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口气在B站上打开了四个“塔罗11月运势”的视频窗口,同时播放。
几乎同样的轻柔女声叠加在一起,连台词都差不太多,“请静下心来,在下面四组牌中选择出自己最有感应的”。其中一个视频的up主还点燃了鼠尾草,要在屏幕那头为我净化能量场,她建议我发送弹幕,以更好地和视频能量连接。
互动塔罗视频|B站:Giuliani蕴辛
大约一分钟后,视频们几乎同时暂停,画面上出现ABCD四个选项。遵从灵魂的指引和考试蒙选择题的经验,我通通选了B。
于是我的11月出现了四种结果:两支视频说我将运气爆棚;还有一支预测我这个月否极泰来;另一支则警告我挑战将至。
在这些大多十来分钟视频的开头和结尾,总会有整齐的弹幕飘过,要么是“领取好运”,要么是“感恩宇宙”。
塔罗牌是15世纪流传于欧洲的一套游戏卡牌,传统的一套有78张牌,画面精巧,大多描绘着神话故事。18世纪,塔罗牌开始被用于占卜,图画的每个元素都拥有各自的意义,连牌面图案的放置的正反都象征着不同解读。
塔罗占卜时,大部分时候由塔罗师洗牌、切牌,求卜的人自己抽牌,“心怀虔诚地和牌面接触”被认为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心怀虔诚地和牌面接触”被认为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环|Giphy
除了那种一对一真人视频的定制化占卜,网上的塔罗算命大多属于“自助式”,大致以下几种:
还有一种互动方式更模拟现实体验,观看者只有点击按钮,视频才往下进入洗牌、翻牌、解析等环节,观看者可随时回到上一步重新选择,但每次的结果都不一样;同样为事先录制。
和线下算命不同,“弹幕”成了“感应命运”和“收放能量”的通道。占卜师的话术会引导观众“把‘领取好运’打在弹幕里”以“收取能量”。
不过,这“好运”和“能量”真是我的么?
对于信奉这一套的人们,塔罗占卜被认为能反映人的潜意识,线下测塔罗时,“诚心”接触牌非常重要。塔罗师会让你心中默念着问题洗牌、切牌,亲手抽出显示答案的牌,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但点个按钮就行的网页和互动视频,不仅无法接触到牌,还原的也不是传统塔罗测试的概率分布。
以目前最火的互动视频测塔罗为例,它是多个视频的组合,通过点击分支上的不同选项,进入下一视频。
制作者需提前准备好数个视频素材片段,在平台提供的编辑器上建立分支,排好预设的顺序(即一张有向图),再加入视频链接,制作成可点击的互动视频。
图为制作后台的视频预览界面|作者供图
平台的编辑器会影响互动视频的呈现,以B站的为例,它的每个分叉点最多只能设置四个选项(ABCD),于是B站上大部分的塔罗互动视频都是从四组卡牌中选择。
这种情况下,塔罗测试的流程怎么走,你有几组牌可抽,背后是服务端搭建的程序所定,选项里有哪些牌,答案有几种,则来自up主的事先设置。与谁都不知道会抽出什么牌的线下塔罗相比,这种形式更像是塔罗师事先准备好答案,由你自取。
因为最终只能展示4个分支视频,但一整套塔罗牌一共有几十张,所以除了那4张被UP主选中作为视频分支结果的牌,你抽中套牌中其他牌的概率永远是0。
而在现实中,假设我们用78张塔罗牌,线下抽取时,某张牌被抽取的概率是1/78。
另一种互动视频则看起来神秘很多,你不需要选择,只要不断点下一步,就可以获得一个结果,结果还每次都不一样,很像现实中的体验。
只要不断点下一步,就可以获得一个结果|B站:塔罗师Gin
为了弄清楚它的机制,我进入B站制作互动视频的“编辑剧情树”后台,模拟互动视频的制作。
首先,你需要用到B站提供的一个高级设置——为某一分支的选项设置随机值(1至100),限定每个选项出现的概率。如果要让4个选项各为25%的出现概率,从后台制作的视角来说,就要将A的随机值范围设置为1-25,B为26-50,C为51-75,D为76-100。
制作者的预览视角|作者供图
一旦观众进入视频,系统就会为该片段“自动”生成一个看不见的随机值,视频上也只会出现随机值所在区间的那个按钮。
比如随机值是50,那么观众在进入分片段前,只会看到选项B,点击“翻牌”,也就意味着进入选项B背后的那个链接。
我参考的up主使用的是一套有45张牌的“光与影神谕卡”。由于B站限制一个节点下最多有4个选项,up主无法将全部牌的解析都置于同一分支下。要使视频实现随机抽牌的效果,比较可行的途径是,在最初的介绍片段后设置3个“切牌”的节点(分别设置1-33、34-66、67-99的随机值范围),再在“切牌”后设置4个“洗牌”分支(各25的随机值范围),最后在12个“洗牌”节点下各添4个“翻牌”(随机值范围同上)。这样,才可以在视频最后放置48种(3×4×4)抽牌可能性,容纳下45张牌的解说。
A切牌之后的部分分支|作者供图
这种情况下,up主还需要填补剩下3个视频的空位。
如果up主图省事,剩下的3个视频全为45张牌里的同一张(假定是编号45这张牌),则抽到编号1-44的牌的概率,全部为1/48,而抽到编号45牌的概率,为1/12。
而如果up很讲究,希望剩下的3个空位全部为不一样的牌,比如从编号1-45的牌中,选了编号43、44、45填入空位,则抽到编号1-42的概率,为1/48,抽到编号43、44、45的概率,为1/24。
线下塔罗测试不管如何切牌洗牌,都是在全部牌堆中选牌。而在上述的算法机制下,观众并不是在最终环节——“翻牌”时才选择牌面的。从第一个按钮“切牌”开始,抽牌范围就在被逐渐缩小,前期看似无意义的“切牌”“洗牌”互动,其实都决定了结果中的一环。
每个答案出现的概率也不均等。
可以看出,互动视频里抽牌结果的分布概率是视频模型和up设定的影响,那直接和电脑对话的网页塔罗会更“准确”一些么。
网页塔罗|塔罗网截图
电脑占卜通过自动机制提供占卜答案,该机制是计算机中所说的“随机数发生器”——通过一个有输出选项的数据库,对这些选项随机排序,挑选一个作为答案提供给用户。
比如牌库中有78张塔罗牌时,可以把要生成的随机数范围设定为0至77,并把每个数值与每张牌对应起来。当你“虔诚地默念问题”并“点击下一步”时,一张“随机”出现的答案牌就出现在你眼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小黑屋里线下算命那个意思了?
