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IApp的叙事有两种,一种是AI-poweredCryptoApp,典型如Scope、Kaito等原生Crypto数据分析平台;另一种则是Crypto-poweredAIApp,MyShell、Sahara则是其中典型,也是本文的讨论重点。叙事是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组合,要理解Crypto-poweredAIApp的叙事,就不得不先介绍AI应用面临的问题,Crypto提供的解决方案。
1.基于LLM的AI应用面临的一些问题:
1)模型即产品,闭源公司控制最好的模型
2)这波AI爆发只是对现有场景的优化,不提供革新体验,大公司更具备竞争优势
由于模型能力的限制,目前能够适用AI的场景普遍都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AI更多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而无法完全打造全新的用户体验,因为AI的不稳定性让用户无法完全脱离传统的解决方案。
典型的例子是AI加持的会议软件Fireflies.ai和Otter,两者都可以在会议后通过AI总结会议既要和Actionlist,但是两者其实都早在ChatGPT爆火之前很多年就已经存在,因为核心其实是对会议内容的识别、记录、标记等。
3)C端付费意愿低,生命周期短
许多流行的C端AI应用寿命普遍在几天到几周,这些应用的开发者常常只能获得短期流量,但是无法变现,变现难的问题会抑制创新,因为靠热情的迭代是难以持续的;所以在免费的AIAgent平台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创作者会通过创建多个AIpp获取流量的方式变现,而不是选择对一个AIAgent进行反复迭代和优化。
4)中心化规则限制
模型即产品,而最好的模型往往来自于大公司的闭源模型,出于合规和舆论需求进行了各种限制,导致无法发挥LLM的最大潜力,进而可能限制产品玩法上的创新。
5)数据不足
数据和参数量会极大程度地影响LLM的表现,私有数据被少量大公司掌控,新的AI应用层公司需要特定场景的私有数据,进而优化产品表现,抢占市场。
2.Crypto能提供的解决方案:
1)金融化:提供多种收入模式,帮助AI应用探索在较短的生命周期内进行变现的可能性
2)经济激励:对比Web2的项目,Crypto项目可以通过代币激励,「借」市场的钱刺激供给,如数据、创作者等,进而转化成自己的护城河
3)开放:多样的模型选择和更宽松的规则限制
3.AI时代的新趋势之一——长尾需求被满足
除了对AI应用面临问题的观察,我们还观察到另一个重要的趋势:即需求的满足正在不断采用更轻量级的方式,而功能的开发门槛则在AI帮助下不断下降(如最近很火的AI辅助开发工具Cursor),因此我们判断,未来通过AI满足长尾需求将会变成一种主流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满足通常是围绕由公司开发的App进行的,后续通过不断迭代功能来更好地适应需求的变化;而当App开发和使用成本逐渐变高的时候,人们又推出了小程序的形式来用更轻量级的方式满足一些小的需求,甚至承载一些小游戏。
那么难道用户需要的各种长尾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吗?大概率不是,且很有可能有人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但是为什么这些解决方案没有被产品化?
MyShell就是一个试图满足多样化需求,最终尝试取代AppStore这种传统产品形式的平台。
1.项目介绍
这个部分主要是对不熟悉MyShell产品的读者进行简要的介绍。
项目定位
MyShell是一个去中心化的AI产品,主要面向C端用户,连接消费者、创作者和开源研究者。MyShell提供了一个AIApp的创作和商业化平台,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开发AINative应用并从中获利。目前MyShell的核心组件分为2部分:面向Web2用户的AI应用商店+结合Web3玩法的AIpp激励平台。
核心功能1:探索——面向Web2用户,发现、使用AIpp的应用商店
MyShell的产品形式是以ChatBot为主要交互方式的AIpp平台,每个AIpp就是一个对话式机器人,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图片生成、视频生成、游戏模拟等;通常,每个AIpp只专注于少数1-2个功能或场景,如下图是一个将照片转化为Wojak风格的MEME(说实话不是很满意...),使用这些AIpp的体验则和使用Web2产品完全相同,不涉及任何Crypto概念。
核心功能2:AIppStore——发行、交易AIpp的激励平台
AIppStore用于交易和发行资产化的Bot,在MyShell上创作的AIpp可以发行其自己的AI代币,目前AIpp的发行功能并没有对所有用户开放。要发行自己的AIApp,用户需要持有MyShell发行的创作者NFT或参与MyShell进行的活动经过审核后发布,每期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最近的两个主题就是「Wukong」和「MEME」。AIpp的交易则以BNB作为结算。
