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上文谓用遁甲术法谈兵者以始郭京,盖与事实不合,《太白阴经》兵阴阳法中全载“遁甲”之术,则自唐已有之矣。又约成书于清末的《奇门遁甲统宗》在述其源流时提到:
宋之仁宗以洗马杨维德幕六壬则曰《神应经》,纂奇门则曰《符应经》,今亦不得见其全,得毋好古之士尚有什袭而藏者乎?明之宸濠称乱,王守仁收览异术,乃有李成君者进以《奇门真传》,今之所谓李氏奇门也;仇鸾门下士有林士徵者,以奇门占兵,屡有奇验,锦衣陆炳序其书而传之,呼为林氏奇门;陶仲文以李、林二氏之书参以他书而缪紊之,曰《陶真人遁甲神书》。盖胜国以奇门著见者,三家而已。
二、《太白阴经》遁甲篇研究的意义
1、传统兵阴阳学的再认识
2、文献校勘学的新探索
由于目前学术界对数术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在传统文献的整理研究中也表现得很突出,其中少量的点校、整理著作也往往会出现较多的疏误。如《太白阴经全解》一书中,就存在不少涉及数术理解方面的问题,今就研读“遁甲篇”所见辑集数例,以示其略。
假令阳[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甲己之日,夜半生甲子,即子在甲时也,授以直符天蓬加北方六戊,所以加六戊者,以甲子常为六戊故也。鸡鸣乙丑,授以天蓬直符加南方六乙。尽癸酉十时,皆以天蓬加干。至寅戊甲戌则转直符用天芮,他皆仿此。
此中的关键问题还不是那些琐屑的标点所在,而是从遁甲式盘的排法中可以发现这里的“寅戊”出现的比较奇怪,下文“假令阳遁用天元中元七局”段中也出现同样的句子:“皆以惊门加宫。至寅戊甲戌则移生门加宫。”《太白阴经全解》注云:“钱熙祚于‘寅戊’下校注:‘此二字有误。’按六十花甲子表中,只有‘戊寅’,而无‘寅戊’,似为‘戊寅’之互乙。”但是“皆以天蓬加干至戊寅”句颇让人费解,如果将“寅戊”略去,也就是在阳遁上元一局时,天蓬为直符,“皆以天蓬加干”,这样就文从意顺了,因此可以推测“寅戊”当为衍文,盖原文传抄过程中“甲戌”形讹作“寅戊”,后之校刻者改校后却未删原讹之字,遂致前后句意扞格难解。下文“假令阳遁用天元中元七局”段中所出现的“寅戊甲戌”讹同,亦当删“寅戊”二字,“十时一易门”,阳七局直使顺时针旋转,至之癸酉时都为惊门加宫,至甲戌旬首则移至己所在的宫,该宫所对应的直使(《太白阴经》多称直事)正为生门。
2、“阴遁逆行,以直符、直事加宫。直事者,直事上之门也;时干者,时下所得之宫也。然则直符十时一易,其门十时一易也。”(页504)
此中有两处可疑,一是“直事者,直事上之门者”不通,等于没有解释何为直事,依文例推测可知后一“直事”当为“直符”之误作。二是“时干者”疑为“时宫者”之讹,本节起第一段中已经提到“时干”,并释作“时下所用之干也”,根据本段下文“时下所用之宫也”句,知此“时干”当为“时宫”讹作,“时宫”即时干所泊的地盘之宫。
3、“凡三奇直使者,为三奇得六甲所使奇也。即乙为甲戌、甲子使,丙为甲寅、甲申使,丁为甲辰、甲寅使,三奇为吉门,合得此时者为尤良。”(页504-505)
4、“太乙贵神,可向,不可背。白奸者,天大奸神,不可向,可背也。”(页508)
5、“三奇吉门合太阴,以胜光、小吉、从魁加地四户,是谓福仓,远行、出入、移徒,皆吉。”(页505)
6、“凡要事在三宫、在天乙,大吉加四仲,名玉堂,时天乙理事于玉堂之中,欲出行当此之时,百事可利,逃亡者得。”(页509)
“欲出行当此之时”句意牵连费解,当断作“欲出行,当此之时”乃安。
7、“凡九天之神在六甲,朱雀之神在六丙,太阴之神在六丁,勾陈之神在六乙,六合之神在六己,白虎之神在六庚,玄武之神在六辛,入地之神在六癸,凡欲逃亡隐匿,必须从天门入地户……”(页509)
“入地”之神盖蒙下文“入地户”而讹,遁甲小直符八神中有“九地”无“入地”,此“入”字当为“九”字形讹。又“入地之神在六癸”之前的内容与后面的“凡欲逃亡隐匿,必须从天门入地户”是两个意思,所以“入地之神在六癸”后应该句断。
8、“次移卯上算置丑上,云:“兔入牛栏伏不起。”(页512)
