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大”不会“欺客”?新能源车企近年频繁打出的售后服务免费牌:“三电系统终身保修”、“终身免费充电”、“终身免费车辆保养”、“终身免费道路救援”……,这到底这是业界良心还是一个又一个的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1.5万辆,同比增长134.9%。
走近“免费”的背后
01
“三电系统终身保修”?
在宣传时口口声声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但在兑现时,却又变成了“附条件有”。“三电系统终身保修”很多都设置了诸多限制的条款,包括车辆所有权发生变更即非首任车主、车辆连续12个月行驶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等,甚至还包括未注册该公司云服务和该公司的移动应用。
02
终身免费充电?
所谓“免费”是有额度限制的,多为每年3000度电的额度,且只能在该公司的充电桩上充电。而一些“1年免费公共充电”的服务,指的是首任车主独享,且要在指定的6个品牌的充电桩上充电,但是一年也是有额度限制。
03
终身免费保修?
不仅是新能源汽车方面,传统燃油车市场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以某传统燃油车品牌所谓的“终身质保”为例,虽然名为“终身质保”,有一些主机厂的终身质保政策中规定有“必须去指定4S店”维修的条款,其实就是一种打着“终身质保”、“终身维修”的幌子,实施强买强卖的潜规则。
“免费”套路有没有侵权?
诚实守信,是企业经营的底线,真实、全面宣传也是企业经营者的法定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免费”套路频繁出现原因是什么
行业竞争激烈
为何“免费”售后服务频频被爆是骗局,但商家还是乐此不疲地”设局“?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经销商服务收入一路走低,叠加第三方独立后市场平台日渐崛起,跨界造车也是日渐兴起,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竞争形势愈发严峻,行业加速内卷。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促进产品销售,采取高于传统汽车售后保障的措施,原本也无可厚非,一则新能源汽车毕竟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传统汽车百年以上的发展历程与沉淀相比,无论是产品、技术都还不太成熟与稳定,厂家只能重点打响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保障的名号,才可以打消消费者的疑虑,赢取信任。
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哪家新能源车企都不愿“掉队”。
新能源汽车在维保方面具备独有特征
新能源汽车维保业务具有独特性,故障方面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电控系统,较为简单集中。与此同时,车载智能中控屏的故障率也较高。基础保养由于结构相对简单,日常保养费用较燃油车有所降低。
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动力总成,不需要更换火花塞,换机油机滤等。电动汽车核心三电有厂家质保,所有电动车的保养以常规保养为主。其中,和燃油车相同的保养项目主要是空调滤、防冻液、刹车油和玻璃水,独有的保养项目有电池状态监测、全车电路检测、电池平衡和更换齿轮油等。
新能源售后技术没跟上
新能源汽车新车虽然销售火爆,但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其实还很薄弱,售后服务的升级速度跟不上新车销售,新技术和零部件还没有进入到售后市场,后市场的同仁难以接触前沿技术。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整体偏少,而综合维修企业又缺乏车源引流渠道,所以导致售后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供需无法匹配。再加上,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缺口非常大。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新能源维修技术人才在未来的两年之内缺口估计达到上百万人。促使新能源汽车售后体系更加封闭,进入门槛更高。
诚信才能赢得消费者芳心
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如此营销行为,既伤害了消费者的情感和利益,又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售后服务还是要坦荡一些,要在服务创意与质量上下功夫。做到真诚、透明、有据可依。
新能源汽车“风口”强劲,但相应的配套服务、经销商、售后维保体系还处于布局加速阶段,对于汽车后市场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新方向、新机遇,企业应该牢牢捉住这个机遇,而不是耍小聪明,置身事外。
无论营销、服务如何推陈出新,但惟有诚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毫无诚意的“免费”之风,结局最终最终都会在销量上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