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科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句子结构复杂,语法分析困难。作者通常会使用长句子来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描述某个新技术。
3、常使用被动语态。
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列的这个结构图:
二、阅读过程注意事项
1、看清以下词:
designer,architect,inventor,scientist,researcher,create
阅读时,注意这些细节,看清究竟是谁提出这种理论,而又是谁发明的这种产品的。
2、学生们最担心遇到生单词,而实际上,有很多单词是不影响阅读的,比如大写字母多为专有名称、人名、地名,不影响理解。比如说,
IndianinventorSantoshPradhan,
Mumbai,thelargestcityinIndia
YankoDesign
The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国际空间站)
3、用定语从句来介绍新技术、新发明。比如以下两个句子:
TheyhavecreatedadevicecalledT—Boxthatharnesseswindenergyfromspeedingtrain.
Jacqueshasdesignedashipthatwillallowresearcherstospendalongperiodoftimeobservingthesealifeandconductingexperiments.
4、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标记数字、年份。
(1).Atleast10,000megawatts(兆瓦)ofelectricitycouldbeharvestedeachday.
(2).AccordingtoYanko,around150T—Boxescanbefittedalonga1,000—meterrailwaytrack.
(3).150T—Boxescanproduce2.6KWHofelectricityperday.
5、一定看清楚这种技术是否已经投入使用,这会关系到这种技术的评价。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词组:
intheory,inpractice
comeintouse,onthemarket.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题目,(2012英语周报21期阅读C篇)
68.Itcanbeconcludedfromthelasttwoparagraphsthat____
A.T—Boxhasprovedtobeeffectiveinharvestingwind
B.ThemaintenaceofT—Boxwillbecostly
C.ThereismuchtodoaboutT—Box
D.T—Boxwillcomeintousesoon
在这个题目中,“看清楚这种技术是否已经投入使用”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这个技术还没有投入使用,A和B选项就无从证明,学生们还需要仔细看清这个技术是否可以很快就投入使用,这样就不难选出C选项了。
三、常见出题方式及应对技巧
这是最根本的部分,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更多的分数。我总结了大多数试卷中的科技论文题目·,并帮助学生一一破解,分为以下几种:
1、事实细节题会有两个。比如说:
Whichistrueaboutthenewinvention?
Whatcanwelearnaboutthenewtechnology?
Accordingtothepassage,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strue?
这样的题目要注意:
(1)选择的依据必须是短文本身提供的信息,绝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假设或推测或是自己的观点来决定。
(2)注意一些相近意思句子或词组的转换。看以下例题:
(滨州一检2012)66.Whycan'toceanresearchersexplorethedeepoceansforalongtime?
(滨州2012一检D篇)Scientistsworrythatmanycreaturesmaybecomeextinctbeforetheycanevenberecognizedbyscienceinthefirstplace.
75.Accordingtothetext,thescientistsareworried,for______
A.Thenewly—foundspeciesmaydieoutsoon.
B.Theycan'trecognizethesenewspecies
(滨州2012一检D篇)Thehaironthisnewmonkey'sheadmakesitlookalittlebitlikerock'n'rolllegendElvisPresley.
(3)一定要看清提出理论的人和发明家是否为同一人,还有这项技术发明是否已经投入生产。这些细节非常重要。
(英语周报21期C篇)HowmuchelectricitycanbeproducedperdaybyT—Boxesalongarailwaytrackof100km?
在原文中,如果已经标记出出现数字的地方,就会注意这两句话:
AccordingtoYanko,around150T—Boxescanbefittedalonga1,000—meterrailwaytrack.
.150T—Boxescanproduce2.6KWHofelectricityperday.
这样学生根据推断,100km需要15000个T—Boxes,那么一天可以产生2.6KWH*100=260KWH
The42—year—oldmanwasdiagnosedwithcancerinApril.HediedonJan.23.
Whenwasthemandiagnosedwithcancer?
