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知识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基础知识教学是前提,我们不能忽视

在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安全,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基础知识。例如键盘与指法的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等,在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最好能实物教学,这样给学生以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快速掌握。

2基本技能的学习是目的,我们要灵活施教

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是职业中专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信息、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操作,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同时,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方面,应该更加精益求精。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自修、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总体目标,我们要全面促进

1《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与任务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首先,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一些基本的办公,工作,多媒体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其次,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并能够运用计算机自主的探究和学习。第三,指导学生合法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以及法律的前提下进行计算机的操作。

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结构

《计算机基础》课程由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常用的计算机设备以及信息安全等内容;专项技能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以及系统操作和网络的使用。

4存在问题

4.1学生由于基础差异导致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之前受到的教育也不尽相同,因此,受到的计算机教育程度也不同,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已经学习了比较全面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基础相对比较好,而有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中学没有开设计算机教程,计算机应用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因为基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计算机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基础好的学生很可能出现厌学心理,甚至上课期间进行其他操作,并影响他人学习;而基础差的学生会出现接受能力不足,实际操作困难的问题。

4.2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4.3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往往重视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关系。由于教师对于职业岗位中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需求不够了解,因此,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结合度不够,造成学生虽然学会了所学内容,但真正到职业岗位中仍然难以胜任实际工作。

5思考与对策

5.1教学内容要实现认真组织和因材施教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基础和认识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并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Excel自动筛选操作时,要求自动筛选出符合两个条件的操作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顺利掌握,但对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提高要求,如自动筛选出符合4个条件的操作,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2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正确与否能够决定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好坏,研究者认为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进行结合的方法能够取长补短并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同时发挥出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比如多媒体教学方法中利用投影以及多种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到计算机知识,而利用常规的板书教授的方式对计算机知识加以总结和整合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在进行“Word表格制作”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表格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Word表格,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理论教学的内容达到学会的目的。

分组教学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优秀学生带动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大家通过合作的方式克服各种的问题,达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5.3考核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规范化

当前针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仍然是考试,并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水平,这种考核方式显然更加注重的是考试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操作的过程。因此,研究者认为,计算机基础考核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单纯的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策略

怎样落实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使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分析的主题。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适用性、实用性人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般分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施与考核三部分。在我们了解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基本要求的认识与实践。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简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一般分为三个类型,五个方向。科学解释是:科学型,即计算机科学方向;工程型,即计算机工程与软件工程方向;应用型,即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方向。文科生的计算机教育一般是广义上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未进行深入研究。职业学院的文科生一般只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针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必须按照程序进行,一步一个脚印,为计算机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1.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简而言之就是文科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例如:硬件知识:包括键盘上每个键的位置、各个键的快捷功能;软件知识: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学习软件、娱乐软件等。

2.软件的基本特性与常见软件介绍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软件程序的特性介绍,分别从软件的概念,软件的技术特点和软件的程序语言等方面进行;软件的特性;软件学习与使用。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有作为一名软件开发师的意识,使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为之后的学习与研究做好准备。同时,使学生熟悉应用开发平台上的一些工具,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学会善于分析、主动钻研的学习习惯。

3.程序语言的设计与开发

首先,这里所说的程序语言不同于基本的程序语言,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其拥有9个基本特征,分别是程序的控制结构、赋值、变量、表达式、过程、变量的生命期、数据类型等等。

其次是对计算机程序语言的设计内容的介绍,它包括:编译器工作原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概述、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与执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计算的方式。

最后是对程序开发和软件工程的学习与掌握,其内容一般是指:程序设计过程:需求分析、程序设计、编码、测试与排错;软件工程概述;传统的软件工程:生存周期模型、需求分析、设计、软件测试。

三、实施与考核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一般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考核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健全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制度是前提。教师准确无误的认识和教授教学内容是教学考核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学考核的重要对象。考核的方法主要是:笔试、竞赛(程序设计与网页设计等等)。考核手段主要是:实验,计算机实验是考核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最好方式。

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必备技能之一。计算机教育已成为职业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使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让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很好地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等特点是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达到职业学校计算饥的教学基本要求又是―个重大的难题,是―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嵘,初中计算机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J],金色年华:下,2010。

