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万年历手表,非常长的好像是可以显示400年,也就需要调整了,常规的万年历,则只能体现到2100年,所以远称不上万年,如果按照历法的成为,我觉得叫世纪历更妥帖,只不过没万年历好听。
万年历表(“永久日历”),是指手表在日常佩戴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手动调整,即便是遇到闰年(年历表需要调整)、大月和小月时等,其自动转换,100~200年才需要调整一次,非常长的好像是可以显示400年。一般的万年历,则只能体现到2100年,所以远称不上万年,如果按照历法的成为,我觉得叫世纪历手表,相对于“人生七十古来稀”,称做“万”年历,也不算为过。
现行的“公历”把每年的月份和每月的天数规定为:
(1)每个大月的天数是31(1、3、5、7、8、10、12月份);
(2)每个小月的天数是30(4、6、9、11月份);
(3)平年的2月为28天,闰年的2月为29天;
(4)还规定以循环计日制度“星期”(7天为一周)。
要把这样复杂现行的“公历”全部用机械零件精确无误地显示在手表的表盘上,除了需要应用各种形状的杠杆、弹簧以及凸轮联动机构以外,不同结构的万年历机芯中,都有一个称为“四年轮”的特殊构件,钟表的能工巧匠们就凭这样一个神奇的构思,巧妙地解决了平年、闰年、大月、小月的运行显示。接下来就和大家来介绍一下万年历手表运行原理。
在万年历手表中有个四年轮,它有48个齿,上边安排了一个48个分度的月份盘,顺时针在转动,每转过1个齿,4年转一圈。它的左侧是万能拨杆。现在作用的位置是第3个平年的3月份,刚过去的是2月份,从凹槽深浅分析是28天,下一个是4月份30天;下一年度是闰年,因为从凹槽的深浅程度来分析,这一年的2月份是29天。
由四年轮与万年拨杆的作用位置来控制日历拨头的动作;图中显示的状态是控制日历拨头按部就班,每天过一齿;设想上个月的情况,肯定是控制日历拨头在月末时,一次拨过3个齿(29、30、31)。
再分析拨月轮的工作形式,拨月轮有31个齿,每天转一个齿,每月转一圈;其中只有一个齿的长度较长,只有这个较长的齿才能和四年轮的齿接触,使四年轮每月转过一齿。
拨月轮没到月末,使四年轮转过一个齿,四年轮与万能拨杆之间作用位置的深浅,又决定了日历拨头的月末时动作的变化幅度,是一天过一个齿?一天过两个齿?还是一天过三个齿、四个齿?月复一月,“万年历表”就这样把复杂的工作任务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