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营销正在搜刮所有品牌方的预算口袋。
从品牌寻求平台定制,到如今越来越多品牌奔向“自导自演”、拥抱自制短剧,其背后正在掀起一场有关短剧营销话语权的卡位战,平台在加码短剧营销但也在猛力抬价,品牌方最终看不到流量在自我手里,便开始自己掌握内容营销的直接链路。
两种分野,究竟哪一种能带来营销效益的最大化?品牌到底该怎么玩短剧,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流量密码?短剧营销,走到了选择的岔路口。
短剧营销爆发至今,随着下场的品牌越来越多,市场也分化出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唱衰的。
其核心论点在于,短剧的制作成本和投流成本都在不断攀升,随着产量提升和竞争加剧,市场供大于求,短剧营销的收益将越来越低,大部分品牌将沦为“炮灰”。
《以成长来装束》短剧
要知道,韩束是短剧营销的头号种子选手,22部短剧狂揽33.4亿元营收逆袭翻盘的故事,至今还在被媒体不断提及。
事实也证明,韩束无法复制,众多跟风而来的追随者,在砸重金投入短剧后,一片水花也没有激起。
一种是看好的。
理由在于,平台都在下场,品牌前赴后继,用户习惯养成,随着短剧商业化链条的不断成熟,自然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有媒体在抓取各品牌在抖音的销售数据后发现,品牌声量榜TOP30的微短剧共涉及48个品牌,35个品牌在抖音电商的销售额在短剧播出后相比播出前环比增长为正,15个品牌的环比增长量超过100%,其中肯德基因为同一时期新品上架,叠加短剧带来的营销推广影响,销售额环比增长率甚至高达1890%。
百雀羚定制短剧《翻山越岭来爱你》
这两种声音都有各自自洽的逻辑,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市场现象出发,短剧营销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从基本面来看,品牌参与短剧的热情还在持续增长,勾正科技发布的《2024年H1微短剧行业观察与营销指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短剧热度TOP10中,前9位都是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短剧内容,TOP3短剧每个都拿到了10个以上的品牌赞助。
真正的原因其实简单而残酷——除了短剧,品牌似乎找不到其它的营销增长点了。
短剧作为如今增速最快的流量入口,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而言,不管短剧营销是真风口还是伪风口,这股风反正已经吹起来了,即便不是从追逐红利的考量出发,为了护住营销基本盘,下场短剧已是品牌无法绕过的选择。
《千金归来,大佬追着宠》立白深度植入
乐观点来看,短剧营销的不确定性,也何尝不是一种突破机会,相较传统营销,它仍然具备短平快的优势,门槛也更为开放,也依然存在以小博大的空间。
这其中的底层逻辑,还是那个老生常态的话题,流量越来越贵,唯有内容为王。要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自然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那么短剧营销就成了共同的必然选择。
综合来看,短剧玩法既是品牌营销的“常量”,也是品牌营销的“变量”。
接下来,品牌又将面临一个选择——“定制”还是“自制”?
平台自然是敞开怀抱拥抱定制的。
从抖快等内容平台到淘京等电商平台,都在加码定制短剧,前者的优势在内容,后者的特点在交易,相对而言,电商平台的定制短剧具备更强的节点性,作为大促节点的一个补充营销手段,以淘宝为例,短剧大部分集中在双11和618上线。
618期间天猫独家冠名的部分短剧
对于平台而言,定制短剧的门槛并不高,有现成的MCN机构和达人,而定制短剧的操作方式和定制商单也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相对制作更精良更偏剧情类。
随着定制短剧在短剧营销的比重不断攀升,平台也针对性推出了更精细化的服务。
平台定制的优势在于,扶持政策有倾斜,方法论较为成熟,营销工具比较完整,可以借用MCN和达人自带的流量杠杆,数据有一定保障,而缺点也同样明显,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优质内容带来的流量给达人做了嫁衣,与此同时,动辄上百万的制作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可以拿去赞助综艺和长剧了,营销成本高的同时,品牌收益并不明朗。
相较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走上了“自制”之路。
短剧《重生之吃货皇后惹不起》多平台播放
不押注单平台,通过多平台分发将全网流量汇集到品牌自身,从这个角度来看,品牌自制短剧,是不是更接近于目前推崇的全域营销?
