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详解:乾为天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

《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

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

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

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

《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④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⑧。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胚胎,它们统统属于上天。云在飘行,雨在降洒,繁殖万物,赋予形体。太阳运行,升上降下,出东没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太阳的轨迹而得以确定。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有规律的运行。这种运行变化,形成季节气候,万物从而在大自然中找到适合生存的地位。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全面和谐的关系,于是达到普利万物,正常循环的境界。天的功德超出万种物类,给万国带来普遍的康宁。

【注释】①彖(tuan团去声),《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凡四篇,合称十翼。用十翼以释经,故又称《易传》。

②乾,天。元,始,犹言创始。

③资,凭借,依赖。

④统。统率。统天,犹言统属于天。

⑤品,品类。这里用如动词,有繁殖义。品物,繁殖万物。流,这里引申为赋予。流形,赋予形体。

⑥大明,高亨说:“《集解》引侯果曰:‘大明,日也。’甚是。终,谓日入;始,谓日出。”

⑦御,《集解》引苟爽曰:御者,行也。”上古神话,日乘着六条飞龙拉着的车子,以羲和为御,运行在天空。

⑧保,保持。合,调整。大和,大读为太。太和,指自然界的一种普遍调顺谐和的关系。利,施利。贞,中正。《彖》、《象》释贞多用此意,与经意有出入。

⑨庶,众。庶物,犹言万物。首出庶物,当指天的功德超出万种物类。咸,皆,周遍。

【原文】《象》曰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

【译文】《象辞》说:天道刚健,运行不已。君子观此卦象,从而以天为法,自强不息。

【注释】①象,《易乾》疏:“圣人设卦以写万物之象。后人用文字以释万物之所象,故曰象。”《象》,易传名,十翼之一。它主要是依据卦象、爻位对卦辞、爻辞进行解释,评价,推衍。其内容贯穿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②行,王引之说:“行,道也。天行谓天道也。”君子,指德才兼备的人。《象辞》释卦辞,通常将卦象所表示的自然现象与人的品德行为勉强地联系起来加以阐发。

【原文】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文】初九:潜藏的龙,无法施展。

《象辞》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因为初九阳爻处在一卦的下位,所以压抑难伸。

【注释】①初九:爻题。易卦的爻题,以“九”标示阳爻,以“六”标示阴爻。又以初、二、三、四、五、上标示从下至上各爻的顺序。就各爻在全卦中的关系而言,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而二、五又分为下卦与上卦的中位,初、四分为下卦与上卦的下位,三、上分为下卦与上卦的上位。《文言》还将二看作地位,五看作天位,三看作人位。阴爻、阳爻在这些位置上的分布构成了一定的爻位关系。爻位关系是分析各爻意义的一种重要依据(详见各爻分析)。

②潜龙勿用,比喻君子压抑予下层,不能有所作为。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①。

《象》曰:见龙在田,德普施也。

【译文】九二: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象辞》说:龙出现在大地上,喻指君子走出了压抑的低谷,正开始谋取能够广泛施予德泽的社会地位。

【注释】①见,读若现,出现。见龙,系“龙见”的倒装,犹言龙出现。在田,犹言出现在大地上。王弼说。‘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王弼对于《乾》卦整体结构的解说颇为有理。本卦阳爻,由初爻而升到上位,爻辞以龙在地下,人间,天空各个层次的变化来比拟这一爻象,从而附会出人在人生的不同际遇中的自我作用和命运。见龙在田,爻辞以龙出潜在田,表示初九阳爻升进一步,居于下卦中位。此位象极佳,比喻君子挣脱了压抑的处境,开始步予社会生活,创造建功立业的条件。

【原文】九三:君子终日乾乾①,夕惕若,厉,无咎②。

《象》日: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文】九三:有才德的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但终究没有灾难。

