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将近,不少消费者把占星卜卦当成转移焦虑的“灵丹妙药”。“求好运”“求感情顺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迷上了星座解析、塔罗牌等网络占卜,而一次占卜费用并不低,收费标准依据时长、占卜内容来定,比如恋爱占卜收费每小时数百元乃至上千元。
由于学习或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年轻人选择用网络占卜进行解压,一些“有心人”盯上了这个市场,要么诱导消费者购买“水晶”“朱砂”等“辟邪产品”从中收取不菲的费用,要么泄露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消费者请擦亮双眼切勿上当。
一
“算命”还是算钱
为何一些人在生活中遭遇难以抉择的问题或出现焦虑时,会寻求占卜这一类帮助,而且对结果“深信不疑”?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分析指出,无论哪种形式的算命,都是为了满足算命者的一些心理需求。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掌控感,是人们对于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规避,人们的很多情感或者生活压力,正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如今盛行的网络占卜,正是通过迎合消费者来获取利益。
二
“转运物”并不能转运
除了收取“占卜咨询费“,网络占卜另一种打开消费者钱包的方式是出售”转运物“。
如今,部分网络平台上的网络占卜师会推荐消费者购买各类“转运物”,如转运水晶手链、秘银项链等。这类产品的成本价不高,但往往会卖出几倍于成本价的售价。
一条黄水晶项链成本不会超过100元,但商家却可以卖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只要消费者相信它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某业内人士
专家表示,利用网络占卜缓解一定程度上情感上的压抑可以理解,但购买价格高昂的“转运物”无疑是被收了“智商税”。也许网络上存在着购买了“转运物”成功“转运”的例子,但这是明显的幸存者偏差效应,不可尽信。
三
网络占卜非法外之地
“尽管算命占卜由来已久,但必须明确,无论传统算命,还是网络占卜,不管花样如何翻新,其本质都是封建迷信。”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毛洪涛指出,网络占卜绝对不是“法外之地”。
毛洪涛介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11修订)》第十五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11修订)》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信息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宣扬封建迷信的信息。依照情节,给予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除了“钱包受损”,网络占卜还极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外泄。当消费者参与网络占卜时,会将其个人信息详细的告诉占卜方,以求结果“灵验”,假如这些信息泄漏出去,极有可能被不法商家利用,各类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专家建议,首先,多部门应加强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加强整治。其次,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引导,倡导科学精神,注重对年轻人的心理疏导,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互联网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及时报告。
【完】
往期精彩推荐
HOTONTHETOP
好消息!中国新冠肺炎疫苗最快今年底上市,国药集团已进入疫苗产前准备工作
中小型房企日均破产1.3家!百天内10家内地中小型房企赴港上市寻求生路!
大疆反腐案触目惊心:两采购经理收受回扣300余万元,造成10亿元损失!
违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公安网安部门一季度停运51个APP
电商三巨头抢占农村电商市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电商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