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为何算不准的要点,当然就是如何能算准的关键。
第一,断不准,首先检验自己是不是功夫下的还不够。
卜卦算命看似是一门技术,但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技术,经过苦练一般就能成功;而术数,苦练也未必就成功,当然不苦练就更不会成功了。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邵伟华先生,易坛泰斗,天赋就不用多说了,据说他整理命理周易资料时手指磨出茧子,为研究牢狱标志要托朋友到监狱索取资料,为研究伤病灾遍访左邻右舍,人人都看到他的神乎其技,但又有谁看到他背后下的这些功夫。下面是一例他断伤灾的案例。
乾造:甲申丁丑丙戌壬辰
邵老师断他1950年头上必受过大伤。果然是该年父亲爬树砍树枝,这孩子被父亲从树上掉下的斧头砍伤头部,差点没命。柱中杀枭相生,必有伤灾。根据庚寅年与甲申冲克,庚克甲,庚为斧为刀,甲为头,必伤头。庚为偏财,为父,故受伤与父亲有关。
第二,断不准,看看自己的理论基础掌握的如何。
古代正统的星象学家、预测大师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人,一般都在朝廷当官,是拿着俸禄研究的,历代多称太史。到宋代有了太史局、司天监等名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明、清均称钦天监,明清的天文历法包括皇帝陵墓选址与风水等,都归钦天监负责。
历史上的易学大师,像汉代的焦延寿与京房、晋郭璞、唐袁天罡与李淳风、宋邵康节、明万民英、清野鹤老人、民国尚秉和等,无不是博览群书、天赋过人。其中焦延寿写的书叫《焦氏易林》,晚清进士尚秉和为之作《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功力宏深,不知民间的习易者有几人读过。
所以,形而下的资质,如果再加平庸的学问,如何能驾驭这形而上的本事?即便是民间的盲人命理师,虽不能饱读经典,也要先天聪慧,更要苦背断命口诀,常年磨炼,并借助目盲“心净”,转弱势为优势,才得以为人解答命运、排忧解难。
第三,断卦切忌刻舟求剑。
数学题再难,总有一个标准的计算步骤,会有一个固定的结果,只要你肯下功夫,总能算出这个结果。但是卜卦算命,已经完全超出了逻辑思维的范畴,其结果远非单纯的逻辑思维所敢断定。
有一次,孩子在家里厨房怎么也找不到高压锅顶端的排气阀,说:“爸爸,算算!”根据两句话的字数,起得兑卦变节卦,我说“在冰箱底下”。孩子说已经找过了,没有。我让他把冰箱全搬开,再找。结果冰箱移开,排气阀就躺在那里,孩子惊喜得跳了起来。
第四,当算命先生要有点“仙气”,要有超脱的思维。
术数需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通常思维,但要准确点中答案,更需要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万物”中完成,我们姑且称之为“灵感思维”。所以功夫过硬的术数者,都需要在专业知识之外培养一种超出常人的定力,需要一点超脱功夫。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研究玄学的人喜欢打坐。邵伟华先生也说过,他没事就念《大悲咒》。所以,如果你真想成为大师,要么你先天就是“天赋异禀”,要么就要在后天尽量放下欲望,苦练个人修养。一个人,如果每天带着名利心给人算命,或苦苦在网上张罗,如何做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呢?
灵感思维并不排斥扎实的预测基本功,很多灵感来自于心无旁贷、熟能生巧的结果。
一天,李先生对我谈起一位从小玩大的同岁伙伴,1975年九月九日生人,不知道出生时辰,已经有对象了,还没有结婚。一次喝醉酒出车祸,不幸去世,不记得哪一年了。
乾造:乙卯丙戌壬辰
1岁4个月乙酉12甲申22癸未
八字身弱,伤官泄身,七杀克身,又坐墓坐杀,墓库逢冲而大开。1999年己卯,伤官见官,官杀混杂相克;卯辰相穿克去癸水,日元极弱,克泄无生。故断是该年。
其实,断寿数是命理难关之一,即使是八字齐全,也不敢轻易下定论,何况只有六个字。当时我脑中突然跳出来一个与之近似的坤造“辛亥辛卯壬辰庚戌”,也是坐下辰土,被戌冲、被卯穿。该命主在99年腊月十七日遭遇特大车祸,车身撞没了,自己与丈夫、孩子差点没命。两个近似命造,都是遭遇车祸,一个死亡,一个九死一生。可见苦功不负有心人。
第五,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素养。
有时候不是你技术不准,而是你不了解的东西太多。比如一位京剧大师的八字是月令伤官,你如果不了解“京剧大师”是干什么的,你又如何看出他是京剧大师?伤官八字去当演员、去演电视剧不是也行吗?简而言之,算命先生,虽然身居江湖,却要心通庙堂,还要了解时事,通达世事,需要很高的综合素养。所以一位了解社会运转、通达人情世故的命理师,更容易帮到别人。
梅兰芳八字“甲午甲戌丁酉癸卯”,月令伤官自带表演天性,但贵气却离不开干透杀印,日坐酉金,财杀清粹,兼带贵人文昌。故能艺术独精,誉满天下。特别是57岁交入庚辰运,财资七杀,更是贵不可言。该运受到毛泽东接见,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梅兰芳一生出演花旦者,癸克丁貌美,加坐下酉金为少女故。癸克丁,如暗夜闪亮的星辰,如水中倒映之婵娟,凄美阴柔,故能男作女相。梅兰芳的养鸽子爱好也是因为日元坐酉金,酉为鸡、凤、白鸽故。
第六,格局要大,自视要小,心肠要热,心性要冷。
所以无论是学命理占卜,还是看相看风水,真想有点成就,还真省不掉潜龙勿用、现龙在田、朝乾夕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