《象辞》说:君子整日里勤奋努力,意思是反复行道,坚持不舍。

【注释】①乾乾,勤奋努力。

②惕,警惕。若,助词,无义。厉,危险。无咎,没有灾难。本爻为阳位,居下卦之极。根据《系辞》“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的理论,可见本卦九三之爻,象征着君子处于既可大有作为而又充满凶险的处境之中,如能倍加勤勉戒惧,可以没有灾难。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①。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文】九四:龙也许跳进深潭,没有灾难。

《象辞》说:龙也许跳进深潭,表示可以有所作为而没有灾难。

【注释】①或跃在渊,九四阳爻居上卦下位,根据《系辞》“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的理论,可见本卦九四之爻,象征着处于进可取誉,退可免难的转折时期。爻辞以龙跃深渊为喻,龙跃入深潭,退可藏身于千仞之下,进可升腾于云天之外,进退有据,潜跃由心,喻指君子处境从容,故无灾难。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①。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②。

【译文】九五:龙飞腾在空中,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象辞》说:龙飞腾在空中,意味着君子大有所为。

【注释】①飞龙在天,喻君子处尊贵之位。

②造,朱熹说:“造,犹作也。”大人造,犹言,(九五爻象表明)尊贵的君子大有所为,大有造化。九五之爻,居阳位,又处于上卦中位,可谓性象相合,所处得当,喻指君子处世得意,其事业如日中天。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①。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文】上九: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

《象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这是警戒人们崇高、盈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

【注释】①亢,王肃说:“穷高曰亢。”子夏《传》:“亢,极也。”悔,《系辞》:“悔吝者,忧虞之象也。”亢龙有悔,以升腾到极高处的龙,喻指身居崇高地位的统治者,脱离臣民,孤高无辅,必遭灾祸。因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尽头,在本卦系统中,乃是孤立无援之象。

【原文】用九①: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群龙出现在天空,看不出首领,吉利。

《象辞》说:六爻全阳,纯阳纯刚正是天道之性,至高无上,不可能再有别的首领。

【注释】①用九,《乾》卦特有的爻题。汉帛书《周易》作“迥九”。迥,通。用九即为通九,犹言六爻皆九。属阳性,表示全阳爻将尽变为阴爻。

②用九天德,因《乾》卦六爻皆为九,属纯阳纯刚之性,这正是天的品德的最为集中的反映。

文言

【原文】《文言》曰①: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②。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此四德者,故日。“乾。垂、亨、犁、客。”

【译文】《文言》说:元,是众善的首领。亨,是众美的集合。利,是义理的统一。贞,是事业的主干主。君子履行仁义就足够可以号令大众,众美的结合就足够可以符合礼义,利人利物就足够可以和同义理,坚持正道就足够可以成就事业。君子身体力行这四种美德,所以说:“《乾》卦具有这四种品德:元、亨、利、贞。”

【注释】①《文言》,十翼之一,专释乾、坤两卦的义理。

②嘉,《说文》:“嘉,美也。”

【原文】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①,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②,闲邪存其诚③,善世而不伐④,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⑤,可与言几也⑥。知终终之⑦,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惰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初九爻辞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操行坚定不为世风所转移,不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世人所赏识而没有烦恼。乐意的事就施行它,忧患的事就避开它,坚定而不可动摇,这是潜龙的品德。”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论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防止邪恶的侵蚀,保持忠诚的秉性,引导世人向善而不夸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就是说民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辞说:“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终究没有灾难。”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知道事业可以发展就发展它,从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事机;知道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从而保持行为的道义。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九四爻辞说:“也许跳进深潭,没有灾难。”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有时处在上位,有时处在下位,本来就是变动无常的,不是什么行为邪恶的缘故。有时奋进,有时退隐,本来就是应时变化的,不是什么喜爱离群索居的缘故。君子致力于培养品德增进学业,随时准备着抓住时机全力以赴,所以没有灾难。”九五爻辞说:“龙飞腾在天,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燥的地方漫延。云萦绕着龙,风追随着虎。圣人兴起,万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丽于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着大地,万物都归属于各自的类别当中。”上九爻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祸之困。”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有才德的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注释】①遯,本作遁,逃遁。闷,烦闷。遯世无闷,犹言甘心隐居,无所烦闷。

②两庸字,李鼎祚说:“庸,常也。”庸言、庸行,犹言日常的言行。

③闲,《集解》引宋衷曰:“闲,防也.”

