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江湖(十五) 文/熊逸谈谈天,说说地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 

谈谈天,说说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这句是阐发上六爻的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也是《文言》的最后一句。都到最后了,还是给我们出难题,这句话不好理解啊!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这是解释为什么坤卦的爻辞会出现阳性的龙,可这个解释比没解释更让人糊涂。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说阴怀疑阳,所以一定会打起来,阴担心自己会失去阳。——这是两口子闹矛盾吧?

专家的解释多种多样,比较有说服力的是:“疑”通“拟”,“阴疑于阳”是说阴发展得和阳势均力敌了,所以阴和阳要开打。“嫌”通“兼”,“为其嫌于无阳也”是说阴要兼并阳。阴既然这么厉害,所以叫“龙”,这意思大概和“女强人”、“铁娘子”差不多。“血”是阴性的,方才说的那个阴虽然很强,但到底还是阴,所以又称之为“血”,这就是“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嗯,比较牵强,姑妄听之吧。“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这是把“玄黄”当颜色来讲,天地杂糅,天是黑的,地是黄的。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不知道,也许藏着什么深奥的玄机吧?

——当然,这也许没那么多玄机,只是个很朴素的说法罢了,其实,别说天地玄黄,就是那些个阴阳啊、元气啊,或许也很朴素呢。有人就说过:“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照他的话来看,他那个时候大家所认为的阴阳无非就是寒暑季节罢了,天玄地黄也不过是个客观描述。

韩愈像个愤青,柳宗元更像个社会捣乱分子,他本是个有志有为的政治家,一脑子新观念,但他再强也斗不过传统势力,所以政治生活很不如意。但柳宗元是个强者,真当得起乾卦“自强不息”四个字,能在逆境中笑,很不简单。他的这篇《天说》是反驳韩愈的,其实更是和传统观念作对的。也就是说,韩愈和柳宗元在对“天”的看法上虽然都属于离经叛道,但叛法不一样,韩愈显得激愤,柳宗元显得平和。我们体会一下柳宗元的文字,似乎阴阳啊、元气啊、天玄地黄啊,都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很朴素的粗浅观感罢了,哪还有一点儿玄妙呢。《易传》讲了半天阴阳,什么“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简直就是通神之道,可经柳宗元一说,什么阴阳啊,无非就是寒来暑往而已。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但凡有形的东西都不是全能的。天,是有形之物中最大的;人,是动物里边最牛的。有些事天能干可人干不了,也有些事人能干可天干不了,所以说,天和人各有所长。——刘禹锡这里提到的“天与人交相胜”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命题。】

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的规律是生养万物,它能使万物强壮,也能使万物衰弱;人不一样,人是搞法制的,要明辨是非。】

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眊,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爇树,阴而揫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窾坚,液矿硎铓;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这段具体来说天怎么工作,人又怎么工作。天用四季轮回来调节万物的生老病死,还让生物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看,刘禹锡虽然没研究过《进化论》,可早就知道“气雄相君,力雄相长”的道理。——人玩的是礼义,尊老爱幼,表彰好人,惩罚坏蛋。】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万种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事耶?唯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人比天强在哪儿呢?就强在法。在一个公正严明的法治氛围里,是非明确,赏罚也明确。如果依法受赏,就算你已经高官厚禄不在乎那点儿小钱,你也理直气壮地接受奖励,为什么呢,因为你做了好事必然就要受赏;如果你做了坏事,就算是对你抄家灭门,你也得认,为什么呢,因为你做了坏事,必然就要受罚。在这样一个公正严明的法治社会里,天能做什么呢?人们也就是在祭祀仪式和颁布历法的时候才会和天发生一点儿走走过场的关系。人如果做好事就会获得好处,做坏事就会受到惩罚,谁还会把老天当回事呢?——刘禹锡这话说得很是一针见血,“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我们想想,如果窦娥能受到公正审判,她还会在刑场上悲愤地呼唤苍天么?如果古代社会能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会有那么多人要靠练功“接地气”什么的去治病强身么?】

