡粪,但我并没有排斥,因为我看到了孙院长正干得起劲,我为什么就干不了,我照样能干,干就得干好……”这是“00后”霍康硕日记里的一段,2020年暑假他到阳原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参与扶贫工作四十多天,每天跟着孙国亮,被他迎难而上、一心为民的精神深深打动。
6月13日,因为回学院汇报村里乡村振兴工作,孙国亮回到石家庄。在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再次见到老师,霍康硕有许多话要说。
霍康硕对话孙国亮。张超摄
“我们两口子就在四十亩滩安了家”
2016年2月,孙国亮来到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亩滩村。当时全村132户中有79户是贫困户,人均不到2亩地。驻村5年间,村里人均纯收入由2600元增长到10000余元。他带领四十亩滩村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霍康硕:村里的西红柿熟了?最近村里在忙些啥?有什么新变化吗?
孙国亮:今年的西红柿长势良好,预计7月初就能上市。现在主要做的就是大棚的田间管理。另外养殖场新进的柴鸡苗也养了40多天了,长得挺快的。最近村里主要就是发动村民按照要求拆除残垣断壁和不住人的破旧房屋、给村民安装水表等这些工作。人居环境改造好后,你再回去肯定有个大变化。
霍康硕和孙国亮。张超摄
霍康硕:现在村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您是不是特别欣慰您还记得2016年您刚到四十亩滩村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吗?
孙国亮:确实是挺欣慰,大家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村里正一天天变富、变美,用老百姓的话说,“这跟当年没法比”。
我清楚地记得,2016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这天黄昏,几经辗转,我被坑坑洼洼的土路“颠”进了四十亩滩村,村里的贫困落后面貌大大超出我的预料——土窑土房、残垣断壁、堆积的垃圾……最初几天我和村干部在村里转,边转边了解情况,当时土坯房或土窑占了一半,村中水泥主街年久失修,其它全是土路。雨季排水不畅,无法行人,车辆更没法出入。主街上仅有几盏简易路灯,逢年过节才亮上几天。村里没有卫生室,大队部就几张桌椅板凳,更别提村民活动室了。村民冬天舍不得买新鲜蔬菜,一缸腌酸菜吃半年。
孙国亮在四十亩滩村。受访者供图(刘亚军摄)
霍康硕:当时您作为一名“警校老师”,带领工作队去乡村扶贫,看到这种情况有什么感想?
孙国亮: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隔行如隔山,当了几十年的老师,这一下子到农村去工作,又担任第一书记,特别是要帮助贫困村的乡亲脱贫致富,压力很大,如何与村干部、老百姓打交道,特别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举措让老百姓脱贫?这些都是问题。更主要的是怕完不成任务,怕干不好让村民笑话。
霍康硕:虽然没底,也还是马上展开了工作?
孙国亮:对,考察完就开始研究,规划发展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是扶贫的核心和关键。我们结合村里的实际条件,把握阳原县发展特色农业以及辛堡乡建设万亩现代园区有利契机,依托村民种植露天蔬菜传统,借助成立贫困户合作社平台,决定发展大棚种植,先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霍康硕:建蔬菜大棚,遇到困难了吗?
孙国亮:万事开头难。一期建20个大棚,总投入得70万元。县乡各级领导及扶贫办等有关部门非常支持我们的项目,决定拨付扶贫资金35万元,整合资金支持15万元,缺口20万元,可申请大棚补助。但这些钱,都要等项目建成验收后才能到位。
大棚要完工了,建设商多次上门,让我们按合同支付一期建设款20万元。村里贷款10万元,剩下的没办法,我媳妇把给孩子准备的6万元生活费拿了出来,村支书杨兆秀又垫了4万元,总算把这笔钱凑够了。
随后,注入30万扶贫资金的二期15个大棚项目批下来了。因为没有建设商来承建,最后只能由合作社承建。钱还是不够!一筹莫展时,学院支持的4万元资金、党员教工捐助的24700元及时送到了村里。可还有20多万的大窟窿!怎么办?我豁出去从同学和学生那儿借了15万,我爱人又从娘家拿了10万。
孙国亮在田间劳作。受访者供图(刘亚军摄)
霍康硕:看来资金一直是大问题,听说还有人说您是“老抠”?
霍康硕:您爱人当时也跟您一起去扶贫了?
孙国亮:我爱人下岗多年,我到村扶贫前两年刚做过手术,身体很弱。儿子又留学走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我说:“要不你也过来吧,咱俩有个照应,就是村里条件苦……”我媳妇说:“你能受,我就能受!”后来就奔我来了。我们两口子就在四十亩滩安了家。
孙国亮一家三口在四十亩滩村。受访者供图(刘亚军摄)
霍康硕:费这么大劲儿建的蔬菜大棚投入使用后,卖出第一批菜、赚到第一笔钱的时候,啥心情?
孙国亮:激动,相当激动。2016年9月30日,我们种植的西兰花开园上市,当时村支部书记杨兆秀从菜商手里接过钱,数完后,高兴地喊道,“这是我们大棚卖的第一笔钱,淘的第一桶金!”他凑到我跟前抱着我,我俩都流泪了。因为从开始决定建大棚到拿到这一笔款,期间说服个别村民流转土地、跑项目、找建设商、想法筹资金、栽菜苗、田间管理等等,那些压力根本说不完。特别是第一次种大棚菜,能不能长成,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期间的种种焦虑……总之,所有的情绪就在那一刻爆发了。
“你有几斤几两老百姓称得出来”
现在的四十亩滩旧貌换新颜,村外成片的蔬菜大棚格外壮观,棚里一棵棵菜苗青翠欲滴;村内笔直平坦的水泥路、整洁有序的环境,村民在文体广场休闲散步……处处可以感受到村里的新变化。
四十亩滩村。受访者供图(刘亚军摄)
霍康硕:村里的大棚后来发展到多少个了?蔬菜种植给村民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效益?
