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通用9篇)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己亥杂诗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题

课前活动:现在还没有上课,我们先来做做小游戏,放松放松!第一关,看图猜古诗。会背的一起来背背。你们真厉害,张口就来。我们走进第二关,妙语生花用古诗。哇,你们不仅会背,还能活学活用呢。最后一关,只言片语猜古诗。请你猜猜下面的文字说的是哪位诗人?是白居易呢,还是龚自珍呢?哇,这都能猜对,看来你们课外读了不少诗呢。好了,咱们放松的差不多了,准备好上课了吗?好,上课!

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己字可千万不要出头。杂字的最后两笔是点,而不是撇和捺。(板书:己亥杂诗)

2、谁来读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②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第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第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学以致用,请你们自己练习。谁愿意来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4、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哪怕一个词也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处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①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也许第二行会告诉你答案。

②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③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②“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五、悟诗情

(一)、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读——,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读——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图贪图宴乐于西湖。读——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读——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这要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就来不及了。读——

(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而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革,读——

②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

③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④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应该怎样“变革呢”?

他劝谁?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谁来劝劝?(读古诗)

小结:

1、一个人的劝告是不够的,第一组来人同学来劝。

2、再多点人吧?请第二组的同学加进来劝!

3、我们都加入这劝告的行列吧。读——

师:他就是这样一遍遍的劝,因为——,因为只有改革才能让——。所以让我们再大声地劝劝天公,劝劝皇帝,劝劝达官贵人吧,读——

5、全班读全诗

6、诗已经在同学们的嘴里,心里,让我们把背出来吧。

六、诵全诗,明情感

1、诗已经在你们的心里了,那么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所以,想改变万马齐喑的社会政治,让九州充满生气,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

2、拓展延伸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还有很多首,下面我们来看看第5首。

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作业:龚自珍还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泛指全中国。恃:依靠。

喑:哑。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一句诗的意思: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有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状况的担忧之情。

2.师:好!第一句诗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到第二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又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二句的意思: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生更多的人才。(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五、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师: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出示)

2.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和热切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六、古诗音乐欣赏。

师:我们学习这首诗心情显得有些沉重。好!我们放松一下子,听听古诗音乐欣赏,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诗歌的背诵。(教师用课件演示诗歌音乐欣赏2遍,再让学生跟着唱)

七、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教师用课件展示)

1、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课后默写这首诗。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某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2、作者简介(注解)

二、读诗

1、读准字音,划分节奏、押韵……

2、读懂诗意,口头翻译。

3、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虽辞官归乡,自比落红,仍可护花仍心系报国。

三、悟诗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第一句)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第二句)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

2、回归的愉快

3、积极的人生态度

4、名句欣赏(第二句)

四、背诗

五、作业

1、积累落花诗句。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2、背诵默写。

1、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品读感悟的方式,理解诗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诗歌史上的三朵奇葩,同时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再一次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解释题目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这首诗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好习惯,好人生。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四、朗读诗歌的要求

A、声音洪亮B、字音准确C、停顿正确D、读出情感

五、初步朗读课文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六、自主学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大家一同探讨。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的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白日:B、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即:C、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马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养出新的鲜花。

七、整体感知

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一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三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前两句:离官辞京(抒情、叙事)

后两句:以落红自喻,阐明心志。(借代、比喻、议论)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品读感悟

1、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

以“浩荡”二字“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好习惯,好人生。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2、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人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绝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诗人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把花比为国家和朝廷。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言外之意,自己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了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理解诗人感情的基础上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单个朗读、教师朗读)

十、小结

本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黯淡的前途迫使他挥鞭远离京师,抒发了他离京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虽已辞官远赴天涯,但憧憬未来有机会还要为国效力。

十一、课外拓展

1、用几个四字词说说学了这首诗后诗人给你怎样的印象?(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忠君爱民……)

2、古往今来,有哪些人像作者一样默默地奉献?

3、请欣赏诗词歌曲《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

十二、作业:

选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读一读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在教材的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旨在学生利用自己的语文能力独立学习,充分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了解意思,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我校孩子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弟,平时古诗词的阅读量较少,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词。

【设计理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本课的编写依据以上理念,旨在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古诗词,受到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联系背景资料,在读悟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之情。

3.通过自主、比较、探究等学习方式,了解古诗中比喻的表达方法。

感受诗人爱国情怀,激发爱国之情。

理解“风雷”的含义以及了解古诗中比喻的表达方法。

课件等

课前谈话:看图猜古诗

一、联系资料,理解诗题

1.读题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后,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一些什么信息或者有什么疑问吗?生:在己亥年写的诗

