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那年,算命先生说:等你满二十五岁,会黄袍加身,每天鱼肉为伍。
当然,这是一个段子。
那么,玄学是什么当前的玄学产品是如何开展互联网业务的玄学产品为何会存在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相信玄学玄学产品未来的利基市场在哪
理解源于共情,想要理解玄学产品,就要首先拥有同理心。
同理心的建立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玄学产品用户的视角去理解其关于玄学的认知、思维形式和心理活动,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在下文中介绍玄学产品的形态,了解玄学是什么是必要的。
那么,何为玄学
玄学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源于魏晋时期对“三玄”的研究和发展,“三玄”即《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周易》(易经),玄字源于《老子》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江湖上另有一种说法,四千六百多年前,黄帝时期蚩尤作乱,西王母派九天玄女(即女娲)助黄帝,九天玄女善兵法,授黄帝奇门遁甲之术,遂黄帝于涿鹿战胜蚩尤。黄帝平息作乱后,命仓颉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秘术记载下来,因为玄女祖师所授,故称为“玄学”。
历史上,在魏晋时期,玄学成为了主流思想,取代了流传两汉的经学思潮,道家玄学也成了除儒学外唯一被认定为官学的学问。
说到玄学就离不开道教和佛教:所谓佛道不分家,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传入早于道教建立;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六丈金人头放金光自西方而来,次日明帝闻西域有神名曰佛陀,遂遣使赴天竺求法,于洛阳立白马寺。
而道教的成立则在此之后,相传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受正法,创建天师道,以交纳五斗米为入道信物,崇奉老子为道祖,也就是如今的道教正一教。
后张道陵于青城山成道,授印、剑、玉册于子张衡,并立下“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的天师道传承世袭定规,现如今正一教的祖庭仍在江西鹰潭龙虎山。
这些历史和我们说的玄学产品的玄学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佛教有禅杖、钵盂,佛教出家之人修行路上可以化缘吃百家饭,那么为什么没见过道士化缘
这就不得不提道教可以用于安身立命的玄学五术:山医命相卜。
山,指山术,包含修身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据传,自纯阳真人吕洞宾祖师始提出元阳之気,人身上有阴阳二気,身上的阴气驱逐没了就成了仙,阳气耗光了就成了死人。山是地气蒸发、灵气所聚之地,山术,也是我们常说的长生不老之术,严格来说是凡人修仙之术。所以可能会听说有很多隐士在终南山修炼。
医,包括方剂、针灸、灵疗,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的合称,灵疗则可理解为现如今的“心理治疗法”。我们现在常说的找个老中医调理身体便是医中的方法。
相,相术包括三种,相天之术(观星术)、相人之术(面相手相等)、相地之术(风水堪舆)。我们常说的风水师,即风水相师,就是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包含阴宅相法和阳宅相法,统称为风水术,也叫堪舆之术。相人之术,又分为手相、面相、体相、摸骨等等,我们常听说的《麻衣神相》、曾国藩所著的《冰鉴》等都属于相术。
卜,卜术包括占卜、选吉、测局,在所有术数中最为源远流长,我们常说的打卦、算卦便属于卜术。历朝历代的军事家多精通卜术,如诸葛亮、李淳风、刘伯温,卜术的著作有《梅花易数》、《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等。单就占卜而言,按照其说法,只要满足所有条件,与上天同频,就可以得到唯一正确的结果。
上述玄学五术便是我们目前见到的大部分东方玄学产品的依据所在,有了对于玄学的大致的概念,我们再来看现在比较常见的东方玄学产品。
1.玄学产品有哪些
暂不考虑星座、塔罗等西方玄学,当前互联网中的东方玄学产品,业务主要集中在命相卜三术。
我调研了市面上现有的数十款下载量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的玄学产品,总结了它们常见的盈利模式。
为方便阐述,我按照命术类、相术类、卜术类进行区分阐述,但在实际的玄学产品中,为了拓宽业务形态触达更多的用户,相当一部分产品都包含了命相卜三种玄学业务形态。
1)命术类产品
命术类的玄学产品主要包含两种形态,以八字排盘工具为代表的的工具类,以高人汇为代表的的平台类,以综合各种业务为代表的综合类。
业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看八字、看姻缘、孩子起名、八字合婚、姓名批注、财运分析、大师测算等等。
常见的命术类应用的界面,从左到右为工具类、平台类、综合类:
盈利模式:
收费服务:八字解析费用、起名收费、AI算命费用等;
佣金:平台类撮合算命人和命理师成单后的抽成;
2)相术类产品