第一章遁甲式法概述
第一节遁甲三盘的基本布局与奇仪组成
遁甲式盘由天、地、人三个盘组成,其中地盘只是表示方位,是八卦九宫的固定格式,人盘则由八门组成,天盘则布列九星。人盘八门、天盘九星与地盘八卦的对应关系有歌诀概括云:
坎居一宫是蓬休,芮死砷宫第二流。更有冲伤并辅杜,震三巽四总为头。
根据这一起例诗我们可以绘成以下三盘合图:
这就是遁甲式盘未动时天、地、人三盘配合的基本格局,即天蓬、休门居坎一宫,天芮、死门居坤二宫,天冲、伤门居震三宫,天辅、杜门居巽四宫,天禽、居中宫,天心、开门居乾六宫,天柱、惊门居兑七宫,天任、生门居艮八宫,天英、景门居离九宫。
遁甲式盘除了由以上三盘的显性因素组成外,在其运转使用前还有一个隐性的组成要素,即其天、人二盘运转时,其起点所在的地盘位置要随占时而变化,此变化的依据可视为三盘局法运作的隐性要素。
阳遁冬至后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逆布三奇,顺布六仪。(页503)
阴遁夏至后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顺布三奇,逆布六仪。(页503)
阳遁和阴遁三奇六仪的排布,六甲与“戊己庚辛壬癸”的对应关系如下:
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六仪:戊己庚辛壬癸
阳遁顺仪逆奇: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乙奇丙奇丁奇
一戊二己三庚四辛五壬六癸九八七
阴遁逆仪顺奇:
九戊八己七庚六辛五壬四癸一二三
假如冬至上元阳一局,六甲所遁之六仪起坎一宫,顺布六仪,如甲子戊起坎一宫,则己居坤二宫,庚居震三宫,辛居巽四宫,壬居中五宫,癸居乾六宫;逆布三奇,丁布离九宫,丙布艮八宫,乙布兑七宫。其他类推。
假如夏至上元阴九局,逆布六仪,如甲子戊起离九宫,则己居艮八宫,庚居兑七宫,辛居乾六宫,壬居中五宫,癸居巽四宫,顺布三奇,坎一上布乙奇,坤二上布丙奇,震三布丁奇。其他类推。
第二节遁甲三盘的转动发用
一、直符、直使
《太白阴经》云:“然则直符十时一易,其门十时一易也。”(页504)这是由于直符直使是由六甲符头决定的,即依六十甲子时的天干序数循环的,故一个甲子符头管十个时辰。假如冬至阳一局,甲子时起坎一宫,一直到癸酉时,皆以天蓬为直符,休门为值使。甲戌在坤宫,天芮星为直符,死门为直使,一直到癸未时,其直符、直使皆同。其阳遁顺推,阴遁逆推。
二、小直符
“八诈门”前后左右顺序有一歌诀已将其概括:
直符前三六合位,太阴之神在前二。
后一宫中为九天,后二之神为九地。
《太白阴经》对九神的涵义、排序也有记载:
“凡九天之上,可以力胜;九地之下,可以伏藏;太阴之中,可以潜形;六合之中,可以逃亡。即直符后一所临之宫为九天,后二所临之宫为九地,前二所临之宫为太阴,前三所临之宫为六合。(页506)
假令阳遁直符临九宫,则九天在四宫,九地在三宫,太阴在七宫,六合在六宫。他皆仿此。阴阳皆用天遁为奇,其九天临甲,九地临癸,太阴临丁,六合临己,为大吉。”(页506)
第二章太白阴经遁甲篇局法解例
第一节直符直使局法解例
一、直符用例
阳遁上元一局,“甲己之日,夜半生甲子”,甲子时戊起坎一宫,根据顺仪逆奇,按九宫顺序排列。此时为甲子时,所以天蓬为直符。直符十时一易,乙丑时仍以甲子为旬首,故直符不变,“直符加时干”,所以天蓬直符加六乙,即天蓬加到三奇中的乙位上,因六十甲子中乙共出现六次,故称六乙。到甲戍时则转入阳遁二局,甲戌遁六仪之己中,故以天芮为直符,在坤二宫。阳遁顺行,阴遁逆行。其布局如下(甲子时):
甲午
天辅
辛
乙
天英
甲戌
天芮
己
甲申
天冲
庚
甲辰
天禽
壬
天柱
丁
丙
天任
甲子
天蓬
戊
甲寅
天心
癸
二、直使用例
直事者,直事上之门也;时干者,时下所得之宫也。然则直符十时一易,其门十时一易也。
杜门
景门
死门
伤门
惊门
生门
休门
开门
第二节遁甲吉格局法解例