④善世而不伐,善,这里用如动词。善世,獬青明导世人向善。伐,夸耀。不伐,犹言不自称其能。

⑤知至至之,前至字,名词,发展。后至字用如动诃。

⑥今本无“言”字。阮元曰:“古本足利本与下有言字。”《集解》本亦有言字。依文意有言字是。今据补。几,《系辞》下曰:“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即今所言事机、征兆。

⑦知终终之,前终字,名词,结果。后终字,用如动词。

【原文】“潜龙勿用”,下也①。“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②。“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译文】“潜伏的龙,无法施展”,是说有才德的君子压抑于底层。“龙出现在大地上”,是说君子暂时隐伏等待时机。“终日里勤奋努力”,是讲君子刻苦修身自强不息。“也许跳进深潭”,是讲君子投身社会自我考验。“龙腾飞在天”,是讲君子获得地位治国治民。“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是讲事业极盛必由盛转衰。“天的美德”“纯阳全盛”,是讲天下政治安定。

【注释】①沙少海先生说:“‘下也’二字,意不完整;且与下文‘时舍也’、‘行事也’等句结构方式不同;‘下’字上疑脱‘处’,字。王弼注:‘潜龙勿用何乎必穷处于下也。’似王本原有‘处’字。”

②穷,极限,穷极。穷之灾,犹盲事物发展到极限,必遭穷困之灾。

【原文】“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①。“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②。“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③。“亢龙有悔”,与时偕极④。“乾元”“用九”,乃见天则⑤。

【译文】“潜伏的龙,无法施展”,初九阳爻居下位,象征万物蛰伏,阳气潜藏。“龙出现在大地上”,阳爻上升一位,象征万物发生,大地锦绣,风光明媚。“终日里勤奋努力”,阳爻再进一位,象征万物蓬勃,与时俱进。“也许跳进深潭”,阳爻又升上一位,象征阳气更盛,天道发生变化。“龙飞腾在天空”,阳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征时值金秋,天的功德已圆满完成。“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阳爻上升到极限,象征阳气极盛,将由盛转衰。“天的美德”“纯阳全盛”,阳爻依位次而上升,阳气依时节面旺盛,六爻全阳,将尽变为阴爻,从而体现了天道运行的原则。

【注释】①文,纹章,此处讲草木生发,大地锦织有文采。明,明媚。

②革,变化。乾道,天道。

③位乎天德,九五之爻,处于上卦中位,此位又称天位。此爻是全卦之主爻,集中体现了天的品德属性。

④偕,《说文》:“偕,俱也。”与时偕极,犹言阳爻依次上升,阳气依时旺盛,一同达到了极限。

⑤天则,天的法则。

【原文】乾元亨者①,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②。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译文】《乾》卦的卦辞:元、亨,是讲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谐之美。利、贞,是讲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恒之性。乾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满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从不提起它的恩德,伟大呀!伟大的上天!真正是刚强、劲健、适中、均衡,达到了纯粹精妙的境地。六个阳爻发挥舒展,广通天道、地道、人道。阳气的结晶——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飞行,分布着云彩,降洒着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注释】①王念孙说:“乾元下亦当有亨字。”此说是,今据补。

②六爻发挥,旁通情也,犹言周流错综于六个爻位之问的阴阳之爻,发动舒展,沟通反映出天道、地道、人道的情状。

【原文】君子以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①,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②,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③;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君子以养成自身的品德作为行为的目的,每天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潜”的意义在于,隐伏而不显露,当自身修养尚未达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为。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诘疑来辨明是非,以远大作为内心的目标,以仁义作为履行的责任。

