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白话:坤卦——开始,通达,唯适宜母马般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若领先会迷路,若随顺才会碰到主人。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而东北方失去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解读:
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的叙述最早见于《易传.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九宫之说见于先秦经典《黄帝内经》、《黄帝九宫经》、《礼记》,以及西汉《乾凿度》(虽是西汉成书,但思想内容则是先秦遗存)。
明堂九室图
《乾凿度》曰:“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郑玄注曰:“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以言无偏也。自此而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心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奼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见下图)
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心,再行又从一始。后来,这样的“行”法被道家称之为“禹步”(相传为大禹发明,大禹治水画天下为九州,洛书九宫很可能为大禹发明)。就是这样,“九宫”洛书图与八卦结合起来,而有“九宫八卦图”的出台。
太一下行九宫图
太一九宫占盘
太乙占盘的考古发现,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早在西汉之初,或者更早(笔者以为洛书九宫起源于大禹时期),就已有了与“洛书”相同的图形。宋人造“洛书”等,实为继续先秦《大戴礼记.明堂》九室说、《灵枢.九宫八风》、以及西汉《易纬.乾凿度》《黄帝九宫经》而出,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宋人“图书”绝非臆造,从而结束了持续九百年的河洛真伪之争。
笔者以为:朱熹所说洛书即九宫,所说河图实为太阳历图(古太阳历:一年十个月,每月30天)。在后边的解卦中,笔者只采信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八卦配数用九宫洛书一坎二坤之数,而不采用邵雍先天八卦乾一兑二之数(因缺乏经典证据)。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白话:彖传说:至广啊坤元,万物依靠它而天生,故顺承天道。坤以其厚重承载万物,德能无边无涯,能包含宽厚而泛博,各类物种全得通顺畅达。牝马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没有疆界,柔顺而宜于守正。君子有所往,率先行动则会迷惑而失其正道,在后随顺则能得其恒定法则。西南得到朋友,则是与同类前行,东北丧失朋友,最终将有吉庆。安于守正之吉,是由于应合隧道而无边。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白话:象传说:大地的形势柔顺无比,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
解读:对比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两者行文对仗,内容体现了人的行为应该效法自然的法则,与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脉相承。
坤为地,为顺,所以说大地的形式柔顺无比。坤为大舆,为众,所以说载物,厚德。一切为民是为厚德。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白话: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这是由于阴气刚开始凝聚,顺着发展趋势,就达到结冰的季节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隧道光也。
白话:六二——平直、方正、辽阔,不必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象传说: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且方正,不必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由于隧道是泛博无边的。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实为时空模型图
以上从科学角度解读坤卦六二。从人文角度看,“直”者,真也,真诚。“方”,正也,正义。老子说“人法地”,故君子效法大地“直方”之真诚、正义。隧道光也。光,即广,广即“大”,泛博,包容。光,照也,熏陶。由于隧道的泛博包容和自然的熏陶,所以不需要刻意学习,顺乎自然,则无不有利。
乾坤两卦解读:这时,六十四卦奥妙已过半矣!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白话:六三——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随着君王做事,不居功而有好的结局。象传说: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以等待时机发挥。或者随着君王做事,智慧泛博。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白话:六四——扎紧口袋,没有过失也没有称誉。象传说:扎紧口袋而没有过失,是由于谨慎所以没有灾难。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白话:六五——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象传说: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文采隐于中间。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白话:上六——龙在郊野征战,它的血是黑黄色的。象传说:龙在郊野征战,它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白话:用六——适宜永久正固。象传说:用六适宜永久正固,因此是万物的归宿。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白话:文言传说坤卦最为柔顺,但活动时却是刚健的;最为安静,但德能遍及四方;它最后行动才碰到主人,且保持恒定的法则;包容万物,且化育泛博。坤道岂非不是顺应吗?它顺承天体而按时序运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白话:(六二)“直”即正,“方”指义。君子以敬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规范外在的行为,只要确立敬慎与正义的精神它的德能就不会缺少,真诚、正义、宽容,即使不学习也无不有利,这样就不会怀疑自己的行为了。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展开就是老子《道德经》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不妄为,不妄为即是法于天性,《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不习”就是《庄子》说的“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可见修炼心性是最大的学习,是为“大学”。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说“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说“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说“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代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纵览四书五经,大家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说实话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捉住这三纲八目你就是捉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门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门路本身而言,说实话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关键。“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隧道也,妻道也,臣道也。隧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白话:阴柔固然有美德,但要蕴藉隐藏;以此跟从君王做事,不敢有自己的成就。这是大地的法则,为妻的法则,为臣下的法则。地的法则是不成就自身,而是代天完成功业。
当越王勾践刚刚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然而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服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范蠡深知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见微知着,六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平民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坤六五“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坤道其顺乎?”)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开山祖师。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众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活了88岁遐龄而善终。(彖曰:后顺得常。坤卦用六:利永贞。范蠡为中国儒商之祖,其思想“后顺得常”“利永贞”,成为商家经典。)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白话:天地变化,草木蕃庑。天地闭塞,贤人隐退。《易经》说:“扎紧口袋,没有过失也没有称誉。”是说言行应当谨慎。
白话:(六五)君子效法中心黄土之道以通达事理,处于尊贵正位而以修身为本,美德蕴藏在内心,畅达于全身四肢,然后才表现在事业上,这是美德之极致啊。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白话:(上六)阴猜疑阳,必然发生战斗。由于它误以为阳消失了,所以自称龙。由于没有脱离自己的阴类,所以惨败后流出血。黑黄,是天地相杂的颜色,入夜而地黄。
玄灵道人俗名刘文顺,道号:玄灵子,道名:刘至顺,现居北京。玄门画家《八字透天机》《符咒漫谈》《道家天医术》《道家内功修炼十书》等书籍作者,玄灵秘境大讲堂主讲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人,神秘玄门吴贾门天字辈护法弟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道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特级易学风水策划师,形意拳郭云深拳法第六代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道家无极堂法派创始人,北京无极堂道家研修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