阳遁天元一局,甲己之日,天蓬为直符,休门为直使,丁卯时休门直使到巽四宫,顺转,开门临震三宫,下有六丙日奇,所以东方出行吉。生门临离九宫,与六乙日奇合,所以南方出行吉。其布局如下(丁卯时旬首为甲子):
休
生
坤
震
开
二、三奇得使
“假令阳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用甲己之日,日入癸酉,天乙直使在一宫,以直符天蓬加六癸,休门直事加一宫,北方休门下有六丙,日(月)奇而临甲子六丙所使者是也。他皆仿此。”(页505)
根据以上三奇得使的规定,我们可以将局法绘成下表(阳遁一局,癸酉时):
三、三奇游六仪
“凡三奇游于六仪,利为公私和会之事,谓乙、丙、丁游于六甲之上。若甲寅有乙卯,甲子有庚午,此为玉女守门户之时也。天乙合会,利为其事,要在三奇在六仪者。”(页505)
第三节遁甲凶格局法解例
一、伏吟反吟
“凡子加子,直符、直事各伏其位,名曰伏吟;子加午,直符、直事各易其位,名曰反吟。虽致奇门吉宿,皆凶,惟可以纳财。”(页504)
二、三奇入墓
“凡三奇入墓,凶,不用。
假令六乙日奇,虽得日奇,未时不可出,谓乙属木,木墓在未也。丙丁火,火墓在戌,戌时不可出。
一云六乙临二宫,六丙、六丁临六宫,入墓。”(页506)
三、六仪击刑
“凡六仪击刑,皆不可用。
假令阳遁甲子天蓬为直符,加卯时为击刑,谓子、卯刑故也。虽得奇门吉宿,不可用。三刑者,子刑卯,卯刑子;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辰、午、酉、亥四位自刑。”(页506)
“六仪”指六甲,“六仪击刑”指六甲地支相刑与自刑。甲子直符见卯,为卯刑子;甲戌直符见未,为戌刑未;甲申直符见寅,为申刑寅;甲寅直符见巳,为寅刑巳。此为地支相刑。甲辰直符见甲辰,甲午直符见甲午,此为地支自刑。六仪击刑之局为大凶,遇此之时,即使遇到奇门吉宿也不可用事。《太白阴经》下面所列举的局例:“假令阳遁甲子天蓬为直符,加卯时为击刑,谓子、卯刑故也。虽得奇门吉宿,不可用。”此局为甲子直符见卯,子卯刑,即为六仪击刑。
四、趋三避五
“凡天道不远,三五复反。假令阳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甲己之日,平旦为丙寅三,即三在寅也;戊辰五,即五在辰也。他仿此。其阳遁,可出入、举百事,当趋三避五,可以明天道。”(页507)
五、天网四张
“凡天网四张,万物尽伤,谓时得六癸也。此时不可造作百事。又神有高下,必须避也。假令天网在一宫,神高一尺;在二宫,神高二尺,逾越避之。
第三章太白阴经遁甲篇之兵法用局
“征伐皆有向背,知之者胜,不知者败。”是谓征战之时,于遁甲式法之外,还须结合此众多的神煞以谨慎推演布局,以尽可能于帷幄之中运筹周密,而求可决胜于帷幄之外。
第一节推吉凶位所在法
一、吉凶宿断
假令阳遁天元上元一局,甲己之日,平旦为丙寅,即以直符加六丙,六丙在八宫,八宫为天任,是谓时下得天任星也。他仿此。”(页507)
其布局(阳遁上元一局丙寅时)如下:
(甲午)
(甲戌)
(甲申)
(甲辰)
(天任)
(甲子)
(甲寅)
时下及天乙直使所在宿用“直符加时干”得到,如以上局例,阳遁天元一局丙寅时,直符天蓬加六丙在艮八宫,艮八宫为天任,天任星为小吉,得吉宿。
“天乙所在吉宿者,假令阳遁天元上元一局,甲己之日,夜半生甲子,甲子为天蓬,即以天乙直使在天蓬宿。鸡鸣为乙丑,乙丑为天芮,即以天乙直使为天芮宿。
凡吉宿者,天辅、天禽、天心为大吉,天冲,天任为小吉。凶宿者,天蓬、天芮为大凶,天英、天柱为小凶。大凶者,有旺相气变为小凶。小凶者,有旺相气变为平。其吉宿有旺相气大吉。”(页507)
阳遁天元一局,甲己之日甲子时,天乙直使在坎一宫天蓬宿,乙丑时在坤二宫天芮宿,仿此可以推出天乙直使其他时辰所在宫:丙寅时在震三宫天冲宿,丁卯时在巽四宫天辅宿,戊辰时在中五宫天禽宿,己巳时在乾六宫天心宿,庚午时在兑七宫天柱宿,辛未时在良八宫天任宿,壬申时在离九宫天英宿。
二、天三门地四户
地四户的排法比较容易,从下表可以看出十二个月份地四户的所在。
月份
建除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正月
建
除
满
平