《易经》说:“飞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这就是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辞的含义是指,九三阳爻处在重叠的阳爻之上,没有处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没有占据天位,也没有占据地位,还须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不过处境虽然险恶,还没有灾难。九四阳爻处在重叠的阳爻之上,没有处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没有占据天位,又没有占据地位,也没有占据人位,所以有“也许”的说法。“也许”这个词就是表示迟疑。但没有灾难。

九五爻辞所讲的“大人”,他的德行与天地相配合,生成万物,他的光明与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他的政令与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他的赏罚与鬼神相配合,吉凶一致。他的行动先天而发,但上天不会背弃他,他的行动后天而发,那是依奉天时行事。上天尚且不背弃他,更何况人呢更何况鬼神呢“亢奋”这个词意思是,自以为自己的事业只会发展不会衰败,只会存在不会消亡,只会胜利不会失败。也许只有圣人才能了解进退存亡的相互联系,恰当地把握它们互相转化的关系,做到这一点,恐怕只有圣人吧!

【注释】①重刚而不中,九二阳爻为刚,九三阳爻为刚,所以说“重刚”。九三不在上下卦的中位,所以说“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上卦中位即第五爻为天位,下卦中位第二爻为地位,九三之爻即不处上卦中位,又不处下卦中位,所以说,“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田,即指地位。

②中不在人位,下卦上位,即第三爻,为人位,九四之爻固不在人位。

③合,配合,一致。

扩展:国学易经入门

目前国内掀起了传统文化热,很多人都步入到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来。这是一件大好事。就目前国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人对群经之首的易经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多人开始买来易经书,认真研究起来。易经的核心是占卜,许多人都想运用易经的原理,来对自己的未来有个了解与认知,这种渴望了解未来的心理,使易经这门古老的学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下面,将我研究易经20余年的一些经验与心得,介绍如下:

首先,学习易经,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如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些天干、地支都需要强行记忆。在十天干熟记的基础上,再把这十天干一个个组合起来,这里有个规律,就是把天干的第一个甲,与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在一起,形成:甲子;再把天干的第二个乙,与地支的第二个丑组合在一起,形成:乙丑;再把天干的第三个丙,与地支的第三个寅,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丙寅…………如此,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就按这个规律性不停地排列下去,当排列到第六十个的时候,就重新轮回到甲子了,于是,六十花甲子就产生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六十花甲子的由来。

接下来讲一下五行。五行是中国道家学说的立论基础,道家认为: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尽管充满了众多事物,但归类起来,不外这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除此之外,别无它物。这五种物质之间相互通过生克关系,是形成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变化的根本源泉。比如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面有金(各类金属矿藏)、木(森林、花草树木)、水(海洋、江、河、湖、等)、火(地球内部的岩浆、地面上的热量等)、土(地球上的土壤等)。其它的一切物质,都是在这五种基本物质上生成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是构成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基础。

由于五行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此形成相生的大循环。五行相生是这个世界万事万物向前发展的必要动力。有生即有克,五行相克指的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形成相克的大循环。这个世界上只有五行相生相克比较平衡的时候,世界才会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状态。

再讲一下八卦。古人用八卦来类象世间万事万物。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共这八个。这八个卦分别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万事万物。其中乾卦代表天,代表西北方向;坎卦代表水,代表正北方向;艮卦代表山,代表东北方向;震卦代表雷,代表正东方向;巽卦代表风,代表东南方向;离卦代表日,又代表火、电,代表正南方向;坤卦代表大地,代表西南方向;兑卦代表沼泽,代表正西方向。

当然,八卦不只是代表以上这些信息,还有很多信息可以代表的。如乾卦,代表天,又代表君王、父亲、王、官职、圆形物、大象、狮子、马、西北方、骨骼、楼………等一系列信息。其它的卦象都是如此。