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面相识别程序都是用的同一家的程序,甚至连界面都完全的一样。
收费服务:面相识别报告收费、大师看相费用、工具使用费用、风水分析费用等;
佣金:部分应用存在代理分成、平台成单分成等;
电商:开运商品及周边商城等。
3)卜术类产品
收费服务:测算服务、解卦费用、在线供奉服务(如图右下角)等;
电商:开运商品及周边商城等;
佣金:平台类佣金抽成等;
在玄学五术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在线祈福、在线供奉等直接将线下存在的玄学活动直接搬到线上的业务,不可谓不是“业务模式创新”。
一般来说基于自媒体的玄学业务的盈利模式包括主要服务费用(各种算命看相卜卦)、电商带货、知识付费等。
对于相术类的应用来说,如果用户提交了个人的照片,再加上个人的姓名、生辰八字、手机号、地理位置信息,实际上就是完整的用户信息;即使用户没有提交详细的信息,也基本形成了一个有商业价值的比较完整的用户画像。
而实际上,在玄学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用户本不必提供如此详细的信息就可以获得同样的判断结果。
2.AI算命
不得不提的AI算命——AI算命玩的是什么套路
介绍完五花八门的玄学产品,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2019年爆火的AI算命。
AI算命一度被称为AI赋能行业最成功的案例,那么AI算命玩的又是什么套路呢
当前现有的AI看相产品,本质上是一套简单的面部识别算法+写好的测算内容的排列组合,为了让用户“放心的付费”,AI看相在交互时会让用户看到程序定位到了用户上传的自拍的面部特征,包括五官的位置和关键点,之后根据所谓的面部识别结果,返回一套组合好的话术。
我用武林外传里的老白测试了下这些AI看相小程序,结果都是一些正向的模糊的评价。
而且经过测试发现:相当一部分AI看相程序对同一张照片的不同次的识别结果是不同的。这也基本可以说明,测算答案大多是排列组合来的。
当然,不排除未来会有真实有效的AI算命应用出现——毕竟算命看相的本质就是一种算法,但当前所谓的AI算命是一种割韭菜圈钱的娱乐。
3.超千亿的玄学市场
除了爆火的AI算命外,整个玄学赛道在资本市场可谓火热。
整个玄学行业有多大呢
算命公司“高人汇”的创始人袁钰膦曾表示:
“中国约有14亿人口,16~50岁的目标用户占比约45%,其中付费用户约16%,他们年均占卜算命最低消费为1000元,合计下来,玄学行业就是超1000亿的市场。”
除上述常见的玄学项目外,甚至出现了基于八字分析的天使投资众筹平台。
在创投圈中,对于投资人来说,很多投资是在识人投人,那么如何去鉴别一个被投资人是否值得投资呢
——便是基于这样的利基市场,出现了基于创始人八字分析的天使投资众筹平台,据说效果显著,“用这种方式投项目,一年估值翻20倍”。
我们再说回玄学:
要理解玄学产品的火热,资本市场的青睐,除了要知道玄学是什么,玄学产品业务有哪些,还要从认知及心理层面去理解这种需求产生的本源:用户群体的认知体系如何影响这种需求的产生从心理层面上看人们为何会选择相信
1.东西方认知差异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决定了人们的行为逻辑和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也是不同人群需求差异的根源;而依据玄学五术建立起来的玄学产品便是产生于华夏文明的认知体系。
我们从语境和东西方思维两个方面来阐述这种认知差异。
在说语境前,我们先来解释下什么是场景。
那什么是语境呢
关于国学的语境,我们举一个经典的案例: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果将诗中的汉字改为阿拉伯数字:
2只黄鹂鸣翠柳,1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1000秋雪,门泊东吴10000里船。
好像意思没变,但也会发现:绝句不再是绝句——这就是国学的语境。
东方玄学产品的需求产生源于我们的国学语境,它也是东方玄学产品存在的大场景;所以,结合国学语境去理解玄学是有必要的,这就好比要结合场景才能谈论需求。
那上述例子这种语境的差异缘何而来
“看到一块木头,中国哲学家看到的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或由几种物质水乳交融构成的无隙整体,而希腊哲学家看到的则是由多个微粒组成的物体。”
这种思维的差异源于看待世界的方式。
从社会层面来说:西方社会讲科学,讲逻辑,科学针对自然,讲求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历史上中国社会的学问则针对人文社会,讲求融入社会、天人合一。
科学一词本就是西方语汇,讲科学本质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这也是为什么李约瑟说“近代中国没有产生科学”。
当今中国社会也是“讲科学”的,这是与封建社会的巨大差别之一,但伴随华夏文明几千年绵延至今没有改变的,是侧重用整体观念看待事物,透过客观现象看本质。
中西方的思维差异本身源于数千年来环境所带来的的影响,而“科学”本身仅是这几千年来环境影响的显性表现。
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影响带来了看待世间万物的思维和认知差异,也就带来了迥异的社会文化体系和为人处世方式。
这也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深深刻进每个华夏子孙骨子里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华夏社会的认知体系。