定
执
破
危
成
收
闭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此处只是指出了天三门是太冲、从魁和小吉,没有具体说明天三门如何推出的。《遁甲演义》记载了天三门的起法:
“入式歌云:‘天乙会合女阴私。’所谓天乙会合女阴私之事,要在三奇临六仪与三奇吉门合太冲、从魁、小吉。天三门加除、定、危、开地四户,是谓福食,远行、出入皆吉。歌云:‘本月将名加时支,十二月将顺遍数,太冲小吉与从魁,三方游祸天门便。’以月将加时支顺数也。假如正月雨水后用午时出行,则以月将登明加于时支午宫,登明在午上,神后在未,大吉在申,功曹在酉,太冲在戌,戌方为天门,天罡在亥,太乙在子,胜光在丑,小吉在寅,寅方为天门,传送在卯,从魁在辰,辰方为天门。余仿此。
从《遁甲演义》中可以得出天三门的起法“以月将加时支”,十二月将神与时支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神后
大吉
功曹
太冲
天罡
太一
胜光
小吉
传送
从魁
河魁
登明
玄枵
星纪
析木
大火
寿星
鹑尾
鹑火
鹑首
实沈
大梁
将娄
诹訾
通过上表可以推出“正月雨水后用午时出行”时天三门的所在,即将登明加在午宫,依次类推得到“神后在未,大吉在申,功曹在酉,太冲在戌,戌方为天门,天罡在亥,太乙在子,胜光在丑,小吉在寅,寅方为天门,传送在卯,从魁在辰,辰方为天门”。
“假如正月雨水前后用子时,月将数至卯在辰上,逢卯字到辰,其辰上天马方也。登明在亥,以亥加子宫,则子在于丑矣。”(如下表所示)
天三门地四户推出后,其再结合遁甲式法,如天之私门(太冲、从魁、小吉)或地之私户(六合、太阴、太常)加临开、休、生三奇吉门,从吉门出入、远行及其他事宜都为大吉。此时也要重视以上所释的太冲天马方,因为太冲为天门,如遇急难,从天门出吉。
三、遁甲穿壬法
“凡天罡加四孟,天乙在内,宜处百事;天罡加四仲,天乙在门,出处百事皆败;天罡加四季,天乙在外,宜出行,百事皆吉。他仿此。(页509)
对比以上两段文字可以看出,把《六壬大全》的“煞在内也”、“煞在外也”、“煞即入也”去掉,其内容是一致的,《太白阴经》的“天乙”跟《六壬大全》的“神”是一个概念,这一现象的存在可以推测,古人在占卜推算吉时吉方时并不单纯使用一种式占,为了大吉,可能使用两种以上的占卜方式,六壬式在此可能为遁甲的一个辅助工具,前述“天三门地四户”局中已然如此。
“凡要事在三宫、在天乙,大吉加四仲,名玉堂,时天乙理事于玉堂之中,欲出行当此之时,百事可利,逃亡者得。神后加四仲,名明堂,时天乙出游门垣之外,游行四野,当此之时,举造百事皆吉,逃亡者得。徵明加四季,名曰绛宫,天乙伏藏于深宫之中,行于私宴,当此之时,不可出行,逃亡者皆得用。
凡天乙之理于三宫,四时迭用,要在于天乙大神,背之必败,当从向克。春三月,天乙大神理于玉堂宫,大吉是也;大吉为生气,其冲小吉,为百鬼死。夏三月,天乙大神理于明堂宫,神后是也。神后为王坐,其冲胜光,为负。秋、冬三月,天乙大神理于绛宫,徵明是也;徵明为常生,其冲太乙,为积刑。”(页509)
绛宫时
登明加仲,天罡加孟,是天乙神在内,大吉为煞。气在外,外死而内生,可入不可出,宜主不宜客,利守不利动,利老不利少,利短不利长,利后不利前,闻忧不忧,闻喜不喜,急难以登明攻太乙,吉。逃亡者出从魁、传送下,吉。凡天乙大神理于三宫,四时迭用。秋三月、冬三月,天乙大神理此宫此时,三奸在巳,捕亡于天上,巳所临之下,追之必得。占贼尚在,占宿宜止,占下营吉。兆内尤为吉也。
明堂时
神后加仲,天罡加季,是天乙出游于八极之外。天罡为煞,煞在内,内死而外生,可出不可入。下克上,利主人;上克我(下也),利客、利前不利后,利少不利老,利长不利短,闻忧必忧,闻喜必喜。出军从神后击胜光,胜,吉。逃亡者出太冲下,吉。夏三月,天乙大神理此宫,此时三奸在午,捕亡于天上,午所临之下,追之必得。占贼非已去则伏匿。(一云未去有伏兵)占病弗留,利以攻战,宜举百事,逃亡难获。
玉堂时
