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明天起正式实施

今天是2015年的最后一天,从明天开始,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就要正式施行了。认证君综合整理了新版的一些变化,并附上全文,供同仁参考。

根据国家认监委关于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正式实施之前,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依然适用。

新增加的要求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识别利益冲突、可设立专门委员会、人员管理程序,包括人员录用、培训和管理、人员只能在一个机构从业等。

----------------主要变化----------------

4.2.4强调人员能力监督,而非关键过程,并计入人员档案;

4.3.1管理体系覆盖的场所包括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

4.3.4强调良好内务,有必要时制定内务管理程序(包括安全、环境程序)

4.5.2强调质量方针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a)最高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

c)管理体系的目的;

e)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本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

4.5.4强调文件控制规范,尤其是外部文件和法律法规

4.5.5合同变更的规定

4.5.6分包条件废除3个限制,需要事先客户同意;

4.5.7强调各类供应品管理

4.5.14强调质量和技术记录控制要求

4.5.17.2应该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

4.1法人和其他组织

4.1.5识别利益冲突

4.1.6可设立专门委员会

4.2.1人员管理程序,包括人员录用、培训和管理;

4.2.3人员只能在一个机构从业

4.2.5增加意见和解释人员的要求

4.2.7增加3类人员当前工作的描述

4.2.9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

4.2.10和4.2.11同等能力要求,不再使用工程师

4.2.12特定检验检测人员要求

4.4.8保留无法溯源设备可靠性证据

4.4.9标准物质溯源程序

4.5.8客户服务程序

4.5.9处理投诉和申诉程序,包括回避程序

4.5.10不符合项处理程序

4.5.16增加管理评审程序

4.5.17.3非标方法,删除仅限特定委托方

4.5.17.5非标方法规范确认记录

4.5.18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4.5.21检验过程前、检验过程中、检验过程后

4.5.22能力验证程序

4.5.26意见和解释

4.5.31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程序

4.6必要时,认监委发布特定领域补充要求。

----------------全文----------------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1.总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应遵守本准则。

1.3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评审准则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补充要求与本评审准则一并作为评审依据。

2.参考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GB/T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GB/T31880《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27020《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术语和定义

3.1资质认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2检验检测机构

3.3资质认定评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员,对检验检测机构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资质认定条件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4.评审要求

4.1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1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检验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4.1.4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所在法人单位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1.5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

4.1.6检验检测机构为其工作开展需要,可在其内部设立专门的技术委员会。

4.2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2.3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检验检测机构有措施确保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4.2.4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应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以确定其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应由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

4.2.5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所有从事抽样、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4.2.7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聘用关系、录用关系。对与检验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应保留其当前工作的描述。

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b)资格和培训计划;

c)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职责;

d)检验检测策划和结果评价的职责;

e)提交意见和解释的职责;

f)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的职责;

g)管理职责。

4.2.10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检验检测所需的资源,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检验检测机构应有质量主管,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使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4.3.2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检验检测结果无效,或不会对所要求的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时,应予特别注意。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文件。

4.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4.4.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照明等,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4.4.2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检验、检测的设备。对检验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的要求。

4.4.4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该记录至少应包括:

a)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

b)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核查设备是否符合规范;

d)当前的位置(如适用);

e)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

g)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

h)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4.4.5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应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予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检验检测机构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对先前检验检测的影响,并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4.4.6检验检测机构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得到满意结果。

4.4.9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维持其可信度。同时按照程序要求,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标准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4.5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4.5.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并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

4.5.3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避免卷入降低其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信等方面的可信度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要求。

4.5.4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文件的程序,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检验检测方法,以及通知、计划、图纸、图表、软件、规范、手册、指导书。这些文件可承载在各种载体上,可是硬拷贝或是电子媒体,也可是数字的、模拟的、摄影的或书面的形式。应明确文件的批准、发布、变更,防止使用无效、作废的文件。

4.5.6检验检测机构因工作量大,以及关键人员、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等原因,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并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标注分包情况,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

