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倚数类象━━易卦述辞的具体方法
〈一〉倚数
《周易》文辞,看似文不在辞、词不达意,实际上都是在用阴阳二象表达着二进制数理的进退之道、曲折之情;或者说,文辞是倚着二进制数理在叙述易卦爻动卦变之事。如观(000011)卦六四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从数理讲,观卦上九、九五两阳爻将并进六四爻位,转其阴为阳,由于阳进阴退,卦变而为下卦时的豫(000100)之卦象。从文辞看,言上九、九五两阳爻观察(欲进)六四爻位之国域,“国”喻阴爻,见其六四有阴转阳的希望之光,“光”喻阳爻;而六四阴国也利用上九、九五两阳爻并进入来之“宾”客,使自身由阴转阳为王。“王”喻阳爻,即卦变后的下卦时豫卦之九四阳爻。可见,卦爻辞之义,主要不在文辞本身的字面文义,而在于阴阳二象所表现的二进制数理;如果说易辞有义可考,那也是倚于二进制数理的引伸说义、借题发挥。
〈二〉类象
易卦要演绎大千世界、人文事理,必须抓住各类事物、各种现象的特征、特性,将其分类,用类的概念去归纳、统筹,使之化繁为简,以便于易卦用数法去演绎运作。这就是易卦的数法借助象法而象数相因的内在原因。易卦之象可分三类:
1、单爻类象:易卦的阴阳爻符,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属性;卦爻辞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描述,就是抓住其阴阳属性演绎着二进制数理的进退曲折之道。因此,单爻类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阴阳属性之象。
2、三爻具象:二进制数的前面三个数位是二进制数变动最频繁之处,并以八次数变为一个周期。这种数位的周期变动,使前三个数位之数形成八个固定的模式。在易卦中,人们继续用类象之法把前三爻的数理变化模式用物象、理念固定下来,形成八个三爻卦象,即地(000)山(001)水(010)风(011)雷(100)火(101)泽(110)天(111)。三爻卦象是由三爻组成的物象,有其特定的性状、形状,故又谓之具象。人们只要说某物象、具象,就知所言的三爻卦象数理和卦义。这对于繁复冗长的二进制数式是一种有效的简化方式,同时又符合易象归类以演绎的特点。
3、六爻卦象:在易卦中是六爻组成一个卦体,这个卦体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三爻卦,由于三爻卦可用八个较固定的具象来表称,故六爻卦体也可用两个三爻卦象来表述。《大象》就是运用两个三爻卦象关联来表述六爻卦之数理,而由六爻卦之数理演绎出卦名与卦义。一卦之义一旦名之,则一卦就有其特定的卦义与意义。因此,六爻卦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意象。这种以两个三爻具象连解一个六爻意象的方法,可将易卦的类象之法更加深化,使易卦之数法与象法更加水浮交融、相得益彰。
〈三〉象数关联:
从单爻类象归纳大千世界阴阳属性,以建立二进制数式之易卦,到三爻具象简化二进制数式,以进一步调适、发展象数关系,再到六爻卦象,以其二进制数理演绎卦义之意象,其间象与数始终交融在一起。象是易卦之建材,是基础;数是易卦之主干,是内核。没有象,无以立卦;没有数,有卦无义。专门论述卦象的《说卦传》,其基本内容也是以象表数、以数论象,包括八卦方位说、乾坤六子说等全是倚于二进制数理。至于后世发展起来的纯象易法,于卦爻辞中牵强附会地寻找卦象以论卦义,是与《周易》原本数之象法不相干的。
四、象数理占━━易卦文辞的基本内容
《周易》文辞由象而类万物阴阳之情,又由数而生万物阴阳之理,再象数相推而演绎出或占卜或义理,这就是《周易》文辞内涵的三段式逻辑形式,即象━数━理(占)。
《周易》文辞从性质上可分为占卜之辞和义理之辞。《卦爻辞》乃占卜之辞,主要是以数理占断卦之吉凶悔吝;《彖辞》是以刚柔概念叙述卦之数理,演绎卦名、卦辞之义;《小象》着重点评爻辞所依的二进制数理和吉凶悔吝之由来;《大象》是以上下三爻卦数理演绎(周文王)文治武功、安邦治国之理;而《文言》运用爻动数理仅只演绎乾坤两卦之义。至于《杂卦传》与《序卦传》虽仍依循数理阐述卦名之义,但《杂卦传》重点在探讨卦体相反相对与卦义相反相对的关涉情况,而《序卦传》则是将相反相对的卦义与阳爻动进回蓄的方式结合起来另行编排卦序,以阐释易卦的自然与社会兼容义理。《系辞传》内容较杂,但叙辞的核心原则仍是二进制数理,事实上《系辞传》是运用二进制数理演绎更广阔、更丰富的义理。