[2]曹瑞,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调查背景

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并将其列为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时展的趋势下,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已成为必然。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遇到的情况主要有:

(2)兴趣爱好不同。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喜好。有的对多媒体比较感兴趣,有的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比较感兴趣,有的又比较偏爱程序设计与软件制作。

(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的不断调整。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用人单位对新员工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的发展。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其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各个专业也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重点,以保证教学的科学、先进,适应时展的需求。

(4)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各异。一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为其他课程让路,其教学内容和课时可以大大缩减。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也具有了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计算机的知识也懂得不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过于简单。而还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却感觉到,大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还相当缺乏,计算机应用能力还相当薄弱,想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进行加强。

那么,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如何呢?距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上应该达到水平有多远呢?学生对于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哪一些呢?为了充分而且深入地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对2007级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计算机学习基础和兴趣进行了调查。

2调查设计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依据和目标,每一个本科毕业生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达到下列水平:

(1)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实用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

(3)具备使用数据库等工具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利用的意识与能力。

(4)具备使用典型的应用软件(包)和工具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此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结合白皮书提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设置,考虑到大学新生以往学习的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和能力基础以及学习兴趣,而非问一些专业问题。问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的经历和计算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2)硬件基础知识和软件基础知识调查

(3)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调查

(4)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要求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也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经历和计算机使用情况,听取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使用和学习基础

其余一些特别设置的问题也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例如:有23.3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CPU;有14.43%不知道自己经常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哪一种;有54.60%表示对计算机网络不太了解。

3.2能力基础

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的掌握程度较差。在不要求精通的情况下,有60.59%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什么软件,58.97%的学生表示没有学过程序设计语言。另外有37.33%学生不知道什么是Word,56.61%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Excel,14.16%的学生没有用过Office。

另外,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基本操作熟练程度不是太差。例如:对键盘的快捷键不会的仅有10.33%;另外有9.24%的学生表示会一点电脑组装。

3.3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3.4学习兴趣

在学生最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中,比例最高的为操作系统基本知识(62.69%)、计算机应用领域(48.76%)和网络基础知识(41.79%)。其余依次是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工作基本原理、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发展前景等。所有选项的比例如图1所示。

通过图表可知,学生最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前5项)和最感兴趣的计算机技术(前6项)互相之间的比例差距并不大,这也说明,学生的兴趣很广泛,不同学生之间的兴趣差别较大。

3.5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虽然有一小部分基础较好,但还有较大一部分起点很低。大多数同学在进入大学前都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但对计算机基本应用掌握程度较差。根据与学生的座谈沟通,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部分中小学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落实并不到位。再加上计算机课程并不参与会考,对升学率也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在教学当中,并未把它纳入主要课程的范围。

(3)计算机教学和实践环境缺乏。由于经费和投入的原因,造成计算机教学设备和资源的有限性(尤其在农村地区表现比较突出),一些学生很少有上机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学和实践环境的缺乏导致很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较差。

(4)师资力量薄弱。许多中小学的计算机基础课老师是其他课程的老师兼任的,他们本身可能并不具备完整、系统的计算机知识,达不到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

本次调查表明,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的“非零起点”并不等于有了“好起点”,懂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并不意味着有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也充分说明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当前的形势下,不能被削弱,反而应该不断加强。通过调查有如下建议:

(2)反馈调查结果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的现状有比较清醒认识。同时,也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其所学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条件下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3)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入学测试,进行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效化信息技术课堂;新型课程模式;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

一、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要明确

面对末来的要求、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学计算机教育目标的新定向,我认为现阶段中学计算机教育应明确如下几个问题:

1)知识性目的。知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和。在此,就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知识性是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通过计算机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活动所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知识。这就是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知识性目的。那么,那些计算机基础和操作知识是恶怎样获得的呢?这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无数次的教学实践,人们将不断地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知识系统化好、条理化提炼而成,也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而组成了中学计算机课本这一特定的体系。

2)操作性目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知识三个方面,都是属于知识性目的的范畴。操作性技能目的即将三种知识在计算机实践中运用和转化。这种技能是通过练习操作而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一种基本操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掌握基础知识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知识是技能形式的内在基础。在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领会灵活的应用知识。这就是计算机教学为什么要搞好“双基”的道理,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