4.5.7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程序应包含有关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接收、存储的要求,并保存对重要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名单。

4.5.9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明确对投诉和申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处理职责,并采取回避措施。

4.5.10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明确对不符合工作的评价、决定不符合工作是否可接受、纠正不符合工作、批准恢复被停止的不符合工作的责任和权力。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不符合工作。

4.5.1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在识别出不符合工作时、在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出现对政策和程序偏离时,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应分析原因,确定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予以监控。必要时,可进行内部审核。

4.5.1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识别潜在的不符合原因和改进,所采取预防措施的程序。应制定、执行和监控这些措施计划,以减少类似不符合情况的发生并借机改进,预防措施程序应包括措施的启动和控制。

4.5.13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5.14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识别、收集、索引、存取、存档、存放、维护和清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程序。质量记录应包括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技术记录应包括原始观察、导出数据和建立审核路径有关信息的记录、校准记录、员工记录、发出的每份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副本。

每项检验检测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始条件情况下能够重复。记录应包括抽样的人员、每项检验检测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产生时予以记录,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记录可存于任何媒体上。

4.5.15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主管负责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审核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审核员通常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4.5.1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管理评审通常12个月一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评审后,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应保留管理评审的记录,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信息:

a)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总体目标;

b)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c)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d)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e)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f)上次管理评审结果跟踪;

g)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h)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i)客户反馈;

j)申诉和投诉;

k)改进的建议;

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

a)管理体系有效性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满足本准则要求的改进;

c)资源需求。

4.5.17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使用适合的检验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的程序,包括被检验检测物品的抽样、处理、运输、存储和准备。适当时,还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检验检测数据的统计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和检验检测机构制定的方法。

4.5.17.1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指导书。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须在该偏离已有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经批准和客户接受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

4.5.17.2检验检测机构应采用满足客户需求,并满足检验检测要求的方法,包括抽样的方法。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形式发布的方法,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必要时,应采用附加细则对标准加以说明,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

4.5.17.3检验检测机构为其需要,自己制定检验检测方法的过程应有计划性,并应指定资深的、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提出的计划应随着制定方法工作的推进予以更新,并确保有关人员之间能有效沟通。当使用非标准方法时,应遵守与客户达成的协议,且应包括对客户要求的清晰说明及检验检测的目的,所制定的非标准方法在使用前应经确认。

4.5.17.4无规定的方法和程序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开发特定的检验检测方法的程序。如果检验检测机构认为客户建议的检验检测方法不适当时,应通知客户。使用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程序,至少应该包含下列信息:

a)适当的标识;

b)范围;

c)被检验检测样品类型的描述;

d)被测定的参数或量和范围;

e)仪器和设备,包括技术性能要求;

f)所需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g)要求的环境条件和所需的稳定周期;

h)程序的描述,包括:

——物品的附加识别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

——工作开始前所进行的检查;

——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时,在每次使用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观察和结果的记录方法;

——需遵循的安全措施;

i)接受(或拒绝)的准则、要求;

j)需记录的数据以及分析和表达的方法;

k)不确定度或评定不确定度的程序。

4.5.17.5方法确认是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判定检验检测方法是否满足预定用途或所用领域的需要。检验检测机构应记录确认的过程、确认的结果、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结论。

4.5.1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应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和适当地检查。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

a)对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形成详细文件,并确认软件的适用性;

——需要时,对软件升级。

b)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这些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的处理;

c)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护检验检测数据完整性所必需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4.5.20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对用于检验检测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的程序,包括保护样品的完整性、保护检验检测机构与客户利益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标识系统。样品在检验检测的整个期间应保留该标识。标识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确保样品不会在实物上或记录中和其他文件混淆。如果合适,标识系统应包含样品群组的细分和样品在检验检测机构内外部的传递。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或记录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应避免样品在存储、处置、准备过程中出现退化、丢失、损坏,应遵守随样品提供的处理说明。当样品需要存放或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这些条件。当样品或其一部分需要安全保护时,应对存放和环境的安全作出安排,以保护该样品或样品有关部分处于安全状态和完整性。