对比《太白阴经》和《六壬大占》的内容可以看到,《太白阴经》是将玉堂、明堂和绛宫按照一个方面来分述,而《六壬大占》则是将绛宫时、明堂时及玉堂时的特点进行综述。《六壬大占》的绛宫时为“登明加仲”,而《太白阴经》作“登明加四季”,然《太白阴经》前载要事三宫之大吉、神后皆加四仲,则疑此登明所加之“四季”乃“四仲”之误作,如此则与《六壬大占》所载者合,另外,《六壬大占》对三时的吉凶宜忌的描述更加详细,由此可以得出李筌时代遁甲与六壬还是有较多的联系的。
第二节出师安营咒法
出师安营(一名真人玉女反闭局)
“《经》曰:诸有正宿安营,四直顿兵,深入敌境,恐有掩袭,乃作真人闭六戊法;逃难隐死,作玉女闭局法。千凶万恶,莫之敢干。故(古)人精微,去道不远,故能洞幽阐神,非真人逢时,必不能行也。”(页511)
出师安营有两种局法,一种是为“深入敌境,恐有掩袭”而作的真人闭六戊法,六戊为天门,闭六戊法应该是将天门关闭,从而可以“千凶万恶,莫之敢犯”。另一种为“逃难隐死”而作的玉女闭局法。下面对这两种局法的操作情况略作分疏。
一、闭六戊法
二、玉女闭局法
《太白阴经》关于玉女闭局法的记载有些空缺,现以《遁甲演义》将其校勘和补充。如每日入局方位,从“假令甲日从甲上入,乙日从乙上入,戊日从东西南北入,入局竟从今日日辰起”看出,除了戊日从东西南北入局外,其他九干皆从用事日辰入局。而玉女闭局法跟天三门地四户类似,也是遁甲式法结合六壬式法而论定,只有八干,又因此局法是推天门地户,而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所以此局法所用应为除戊己以外的八干。
玉女闭局法是将六壬十二神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配合使用的,它们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经过度算移筹,推出天门、地户和玉女。每一日辰的入局都自有它的体系,《太白阴经》中以子日入局为例,记述了移算方法及如何成天门地户。《遁甲演义》卷三同时载了午日入局局法:
“若午日,即从午上命上第一筹。
马入龙泉饮甘水,便移午上筹安辰上。
羊羔易位入酉乡,便移未上筹安酉上。
猿猴踊跃向猪中,便移申上筹安亥上。
鸡飞扑落来羊位,便移酉上筹安未上。
狗入鼠穴捕其子,便移戌上筹安子上。
猪入虎穴自投死,便移亥上筹安寅上。
天门
地户
玉女
闭天门
闭地户
子日
丑上取筹
申上取筹
丑日
寅日
乾
辰上取筹
卯日
亥上取筹
辰日
巳日
艮
未上取筹
午日
甲
寅上取筹
未日
申日
巽
戌上取筹
酉日
巳上取筹
戌日
亥日
第三节推吉凶日法
遁甲选择也要参考黄黑道吉凶之说,《太白阴经》遁甲篇中所载的“推恩建黄道法”,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凡天罡下为建,建为青龙,黄道次神;太乙即为除,除为明堂,黄道次神;胜光即为满,满为天刑,黑道次神;小吉即为平,平为朱雀,黑道次神;传送为定,定为金匮,黄道次神;从魁为执,执为天德,黄道次神;河魁为破,破为白虎,黑道次神;徵明为危,危为玉堂,黄道次神;神后为成,成为天牢,黑道次神;大吉为收,收为玄武,黑道次神;公正(功曹)为开,开为司命,黄道次神;太冲为闭,闭为勾陈,黑道次神。”(页511)
建除十二客
十二月将神
太乙
徵明
黄黑十二神
青龙
明堂
天刑
朱雀
金匮
天德
白虎
玉堂
天牢
玄武
司命
勾陈
黄黑道
黄道
黑道
从上表可以看出,凡是逢上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神的就是黄道日,逢天刑、朱雀、白虎、天牢、玄武、勾陈的是黑道日。上表是天罡下为建时的排盘情况,同样,如果天罡下为除,则十二月将神依次往后顺推。
常以正、七月加子,二、八月加寅,三、九月加辰,四、十月加午,五月、十一月加申,六月、十二月加戌。(页511)
宋·祝泌《六壬大占》载此更为明确:
此即是说,在具体推排黄黑道所在时,要根据占时所在的月份来确定黄黑十二神之首“青龙”所在的位置,然后再顺布其它十一神,如八月占,则此时黄黑道所在的位置就是以青龙置于十二地支之寅位,然后顺排明堂于夕、天刑于辰等等。
第四节推出击方位法