认知完全建立于逻辑思维教育体系下的人群,更难接受玄学的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中医是骗人的原因之一。
讲完了东西方文明所带来的认知影响,我们再从心理层面上来看为什么人们会选择相信玄学。
2.心理层面分析
我们抛开真实的玄学,仅从当前的玄学产品来思考,从心理层面上看,决定用户热衷于此的心理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是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甚至空洞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巴纳姆效应是由于“主观验证”产生,“主观验证”对于人心理产生的影响源于人的自我暗示。
我们回头来看刚才AI看相的结果:
“得到长辈或领导的照顾和提携”、“由于自己会在名誉和声望上努力营造,必然会有所收获”、“重感情为朋友豁得出去”、“在逆境中挣扎生存,不会灰心失望”、“懂得照顾家人”……
很多模糊化的正向描述,在当人们拥有任何一个小的案例佐证或者潜意识的时候,就会认为这种描述是与自己符合的。
再者是幸存者偏差理论:
幸存者偏差(Survivorbias)是指当信息的获取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那么获取到的信息则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也就是只看导致结果的过程,从而盲目相信该过程是导致结果发生的条件而忽略其他条件。
幸存者偏差也可以理解为:以小概率事件的结果为出发得出的结论。
比如读书无用论:“读书厉害考个好大学有什么用,不还是给没念过书的老板打工,xxx(某土豪)当年没读大学不一样当老板”。
再比如“我朋友就是吃这个药好的”、“那家老板就是搞这个赚的钱”。
换句话说:幸存者偏差也是一种对个案的迷信。
除上述两种心理之外,很多人更多的求的是一种心理安慰。
在面对未知的、不可控的事情时,无论多理性的人多少都会存在焦虑,这种焦虑源于未知及不可控事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是科学和理性无法弥补的。
所以,只要有焦虑存在,为了获得确定感,在寻找心灵的安慰这件事上就有生意可做。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抽象出来的用户需求满足的路径其实就是:
让用户感受到同理心→给用户正向暗示→达到解压目的
归根结底,对于现在的很多玄学产品来说,说一些笼统一点的暗示性的正向词汇,用户在焦虑的状态下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往这些词汇上靠拢。
相当一部分用户就是要一个心理安慰,也没人不愿意听好话,只要尽可能给模糊的正向的提示,其实这门生意就做成了。
了解了玄学的概念,分析了现有的业务形态,理解了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的产生和差异,我们再来看未来玄学领域存在的利基市场。
1.翻译是门好生意
所谓翻译这门生意就是知识付费,是通过使用白话将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翻译成小白也能看懂的人话,让用户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拥有获得感,哪怕用户之后根本记不住。
2.AI赋能玄学
所以也会有行业人士认为:如果不是互联网算命业务本身的合法性存疑,AI算命确实是一个有刚需有市场的场景,而且这也是目前可以预见的将“有效的”算命看相占卜成本降到最低的方式。
3.产品形象人格化
玄学产品可以参考目前星座产品常用的人格化星座形象的方法,考虑引入二次元等人格化方式。
人格化的产品形象除了可以更好的让用户记住和接受产品,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年轻的用户。
4.泛玄学IP的应用
我们来看一个泛玄学IP的优秀案例:
虽然只是讲了一个萨满的故事,但这款小而美的游戏经推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作为一款以少数民族传说为背景的音游类功能性游戏,也算是泛玄学IP的一次优秀制作。
玄学如其名“玄之又玄”,不论真假与否,是迷信还是迷不信,在安全感缺失的社会,面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对好运气的渴望,玄学产品的需求会长期存在。
按社会学的理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预期,但如果完全选择了相信,则成了完全的唯心。
无论有多在意风水命理,都无法否认:最大的风水在于人心,世间最好的风水是善良。
无论有多相信玄学,都应该知道一切的缘起在于自己的本心,哪怕命的好坏是生下来就定了的,你的努力与善良也会让你获得更多的美好。
而希望未来玄学产品要做的,不是跑马圈地收割感情税,也不是以科技为名圈钱营销;而是在真实的需求下,在有限度的商业行为下,能抽取玄学精华,借助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客观满足受众需求,或许这才是玄学产品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后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