4.5.21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区分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后过程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监控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偏离预先判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这种质量控制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检测;

d)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验检测;

4.5.23检验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并符合检验检测方法的规定。结果通常应以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形式发出。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标题;

b)标注资质认定标志,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适用时);

c)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检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检验检测机构的地址不同);

d)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结束的清晰标识,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硬拷贝应当有页码和总页数;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所用检验检测方法的识别;

g)检验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

h)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重大影响时,注明样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验检测的日期;

i)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提供检验检测机构或其他机构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j)检验检测检报告或证书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l)检验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适用时);

m)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送检的,其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仅证明样品所检验检测项目的符合性情况。

4.5.24当需对检验检测结果进行解释时,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验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

d)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e)特定检验检测方法或客户所要求的附加信息。

4.5.25当需对检验检测结果作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抽样日期;

b)抽取的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适当时,包括制造者的名称、标示的型号或类型和相应的系列号);

c)抽样位置,包括简图、草图或照片;

d)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

e)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f)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标准或规范的偏离、增加或删减。

4.5.26当需要对报告或证书做出意见和解释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将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形成文件。意见和解释应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清晰标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意见和解释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对检验检测结果符合(或不符合)要求的意见;

b)履行合同的情况;

c)如何使用结果的建议;

d)改进的建议。

4.5.27当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包含了由分包方所出具的检验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分包方应以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结果。

4.5.29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签发后,若有更正或增补应予以记录。修订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标明所代替的报告或证书,并注以唯一性标识。

4.5.30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4.5.31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

4.5.33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向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a)机构名称、地址、法人性质发生变更的;

c)资质认定检验检测项目取消的;

d)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检验检测方法发生变更的;

e)依法需要办理变更的其他事项。

4.6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特定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符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的评审补充要求。