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邪?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如果法治社会出毛病了,不再那么公正严明了,做好事不一定受赏,做坏事不一定受罚,十个劳模里塞了两个坏蛋,十个死刑犯里插着三四个无辜的人。大家看到这些情况就疑惑了:怎么会这样呢,没道理啊,这难道是天意吗?造假可以赚大钱,花钱就可以摆平执法机关,这种时候,天命之说就开始小有市场了。】

刘子曰:“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牢,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斯非人胜乎?苟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苟由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吾固曰: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幸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诸近也已。”【刘老师自问自答:“打个比方有什么难的,你知道旅游是什么回事么?好比我们一伙人组团旅游,到了荒郊野岭什么的,需要大树上摘果子,深潭里取水,谁体格好谁就占便宜,哪怕你有钱钟书那么大的学问,这时候一点儿辙也没有;可如果到了大城市,想到市政府食堂混口饭吃,胳膊再粗也不管用了。如果是去维也纳,即便在乡下也如同在大城市一般,靠的是彬彬有礼;如果在战火中的巴格达,虽然是大城市也如同在荒原,得靠丛林法则来找吃的。这道理很清楚明白吧?”】

或者曰:“若是,则天之不相预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引天为?”答曰:“若知操舟乎?夫舟行乎濰、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风之怒号,不能鼓为涛也;流之溯洄,不能峭为魁也。适有迅而安,亦人也;适有覆而胶,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鸣条之风,可以沃日;车盖之云,可以见怪。恬然济,亦天也;黯然沉,亦天也。阽危而仅存,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人者,何哉?理昧故也。”【可能还有人问:“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天不会帮人什么忙,那古人为什么常常说天呢?”我的回答是:“这就和行船的道理一样。如果是在公园的人工湖里划船,你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就算有翻船的,人们也不会把翻船的原因归到老天头上;可你如果是在黄河壶口瀑布或者长江瞿塘峡划船,人力能控制的因素就很有限了,船没翻得谢天谢地,船翻了那叫天不作美。”】

什么?你以为初级班毕业不算回事是么?唉,我敢说,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多少年的那些同道们也未必就够这个初级班的水平啊。对了,毕没毕业不是你自己说了就算的,你可以汇五千块钱工本费过来,我就给你寄去一张加盖钢印的《周易》初级班毕业证书,呵呵,有证书的算命先生身价可是不一样的哦!

《周易》小话题集锦轻松一下,谈几个和《周易》有关的小话题。

关于《周易》,社会上流行着不少传说,这些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有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且听我慢慢道来。【莱布尼茨、二进制和《易经》】我的一些江湖同道最喜欢谈的就是这个故事,他们是如此津津乐道,以至于我很想做一项基于海量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看看这个故事对算卦所收取的费用到底能有多少百分点的帮助。

但是,事实是,莱布尼茨这是看走眼了。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你的老婆怀孕了,你就会发现街上的孕妇比平时多了。

还有一点可能的心理因素是:对神秘东方文化的高估。很多发达国家的人都这样,其实大家想想,这些年的西藏旅游热不是一样的道理么?一下子有那么多人追捧密宗,这很可能都和莱布尼茨一样的心理。

另一个可能的心理因素是:莱布尼茨无意中陷入了寻求有利证据的心理陷阱。这种错误很多人都会犯的,好比现在有一百个读者,在莱布尼茨的这个问题上有五十个人本来就和我的观点相同,另外五十人则和我的观点相反,然后,让这一百人读两本书,一本是我这本,一本是和我的观点相反的。大家读过之后的结果将会是:原来支持我的观点的人会更坚定地支持我,原来反对我的观点的人会更坚定地反对我。——这可不是我瞎说哦,是国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叫Confirming-EvidenceTrap,谁要不信可以去查。对了,顺便提醒有志于算卦跑江湖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研究心理学,对你未来的事业而言,精通心理学远比精通《周易》重要。

话说回来,你如果真相信阴爻和阳爻就是古代的二进制,那你应该查查文献里有谁拿阴阳爻算过算术。好吧,就算是文献缺失了吧,那你想想:22+5-8×9+3-16÷(2+2)=?这道题用阴阳爻该怎么算?