3)能力性目的。这是计算机教学目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明确什么是能力?能力是人们将大脑技能与某种活动相适应,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是探索与运用知识本领,是人的活动成效的决定因素。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是将来从事任何工作所需要的。

4)思想性目的。(1)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远大理想。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阐明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在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到社会胜过的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我国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需要,树立远大志向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也是学好计算机所必须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来阐述计算机的知识和科学事实,逐渐的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教育目的。由于计算机科学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因此,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在于以唯物论为依据,通过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以及对计算机思维的辩证特征的认识,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获得这些观点,促进他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计算机的工具性和综合性

由于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的特性,使得计算机课能够跨学科教学,计算机课程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的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版报、校刊的编排;用WORD、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用POWERPOINT制作专题演示软件……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课程内容的设置

1)中学阶段课程内容不应涉及太多的概念与原理

对大多数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信息技术显然不包括修计算机的技术在内。我们使用一种工具时并不一定需要清楚了解它的构造。就如对于电视机只要能在需要时使用它就行了,至于它完成工作的原理对使用者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信息技术课程也是这样。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教学

低年级学生一般通过动手实践认知事物。课程可以是画图、制卡片、排小报、作曲等充满创意的内容。知识点本身难度不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使用计算机的习惯。高年级学生基本上能够严谨、有效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正逐渐形成。因此高年级的课程以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小专题研究,创设某种情境为主。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形成自己使用计算机的方式方法。

3)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设置课程内容

对于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以活动课的形式,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等。

4)课程内容的设置紧跟时展

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并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灵活多样

面对瞬息万变的计算机技术和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单一不变的“传道”式教学模式已不再能完全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个别化学习模式解决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等等。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TeachingStudyontheUniversityComputerFoundationCourse

LIChun-hong

(InformationSchoolof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Kunming650221,China)

Abstract:Thehighspee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society,promotethereformofaseries,suchasidea,teachingmethodandcontentofcourse...etc.ofuniversitycomputerfoundationeducation,thistextsetsoutfromthecharacteristicsofhighschoolandanalyzestheteachingpresentconditionoftheuniversitycomputerfoundationcoursefirst,thenputforwardthereformprojectofsuitingcharacteristicsinthehighschoolanddiscussitspossibility.

Keywords:universitycomputerfoundation;theteachingstudies;reformineduca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已成为当今社会选择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熟练使用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操作技能;它对于大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强调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将根据高校的特点,首先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适合高校特点的改革方案并论述其可行性,最后综合得到结论。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信息技术课已经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所以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是,由于该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所以该课程的开设还存在流于形式,导致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这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学生来讲,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对教师而言,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又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2教学内容笼统,考评标准单一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有相当比例与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内容相似,而且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密切,致使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只是对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内容的重复,与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教学内容设置未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使学生学习无兴趣,因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削弱,教学效果不好。

在考核方式上,由于大部分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全校统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对于设计操作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成绩主要以平时、期中和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核。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理论成绩比例过重,因此总评成绩体现不出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3教学内容难以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给新生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充分体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但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来看,目前教授内容仍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理论、视窗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等,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加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加大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由此导致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衔接上的重复和重复教学的问题;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学生已拥有了个人电脑,他们对电脑基本操作和网络应用甚至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高校面临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传统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不能较好的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4缺乏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视,认为计算机基础学科与本专业无关,对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没有多大帮助,计算机基础课可有可无。从而导致很多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没有考虑培养学生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孤立了起来。导致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几乎没有机会使用和扩展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原本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丧失殆尽,根本无法适应毕业后信息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1.5重单项知识的学习,轻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正从此前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授课+机房实践”的授课模式已逐渐被“机-课”一体的授课模式取代,但其本质仍然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认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应该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因此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学习、专业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2.1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保证教学效果

如前所述由于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的差异,因此建立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显得特别必要。学生入学后,可组织一次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新生分为若干类型专业(如理工类、经管类、文法类、艺术类等)和两个层次(快班、慢班)进行教学。

如:四个类别的快班,可弱化简单的Windows、Office操作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强化相应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如文法类强化Office综合应用、经管类强化数据库应用、理工类强化程序设计及网络基础及应用等;对于慢班学生则必须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突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后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种分层次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发挥所长,各得其所,也可以让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可谓一举多得。