师:中国自古就有天干地支纪年法,己亥年是哪一年?那一年中国是怎么样的?请看图片

2.再读诗题

二、反复朗读,了解诗意

(一)读通古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二)读出节奏

1.出示画停顿线读

师:读诗不光要读准字音,读诗要注意节奏,出示标识停顿后的古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指名读。

小结:七言绝句一般都是四三停顿,特别是后三个字可以读得慢一些。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师读前四个字,生读后三个字,强调后三个读慢一些)

2.出示竖行诗句读。(学习古人用竖行读)师:同学们,古人写诗都是竖着写的。读一读

3.出示没有标点的诗句读。

师:古人写诗不仅是竖行而且没有标点的,现在的标点是后人加上去的。读一读。

4.出示草书诗句读。

师:书法也是我们国家独有一门艺术奇葩。写诗时,很多诗人会用各种书法字体来体现。来读一读。

(三)多元整合,读出诗意

师:同学们要了解古诗的意思,有什么好的方法呀?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的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再读一读,你能读得更好。板书:联系注释

师:不明白的地方,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交流。师:你刚才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师:请看资料袋--龚自珍简介,“风雷”的含义就藏在里面,你能找到吗?师:那么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改革或变革呢?

小结:这是运用比喻的写法,能够是语言更加委婉生动。板书:比喻师:还有一些著名诗人也运用了这些写法来写诗。出示毛泽东梁启超诗句齐读

三、以读为本,感悟诗情

(一)对比朗读,想象当时现状师:在诗中还有一个词也用了比喻?生:万马齐喑

师:诗人写诗往往是把看到的画面写成一个个简练的词,而我们读诗刚好相反,要把一个词读成一幅幅画面。想象一下,万马齐喑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师:看到此情此景,龚自珍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心情。

师:正因为“哀”、恨,所以此时诗人龚自珍所盼望的国家是怎样的呢?师:这一切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生:九州生气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龚自珍心里的愿望,内心的渴望,为官二十余载的深深的'期盼

生:一生读,齐读

师:从大清朝的万马齐喑到九州的生气勃勃,形成了什么?生:对比

师:这种强烈的对比,你能读出来吗?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师:这不仅是诗人对大清朝的现实和理想的对比,更是诗人的内在的情感的强烈的对比,九州生气诗人期盼呀--女生读,万马齐喑,诗人悲痛呀--男生读

师:国泰民安、国运昌盛,诗人是多么的盼望呀--全班读,但看到大清朝的现实又是--

(二)“劝”中演读,感悟变革举措

师:诗人南下还乡,一路思索,怎样才能使国家要由万马齐喑到九州生气,诗人龚自珍想到了什么办法吗?齐读最后两句

生2:天公重抖擞、降人才生3:劝(板书)

师:南下还乡,一路所见所闻所感让诗人内心澎湃不已,假如诗人再一次返回朝廷面见皇帝会怎么劝的?用什么心情去劝呢?

师:引读,南下还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心中悲伤呀,我劝___________;南下还乡看到官吏们醉生梦死,不思朝政,心中愤怒呀,我劝___________;南下还乡想到虎门销烟烟未尽,但帝国主义就要来侵略了,诗人担忧呀,我劝___________。

师:再次引读(两次鸦片战争)

师:一个劝字既是血又是泪,更是一位老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呀,带着你的感受,配乐读一读

小结:诗人以“劝”字展开叙事,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从古至今,有着许多的爱国的仁人志士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词,让我们一齐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请看大屏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这首也是诗人在己亥年写的,诗人以落花为喻,希望能再为国家作贡献。师:再读一读这首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爱国诗。师: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也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读一读。

五、激发情感,背诵古诗

诗人在写下了己亥杂诗的第三年,也就是1841年9月26日,离开了人世,带着无奈、愤恨、遗憾永远地走了,但没有走的是他留下的一首首闪着金色光芒的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带着你们的感受。背一背。

六、课后作业

1.搜集龚自珍的其他诗篇读一读。

2.有感情的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听。

七、板书设计

比喻万马齐喑(哀)

劝九州生气(盼)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1840年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1840年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和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1、自由读诗: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3、指名读,齐读,练读。

4、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1、指导诵读。

2、赏析第一、二句: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3、赏析第三、四句:

(1)“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2)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4、概括中心: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5、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1、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背诵全诗。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教学媒介】

一、激情导入师先行

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吗?(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发生在鸦片战争前一年的事。1839年,这一年,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下,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统称《己亥杂诗》。

二、传统文化润人心

(过渡)为什么这一年写成的诗叫“己亥”杂诗呢?这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天干地支纪年法,这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怎么换算)

1.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算一算2019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称呼。

(己亥年。距离1839年180年,正好60年一个轮回)。

三、知人论世明背景

1、介绍《己亥杂诗》其五的写作背景。(清道光十九年(1839),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起,残红一片。点点飞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这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己开已半巳全连”)