前边讲过的,阴阳爻就是奇和偶、黑和白、正面和反面,方块和三角,反正能分清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就行,从“意义”来说,不但和二进制没关系,和阴阳都没关系,阴阳的观念是《易传》给附会上的。再来简要总结一下:《易经》里边既无阴阳观念,也无五行观念,更和二进制没有关系。【什么是太极?】“太极”,这个词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是每个人都清楚了。

“太极”之说来自“十翼”里的《系辞》:“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写的是“大极”,以前“大”、“太”、“天”经常不分,所以“大极”就是“太极”。

《系辞》的这段话很经典,通行的大体上解释是:“太极”是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后来混沌中生出了两仪,两仪生出四象,四象生出八卦,八卦可以判断吉凶,能预知吉凶了就可以做大事、成大业。

这样看来,“太极”一说倒很像宇宙大爆炸,和现代科学很合拍。至于两仪和四象到底是什么,这就怎么说的都有了。有人说两仪是阴和阳,四象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嗯,很有道理,能够自圆其说。也有人说,两仪是天和地,四象是金、木、水、火。——有人会觉得奇怪:怎么只有金、木、水、火呀,土呢?是啊,土呢?可凑上土不就成五象了么!

——这是有说法的,大意是:土的身份特殊,居中,管理四方,所以,虽然四象里边不提它,其实每个象里都有它。嗯,也算说得过去吧。

还有人说:两仪是昼和夜,四象是一年四季。

还有人说……说法很多了,谁都有道理。

那么,哪个说法才是正确答案呢?

不知道。但我们得先搞清楚一点:所谓“太极”,这个概念在《易经》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易传·系辞》里提出来的,而《系辞》里的这段话到底该怎么讲,这是一笔糊涂账。如果非要我说,我觉得牟宗三的意见很值得参考,他说:“这几句话就像上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拿一套数学表现宇宙开发变化一样,二者作用相同。‘是故《易》有大极’,从太极这里说起,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演化最单纯,毫无道理,没有多大意义呀!所以,只能把这种话看作一套symbolism,就像以数学表现宇宙变化一样,不能看成是真的,讲哲学问题不能拿这个做根据呀!”

其实“太极”以前还另有讲法,有人说它就是“天”。

——很奇怪吧,居然有这种解释!那么,这么讲有没有道理呢?《庄子·大宗师》里讲什么是“道”,说“道”这个东西“在太极之上而不为先,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在庄子这里不但有个太极,还有个六极,不知道和大学英语考试有没有关系。

专家研究,觉得“在太极之上而不为先”应该是“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太极”就是指天,“六极”就是“六合”——李白诗里说“秦王扫六合”,武术里有个六合枪,彩票有六合彩,六合的意思很复杂,但最早应该是指天地四方,也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引申为天下世界。那么,问题又出现了:既然“六合”已经包含了“天”的意思,前一句里的“太极”就不应该是指“天”。费解吧?太极到底是什么?不知道。

汉朝人搞过不少“纬书”,这是和“经书”呼应的,有“经”还要有“纬”么。这里边就有人写道:“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是为五运。”看看,天地未分之前还不止一个太极,有五个东西呐,太极排名最后。

到了宋朝,理学先驱周敦颐搞了个著名的《太极图说》,在太极前边加了个无极,认为是无极生了太极,太极又生了后面那些东西的。学说不断发展,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后来好像还有人在无极后边加了个馒头?!

哎呀,真的无解吗?