“常以月将加时辰,神后下为亭亭所在;次析十二月时,其寅、申、巳、亥神后;白奸所在神后时,白奸在寅,常行四孟。亭亭常以白奸囚于巳、亥,格于寅、申。”(页511)
《太白阴经全解》于“格于寅申”下注引钱熙祚语云:“此条有脱误。”按《遁甲演义》对亭亭白奸的解释及其推法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王璋曰:亭亭者,天之贵神也,背之击其冲为胜。推法:以天月将加所用正时,神后所临之宫,即亭亭居其上也。如正月雨水后,太阳某日过亥,乃登明将。将者,太阳也。午时用事,即以天月将亥加午,子到未宫,即是亭亭在未上是也,宜背之,背者坐其上也。白奸者,天之奸神也,合于巳亥,格于寅申。一云:背亭亭击白奸,以天月将加所用时,寅午戌三宫见寅申巳亥,即孟神,白奸居孟神之位,白奸常居寅申巳亥之位是也。如正月午时用事,以亥加午,亥即白奸,在午,宜击之。又如正月卯时用事,以亥加卯,数至辰上得子,亭亭在辰也。数至午上得寅,白奸在寅是也。背亭亭者,大将背抵亭亭之位而击向白奸之方是也。
白奸方巳申亥寅巳申亥寅巳申亥寅
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亭亭方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五寅卯辰
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亭亭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五寅
十二天月将与十二月份及十二地支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十二
十一
月将
地支
我们以上文《遁甲演义》中的内容为例,试对亭亭方与白奸方的推法作些解释。从上表(正月午时)中可以看出:正月雨水后,太阳某日过亥,为登明将。午时用事时,将天月将徵明亥加在午上,子移到未宫,神后临未宫,即是亭亭在未上,背亭亭击其冲。而白奸方则是“以天月将加所用时,寅午戌三宫见寅申已亥,即孟神,白奸居孟神之位,白奸常居寅申巳亥之位是也”。正月午时用事时,午在亥上,亥正好为四孟神之一,所以白奸在亥。又如正月卯时用事时,以亥加卯上,神后临辰宫,午上得四孟神之一寅神,所以午为白奸所在方。
附录一待质录
通过对《太白阴经》遁甲卷的疏通、整理及初步探讨,我们仍然遇到不少理法不明的内容,在此列出以求教于方家。
1、天遁、地遁、人遁
假令阳遁[用]天元上元一局,甲戌在坤宫,为直事前二宫,乾六甲在二宫,天乙在后二宫,皆合于六宫,故曰巽遁用阳,他仿此。(页505)”
解析以上局例,阳遁天元上元一局,甲戌在坤宫,坤宫为二宫,休门为直事在一宫,照此推,甲戌应在直事前三宫,而文中“为直事前只宫”,不知如何推出的。“天乙在后二宫,皆合于六宫”也不知如何排盘的。
“又,生门与六乙合,得人遁奇;休门与六丁合,得地遁奇;开门与六丙合,得天遁奇。所合之宫,所向皆吉。”(页505)
“又,生门与六乙合,得天遁奇;开门与六丙合,得地遁奇;休门与六丁合,而在直符前三宫,为得人遁奇。(页505)”
2、向背择日
日德
游都
3、推五星所在法
“常以天罡加太岁,视亥上神为岁星,午上神为镇星,酉上神为太白,子上神为辰星。五星所在之次,国不可伐,大略如此。为星有迟速跳伏,以七曜算之方,定太岁月日时下之辰,不可向。”(页510)
“凡小时月逢大时月,正月卯,二月子,三月酉,四月午,左行四仲,周而复始。”(页510)
“凡游都,正月丙,二月丁,三月口,四月庚。”(页510)
4、推行八干四角天乙依玄女式
“所口月游者,一名刑法。己酉月理艮宫六日,乙卯月理震宫五日,庚申月理巽宫六日,丙寅月理离宫五日,辛未月理坤宫六日,丁五月理兑宫五日,壬午月理乾宫六日,戊子月理坎宫五日。阳岁以大吉,阴岁以小吉。(页511)”
“玄女式”即为六壬式之别名,“八干”指的是己、乙、庚、丙、辛、丁、壬、戊,“四角”应该指的是“四门”:东南地户巽、西北天门乾、西南人门坤、东北鬼门艮,而且月份是从艮八宫开始,按照后天八卦顺时针进行推移的。而此局法是用来推测什么的,每个月份在一宫理五日或是六日各有什么象征意义?皆值得进一步思考。又此盘排法中有四角,可能是六壬式的一个格局。