AIpp代币目前的经济模型基于BondingCurve设计,这让AIppToken的交易不需要依赖流动性池,购买和出售都需要付出5%的手续费,用于支持平台运营和创作者激励。另外,根据官方AMA时候的说法,未来针对平台上流动性最好的AIpp代币可能将其转化为AMM池子。除了直接从交易中获利外,还可以通过持有AIppToken获得积分,每当一个AIppToken的交易量达到0.2BNB时,AIppToken的持有者就会根据持有量瓜分40ShellCoin积分。
核心功能3:创建——针对不同水平用户的AIpp创建模式
优秀的AIpp是MyShell整个生态玩法的基础,因此根据用户对AI的熟悉程度不同,MyShell在创建AIpp的功能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目前MyShell提供了「经典模式」,「开发者模式」和「无代码模式」三种方式创建AIpp。
1)经典模式:专为初学者设计的简单模式,使用体验类似于Character.ai,主要围绕对LLM进行复杂的prompt来构建应用,加上外接知识库、语音能功能来提供更复杂的能力,但是底层能力依然受限于LLM本身的能力。这种bot的创建方式在ChatGPT刚出来时是主要方式,绝大多数早期的大模型套壳应用都是用这种方式完成开发。
2)开发模式:专为具有编程技能的创作者定制,使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在人类控制的结构中组装人工智能小部件来构建AIpp,使开发人员能够为其应用程序构建「状态机」和「工作流」,这个模式的推出奠定了在MyShell平台开发AIpp的基础。
「状态机」可以让AIpp根据用户不同的输入转换状态,并根据当前状态基于上下文进行预先设置的响应,比如请求进一步输入或直接执行操作;更进一步,有了状态机,AIpp可以对和用户之间的对话内容分解为模块以降低对话的复杂性。总得来说,状态机决定了AIpp对事件的反应,使得AIpp的表现会比只靠prompt构建的Chatbot更稳定,能为对话交互创建更加结构化和逻辑化的流程。
「工作流」则配合MyShell的组件概念使用,前文有提过,大部分的AIpp只能提供单一的功能,这种表述实际并不准确,应该说专注解决单一的需求,但是背后可能是多个AIpp的功能组合,如联网功能、语音功能、识别图片风格等,工作流影响了不同的模块、任务之间的执行顺序等,工作流是让AI按照流程执行任务的基础,是AIAgent的雏形。
工作流和状态机的结合,让MyShell的创作者可以创建复杂应用。如下图的PepeTalk是一个英语教学AIpp,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场景并基于场景进行教学,相比单纯基于prompt的AIbot会有更好的一致性,通常这种功能会是某个英语学习App里的功能之一,很难单独作为一个产品,但是在AIpp时代「功能即产品」将成为可能。
3)无代码模式:为开发者模式加上了用户友好型的用户界面,降低了开发模式的创新门槛,支持各种技能水平的创建者构建高级机器人,使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复杂的应用程序开发。
2.目前业务表现
MyShell目前有超过200万注册用户,AIppStore正式上线一个月左右,平台交易量达到了130万美元,超过140款AIpp进入交易,其中不乏一些满足Crypto原生需求的AIpp。未来,在创作者激励计划下,更多的独占AIpp将是区别MyShell与其他平台的重要力量。
3.经济模型
注:目前的代币经济模型不代表TGE时的最终设计,由于MyShell的代币上线计划和经济模型设计还没有完全确定,本部分将只会简单进行介绍。
MyShell的主要代币是$SHELL代币,目前该代币还没有正式上线进入流通,用户现在可以获得的是链下积分Shellcoin,待到代币正式TGE后,$SHELL代币将会依照Shellcoin、NFT等规则进行空投,因此目前想要获得$SHELL代币的主要方式是尝试获取Shellcoin,根据创始人Ethan在Discord中的说法,未来ShellCoin和$SHELL很可能会是1:1兑换。
$SHELL,MyShell产品的NativeToken,总量1B,主要用于生态发展和社区激励,预计代币分布和解锁如下:
$SHELLUtility
下图展示了$SHELLToken上线后,代币在生态中如何进行流转,根据本文作者的理解,黑色代表了行为,红色代表了$SHELLToken,蓝色则代表$ShellPoints。
4.团队背景和融资历史
团队背景
根据Rootdata的数据显示,MyShell的核心成员分别是以下几位:
EthanSun:联合创始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此前在VR/AI领域有接近10年的经验,2014年创办Auto3D并最终被贝壳网收购。
Rick:联合创始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和市场策略专家。他与人共同创立了一家成功的初创公司,开发了广泛采用的ARSDK,并在一家著名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担任领导职务。Rick也是人工智能驱动的健身平台ATP.CLUB的联合创始人。和Ethan一起合作多年。