其实我倒觉得有个线索。大家把这句话再反复读上几遍:“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现在来推理一下:如果太极是指宇宙未开之前的混沌状态,那么,“是生两仪”先当它是分了天地吧,天地又生出金、木、水、火——到现在为止,这是在描述宇宙的诞生,生出来的都是“物质”,各种物质,按这个逻辑往下推,四象应该生出八种物质才对,然而,四象生出来的却是八卦,是八个算卦的符号?!

逻辑上讲不通了,上下文串不下来了!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上下文意思连贯的话,那么所谓八卦应该也是物质,所以,这里的八卦说的肯定是八卦的具体象征物,也就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不也是地球上的主要物质么,很合理啊。”

不错,这么解释确实合理,可问题是,再下面那两句“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可就没着落了!如果八卦在这里指的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质,那怎么“定吉凶”,又怎么“生大业”啊!

所以,如果让这段话合乎逻辑的话,八卦必然要和前边的太极、两仪、四象是同样性质的东西,而八卦又明确是能够“定吉凶”的,所以必然不会是指象征物而言,那么,如果是:太极生阴阳(是谓“两仪”),阴阳生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两仪生四象),然后这老少阴阳又生八卦(四象)生八卦,八卦可以定吉凶,定了吉凶就可以生大业。嗯,这就合乎逻辑了。但这么一来,太极就不应该是指宇宙创生之前的那个混沌原点了,而应该是和阴阳八卦一样性质的东西,还是牟宗三说的有道理:“只能把这种话看作一套symbolism,就象以数学表现宇宙变化一样,不能看成是真的。”

还有一种解释也是合乎逻辑的,就是把八卦解释成“八节”,也就是春分、夏至等等八个主要节气,这样一来,太极生的两仪就是寒和暑,再生出来的四象就是一年四季,四季再分出八个主要节气,从八个节气定吉凶、从吉凶成大业。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节气能定什么吉凶呢?”——当然能定了,中国可是个农业国家,古时候农业技术不发达,靠天吃饭,能够掌握天时才能保障粮食的收成,如果不懂天时,错过了播种时机,可能整个一年都得饿肚子。所以,懂得天文历法的人在那个时候自然是最吃香的,应该拿高薪,甚至会做管理者。嗯,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往回一推的话,所谓太极指的就是“一年”。那么“大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也就是一年分寒暑,寒暑分四季,四季分八个节气,八个节气决定粮食适合什么时候播种,知道粮食的播种时机了才能获得大丰收。

还有一种解释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是说这段文字讲的是蓍草占卜的大体步骤。可以联系一下前文讲过的算卦方法那部分,那么,太极也就是那四十九根蓍草,生两仪就是把这堆蓍草分成两堆,四象就是再除以四,最后求出八卦,查看卦爻辞来预知吉凶。

这些说法都能讲得通,到底信哪一个就看你的口味了。然后,太极再往前推,不是无极,而是“《易》有太极”,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发挥你的想像力好了。图-45一个圆圈,这恐怕是最简单的太极图了。左边那张图是说“易”字的来历,上边是日,下边是月,这也是一桩众说纷纭的无头公案。《勿轩易学启蒙图传通义》[宋]熊禾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河图、洛书、太极图】如果这世上还存在着什么比《易经》更加神秘莫测的东西,那一定就是河图、洛书和太极图了。这几件东西啊,从古到今,不知难倒了多少绝顶聪明的脑瓜。很多人都试图破解它们的秘密,说这套东西蕴涵了宇宙全部的奥秘。

有兴趣吗?想搞明白吗?