5、太华
“凡出入往来,青龙上明堂、出天门、入地户,四入太华中,即华盖。若天藏、天狱、天牢,,滇不可犯。”(页506)
附录二遁甲常识推例
《太白阴经》遁甲卷还涉及到了一些常识性的规定,今择其要者附列于此,并稍作简析,希望能对《太白阴经》遁甲篇的全面了解有所裨益。
1、十干吉凶。
《太白阴经》遁甲卷没有将时加十天干时列在一起,时逢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在508页,而时下得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在510页。现将其顺序调整,并结合在一起:
①凡时加六甲,一开一阖,上下交接,谓六甲之时,时下得伏吟时也。
②时加六乙,一往一来,恍惚俱出,谓六乙之时,时下得乙,吉也。
③时加六丙,道逢清宁,求之大胜,谓六丙之时,时下得丙,吉也。
④时加六丁,出幽入冥,永无祸侵,谓六丁之时,时下得丁,吉也。
⑤时加六戊,乘龙万里。当从天上六戊出,挟天武而行,吉也。
⑥时加六己,如神所使,不知六己,欲行且止,谓六己之时,时下得己,凶也。(页510)
⑦时逢六庚,抱木而行,强有出者,必有斗争;谓六庚之时,时下得庚,凶也。
⑧时逢六辛,行逢死人。强有出者,罪罚缠身;谓六辛之时,时下得辛,凶也。
⑨时逢六壬,为吏所擒,强有出者,非祸所胜;谓六壬之时,时下得壬,凶也。
⑩时逢六癸,众人所视,不知六癸,出门则死。谓六癸之时,时下得癸,凶也。(页508)
2、九星所主
“凡时下得天蓬,宜安居保国,修筑营垒,主不利客,凶神也。时下得天芮,宜崇道修德,统接朋济,凶神也。时下得天冲,不利举事,凶神也。时下得天辅,宜守道调理,凶神也。时下得天禽,宜祭祀求福,以灭群恶,例吉神也。时下得天心,宜避疾求仙,君子吉,小人凶,凶神也。时下得天柱,宜居守自固,藏形隐迹,凶神也。时下得天任,宜请褐赏贺,通达则利,吉神也。时下得天英,宜道行出入,进酒作乐,嫁娶筵宴,吉神也。”(页508)
此处列出了时下得九星时的吉凶宜忌。即天蓬、天芮、天辅、天冲、天柱、天心为凶神,天禽、天任、天英为吉神。
3、十干所主
此处十天干中惟缺六丁,六丁为玉女。
天干
丁(缺)
象征意义
蓬星
[玉女]
天狱
天庭
天藏
4、八神与八干
“入地”之神的“入”字当为“九”字形讹,《太白阴经全解》未校。此段内容是八诈神与天干的对应关系,但惟缺直符、螣蛇二神,而阴阳二遁相易之“勾陈、朱雀”与“白虎、玄武”则全备。列表如下:
六甲
六丙
六丁
六乙
六己
六庚
六辛
六癸
八诈神
九天
太阴
六合
九地
5、八门所生
此段内容首先介绍了八门象征涵义,然后解释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利用各门。从“避恶伏匿,背杜门,向开门,吉。出行移徙,迁宫受职,入宫视事。背景门向休门,吉。有所掩袭,欲塞奸邪,背开门向杜门,吉”,这些例子来看,要背着所主要做的事情的门,然后向着此门对冲的门出去,盖以背为倚靠的缘故。如,跟杜门相对的门是开门,景门对面是休门,开门对面是杜门。
6、天辅之时
“凡天辅之时,有罪勿杀,斧钺在前,天乙救之,谓甲己之日时加巳,乙庚之日时加申,丙辛之日时加午,丁壬之日时加辰,戊癸之日时加寅。此时有罪,自然光辉,亦宜此时拔人之系缚。
一曰:甲己之日时下谓巳,丁壬之日时下谓辰,戊癸之日时下谓申,为天辅之时也。”(页508)
征引文献
B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王明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D
《登坛必究》,清·王鸣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四库禁毁丛刊》子部第34册。
《斗转星移:解开奇门遁甲之谜》,尹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版。
