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正在和客户交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玛丽安为何选择成为一名占星师?
占星是不是迷信和伪科学?
真的有人通过“算”来指导日常生活吗?
对此,记者对话了当事人玛丽安。
关于“个人选择”——有支持也有质疑,但不在意外界看法
记者:你是在什么契机下接触到占星这个领域的?当时是什么吸引了你?
玛丽安:我本身是做法国研究的,其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法国总统密特朗。我发现他日常会固定在爱丽学宫与一个占星师会面,持续了7年。这件事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我纳闷说:这个总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去咨询一个占星师?因为这会影响他的重要议题决策。而且法国很多总统都信占星,比如拿破仑、戴高乐。所以我就想去了解一下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当时正好认识了一个占星师。那个时候我处于抑郁之中,一直在接受心理咨询,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契机。
记者:接触占星之后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记者:为什么后来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占星师?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是否有反对的声音?
其实我身边并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我男朋友非常看好我,导师也特别支持我。不过在网上有看到说我浪费清华名额,或者骂我是骗子的言论。在经历过抑郁症之后,其实我对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看待,不会太在意一些看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于“占星”之说——没办法说“准不准”,是一个经验性的部分
记者:你眼中的“占星”是什么?
记者:这个趋势预测一定“准”吗?面对别人“不准”的质疑,你想说什么?
玛丽安:没有办法去说“准”或“不准”,因为它其实是一个经验性的学科。如果我的客户没有来找我麻烦,那应该还是“准”的吧。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接待了近千名客户了,有4个客户来找过我,跟我说一点都不准,那我就把费用都退给他了。但是大部分的客户会跟我说,我帮助了他很多,那应该就可以认为是“准”的吧。
其实我不想去回答“预测准不准”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准不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难受的部分里收获了什么,有没有成长,你有没有更积极地去面对它。因为是经验性学科,所以不同的人感受到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肯定会有不同观点的呈现。如果是科学的话,就会有验证的过程,但占星是一个非科学,科学现在还没有办法验证它。
记者:你刚刚提到了“非科学”,有人觉得占星是一种“伪科学”,你怎么看?
玛丽安:我觉得占星不是一门伪科学,它是有非常多传统的。科学其实是有边界的,有些东西未必能够被验证。我觉得它和周易一样,是一个经验性的部分。
记者:你会害怕因为自己的某些言语而影响其他人的生活选择吗?
记者:你是否看到过“算命网红”非法盈利被抓的新闻?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担忧吗?
玛丽安:我其实不会对我的职业感到担忧。我觉得有人因此被抓的话,应该是财务上有很多的问题,可能对客户存在巨大的欺骗,完全虚假的宣传。而我这边的话,就是一个正常的咨询,没有任何问题。
关于客户“心理”——不是“指导”而是“提醒”,可把它当玄学
记者:你的客户一般基于什么需求来找你?涉及比较多的话题是什么?
玛丽安:我刚开始的客户基本是清华校友,现在的话会有一些剑桥或牛津的,高知分子比较多。从整体占星市场来看的话,用户群应该是40岁以下的女性居多。涉及的话题基本上是情感或者职场的,我这边基本上是做职业的为主。然后塔罗情感咨询的也不少,比如说和一个男生的关系如何?他爱不爱我?诸如此类的。
记者:你曾经遇到过情绪特别崩溃的客户吗?
一般面对这种客户的话,我自己能处理一部分,如果处理不了,我就会帮他们介绍心理医生。首先你需要帮他做一个心理安抚和情绪上的疏导,其次才是所谓的分析他的行为模式,分析他的脚本,让他慢慢看清楚自己,那个时候恐惧就会被消除一些。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这样的患者,所以其实我很能理解他们的苦恼。
记者:真的有人通过占星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吗?如果不能,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大部分的人其实可以忍受痛,但是不能忍受没有期限的痛苦,占星或让我们拿回了对自己生命的“解释权”。
有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学员在5月辞职了,然后天天来找我问什么时候能够找到工作,我就跟他说11月之前肯定能找到工作,后来他在10月真的找到工作了。为什么呢?其实“准不准”,它是一个自我语言。我告诉他11月能找到工作,他是不是会变得更积极一点?他变得更积极之后是不是就更有勇气去面对求职?变得更有勇气面对求职的时候,他是不是更有大概率去找到工作?
你可以把它当做一种玄学,一种神秘学意义的积极心理学。相当于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自我预期,当然这个自我预期不能太过离谱,你可以做一个比你平常生活高出10%或30%的预期,这个时候其实结果一般都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