而与达人的解绑,一方面避免了达人人设带来的负担和风险,另一方面,也能让短剧内容更围绕品牌而展开,在创意和剧情层面放大单品牌IP的势能。
更重要的是,自制短剧有可能为品牌媒体化打开一个新天地。
被看见、被听见、被认同,几乎是所有品牌的共同诉求,从营销的效率而言,品牌与消费者直接对话是最佳形态,这也就意味着,品牌自己能化身为媒体。
图源:网络
但品牌自媒体运营,鲜有成功案例,说到底,品牌自卖自夸的故事,消费者听不进去,品牌自媒体大多沦为了一个宣发窗口,而非内容载体。
自制短剧就不一样了,区别于传统品牌叙事,它以后现代的解构逻辑和网文爽点的情节设置,从自上而下的传道转为平等对话的互动,自带年轻化属性,在消解品牌严肃感的同时,也消弭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感。
抖音截图
在其流量带动下,今年618,洁丽雅旗舰店首次开卖,前4小时销售额同比增长1300%,成为天猫居家布艺行业Top1,后面石展承在自己直播间开启“短剧+直播”带货,在二叔助阵下,半小时拿下抖音带货总榜第一。
今年7月,石展承推出了《毛巾帝国》第二季,开启“毛巾帝国”IP宇宙。以此为参考,品牌自制短剧,在内容上同样也具备无限的延展度,积攒出自己的流量复利,并全部归于自身。
品牌媒体化,本质也是品牌内容化。
存量时代,品牌营销的ROI越来越低,超头主播的集体疲软,也意味着达播这条路径也走到了自身的天花板。坐拥众多明星的直播电商第一股遥望科技连年亏损,2023年亏损进一步扩大到10.5亿元,而在抖音投流就花了23亿,流量失速效应明显。
放大内容的杠杆,已成为营销人的共识。对于品牌而言,内容化已成了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
实际上,品牌的一切要素皆可内容化。比如零食界在产品设计上的超大包装,本身就是一种内容营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一秒硬控消费者,见了都走不动道,自带网红属性,也便于互联网造梗文化的二次传播。
《我在古代开星巴克》剧照
并且,短剧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反向定制,星巴克解释短剧创意时就提及,选择穿越题材也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讨论,例如星巴克开在古代是什么样子。”
短剧在内容创作上的巨大弹性,可以给予品牌无限的发挥空间,成为其内容化的重要抓手。在今天的营销语境里,“端”不如“巅”,“精致”不如“抽象”,逻辑严谨不重要,脑洞够大才有料。
勾正数据《2024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
对于今天的品牌而言,究竟最后仍是相信抖快去做定制,还是潜下心来、放开胆去玩一场属于自身的自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品牌方需要厘清出几个方面?
对短剧营销的理解和操作是否有足够信心,如果需要确定性结果找平台定制自然更有保障,如果有把握以小博大,自制空间会更有弹性;
团队的能力评估,市场品牌部是否有足够的运营能力以及匹配的内容思维;
短剧营销在自身营销比重里占据怎样的角色,如果只是短期的一个配套行为,那么找平台定制更省心省事,如果是长期的IP运营,那么尽早开启自制,摸索自己的方法论才是长久之计。
对于品牌方而言,要玩好短剧,最关键的还是要具备内容思维,不仅要思考消费者需要的是怎样的产品,更需要思考他们喜欢怎样的内容,赌几部短剧能不能带来流量转化只是投机,而将品牌内容化才是真正掌握了流量密码。
这其实才是回到了品牌的本质——讲故事,一个大众都相信了的好故事,就是一个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