THE END
1.征求意见CNAS修订《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感官检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修订了CNAS—CL01—A016:202X《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感官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GL014:202X《感官检测领域实验室认可技术指南》两份文件,目前已完成文件征求意见稿,现于网上公示征求意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Q3OTA4OQ==&mid=2650429465&idx=1&sn=74e37f4e732141cc8b473e6584954016&chksm=893defdc3802da701a3611b11b6af84b6a4bb1b4f4dbffff414a1253cacfc79cdd092c0dc804&scene=27
2.宣威实验设备认证测量工具计量校正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价格以宣威计量测试研究所公布的收费标准为准。 总之,宣威计量器具监测价格流程旨在为社会提供高效、准确的计量服务,保障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希望本文能为广大需求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实验设备认证是确保实验室设备质量与性能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https://www.chinabidding.com.cn/cgzx/Article-jiliangce-1078.html
3.结果出了!合格率98.4%市场法制网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是指采取实验室间比对等方式,按照相关标准预先制定考核规则,对检验检测机构基本条件、技术能力是否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实施的监管手段。 2024年度,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北京市及京津冀三地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共实施能力验证项目8项,考核检验检测参数12个,涉及建材、食品和环境3个http://shcfaz.org.cn/show-46413.html
4.华准喜讯:热烈祝贺华准计量顺利通过CNAS复评审和扩项评审华准计量是一家专业从事检测、校准的第三方综合实验室1 人赞同了该文章 2024年5月25日-26日,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委派,由白力军、张钦、厉龙等3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华准计量进行了为期2天的CNAS“复评+扩项”现场评审。 评审专家组依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及其它相关https://zhuanlan.zhihu.com/p/700328228
5.生产经营丨潼关冶炼公司化验室再次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档案、制度,制订培训计划,注重精细化管理,完善操作规范,强化技术管理,加强精密仪器维护,促进数据控制、校准、检测、抽样各项环节规范性,确保实验室数据控制精密、准确度高,按照CNAS-CL01准则认真操作,把好每一道关口,全面提高潼关冶炼公司化验室各项数据的精准度,树立技术过硬、质量最佳的信誉,巩固作为国家实验室的资质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IBGFAR05565EU3.html
6.计量认证(精选十篇)实验室资质认证是对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的认可。实验室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实验室体系文件为重点、检测员以检测参数仪器配置、仪器操作、检测方法为重点进行技术培训练兵和技能比武,掌握质量体系文件相关知识,提升检测能力。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v6vs63h.html
7.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流程6篇(全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中的19个要素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部分。管理要求有11个要素,技术要求有8个要素。“记录”与“人员”两个要素在现场评审时涉及到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评审。在决定申请资质认定后,实验室应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着手认证前的准备工作。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k3qgown.html
8.实验室测试审核和检验服务认证资质启迈QIMA启迈检验(深圳)有限公司 (CNAS IB0199) 符合ISO/IEC 17020:2012《各类检验机构运行的基本准测》(CNAS-CI01《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A类的要求,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验资格认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https://www.qima.cn/accreditations
9.实验室认可认证CMA资质认定即实验室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计量认证)分为两级实施。一个为国家级,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另一个为省级,由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实施的效力均是完全一致的,对通过认证的检测机构在全国均同样法定有效,不存在办理部门不同效力不同的差异。 https://www.cas-test.com/solutions/renke.html
10.CMA认证/CMA资质认定/CMA认证咨询–CTI华测实验室CMA认证/计量认证 咨询 华测实验室为客户提供CMA认证咨询服务,按照《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建立体系、人员培训到文件编写,再到内审管审、模拟审核、现场评审、现场评审直到最后拿CMA认证证书为止,专职的辅导老师全流程咨询辅导。 http://www.cti-lab.com/cn/singlepage/43.htm
11.cma实验室认可资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10.cma需符合实验室认可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实验室认可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技术规范、技术导则和指南等。 贝斯通检测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及先进的检测设备将为您提供完整的检测认证解决方案,旗下实验室已通过CMA/CNAS资质认证,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测试报告具有国/际公信力,帮助客户管理风险满足您产品市场要求,助您https://www.ssoocc.com/100920.html
1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正式版)..pdf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1.? 1.?总则 总则 1.1? 1.1?为实施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 为实施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 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制定本准则。 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制定本准则。 1.2 1.2 在中华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0/0927/5230114014003002.shtm
13.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顺利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2014年1月18-19日,根据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现场评审的通知》(粤量认评审【2014】030号)要求,由省专家组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程序,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了为期2天的现场评审,中心顺利通过3大类26项的首次计https://www.tsinghua-sz.edu.cn/article/detail/2385
14.郑州CNAS认证郑州CNAS实验室认可咨询公司郑州CMA认证中实国联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是经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设立的咨询机构,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室认证认可咨询服务的公司,坚持以“诚信、高效、专业”为宗旨,为客户提供实验室布局规划、装修设计与施工、设备采购指导、资质认证咨询、运营管理与技术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http://www.zshtest.com/zhengzhou.html
15.中国计量认证(CMA认证)2、2001年国家颁布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在同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废止原评审准则JJG1021-90。计量认证所遵循的评价体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同时补充了中国计量法制管理的规定内容。 3、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分为两级实施。一个为国家级,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https://www.ntek-testlab.com/serviceinfo111.html
16.2023年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资质认定CMA/实验室各有关检验检测机构和实验室: 2023年5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规发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本准则经2023年5月15日总局第9次局务会议通过,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同时废止)。国家认监委2018年5月7日发布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https://train.foodmate.net/show-11595.html
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认可内审员学习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关于举办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内审员资格培训班和实战培训班的通知 各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为指导和帮助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正确理解和掌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CNAS-CL01-G001:2024的最新要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及实验室认可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要求,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和有效https://jianpeichina.cn/h-col-111.html
18.实验室资质认定步骤,流程实验室资质认证步骤《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19个要素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https://www.86175.com/tech_news/detail/13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