反正我是不去费这个劲的,成千上万顶尖的聪明脑瓜都破解不了的秘密如果能让我解开,那真是没天理了!所以,我只是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当然,我也会在介绍的过程中稍微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含糊的、不成熟的、未经任何证实的、小小的、可有可无的看法。

先说说河图和洛书。

《系辞》里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的“河”是指黄河,“洛”是指洛水,这两条河繁衍出了河洛文明,中心地带就在现在和河南省。

传说在伏羲时代,黄河出了图,就是河图;大禹时代,洛水出了书,就是洛书,伏羲仿照河图创作了八卦,大禹仿照洛书作了“洪范九畴”。这样看来,河图居然还是整个《周易》的源头。

有的传说比较具体,说黄河里的图是龙马背上的图案,洛水里的书是一只大乌龟背上的图案。这也不知道是否可信,反正我以前只知道这世上有龙猫,不知道有龙马的。

可传说归传说,文献归文献,这河图和洛书那么神奇,可到底什么样子,却从来没人见过。这就像江湖传说有两部绝顶的武功秘籍,得之可以练成盖世神功,可千百年只是传闻不绝于耳,到底谁真见过了,不知道!

一直到了北宋初年,有“华山老祖”之称的神奇道士陈抟召开记者招待会,隆重公布说自己发现了千年之秘——河图、洛书。

这可是爆炸性新闻,举国上下炸开了锅,当然了,有信以为真的,也有满腹质疑的。质疑者以儒家人物居多,结果论坛上整天硝烟弥漫,马甲满天飞,陈抟的主页还被黑了。

陈抟玩的这是真的么?确实可疑。我们回顾一下易学的流传:《系辞》里不过泛泛一提“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没具体讲,《论语》里孔子伤感地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也没有什么具体解释。而在孔子以后、陈抟以前,那么多研究《周易》的专家,根本就没几个人直接解释过这个问题,有谈到的也只是一带而过,而且,就连一带而过的说法都各不一样。

但陈抟到底胜利了,后来,河图、洛书又经过大儒朱熹的推广,终成经典,还生发出了伏羲先天八卦方位、文王先天八卦方位等等说法,后来谈《周易》的书里就经常会把河图、洛书和八卦方位也大大地画上去,这也算是那个时代的绘本了。图-37河图、洛书图片。《易经解》[宋]朱长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

图-38河图、洛书图片,配上了方位和五行。《勿轩易学启蒙图传通义》[宋]熊禾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图-39河图,这个图案就朴素多了。《周易旁注》[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

图-40洛书《周易旁注》[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图-41伏羲八卦次序《易经解》[宋]朱长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

图-42伏羲八卦方位《易经解》[宋]朱长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

图-43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易经解》[宋]朱长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

图-46伏羲六十四卦次序《易经解》[宋]朱长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

图-44文王后天八卦方位次序图《易经图释》[明]刘定之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八年崇恩阁刻本我们如果在古籍里看到“图书”这个词,不要以为这就是现代的“图书”,看到“图书之学”,也别认为是古代的出版研究或者图书馆管理学,这里的“图”和“书”之间应该加个顿号,它们分别表示河图和洛书。

当河图和洛书之学成为经典之后,虽然质疑的声音很微弱了,却也不绝如缕。

是啊,如果两张办公桌就可以忽悠十三亿人,为什么这位陈抟老祖就忽悠不了全国人民呢?

直到清代,终于有人找到有力的线索了。

这个人叫做胡渭。胡渭说:“我给陈抟正正名,他那河图、洛书应该不会是自己拍脑门儿瞎画的。”

——哦,看来是真的了?

胡渭说:“也不是真的,他是把汉朝人对《周易》的一些注释文字用图的形式给表示出来了。也就是说,他在变相抄袭汉朝《周易》学者的研究成果。”

胡渭的帖子才在“新语丝”贴上,马上就招来一顿批评:“小样的胡渭,自己出不来什么像样的学术成果,成天就知道举着棒子砸人,我把你……”(省略号代表的是胡渭一家上到祖爷爷、下到重孙子的所有亲属。)

这也难怪,从陈抟到胡渭,宋、元、明、清好几个朝代下来,河图、洛书之学早已成了不少人吃饭的家伙,哪能让人轻易去碰啊!

但胡渭没有足够的证据也不敢随便说话,他根据汉代大儒郑玄对一段《周易》纬书的注释,什么“每四乃还于中央”,什么“合于十五”等等,捉摸捉摸,自己画出图来一看,嘿嘿,分明就是陈抟所谓的洛书,或者河图。

——咦,到底是洛书还是河图啊?什么叫“洛书,或者河图”啊?