2.2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体系的设计不是将各门课程简单地堆积,而是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结果,最终构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因此,应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加强各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方式,例如,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视窗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安全等作为基本的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学习:在完成必修课程后,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进行选修。例如,财务管理类的学生可以选学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建筑设计的学生选学CAD等应用软件;文法类的学生选学PhotoShop等应用软件;经济类的学生则选学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计算机理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偏向理论的课程,也可以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起学习。争取学生计算机学习四年不断线,还可将计算机应用的技能有机地融入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应用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巩固、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3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上,可采取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指导,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中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案例思考过程中提高自身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创造力恰好就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这种模式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

2.4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5以应用为目的,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一方面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具有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传统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即调整已经过时的内容,补充当前流行的主流技术和技能,并且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理性化诉求,面向社会需要,以充分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根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从早期的基础知识的普及发展到使用计算机作为基本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或科学研究能力的培训,教授的内容应以实用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要能紧紧抓住当今社会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追求掌握知识的全面性。

3结束语

在培养人才的方针和政策上,国家教育部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各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各高校制定培养人才方案和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成为优化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内容。

对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尽管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同、生源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的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以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依旧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坚持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注重课程的交叉结合,以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具有认知和创造的理念,是今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1]关素洁.《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思路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1(6):103-104.

[2]胡英,廖瑞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9.

[3]王晓燕,王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11):132.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学科渗透

一、初中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

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途径

三、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实践

1.分类强化训练,突破短对话

2.总结归纳探究,理解长对话

3.夯实基础知识,轻松应对独白

总之,“教学有方,教无定法”,经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和探索,掌握其中的方法和策略,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在应用中实践提高。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练习方法,在听力练习中就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听力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英语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富香,陈振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反思型活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04).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公共课;问卷调查;设计分析

1前言

2调查问卷设计

3调查过程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

4调查后课程设置分析及建议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意识到,在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至关重要。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重点突出应用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培训,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变革,通过对教学课程的改进创新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模式。教育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化教育的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范类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在信息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将来,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的、较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将成为未来教育事业必然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前瞻性的将我校的计算及基础教学具体课程设置建议如下:

(2)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最新颁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大纲要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由基础性向实用性转变。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这一要求总体得到实现。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升级换代加速进行、信息化的普及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客观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笔者倡导,学校应该对一些在专业学习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一些计算机辅修专业和一些计算机专题培训,可以跨年级成立各种计算机兴趣小组,通过小组活动既能实现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补充,又满足了优秀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需要。

(4)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有机整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设置,要强化对其他专业的渗透,结合各专业要求和我校师范院校性质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校培养信息化条件下各专业优秀师资力量而服务的。因此,各专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上,要灵活把握,与时俱进,除了规定的教学大纲内容外,还应该考虑将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应用成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介绍,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常用软件工具和方式方法。加快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在专业教学中倡导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连续性。

(5)改革教学模式,充实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在计算机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认为计算机课也是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却是综合性的,不像其他专业课一样,只涉及某一专业领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涵盖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一些概念、技术及应用,多是一些综合性的基本知识。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素养的师资力量。它在学校各院系培养计划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达到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5结语综上所述,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计算机科学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因此,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科技正处在日益更新的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也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去探索、实验。这就要求学校广大教职人员进一步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培养出一批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进一步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各专业的教学实际。

[1]刘运奇.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策略刍议[J].甘肃高师学报,2012,02:106-108.

[2]马骏,赵瑞虹.探索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116.

[3]詹泽慧.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组合式任务驱动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7:63-6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引言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与要求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为了在课时减少的同时,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改革:

1、利用多媒体工具直观教学

2、“解惑”式教学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或多或少对计算机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习。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并且借助教材来节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在课堂开始时就明确告诉学生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当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进行解惑。而不是直接参照教材,面面俱到。

3、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

4、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更新速度都较快,再加上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不断的将获取的知识转换成自身的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入一些新的技术,从而唤起学生的求职欲望,这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有很大的帮助,使其自觉想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然后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以鼓励和耐心指导,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信息,从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自学基础。

四、结束语

为了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只能是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多媒体工具直观教学、“解惑”式教学、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提高教学的效率,重点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作者所提出的几种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于智平.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的几点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2010(3)

