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2.25
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即“天人合一”。
·什么是《易经》·
百度百科说: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也就是说,是古老先贤通过感悟天地间万物的运行规律,而创作的一套探寻天地运行变化规律的一种算法。他包含万物生长更替的哲思与规律,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今的计算机算法,大数据云算法。
·《易经》的起源和演变·
《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上古: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
中古: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文王《周易》是最早的成书。
下古: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而创作的《易传》作为对《易经》的一种解读,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出来,开启了人类新智慧。在之后的几千年封建王朝中,《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补充小知识·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所谓的“三易”:
(1)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2)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3)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不易之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