A.42B.41
很多同学都选了A,而再次考虑这个题正确答案应为B
4、划线词义猜测题。
这也是学生们最发怵的题型,因为词汇一向是学生们最薄弱的环节。应对这一题型,现在已经有很多方法,我认为很实用的方法有:
(1)根据句子前后关系,判断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
(2)根据构词法来判断,看清其前缀、后缀或者合成词来判断;
(3)根据语境判断,可以通过定义、举例、定语从句或是同位语来判断。
Thepassageismainlywrittento______
Thepurposeofthispassageis______
对于这种题,只需告诉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introduceanewinvention/technologytothereaders
A.atravelguide
B.anewspaper
C.abusinessreport
D.asciencejournal/magazine
对于这种题型,也是必然地选择D
Thebesttitleofthispassageis_____
A.SeaOrbiter—theshipofthefuture
B.Anewwaytoexplorethedeepoceans
C.Agreatarchitect—JacquesRougerie
D.TravelaroundtheglobeinSeaOrbiter
应对方法也有很多,我总结以下几个方式:
一、搞好课内阅读指导,为在课外阅读求发展打基础
阅读理解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课内语文阅读的基础,就根本说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
1.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对各种学说进行批判、质疑的精神。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
2.选择正确的阅读策略
第一,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阅读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它不是对词语、句子等作纯语法意义上的分析,而是看遣词造句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即重在词句的艺术审美功能,而非语法功能。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内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感。第二,要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俗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式。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注意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一是要求读懂弄通;二是要求学会运用;三是要求能够创新。所谓读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明白“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般的、基本的、也是起码的要求;二是明白“怎么写的”(形式)。就是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三是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第二、三个层次是阅读理解的深化,不仅可以强化作品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熏陶作用,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还可以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有序组织课外阅读,搭建学生广泛接受教育的平台
1.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根据文质兼美、趣味性强等原则,统一订购1至2份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儿童刊、报,统一购书,或一个时期从图书馆统一借阅一种图书,作为统一指导的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应予以指导,主要应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要采取走访家庭、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等方式向学生推荐。向学生推荐的必读书中,选一些著名的优秀诗歌、散文、童话、小说等作品,开学初将书目分别印发给班内每个学生,指导学生自觉完成读写任务。
2.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4.要大力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
三、实现课堂内外衔接,不断提高学生课内外阅读质量
1.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教学
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老师授课完全拘泥于书本,而书本上的课文学生一读就明白。如果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在教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时,以朗读教学为主,同时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比如讲《过万重山漫想》,找来《曾经有过的落日》配合教学。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掌握游记的一般手法,让学生领悟联想和想象在写作游记中的作用。在讲授文言文单元时,根据高一快慢班的情况,只在高一(1)班增加课外文言文阅读,引进的课外文言文多在《一课一练》的补充练习上。如在讲《鸿门宴》时引进有关《项羽本纪》的内容。
2.把课外阅读作为作业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而是在常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的积累而获得的。因此学习语文仅靠课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必须把课内外衔接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可以相互补充
语文课堂教学以其统一性、稳定性、系统特点,在目前以至未来都不会失去它的生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组织形式也有固有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缺陷,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是必要的。而课外阅读从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看,却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缺陷:
首先,课堂教学的优势是,有统一的大纲,以统一的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凭借,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课文内容所承载的一定信息。缺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面和信息毕竟是有限的。
其次,课堂教学的优势是,以“统一性”为其心理依据,为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考虑更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缺陷: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很难全面顾及,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
总之,知识的承传离不开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克服其弊端呢?
首先,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的缺陷。
其次,课外阅读和围绕课堂教学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开放的,多向的交流。是以“差异性”为其心理依据的,更利于因材施教。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弥补课堂教学教学的缺陷,而且也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而言,课外阅读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和课堂教学的关系是并列互补的,它们共同处于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只有实现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育教学的功能,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
Abstract:Theabilityofwiringscientificandtechnicalliteratureisoneoftrainobjectivesforstudents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Englishabstractissubstantialcomponentofscientificandtechnicalliteratureandisalsodifficultteachingcontentforrelatedlesson.ThepaperfocusesondiscussionaboutteachingEnglishabstractwriting.ThepropertiesofEnglishabstractisprovidedfirstly.Thecommonphrasesaresummarized.Andteachingmethodispresentedfromthreeaspectsofmuchreading,practiceandcollectivecorrecting.