但是,那张牌的出现并非真正的“随机”,甚至是理论上可预测的。
这类随机数的生成器,被称作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即一个能生成数字序列的算法,拥有近似于随机数序列的特性)——在编程中,所谓的“随机”,都是通过一定的公式和各种参数得来。既然是计算所得,那就是可以被预测的,只要知道算法、起始状态和参数等信息,就可以重现结果。比塔罗牌算命更熟悉的应用场景,是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的,登陆各种帐号的验证码生成。
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够实现近似“真随机”,是因为他们会通过“真随机数生成器(TRNG)”(也被称为硬件随机数生成器)产生一个“种子(seed)”,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运算。“真随机数生成器”产生结果的依据是物理过程,而非计算机程序,例如热力学噪音、光电效应和量子现象等,它的特点是生成结果不可预测,但相对低效。
是不是听上去既科学,又充满了宿命论的意味。
就算是真随机,传统占卜者也不吃这套,在那些传统塔罗信奉者看来,占卜的原理并不是随机。
以色列采法特学术学院神秘主义和精神学系的系主任MariannaRuah-MidbarShapiro提出:对于信仰者,许多关于占卜可能性的解释都与宇宙论有关,即假定猜想的对象与自然界的另一个元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如一个人喝过的咖啡残渣与ta命运之间的联系。
而虚拟占卜是运用计算机的自动化——通过写好代码的程序自动执行的“占卜”,这是一种随机性的神圣化。但传统的占卜是随机性的反面,它提供的是有意的、非偶然的答案。
但Shapiro也承认,对于合理化网络塔罗的人来说,即使知道这是一个由计算机输出的随机结果,这个结果的意义也不亚于线下的占卜结果,因为他们认为计算机的“随机输出”过程也是一种召唤“魔法”的行为——这种“魔法”不仅存在于占卜过程中,也在数字技术中。
美国伊萨卡学院(IthacaCollege)的宗教学教授RachelWagner认为,“真实性”是一种建构,用户需要自己决定什么是真实的,人们对线上仪式的相信背后,可能只是一个由计算机程序加强的幻觉。
对于塔罗占卜爱好者来说,他们大多并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答案,而是为了获得观察事情的多个角度,以帮助自己调整行为。就如Shapiro提及:对于网络占卜用户来说,如果占卜塔罗是为了在心理层面解释各种联系,那么输出答案的算法机制对数字塔罗的原理并不重要。
算得好是心理慰借,算得坏就相信科学。
“测到好的自己听着听着喜上眉梢……测到不对劲的就迅速关闭视频,完了告诉自己‘相信科学’!”
心理学中有一个“巴纳姆效应”——大部分人会把一些模糊、笼统、放之四海皆准的描述当作是对自己的量身定做。就像你把十二星座的下周运势每个都读一遍,会发现每个放到自己身上都很准。
常常,占卜师话术的圆融比实际面对的卡牌图案更重要,他们会尽量在一句话中把正反两面的可能性都覆盖到,或是说一些“正确的废话”。
就像开头那些说我11月会运气不错的塔罗视频:“你有财富增加的预兆…..只要你想要有钱就赶快去赚钱,一定要有行动力,动起来才会有钱”。
这成为一种安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塔罗牌能给使用者一种掌控感,是对他们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的规避。
于是有人在尝试过后修改了自己的签名——“我的人生导师:B站塔罗师。”
参考文献
[5]林垚.(2019).“算命”是如何骗人的.同舟共进(04),87-88.
[6]Ruah-Midbar,M.(2014).Thesacralizationofrandomness:Thetheologicalimaginationandthelogicofdigitaldivinationrituals.Numen,61(5-6),619-655.
[7]Wagner,R.(2013).Youarewhatyouinstall:Religiousauthenticityandidentityinmobileapps.InCampbell,H.A.(Ed.),Digitalreligion:UnderstandingReligiousPracticeinNewMediaWorlds(pp.199-206).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