从《周易》卦爻辞的具体内容来看,可分为类象、数进、取向三大类。
〈一〉类象:
1、卦体之象:卦爻辞在描述易卦体象时,常用人体部位比喻卦体爻位。如比(000010)卦上六爻辞“比之无首”:“首”喻上爻位之阳爻,“无首”则是指上六阴爻。噬嗑(100101)卦上九爻辞“何校灭耳”:“耳”喻上九阳爻;“何”为荷,有肩象,喻上九动进后形成的九五阳爻。明夷(101000)卦六四爻辞“入于左腹”:背为阳,“腹”为阴,喻六四阴爻。咸(001110)卦九三爻辞“咸其股”:“股”喻阳,指九三阳爻。夬(011111)卦九四爻辞“臀无肤”:“臀”喻阳,指九四阳爻。咸(001110)卦六二爻辞“咸其腓”:“腓”指六二阴爻;又初六爻辞“咸其拇”:“拇”喻初六阴爻。夬(011111)卦初九爻辞“壮于前趾”:“趾”喻初九阳爻。
2、阴阳之象:卦爻辞中有一“阴”字,但无“阳”字,更无“阴阳”相连的文字,“阴阳”二字只是后来才出现在《周易》文辞中。尽管如此,卦爻辞中却处处有阴阳观念,用阴阳二性抽象出万物之特征、特性。
⑴以物之性分阴阳:动物为阳,植物为阴;山地陆地为阳,河水雨水为阴。如:渐(001011)卦上九爻辞“鸿渐于陆”、九五爻辞“鸿渐于陵”、六四爻辞“鸿渐于木”,是以飞鸟之“鸿”喻阳动爻,以陆地、山陵喻阳爻位,而以植物之木喻阴爻位。
⑵以人之性分阴阳:如大壮(111100)卦九三爻辞“小人用壮,君子用罔”,是以小人喻阴,君子喻阳。又如小畜(111011)卦九三爻辞“夫妻反目”,是以夫喻阳、妻喻阴。
⑶以特征分阴阳:如否(000111)卦辞“大往小来”,是以大为阳、小为阴。
⑷以社会现象分阴阳:如蹇(001010)卦六二爻辞“王臣蹇蹇”,是以王为阳、臣为阴。又如家人(101011)卦九五爻辞“王假有家”,是以王为阳、家为阴。再如谦(001000)卦上六爻辞“利用行师,征邑国”,城邑邦国均为一定面积的土地,故喻为阴,而国之君则为阳。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卦时内的阴阳界定是相对的,某物此卦时为阳,彼卦时可为阴。
〈二〉数进:
1、直言数进:在卦爻辞中表述阳爻“动进”与“回蓄”较典型的文辞有:亨与贞、进与退、往与来、出与入、征与复等。如乾(111111)之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始为首之义,指上爻位之阳爻;“亨”为祭祀之义,祭拜祖先乃是回瞻祖先、继承祖业,喻其阳爻回头蓄阳、积德之事;“贞”为占卜,预测前途,喻其阳爻寻求动进之道。全句言其乾卦蓄阳已满,利于六个阳爻一起贞动并进。又如观(000011)卦六三爻辞“观我生,进退”、否(000111)之卦辞“大往小来”、复(100000)之卦辞“出入无疾”、渐(001011)卦九三爻辞“夫征不复”等。
卦爻辞中直言数进之辞,可分为直言阳爻动进和直言阳爻回蓄两种情形。直言动进之辞如:巽(011011)之卦辞“利有攸往”,直言上九、九五阳爻利于并进前往六四爻位。直言阳爻动进的常用辞有:征、伐、入、行、往等。直言回蓄之辞如:升(011000)卦上六爻辞“冥升”,直言九三阳爻虽“冥”处三个阴爻之下,却要将阳爻回蓄升于上爻位。大畜(111001)、小畜(111011)两卦更是以其卦名之义,直言下体卦三阳爻回蓄之事。帛书“畜”为“蓄”。
阳爻动进回蓄,必然产生阴阳交变之情,其卦爻辞也直言阴阳相交之事。如大有(111101)卦初九爻辞“无交害”,直言初九阳爻已入底爻位,不再发生阳爻交害阴爻之事。
2、隐喻爻动:在《周易》文辞中,还有间接描述爻动数进之辞,这是易辞的一大语言特色,也是其晦涩难懂之处。这种“间接描述”是用事物变化情态来表示爻动数进之事,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剥(000001)卦上九爻辞“君子得舆”:“舆”为车箱,以其车之动行喻其上九阳爻之数进,以其车之箱喻其阳爻动入之阴爻位。《周易》文辞隐喻爻动数进,是以象之义比喻其爻动数进之事,故而其卦义从本质上讲仍是数进之义,它与以象喻之义说合事宜之纯象易法是两码事。
〈三〉取向:
1、占卜之辞:卦爻辞主要以“吉凶悔吝咎”断其易卦的占卜价值取向。