孙国亮正在将采摘好的西红柿装车。受访者供图(刘亚军摄)
霍康硕:除了蔬菜种植,咱们村还搞了其他项目吗?
孙国亮:2017年,村里进行华北柴鸡林下试养,从开始的1000只到4000只,实现了“种植剩菜养鸡、养鸡鸡粪肥田、肥田种植蔬菜”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去年,又争取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50万元资金,建设了规范化的柴鸡养殖场。按照年出栏销售5000只计算,有望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益。
此外,2018年年底,42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也正式投产。还有良种种猪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和张家口和牧昌农牧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这些产业发展,让贫困户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674元到2020年的4191元。
霍康硕和四十亩滩村村民在劳作。受访者供图
霍康硕:我去年到村里,发现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孙国亮:这几年我们完成了村里大街小巷污水管道铺设和终端处理,路面全部水泥硬化并进行路肩彩砖铺设,修缮了临街的残垣断壁,安装了太阳能和LED路灯,投放了垃圾箱,对危房进行改造,每家每户安装了电暖气设备。与此同时,村大队部专设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村卫生室。村容村貌、居住条件、服务保障今非昔比;环境好了,心里敞亮了,大家过日子都有了精气神。
霍康硕:日子过好了,所以舍不得您,听说村民发联名信挽留您?
孙国亮:对,有个插曲,2016年年底,我们学院办公室主任退休,需要我回去。谁知学院党委收到一封联名感谢信。结尾写道:“学院把这样的好干部派到四十亩滩,我们真的非常幸运……2017年,脱贫攻坚任务还很重,我们相信,有学院党委的关心支持,有孙书记带着我们,不愁日子过不好。”
信上按着18个红手印,学院领导跟我说,“这哪里是感谢信,分明就是挽留信。”(笑)
霍康硕:看到这封信您当时什么感受?
孙国亮:怎么说呢,感到自己一年所有的付出得到村民认可,值了!看着信中老老少少那一句句质朴的话和摁下的一个个鲜红的手印,我当时泪流满面。我就在想,我的点滴付出,却成了他们心里念念不忘的大恩情,这么好的乡亲,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我就留下来继续扶贫工作了。
霍康硕:算上这次,您有两次机会回到原单位,您都没有回去,为什么呢?
那时在“去和留”上的痛苦抉择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但是,一旦决定留下来,就感到必须要加倍努力,必须要以时不我待的劲头把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乡亲,对得起学院党委。
霍康硕:我到村后给我很大的触动就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对您都非常尊重,见了您就像见到亲人一样。
孙国亮:“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你有几斤几两老百姓能称得出来。
“为了乡亲,再难也值得”
驻村5年中,孙国亮勇于担当、一心为民。带领的工作队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个人两次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还荣获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时代新人”称号,并先后获得“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河北好人”“中国好人”等称号。
霍康硕:我跟您去过三次四十亩滩村,每当看到您晚上从大棚拖着疲惫的身体往住处走时,我都很心疼。其实我一直想问您,是什么动力一直支撑着您呢?
孙国亮:从大处讲,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念在支撑着我;从小处讲,是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在激励着我,因为我自己受过穷。
这些年,每当我收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常常看到不知哪位村民在门口挂上一兜菜、放下几个腌鸡蛋;听说我爱吃老西葫芦馅饺子,好几位老人特意把西葫芦养老给我送过来;杨明泰老伴儿得知我有风湿性关节炎,做了条厚厚的棉裤送给我。说实话,困难只能激发我的斗志,倒是这些一点一滴的温暖常常让我泪湿双眼。
霍康硕:这中间经历那么多困难与不易,想过退缩吗?
孙国亮:没想过退缩,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始终有一个信念,任何大事难事都不是条件具备了才去做的,往往都是条件不具备,或者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头拱地,一步一步往前拱,坚持就是胜利。为了乡亲,扶贫之行决不能白来,再难也要干成事,再难也值得!
霍康硕:您是老党员了,还记得当时入党的情形吗?
孙国亮:我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天入的党。自己宣誓时感到热血沸腾,因为小时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这代人是看着红色电影长大的,受革命教育很深。电影中每每出现英雄人物喊出“是共产党员的跟我上!”或革命烈士喊出“共产党万岁”时,我都很激动。我想将来我也要做一名共产党员,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入了党,我感到责任和压力更大了,我发誓一定要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规范自己。
霍康硕:在驻村工作中,如何才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孙国亮: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靠实实在在去做。特别是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或在大的原则问题面前你如何担当、如何处理。大棚建设急需用钱,我第一个把家里的钱拿出来,后来村支书杨兆秀,包括我的两个队员韩涛、周涵,前前后后也从家里拿来20来万。大棚带班刚开始是村支书杨兆秀,后来是我,每天最早一个去,最晚一个回,跟大家一起劳动,脏活、累活抢着干。鸡场防疫清理鸡粪,夏天气味呛得人直流泪,我都第一个带头上。村民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做到。
霍康硕:四十亩滩村已全面脱贫,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下一步村里发展有规划吗?
孙国亮: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我们打算继续巩固已有产业,特别是在蔬菜种植和柴鸡养殖上向品牌要效益,把产业做精做细。继续加强人居环境改善,建设花园式村庄,巩固孝善基金和三方育人制度,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再上新台阶。加强党建和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记者周颖)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