熟练地掌握八卦的信息类象,犹如学外语,要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一个道理。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更多八卦的信息类象以后,才能在未来的占卜判断过程中得心应手。

易经取名的诀窍

1、首先得根据八字测算出命理喜忌,找出旺,衰,然后根据易经中的“象”、“数”理论,依据五行剖象法的数理吉凶,并且根据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进行平衡调节。

2、测算出其命理喜忌,就要根据它来查找其中有文字意义的字,将之组合搭配,看看是否符合汉字的音、形、义原则,更要将之与姓搭配,不要出现像“吴用”之类的名字。

3、将名字确定后在与之八字相结合,看看名字与命主的八字是否想冲克,然后再修改。

4、给大家介绍一些取名的小诀窍:

根据同音换字,字不同,意义也不同;改变部首,部首本身就具有两重含义,因此部首改变那么含义也大变;根据添字去字改变意义;前后调换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易经取名须知

八卦是《易经》最基本的结构,所以可以用八卦来取名。八卦人类称为自然界和人类界最初的根源。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用八卦的卦名来取名。

八卦有八个方位,所代表的有方向和自然现象:乾(天)(西北),坤(地)(西南),艮(山)(东北),兑(泽)(西方),震(雷)(东),巽(风)(东南),坎(水)(北方),离(火)(南方)。例如:如出生在西北方,那你出生的方位为乾,乾所代表的自然现象是天,那么名字可以去乾天;又如出生的时候,雷雨交加,可以联想到震是代表雷,方向为东,可以命名为震东或者雷东,就不要取震雷,因为震雷和真累有相同谐音。

八卦的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我们可以用八卦的爻辞来取名。例如三国演义中有一名猛将叫做赵云,字子龙,有着“云从龙,风从虎”的意思,这是取自八卦中的震卦的爻辞中。唐代有一位名人叫陆羽,字鸿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这是取自《易经,渐》中。

八卦除了有爻辞,还有八个经卦象名,乾卦的卦象是:天、君、金、冰、玉等等,那么可以取名为金冰,君玉或俊宇(和君玉谐音),天驳,天阳(乾封为纯阳之卦象合)等。坤卦的卦象是:地、布、文、众、釜等,那么可以取名文众或闻仲(与文众同谐音),少均,子均等。

用易经取名的方法

五格起名:又称“笔画起名”,根据姓名的笔画数,排出天、地、人、总、外五格,调整笔画数的多少,搭配出最佳姓名组合。

属相起名:根据各种属相的特性,以利发展为宗旨起名。

周易起名:排出事主八字;终生卦。扬长避短,起出可让事主享用一生的名字。

诗词起名:依据儒家习惯,男从《楚辞》、女法《诗经》,追求文字的信、达、雅。从我国古代诗词中找到适合事主八字、意义深刻的名字。

从以上各种起名方法可以看出,万变不离其宗,最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当数姓名学,它渊源于我国古代诸多先贤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的国粹,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这里的“顺”,就是指命运的顺利畅通。数千年来,许多学者对姓名的字划进行潜心研究,并与《易经》相结合形成一门独立的支系,称之为测字学。

人生在世,如命运(八字)与姓名均好,则吉上加吉,凡事自然吉人天相,福寿俱全;如命运坏名字也坏,则雪上加霜,凡事困难重重,穷困潦倒终生,甚至遭急难急死之虑;如命运好而名字坏,则消减命中福份,每次遇事都逢吉变凶;如命运坏而名字好,则补救于后天,凡事逢凶化吉,减少灾障的发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人不论其先天命运好坏如何,都一定要选好大吉大利的名字以补救或辅助,方可有利于人生。