四、诵读诗歌展风采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范读。

(4)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解读诗歌知内容

诗意: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我吟诗作赋,挥鞭东指,从此便是辞官浪迹天涯路了。

诗意:那缤纷的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它们化作沃土后,更加呵护滋养着花儿。

六、品读诗歌悟真情

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第三、四句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对国家的那份执着的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七、爱国名言勤积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八、和平年代真英雄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在现场的扑火人员紧急避险,但30名扑火人员失联。经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九、课堂总结升主旨

这27位消防队员大多数都是90后,最年轻的仅仅19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入火海,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真正做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英雄虽然已经长眠于地下,英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爱国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让我们一起向祖国致敬,向英雄致敬!

十、妙笔生花赞英雄

你今天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请拿起你手中的生花妙笔“为木里县火灾中牺牲的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THE END
1.《十天干十二地支读音口诀,让你轻松学会四柱八字》爱问知识人四柱八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命理学说,通过计算个人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可以推算出个人的命运https://iask.sina.com.cn/b/new1zwIjXMQHx9h.html
2.1分钟全知道,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我们今天再来看看这10个字:甲jia 乙yi 丙bing 丁ding 戊wu 己ji 庚geng 辛xin 壬ren 癸gui 从国学传统文化,易经中,我们得知,这10个字称为十天干,还代表了和我们每个人都切切相关的五个字、五种本质,我们为什么发财,我们又为什么会欠债,我们到底和谁有缘、我们适合生活和工作在东南西北中哪个地方等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922950190952245&wfr=spider&for=pc
3.12地支怎么读(2020年年干支怎么推算)12地支怎么读(2020年年干支怎么推算) 干支纪年法2020年是庚子年。 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干、支的顺序排列组合,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http://www.kejitian.com/wenda/202305/0617238.html
4.十天干十二地支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十天干十二地支小说第10章 天干癸水轮回之水 第11章 地支子鼠 第12章 地支丑牛 第13章 地支寅虎 第14章 地支卯兔 第15章 地支辰龙 第16章 地支巳蛇 第17章 地支午马1 第17章 地支午马2 第17章 地支午马3 第18章 地支未羊 第19章 地支申猴 第20章 地支酉鸡 第21章 地支戌狗1 第21章 地支戌狗2 第22章 地支亥猪1 第https://fanqienovel.com/page/7257518968766729275
5.八字预测真踪一1993年农历12月24日上午9时33分前生,年干支为癸酉,同一日的9时33分后出生,年干支为甲戌。 (二)排月干支 月干支中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天干不固定,不同年份月干有异,月干的求法https://caifuxingmingxue.com/1953751-1953751_2608403.html
6.12时辰对应的天干地支十二时辰与天干地支推算口诀→MAIGOO知识12时辰对应的天干地支 十二时辰与天干地支推算口诀 摘要: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么十二时辰对应的天干地支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提供了十二时辰与天干地支推算口诀及十二时辰与天干地支的关系,一起来https://www.maigoo.com/goomai/2zAMMTYx.html
7.求天干地支的正确读法!←附带拼音!10天干12地支!恭候业内人士解答10天干12地支!恭候业内人士解答!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天干jia 3 yi 3 bing 3ding 1 wu 4 ji 3 xin 1 ren 2 gui 3地支 zi 3 chou 3 yin 2 mao 3 chen 2 si 4 wu 3 wei 4 shen1 you 3 xu 1 hai 4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5a4deffee4034731e998afb1e3d1165d.html
8.天干地支的详细科普,再也不怕被忽悠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中 甲丙戊庚壬为 阳,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18807884480623
9.十天干十二地支天干地支配合---六十花甲子 天干之数为十,地支之数为十二,其最小公倍数为六十(106=60,125=60),它们从头配合到底,一个循环共六十个单位,这六十个单位通常称为“六十甲子” 地支配一年十二个月 地支配时辰 23-01:子时 01-03:丑时 https://www.meipian.cn/4v5lu6wi
10.十天干根一、甲木天干在地支中的“根”:亥(长生)、寅(临官)、卯(帝旺)、辰(衰)、未(墓)。 二、乙木天干在地支中的“根”:辰(冠带)、卯(临官)、寅(帝旺)、未(养)。 三、丙火天干在地支中的“根”:寅(长生)、巳(临官)、午(帝旺)、未(衰)、戌(墓)。 https://m.douban.com/note/767403345/
11.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读音和快速记忆方式?如何自学八字?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读音和快速记忆方式?如何自学八字?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谐音记法:直瞅阴毛,臣死无畏,神油嘘嗨 在后期的三合,三会,六冲,六合中,还可以组合成为更多有趣https://www.jianshu.com/p/00e6173b86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