ZengyiQin:联合创始人,专注于语音算法研究,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已发表8余篇顶级会议论文。ZengyiQin还拥有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和强化学习方面的专业知识。
融资历史
5.未来发展分析
MyShell作为一个Web3产品目前已经有了不错的Traction,可以说其是目前AI+Web3领域表现最好的C端应用,其优秀融资背景的支持和团队对于经济模型的积极探索,可以减少对华人项目的偏见、缺少Web3经验等潜在不利因素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MyShell有大量的潜在Web3用户待被转化,且用户画像很可能与TON生态用户不同,这对于交易所的拉新增长需求来说有一定吸引力;综合考虑其融资背景、赛道地位以及用户基数,作者认为MyShell登上Binance的概率很高。目前AIxCrypto的Infra赛道的龙头项目io.netFDV接近20亿美金,而MyShell作为一个作为AIxCrypto应用层的龙头项目,FDV也很有可能在10亿美金以上。
最后,回归基本面,MyShell作为一个始终没有放弃Web2用户并且积极拥抱Web2用户的团队,作者仍想试图提出几点其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期待和感兴趣的投资者和创业者讨论。
目前的用户参与程度和设计还不足以支撑其愿景
以下是一组关于MyShell头部创作者的数据,MyShell社区最近迎来了4位在Openart(一个AI生图社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作者,每位创作者在OpenArt上的作品都有至少100K的浏览量,而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这几位创作者的Bot持有人数都在40人左右,价格普遍涨幅超过20000%。
在我们看来这组数据表现说明了现阶段的几个问题(1)目前生态参与交易的用户并不多,头部创作者影响力亦有限(2)经济模型仍然不适用于普通用户参与,仅40位持有者就足以将AIppToken的价格推动上涨20000%,当参与者进一步上升的时候,当前模型对于用户来说造成的亏损将会接近Friend.Tech和Pump.fun,而作为一个试图面向Web2用户的产品,这可能是不可接受的。
AIpp的交易频次数据,同样可以说明目前这套交易体系并没有有效运作,在官宣Binance投资以前,MyShellAIpp的交易量已经跌至每日60次左右。
功能并非独创,激励既要足够创造差异化,又要兼顾用户的使用成本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MyShell的AIpp的产品开发逻辑并非独创,无论Web2还是Web3都有许多产品提出了多Agent协作、无代码创建、可组合AI等想法,OpenAI本身也推出过插件商店;目前已经有了很多围绕工作流进行AI开发的成熟产品,如语言模型领域的Dify、Coze等,图像模型领域的ComfyUI等,其中Dify和ComfyUI都提供了开源的版本。MyShell只能说是诸多同类平台中发展相对较好的一个创业公司。
在功能相似的情况下,还要为模型创建者等多方贡献者提供收入,就意味着当竞争到极致时,MyShell的模型需要对使用者收取更高的费用,才能对抗大公司在AIbot成本侧的优势(不激励创作者,更低的推理成本)。
要达成这一点,长期来看,就需要拼初期开发者的收益,只有开发者有足够的收益,才能迭代出表现远超同类平台的应用,进而推动用户付费,并打造生态飞轮,目前我们观察到MyShell生态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独占Bot的苗头,如帮助Crypto用户分析K线并提供交易建议的CoinglassAIbot是MyShell生态里最独一无二的bot(由scriptmoney创作)。
但只靠1-2个优秀的独占bot将很难打造一个生态,除非能够有像塞尔达之于Switch这样的AIpp出现,但这样的AIpp又何不做成一个正规App呢?也就是说,Agent平台很可能只能提供满足低频次小需求的AIpp,而针对这些小需求的解决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性能的差异将远远小于用户习惯和品牌认知对用户留存和拉新的影响,这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非常不占优势。
AIpp和注意力经济的适配性
但是对于一个MEME来说,人们常说MEME项目最怕的就是团队在做事而不是做市,MEME没有基本面就是最大的基本面,正因为没有基本面可以进行分析,注意力经济才能很好地生效;而对于AIpp来说,其背后的使用情况、交易量和预期分红都可能被算的清清楚楚,那么AIppToken能否很好地适配MEME文化则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毕竟,虽然AIppToken背后有优秀的创作者和实用场景,但MEMEtoken的吸引力又从来不是Dev,而是MEME本身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