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历法的形成就是古人探索宇宙变化规律的伟大成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的历法系统成熟于夏朝,所以旧历又叫夏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历法系统。它的特点是用天干地支来记录年月日时,天干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的组合方式有60种,称为六十甲子。
而我们的祖先对宇宙系统认识的哲学著作《易经》也萌芽于此时,比西方人的《圣经》早了几百年,而且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易经的核心就是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古人解释宇宙变化最经典、最核心的内容。古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既互相对立(对应),又互相转化的一个统一体,如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黑与白、男与女等等。阴阳之间的此消彼长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原因,这与几千年之后出现的辩证法相比,我们的古人是何等的智慧!
五行学说则是对阴阳学说的发展和深化,是具体化、形象化的解释阴阳理论。五行学说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高度概括为五种形态: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最典型的关系就是“生”与“克”的关系,具体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进入夏季之后,火最旺,成为最高统治者,各种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其它季节以此类推。
在同一个季节,随着空间的变化,五行之间的强弱也发生了变化。如木在东方为旺,在北方为生,在南方为休,在西方为死。而在同一个方位,不同的五形则有不同的状态,如在东方,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道理与季节相同。
运用历法系统和阴阳五行理论,古人就可以解释并预测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既然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当然就可以用自然界四时五行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和预测人世间的万千形态;反过来,用人世间的万千形态也可以解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人天相仿”理论的由来。
天人合一、人天相仿是古人描述天人关系最简炼最准确的答案。这种理论认为:“天”是一个“放大的人”,而人则是一个缩小完整的“大天地”,那么,根据大天地的变化规律,就可以相应地知道小天地(具体个人)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周易预测的理论基础。
大天地中的五行在“天”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五星;在“地”表现出来的现象的就是“五岳”;在“时空”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昼夜轮回寒暑交替的四季循环……。五行在人体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五脏”、“五官”,在人事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五常”、“五志”、“五事”……
阴阳五行的载体就是天干地支,天干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化。这二十二个字里,每个字都充满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如“寅”,五行属木,为阳性,方位为东,季节为春天,在人体代表腿,在内脏代表胆,月份代表正月,生肖是虎——等等。而天干地支的不同组合,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有人问:这一天出生那么多的人,都有胃病么?可以肯定地回答:90%以上都有胃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这个孩子幸运地遇到一个生活有规律,懂得饮食调养的父母,自己以后也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可能一生没有胃病,就是那个幸运的少于10%的人;如果这个孩子遇到一个从来不吃早饭的父母,自己以后也不注意饮食保养,那他的胃病就会很严重,甚至是胃癌。
这个例子同时也可以说明先天之命和后天形成的关系,也就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发现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越早的发现问题,就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也是预测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