“吉”:言其爻动数进合符二进制数理法则。如乾(111111)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言上九“首”爻动进,阳进阴退,上九由阳转阴,造成“无首”之象;实际上是指上九为本卦动爻,推动“群龙”六阳并进,阳进阴退,六阳转阴。正所谓“天子驾六”、“时乘六龙以御天也”,此合本卦去向数理,故言“吉”。
“凶”:言其爻动数进违背二进制数理法则。如复(100000)卦上六爻辞“迷复,凶”:言初九动爻应该回头蓄阳,若持直进之心,迷惑不知回蓄之事,则必违其本卦去向数理而有“凶”。复卦上六爻辞是强调自此开始的崭新复蓄使命。
“悔”:言其阳爻避凶之忧悔象,知错而欲改之义。如困(010110)卦上六爻辞“曰动悔,有悔征吉”:言其九五、九四两个阳爻,似有直进于前面六三爻位之倾向,由于不合数理而有凶之风险;为避其凶而悔其过,从欲“动”进于前而转为回头蓄阳之“悔”,“有悔”便是回头蓄阳,之后再“征”进直前,从而合其本卦回蓄后再动进之数理而终“吉”。
“吝”:言其阳爻有由吉而凶之忧吝象,表述其有凶之可能性。如观(000011)卦初六爻辞“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言其于观之卦时,上九、九五呈观而欲进六四爻位之势,此乃阳爻君子之吉观;而初六阴爻也言观,是观望着阳爻直入于初六阴爻位。上九、九五阳爻若直入初六爻位,则对于初六“小人”而言并无错咎,反而是上九、九五阳爻“君子”违反进退数理有由吉而凶之忧“吝”。
“咎”:言其阳爻未按爻动数理行事,有过失、错误。但卦爻辞多言“无咎”,即指阳爻数进合于数理。如中孚(110011)卦九五爻辞“有孚挛如,无咎”:言其六四阴爻以孕育、孵化之心等待上九、九五二阳动入,合符其本卦去向数理而无过错。对六四之阴爻不言吉。
2、义理之辞:易卦义理主要在《易传》中,在卦爻辞中主要是占卜取向,但卦爻辞在运用阴阳爻动叙述其吉凶悔吝之时,也反映出一定的义理价值取向。如在爻动数进中,阳爻是主动、主要方面,阴爻是辅助、次要方面,重阳轻阴、扶阳抑阴是其必然。卦爻辞以君子喻阳,以小人喻阴,形成了君子小人的贵*思想;以君王为阳,以臣民为阴,表现出阶级社会的等级观念。同时,卦爻辞以数理定吉凶,反映出一定的按自然法则办事的义理思想;又以吉凶定悔吝,反映出悔之善补过、有吝戒过分的忧患意识及其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的人类本性。
易卦的吉凶悔吝价值取向,既以动进回蓄的数理法则为基本依据,又以卦时爻情为参照坐标;既讲自然数理的运行规律,又讲爻动卦情的变化实际。也就是说,易卦的价值取向,既始终遵循二进制数理动进回蓄的基本原则而一以贯之,又不囿于过往卦时之义,而紧紧抓住新卦时的爻动变化关系来断卦取义,使《周易》六十四卦循序渐进、卦卦日新。因此,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进取,才是易卦价值取向、义理思想的合理内核和基本精神。
结束语
《周易》中内涵的解卦系辞象数理论,是《周易》文辞的思维密码,本是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应是当时人人皆知的大众性思维。但由于中国语言文字特殊性等原因,人们虽能谙练地运用,创造出了千古传颂的《周易》,却未有其完整的专门记叙象数理论体系的文字流传下来。这是《周易》失传的原因之一,造成了人们两千年读不懂《周易》。
所幸的是,《周易》义理思想,根源于二进制数理,发轫于《易传》,丰沛于“百家争鸣”,造就了儒道两大思想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也为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周易》的象数思维、从头整理其理论体系提供了可能性。
欲知《周易》解卦系辞的象数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关系,请看笔者另一篇拙文《〈周易〉象数思维方式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论文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