Keywords:writingofscientificandtechnicalliterature;Englishabstract;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discussionaboutteaching
在各类本科生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设计中,科技论文的撰写是需具备的能力之一,而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英文摘要写作能力的训练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闫丽萍等分析了目前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英文摘要写作训练贯彻教学过程的培养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法[1]。笔者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教学以及指导本科生科创大赛、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学生英文摘要的撰写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本科生该项训练的匮乏,需通过大量实践提升该项能力。
本文首先总结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要点,对常用词汇进行了汇总,然后从三个层面介绍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训练的教学方法。
1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要点
科技论文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等特征,与一般的英文写作存在一定的差别,其英文摘要特点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1)运用的时态:根据论述的情况不同,可以分别选择一般现在时或者过去时;
2)语态:使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可根据摘要特点而定;
3)人称:可使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
4)摘要中句子较长,结构严密紧凑。
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有些词语是常用的,现归纳如下,如表1所示[2-3]。
2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教学方法
针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特点以及学习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多读、多练、集体纠错的教学方法:
2)多练:此处指的是句子写作训练。句子是论文摘要的基本组成单元,为能正确撰写科技论文的摘要,句子的写作训练是其必经之路。笔者在每次课中均给出2到3个常用句式,并布置相应练习题考核学生掌握程度。同时,我们初步建立了句子考核题库,其中包括中译英140道,英译中128道。在课程的阶段性测试中,我们通过随机抽取题目的方法,利用句子考核题库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试。目前,该题库内容在不断更新、补充中。
3)集体纠错:即针对句子或摘要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体纠错。英文摘要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包括:主谓语不一致、缺少主语、缺少谓语、时态不一致、语态使用错误、从句使用错误等[4]。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的是一起来找茬的方法,即写作训练后,进行集体纠错,促进学生之间互查,同时鼓励学生针对同样的题目,给出不同写法,以此实现摘要句式的丰富性。
以下是教学实践中,部分练习实例,其中均包括了各类常见语法错误:
1)Thepapercomparethemethodswiththepublicdatasetstoexplorewhichisthebestindifferentsituations.
该句的错误在于主谓语不一致,主语是单数,谓语应改为compares。
2)Inrecentyears,withthe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imageprocessingtechnologyhasbeenenormousdeveloped.
该句的错误在于修饰词enormous使用不当,该词为形容词,而此处需要副词修饰谓语,可改为greatly。
3)Scientistshaveworkingonthesolutionofdesigning.
该句的错误在于谓语使用不当,应改为havebeenworking。
5)Thisvideoismainlyintroduceanewtypeofmulti-touchtechnology.
该句中错误仍为谓语使用不当,利用了中文习惯直接翻译,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应改为Thisvideomainlyintroducesanewtypeofmulti-touchtechnology,或者用被动语态:Anewtypeofmulti-touchtechnologyisintroducedinthisvideo.