这是一笔糊涂账。当时陈抟同时公布了河图和洛书,但到底哪个是河图,哪个是洛书,越说越乱,在宋朝就搞不太清,所以我们看历代河图、洛书的图片,有拿河图当洛书的,有拿洛书当河图的,到底谁是谁,早已不知道了。

事情到胡渭这里也还没有结束,现在又有了一些不太充分的考古证据,把河图和洛书的起源追溯到了五六千年前,推测这两个东西可能和天文历法有关。再来说说太极图。

阴阳鱼的太极图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是东方神秘智慧的象征。诸葛亮的形象就经常有衣服胸口处画个太极图的,可事实上,诸葛亮那时候还没这东西呢。

宋朝周敦颐做过一个太极图,还写了一篇《太极图说》,这是儒家学术史上重要的一笔,但是,周敦颐的太极图和我们熟悉的阴阳鱼完全不是一回事。

阴阳鱼的图案,如果从传说上看,可以追溯到南宋(也不算很早哦),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在明朝初年,它当时刚刚出现的时候名字还不叫太极图,而是叫做“天地自然河图”——居然是河图的一个新版本?!

这图后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不少人都认为它是八卦的起源,蕴涵着天地阴阳平衡运动之理,是宇宙大法,至高无上。其实我觉得,只要你肯用心捉摸,找一本平面构成的画册来,里边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图片能让你引申出深刻的哲理。——别忘了,我在前文已经把我的笔记本电脑这么引申过一次了,没什么难的。

但无论如何,这个阴阳鱼后来就被叫做太极图了,和《周易》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不但在中国深入人心,甚至流传海外,成了韩国的国旗图案。——我一直都是这么以为的,直到有一次偶然看到资料,说韩国的那个太极图在中国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中国一些学者可不干了,说图虽然你们有得早,可图上蕴涵的思想却是我们中国的;也有人认为图也是中国先出现的,后来从民间秘密传到了海外,所以中国文献上从无记载。

看来又是一笔糊涂账啊。图-47-《周易经典释文残卷》[唐]陆德明撰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卷-1

图-55-《周易经典释文残卷》[唐]陆德明撰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卷-2

从图-48到图-53,我们来见识一下明代的《周易》图文混排

图-48-《周易旁注》[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1

图-49-《周易旁注》[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2

图-50-《周易旁注》[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3

图-51-《周易旁注》[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4

图-52-《周易旁注》[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5

图-53-《周易旁注》[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6

图-54-洪范九畴图《周易时论合编》[明]方孔照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刻本后记《周易》讲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如果这还没有满足你的好奇心,你也可以等着看我今后的《周易六十四卦通说》和《周易系辞通说》。

尽管《周易》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个疑云密布的东西,但它毕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历史,影响了我们祖祖辈辈的思维方式,这一点真是勿庸置疑的。