《遁甲符应经》(《五行大义·六壬大占·遁甲符应经》),宋·杨维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影印本。
《遁甲演义》,明·程道生,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10册。
G
《管氏指蒙》,旧题三国·管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续修四库全书术数类丛书》版。
《癸巳类稿》,清·俞正燮撰,涂小马等校点,沈阳:辽宁出版社2001年版。
L
《六壬大全》,明·佚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08册。
《六壬大占》《五行大义·六壬大占·遁甲符应经》,宋·祝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影印本。
Q
《奇门遁甲》,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古今图书集成》1986年版
《奇门遁甲统宗》,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增补四库未收术数类古籍大全》第八集遁甲集成第6册。
《奇门遁甲元机》,清·光绪癸未春刊隐山房藏板。
《奇门遁甲注评》,刘道超,周荣益,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奇门启悟》,刘文元,北京:中国商业出版2009年版。
S
《神奇之门》,张志春,石家庄:花间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史记》,汉·司马迁,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T
《太白阴经》(守山阁本,原名《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唐·李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37年《丛书集成初编》本。
《太白阴经全解》,张文才,王陇译注,岳麓书社2004年版。
W
《武备志》,明·茅元仪,北京:北京出版社《四库禁毁书丛刊》2000年版。
《武经总要》,宋·曾公亮,丁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中国兵书集成》本。
Y
《易纬》,东汉·郑玄著,常秉义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易学象数论》卷六,清·黄宗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景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经部第40册。
Z
《造命宗镜集》,明·吴国仕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060册。
《中国方术考》(修订本),李零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个人简历
邢文芳,女,1985年11月生于山东省新泰市。2002年9月——2005年6月,就读于山东省新泰一中;2005年9月——2009年6月,烟台大学读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9月——2011年6月,浙江大学读硕士,中国古典文学专业。2009年9月——2010年12月,参与有古委会批准的“义乌文献整理”课题中《傅禹集》的初校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