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九年(1859)冬,湘军首领曾国藩坐镇池州市东流,湖南巡抚胡林翼坐镇太湖,曾、胡联手,兵分四路,开始围攻安庆。安庆,是太平天国心脏之地天京(今南京)的西边门户,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曾国藩、胡林翼采取的战略思想是围城打援,如同下围棋,围一块,吃一块。对此,太平军则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以应对,一意攻打武汉,以期湘军撤走安庆的围军去救援武汉。殊不知,曾国藩在接到咸丰帝诏令,要他去救援江苏常州等地时,都没有听从,何况太平军的“调虎离山”?
咸丰十年(1860)5月,曾国荃率8000湘军攻占安庆城西北的集贤关,在城北、城西开挖两条绕城战壕:内壕围城,外壕拒援。既不让城内的太平军出去,也不让外面的太平军援军进来。湘军像一条巨大的蟒蛇,将安庆城紧紧缠住,曾国荃由此得名“曾铁桶”。
陈玉成救援受阻之后,前往安庆西北的桐城与洪仁协商下一步计划,致使其丢下的10000余名太平军成为无帅之师,被湘军水陆夹击,全军覆没。杀戮之残忍,让一向不手软的曾国荃发誓此战之后,永远罢兵,回家务农。
五星连珠,良辰吉时
湘军自咸丰九年(1859)冬天开始包围安庆,一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9月5日才出手,为何“准备”这么久?当然,切断四周的援救、补给,也确非易事,可事实上,其背后还另有“隐情”。
曾国藩本来是个读书人,28岁中进士,以文入官。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洪秀全的太平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官府八旗军和绿营军望风而逃。在这种形势下,咸丰帝允许43名朝廷大臣协办南方团练,朝廷不提供银子,也不征兵,一切自筹。曾国藩是43名协办大臣之一,他是以在籍礼部侍郎的身份办团练的,相当于副部级官员。曾国藩连基本的兵家知识储备都没有,可他组建的湘军,居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成为镇压太平军的先锋,这绝不是偶然的。
他在招揽人才、识别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妙之处。这与他饱读经书、悟透世故是分不开的,而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曾国藩是很有研究的。且看他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十二日的“日记”:“夜测字占卦,问左军利钝。卦象不吉,焦灼之至。三更,又专人去左处,嘱其不可分支。”左军,指左宗棠部。当时,左宗棠正与胡林翼在一起,共同带兵在湖南宝应,以应对石达开的三十万太平军;又值左宗棠刚刚经历被人弹劾、差点儿被咸丰帝杀头的风波,曾国藩对上游的战况十分担心,这才有他深夜为左宗棠军“测字占卦”的事。
钦天监,是个很神秘的朝廷机构,职能是负责观测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之时称太史令,后又称太史曹、司天台、司天监,明朝之后开始称钦天监。在讲究“天人感应”的时代,钦天监观察或推算到天空异象,是必须及时汇报朝廷和皇帝的。如果钦天监工作疏忽或失职,将会给皇帝、朝廷对大事的决策带来巨大影响,因此,钦天监的奏折,是朝中要员必须及时阅览的。
果然,曾国藩第二天的日记写道:“申刻,沅弟专弁来,知安庆于昨日卯刻克服。贺客纷纷,至灯后始毕。”专弁,专门急送文书的武官。所谓“卯刻”,就是现在的早晨5-7时。
可见,湘军攻陷安庆的时候,是在八月初一卯刻:正是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出现的异端时辰,是曾国藩精心选择的“高光时刻”。
神秘时刻,科学解密
所谓五星连珠,即“五星聚”,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一方的现象。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运行到一条线上,金星稍微偏出。这种天象不常发生,古人以为是祥瑞之兆。
五星连珠天象的出现,现代天文学知识已经将这个谜解开。
由此可知,五大行星中出现“三星连珠”“四星连珠”都是有可能的;八大行星中出现“三星连珠”“四星连珠”甚至“七星连珠”“八星连珠”都有可能,这仅仅是万千天象中的一种。古人在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时候,赋予这种天象种种神奇的猜想,这是很正常的。曾国藩是公认的清末大儒,他怀着敬畏之心,探寻着来自钦天监的神秘奏报,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