THE END
1.特定的运算规则决定易经卦象余数解读在易经中,地爻通常指的是六十四卦中每一卦自下而上的第二爻,也称为“二爻”。获得地爻的方法主要依赖于起卦的过程。 传统上,获得卦象及其中各爻(包括地爻)的方法有多种,如揲蓍法、金钱法等。以揲蓍法为例,它通过使用一定数量的蓍草(或其他替代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最终得出卦象及每一爻的阴阳属性。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IEKONN0556ARHT.html
2.如何用周易算卦有的朋友对周易算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用周易怎么来算卦?具体的方法又是如何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操作方法 01 在开始算卦以前,比喻要摒除杂念,然后默默的祷念需要问的事情。默念完毕之后,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放在一边,这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https://www.coozhi.com/xiuxianaihao/xingzuoyunshi/134271.html
3.易经算卦太准了易经怎么用草占卦易经算卦太准了吧!易经中算卦是一门学问,民间有着很多祖辈传下来的占卜方式,这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易经中算卦的方式也是有很多种的,那么易经怎么用草占卦呢? 问:易经算卦太准了 答:《周易》八字算命属于形而上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周易》的预测不是,但它并不像一些江湖术士所吹嘘的那样神奇。不要https://www.qiyuange.com/zhouyi/92459.html
4.酷看周易酷看周易是传统周易学习与算卦APP。 使用古老的大衍筮法,即五十根蓍草来推演每一爻,经十八次演算得出一个卦象,并有动画显示演卦过程。 本软件使用卦象和义理来解释易经里的哲学内容,以占学易。可作为日常生活解疑,及易经学习之用。 【功能】 - 揲蓍法演算卦象 https://apps.apple.com/my/app/%E9%85%B7%E7%9C%8B%E5%91%A8%E6%98%93-%E6%98%93%E7%BB%8F%E5%AD%A6%E4%B9%A0%E7%AE%97%E5%8D%A6%E7%AD%94%E7%96%91%E8%A7%A3%E6%83%91/id1447851699?l=ms
5.周易与气功教程,周易算命教程,三类人不建议学易经易经占卜的方法的方法,详细~ 占卜方法颇多法颇多,多以易自居易自居。然真正使用《周易》(也叫做《易经》)这本书来占卜的方法的方法,现在使用并不广泛不广泛。 第一步:取蓍草五十根; 第二步: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出一根,占筮过程中始终不用终不用,以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的太极。然后,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https://leide-led.com/
6.《周易》占卜简易实操教程首先你要知道《周易》包含《经》《传》两部分,传说是周文王姬昌所著。 话不累述,直接开始。 请你心中默念想要占卜的事情,只能是具体事情,比如某天的某事是否应该去做。不能是准确的事物,比如说明天的大乐透开奖号码,原因后面会讲到。 接着我会拿出50根蓍草,(蓍草是占卜的关键,大于占卜者本身)50是“大衍之数” https://www.jianshu.com/p/c58f2686fa9d?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7.读易[14]·远古卜卦算法分析与实现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算卦的时候总共要用五十根,《系辞》中记载,“大衍之数五十”。 首先,拿出一根来始终不用,放在一边,象征太极,“其用四十有九”。其实那一根不仅仅说是象征太极,把它拿出来,这也说明了,不管怎么算,都不可能算得穷尽,总有那么一点不在我们算的范围之内。算命的说他能百分之百算准,那是瞎话,因为算得不清楚的地https://blog.csdn.net/huangkelong/article/details/2269264
8.易经算八字格局易知研学百科易经怎么算卦 1、准备五十根木棒,代表大衍之数五十。2、抽出一根代表遁去的一。3、然后用剩下四十九根木棒分别夹在手指间,然后再抽出一些。4、过程很复杂,最终剩下的木棒能够对应不同的卦象。5、拿6个硬币挨个抛,正面是阳爻,反面阴爻。随机排列然后对照周易解卦。 八字格局 八字格局是指命局中某种五行的气势https://yi.aimcx.com/labinfo-13298.html
9.谁知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啥意思啊?大衍之数有五十,就是说由太极衍生、繁衍、展开、延伸出来的数是五十。 古时候算卦之法分两种:卜和筮。卜主要是用龟甲起卦,筮主要是用蓍草起卦。筮的起卦方法在《易经.系辞》上有详细的解说,方式是取五十根蓍草,留一根不用,只用四十九根起卦。 五十根蓍草来表示天地万物。那个不用的一表示天地未生前的太极,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485209/
10.叶曼老师讲解的《易经》文字笔记(精选2篇)《洪范》书中,机子说:有难时怎么办?第一问“自己的心”,第二问读书人的“士”,第三问民,第四是算卦。《易经》最流行的是西周时代。 (4)孔子给《易经》一个全新的面目——“人道”思想。(5)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含义:“有所自(自己所做),有所然(有所收获)”,这实际上完全就是一种“因果报应”的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647i9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