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阳寿如何,气数是否长久,要看这3个“天意”,很多人不知道,反而一直在做逆天命的事,加速了衰亡。
老人言: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败家子挥金如土,兴家人惜粪如金。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不求金银堆满堂,只求儿孙人优良。
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一、枯荣兴衰的进程,到了哪一步。
你觉得自己很年轻,那一定是真实的年轻;你若觉得自己累了、老了,那你确实已经老了,生命已经开始在衰败,走向垂暮。”
盛极必衰,衰极有兴。
事物总是相互转化的,好易变坏,坏易变好。因此,见兴而知衰,见得而知失。
明白这一点,许多事情也就看得开了。我们兴盛之时,别人正处衰落之时,别人兴盛之时,我们正处衰落之时。
人的生命力的兴亡自有规律,关键看你枯荣兴衰的进程,到了哪一步。
“气血充盛,则身体强健;气血衰败,则生命消亡。”,当你出现4种现象,说明气血不再充盛。
隔三差五,身体出现疼痛;眼睛有干涩疲劳的感觉;情绪越来越平稳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没有明显的“喜怒哀乐”;做事不再坚定,想一出是一出。
这些都是你逐渐衰老的表现,一般而言,男性在55岁以后会更容易出现上述现象。
二、此生的使命,是否已经完成了。
有人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们的任务,任务完成了,他们就走了。有的来报怨,有的来报恩,有的来讨债......”
是的,每个人来到人间,都有使命要完成。但每个人的使命不尽相同。龙有龙的使命,虫有虫的使命。
若没有使命,我们就不可能对特定的人、事、物感兴趣,产生某些特定的志趣、梦想、欲望和憧憬。
宇宙是全息的。一切都是同时发生的。一切可能性在高维世界中早已存在。就看我们如何去开启。
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一刻,才读懂了这些个江湖的真相。
清朝的邱渊曾经写道:没有缘分,转眼间分离。赤身裸体,来去无忧。
命运来来去去,相聚离别。一切都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江湖的准则。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要你在死前尽力,你就能做到。
剩下的是什么?
面对生与死,做一个男人最好的态度就是尽最大努力后平静地微笑,不管成功或失败,不管入侵人间,不管得失。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既然如此,慢慢完成就好,不要着急。细水长流,才能活得长久。
三、你的命数,是否跟你的野心相匹配。
传统文化中常说“厚德载物”,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还有一句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古人深受儒、释、道思想教育,多数尚知天良之心,知道做官的责任和因果。其为人功德不如回家干点自家活高,还不至于造罪业将来受恶报。
今生不做好官便是坏官、贪官,虽得福贵,恐不能长久,怕殃及子孙;更可怕的是,他会因造罪业而到头来终将“披毛带角还”,会惨遭更多的苦难。
《周易》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说,积累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就会有享不尽的福,如果积善之人今世享受不到,来生必有正报;如果不积累善德,那么后世必定遭殃。
道家《太上感应》云:“为善不昌,祖上有余殃,殃尽必昌。为恶不报,祖上有余德,德尽必报。”又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纵观古今,不论中国外国,几乎都逃不过“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与其说是宿命的安排,不如说是德能和德行气数已尽所致。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一个小人物,但刘姥姥第六回的第一次出场便显示出她非凡的见识。她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既务实又务虚;她的“守多大碗吃多大饭”则更显人生大智慧。
“一个人的名声不能大于才华;一个人的财富不能大于功德;一个人的地位不能大于贡献;一个人的职位不能大于能力。”
自己有多少本事,只有自己清楚。若是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就很容易面临“德不配位”的灾殃。与其一味地和别人攀比金钱名利、追求不属于自己的财富,不如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