[2]李学农.走进网络时代与教育“新概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

[3]宋亦兵等.实于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型教育[J].佛山大学学报,2010(2)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向基础教育挑战[J].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4.9

[5]王国钧.师专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载计算机科学,2008(5)

THE END
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我要自学网-免费视频教程,提供全方位软件学习,有3D教程,平面教程,多媒体制作教程,办公信息化教程,机械设计教程,网站制作教程,电脑培训https://www.51zxw.net/List.aspx?cid=354
2.电脑高手必懂75个知识(最基本的电脑知识)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篇就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电脑高手必懂75个知识,以及最基本的电脑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电脑硬件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2、实用电脑技巧大全 3、使用电脑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4、要成为一名电脑高手 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https://blog.csdn.net/leah126/article/details/142845435
3.如何自学电脑基础知识如何自学电脑基础知识篇一 一、电脑的基本构成 一般我们看到的电脑都是由:主机(主要部分)、输出设备(显示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三大件组成。而主机是电脑的`主体 ,在主机箱中有: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硬件。 https://www.unjs.com/z/1519973.html
4.电脑办公基础知识教程自学.docx电脑办公基础知识教程自学指南前言在现代办公环境中,电脑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处理文档、制作图表、收发邮件还是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基本的电脑办公技能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教程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套系统的自学指南,帮助您快速掌握电脑办公的基础知识。电脑基础知识硬件组成了解电脑的硬件组成部分是学习电脑办公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4923839.html
5.电脑办公基础知识教程自学入门(7页)电脑办公基础知识教程自学入门.docx 7页VIP内容提供方:朱素云 大小:14.84 KB 字数:约3.82千字 发布时间:2024-07-03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电脑办公基础知识教程自学入门.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30/8031134032006105.shtm
6.电脑基础知识视频教程——我爱自学网本套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从电脑开关机开始教起,学习文字输入法、上网聊天、下载和安装软件、网上购物、网上娱乐、图文编辑、电子相册制作等内容,非常适合没有接触过或刚刚接触电脑的学员观看学习。http://www.52zxw.com/kecheng_117.html
7.电脑电脑知识学习教程mysql数据库视频教程 数据库基础讲座教程 Oracle 10G数据库视频教程 access数据库全集视频教程 硬件维修 更多>>>·台式电脑cpu风扇拆装视频 ·电脑水冷系统安装教程 ·笔记本清理灰尘视频 ·自学组装电脑视频 ·如何保护笔记本硬盘视频 ·主板维修实用技术教程 ·固态硬盘分区4k对齐教程 ·电脑的组装与维修知识教程 ·http://www.51xuexi8.com/diannao/
8.零基础学电脑的自学软件如果你是一个零基础的电脑使用者,想要学习如何使用电脑,那么自学软件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通过学习自学软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步伐自由学习,不用考虑其他人的进度。此外,自学软件通常拥有一系列的课程,可以从基础的电脑知识开始,逐渐深入,帮助你建立坚实的基础。你甚至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安排中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需顾https://www.hxsd.com/content/32748/
9.计算机基础教程知识点6篇(全文)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 在当下,计算机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为了让广大的学员了解计算机、用好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我要自学网特别准备了这一套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程。课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计算机的躯体-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灵魂-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的精彩世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7fimh15.html
10.写给自学者的入门指南51CTO博客首先初学者要具备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你踏上工作岗位后能被实际的用到,比如计算机运行原理、网络的传输、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等。这部分属于计算机科学,也是应该被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涵盖的,不要伤心错过了大学本科的相关课程,我会分享一些有用的资源。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595/2737915
11.济宁市人民政府教学教研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人才面向幼儿园及其他幼教机构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管理、教学、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保教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http://www.jining.gov.cn/art/2023/11/30/art_81890_2794562.html
12.电脑自学ps教程免费VPS1、零基础学后期|Ps自学怎么做? 2、初学者ps抠图步骤 3、如何零基础学习ps? 零基础学后期|Ps自学怎么做? 1、学习基本电脑自学ps教程的图像调整技巧:在掌握了图层电脑自学ps教程的概念和管理后,你可以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图像调整技巧,如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优化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其更https://www.zovps.com/article/index.php/post/185866.html
13.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精选13篇)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8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