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书贾为了牟利,伪托名人成风。书贾的惯用伎俩,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以虚为实”,故意混淆鉴定者、参阅者、校正者、作者等不同的书籍责任者,鉴定、参阅、校正多为挂名,作者则是书籍内容的提供者。
题王世贞辑的《汇苑详注》,四库馆臣以其内容剽窃《事文类聚》、《合璧事类》等前代类书,疑为托名世贞者。今存万历二十三年(1595)邹道元刻本,书前车大任序、黄凤翔序皆云为王世贞原本,邹道元订定刊行,而封面则题“太仓王凤洲先生鉴定,晋江邹善长先生类辑”。邹道元字善长,为“闽太学生”,是该书的实际编纂者。万历三十四年(1606)建阳坊贾余彰德、余象斗受县令周士显之托所刻《古今韵会举要小补》,封面题“李本宁先生辑《韵会小补》”,凡例题署则透露了真相:“永嘉方日升子谦编辑,云杜李维桢本宁校正”。真正的编辑者是方日升,本为校正者的李维桢在封面上变成了纂辑者。
二是“以小换大”,将身份较低、名气较小的作者偷换为地位高、名气大的人。
相对于一般的文人,坊贾的社会地位更低,因此坊贾编纂的书更要拿知名士大夫的名头来遮掩一下。新安书贾吴昭明辑刻类书《五车霏玉》,又刻张九韶所辑类书《群书拾唾》,皆题为其姻亲汪道昆增订。四库馆臣云《五车霏玉》“于诸类书中掇拾残剩,割裂饾饤,又皆不著其出典。盖兔园册子之最陋者。道昆虽陋,尚未必至是,疑坊刻托名也。”二书前诸序无只字提及汪道昆增订之事。《五车霏玉》卷前之汪道昆序,不见于汪氏《太函集》、《副墨》。则吴昭明刻二书,皆托名汪道昆自重。盖因汪道昆之显宦与文坛领袖身份使然,道昆官至兵部左侍郎,在文坛上与王世贞号称“两司马”。万历二十八年(1600)徽州名肆汪云鹏玩虎轩刻本《有像列仙全传》,题王世贞辑、汪云鹏补,实则此书为汪氏据明张文介辑《广列仙传》增补而成,与王世贞无涉。书前李攀龙之序亦伪,乃将《广列仙传》张文介自序略加更易而成。
三是“以旧换新”,改换作者名字以让读者误以为是一部新著,或将过气的作者换为时新人物。
作者简介
何朝晖,历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史、版本目录学、书籍史。著有《明代县政研究》、《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译著)、《书史导论》(译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