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民徐女士在某款App平台上看到一项“占星师”服务,出于好奇,付费51.3元,下单购买了时长30分钟的一对一倾诉通话服务;通话结束后,她又下了一单。由于对“占星师”不满意,她给这两个订单打出了“不满意”评价。随后,这个用户名为“星×”的倾听者通过App向她发送了一系列文字消息,其中包含“疯狗”“狂犬病”等侮辱性字眼。日前,该App平台已对“星×”提出严重警告并冻结账号3天(据9月27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消息)。
提供倾听服务,得到差评后辱骂对方,这种行为显然违反了平台规则和法律规定。但,这背后似乎还有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占星知识”为他人提供倾听服务,这种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如何?要知道,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说的商品和服务,都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必须是“合法的”。
从报道的情况看,在倾听过程中,“占星师”正是凭其“星盘理论”引起了徐女士的兴趣。对于星象、占卜、风水等“知识”,如果是仅属个人喜好或一二好友“交流切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利用此类知识“搞活动”,严格说就属于“搞封建迷信活动”了,利用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的,依法应受到治安处罚。同时,利用这些“知识”为他人提供有偿服务,就属于“经营”活动,这样的“经营”,宣示的价值观显然存在问题,也很难说它是合法经营。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就规定,网络交易者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商业道德和公序良俗。“网上算命”之类的“服务”深受诟病,原因正在于此。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以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