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颅骨:额骨、顶骨、枕骨、筛骨、颞骨(左右各一)
2、面颅骨:上颌骨、下颌骨、鼻骨(左右各一)、泪骨(左右各一)、颧骨(左右各一)、犁骨、下鼻甲(左右各一)、腭骨(左右各一)、舌骨
3、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
4、胸骨:1块
5、肋骨:12对,共24块
6、上肢骨:肩胛骨(左右各一)、锁骨(左右各一)、肱骨(左右各一)、尺骨(左右各一)、桡骨(左右各一)、腕骨(左右各8块)、掌骨(左右各5块)、指骨(左右各14块,包括拇指2块,其他指各3块)
7、下肢骨:髋骨(左右各一)、股骨(左右各一)、髌骨(左右各一)、胫骨(左右各一)、腓骨(左右各一)、跗骨(左右各7块)、蹠骨(左右各5块)、趾骨(左右各14块,包括大趾2块,其他趾各3块)
全身骨协同作用的效果:
1、支撑和结构:骨骼系统为身体提供支撑,维持身体形态和姿势。例如,脊柱支撑整个上半身,骨盆支撑下半身,而四肢骨骼则支撑身体重量并参与行走和站立。
2、保护内脏:骨骼系统保护身体内部的脆弱器官,如肋骨保护心脏和肺部,颅骨保护大脑,骨盆保护生殖器官和膀胱等。
3、运动和灵活性:骨骼与肌肉、肌腱和韧带共同工作,通过关节的活动实现身体的运动。例如,肩关节和髋关节允许广泛的运动范围,而膝关节和踝关节则支持站立和行走。
4、能量储存和代谢:骨骼是钙和磷等矿物质的重要储存库,这些矿物质对于维持正常的神经和肌肉功能至关重要。此外,骨骼还参与能量代谢,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调节骨骼代谢。
5、造血功能: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场所,红骨髓在其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些血细胞对于输送氧气、免疫防御和凝血至关重要。
儿童的骨骼数量会更多,因为他们的骶骨在成长过程中会融合成一块,而初生婴儿的骨骼数量多达305块。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骨头会融合,最终形成成人的206块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