THE END
1.兑卦解释,兑为泽六爻吉凶解卦,易经兑卦详解兑卦代表着『怡情悦性』之象,兑卦兑上兑下,为兑宫本位卦。兑为喜悦、取悦,又为泽,泽中之水可以滋润万物,所占的人会很吉利。 兑为泽六爻吉凶详解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兑取为说义,以温和态度与人谈说,所以吉利。所求必利,用事有气。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20/00/35854156_599837116.shtml
2.兑卦详解财运兑为泽卦是吉兆吗[易圣金钥匙]《易经》兑卦,竟暗藏说话的终极之道,修行者必知! 6、兑为泽卦可以预测哪些事 兑为泽卦是吉卦还是凶卦,兑为泽卦好不好兑卦详解感情事业,兑为泽卦详解感事业情财运吉凶如何?兑为泽卦测婚姻吉凶如何?兑为泽卦测婚姻比较吉利。兑卦的外卦和内卦都为兑代表泽。两个泽连在一起互相润泽而产生喜悦的https://www.16757.com/ysh/yunshi/3367.html
3.上兑下兑兑卦兑为泽卦详解上兑下兑是什么卦上兑下兑卦详解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上兑下兑:兑卦、兑为泽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兑,亨,利贞。初九,和兑吉。九二,孚兑,吉,悔亡。六三,来兑,凶。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九五,孚于剥,有厉。上六,引兑。 https://guoyitangapp.com/found/6715.html
4.《易经》兑卦解析《易经》兑卦卦辞、卦义 兑,亨,利贞。兑卦九二、九五阳刚居中,六三、上六阴柔处外,刚正不失外悦,柔悦不失内刚,内外刚柔兼济,不谄媚、不暴戾,所以能亨通畅达,但须动机纯正,使人喜欢才会有利。 《易经》兑卦爻辞、爻义 初九:和兑,吉。 “初九”得正居下,不奉承谄媚,有广泛和悦待人之象,行为不邪,人所不https://www.meipian.cn/509x7xb1
5.易经第六十五讲:兑卦我认为这当是孔子为学生们讲易经时说的话,对应的是讼之兑,即天水讼卦的初六、上九两爻变而成兑为泽卦。 讼卦上乾为言,下坎为心,上言而下用心,故谓之“学”;变而成兑卦,兑为时,习者重复,上兑下兑,即兑时之重复,故曰“时习”。又兑为悦,上兑下兑,故谓之“不亦说(悦)乎”。 https://m.douban.com/note/746904557/
6.周易乾卦易经乾卦卦辞原文白话详解本文详细解释了周易乾卦,这是易经乾卦的专业解说。看不懂深奥的原文没有关系,本文附有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深入浅出地详解乾卦的卦辞和爻辞,并配有注释插图。 乾为天六爻卦图 这里的乾卦,是指六十四卦当中的乾卦,是一个六爻卦,并不是指八卦当中的乾卦,那是一个三爻卦。 http://www.lyq1314.com/863.html
7.《易经?兑卦》,掌握喜悦不失品德的兑之道,就能笑口常开!本卦的卦名兑,通“说”字,是说话、喜悦的意思。从卦画上可以看到,兑卦的上卦和下卦都是兑,兑为泽,两个泽融合一起,互相润泽,从而相悦,卦形上一个阴爻前进到二个阳之上,象露出来的笑口,有喜悦表露于外的形象。。 兑卦是八纯卦之一,上下卦皆为兑,有中心诚实不虚伪之象;兑又有口的形象,强调语言交流的重https://www.jianshu.com/p/f423fbea8534
8.周易卦爻解读笔记——兑卦上兑下兑九二刚中,诚信内充,原在大壮卦与六五相应,变成兑卦后二五不应,故有悔,但六五来到了六三,九二依然可以亲比,故忧悔消除。信志也:没有改变心意。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前来而喜悦,凶。 六三在六五与九二相应,因此来到了六三与六二亲比。失位乘刚,有谄媚之嫌,故凶。 https://blog.csdn.net/sm9sun/article/details/13196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