5)Itchangesthewayinteractwithmachinesandmaketheapplicationmoreconvenient
该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个是way后面的非谓语,应该为tointeractwithmachines,第二个是and之后的谓语make与主语不一致,应改为makes。
一、考查目标与考点说明
二、近三年考查和命题的具体变化
1.分值和题型的变化
仅从题型看,2009年和2010年相同,均为三题15分,第一题为一道3分的选择题,所不同的是2009年以选做题形式并给出了实用文本,考生有不选做论述类文本的自由,而2010―2011年则在命题上就为学生选定论述类文本。最重要的变化是2011年本题分值上升为18分,题型也变为三道简答题,比起前面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值只少2分,而题目却少一道,单小题平均达6分(3题分值分别是4分、8分和6分),超过文学文本阅读。可以说,此题的分量陡增了,而三道简答题的题量也是对考生的一个挑战。
2.选文的特征及变化分析
2009年为《说“异”》,原刊2008年11月上海《文汇报》,长5000余字,经删改约800字。作者詹克明,物理学家,科普散文作家;2010年《谈静》,选自现代美学家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20年代作者旅欧期间,原文1800多字,删改为872字;2011年《捧与挖》,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这个与那个》一文的第二部分“捧与挖”,写于1925年,文本略有删改,如原文“民元革命时候,我在S城,来了一个都督。”改为:“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第三节删去“火神瘟神不待言,连财神也是蛇呀刺猬呀似的骇人的畜类”②一句,表意无大变化,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行文上更流畅或语言上更近于当代的习惯,便于考生阅读。
3.文后命题的变化分析
(1)变中不变――论证思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试看2011年与2010年两题的比较。2011年的第15题对应2010年的第16题,都是考查文本的议论写作思路的,2011年的第17题对应年的17题,都是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中心,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第16题也同样考了“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③,这足以说明,论述文本的议论思路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命题人心中是相当有分量的。这当引起以后备考的足够重视。
(2)新增题――更鲜明体现议论文考查的本质特征
考题删去选择题变为简答,这不单是个形式上的变化。在分别对应了两道题之后,余下这道由客观题变化来的8分题(第16题)考了什么?原题是:“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④这道题已经非常像平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议论文的分析提问了,问题具体细致,涉及内容理解的点也较小,可以说,新增的这道题,再加上前面的论证思路及作者的观点两题,更加鲜明地体现了重视对议论文本质特征的细致考查。
三、应试思考
1.重视议论文本特征的阅读把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
2.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答题心态的养成
阅读训练中要多接触文学性强的文本,对文化名人文化现象及文学风格等多有涉猎,对学术知识,文学艺术作品形成对路的理解,有了较强的文化底气,才能从容应对高考的论述类文本。
注释:
1医学研究生加强论文写作培训的必要性
2医学研究生提高论文写作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科技论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本科教学
近年来,多种办公软件的出现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传统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大量作图、分析、文本软件的出现使数据的分析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论文的呈现及写作更加方便,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具体地将科技写作中图表制作和文字描述的过程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实际写作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效率较低
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差,课堂讲授不够生动,学生缺乏兴趣;虽然现在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仍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是主讲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性强、结构固定,而图表的样式却各不相同,描述方式也各不相同,整个课程侧重于实践训练。因此,纯理论的讲述,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写作实践与理论课结合不够紧密
(三)理论教学与写作训练缺乏紧密联系
目前关于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对农业科技的写作训练,单纯进行理论学习,很难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练成更多地依赖于写作训练。因此,通过课堂的实际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二、结合Office软件及写作训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Office软件在多媒体课堂进行辅助教学
(二)Office软件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表制作和语言描述等内容。为更好更深入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必要将理论课程与课堂写作训练相互结合。然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以及烦琐的细节使得学生在平时理论课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在课堂上通过运用Office软件进行现场演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Excel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图表制作和数据分析的细节,而Word软件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文字描述的过程,以及论文的框架构成及整体逻辑。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充分运用Office软件的功能,可以更加醒目地教授论文写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写作细节的认识。实践证明,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教学与Office软件在课堂上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本科生制作图表分析数据、文字描述的能力。
(三)扩展视野,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是农业类本科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因此,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所学的东西,应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以往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多半数据和图表来自课堂上的示例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练习内容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际上在真正面对科研数据的时候,从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分析到最终的结果、结论的描述,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数据的理解不够透彻、结果和结论的区别等。因此,可以在学生掌握好课堂写作内容后,加大课后的阅读量,抓住前沿知识,最终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实验结果,利用Office软件自己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图表,运用Word进行具体的文字描述,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三、结语
将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Office软件来完成论文的写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在继续加强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将更多的软件也引入农业科技写作教学实践中,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兴,李素芳.学术论文撰写与发
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
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62-66.
[3]张淑华,赵文若.MicrosoftExcel
论文不一定要写文献综述。
3、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在撰写论文时可以根据论文的性质考虑是否应该加文献综述。
1.1文题
读者在决定是否阅读此文时,首先要看文题。因此文题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准确概括论文内容,提纲要领,点明主题,做到文题与内容相符。
此外,要避免题目空洞和笼统,如“计算和检索”的标题就太大,令人摸不着边际。当前的趋势是,文题不加冗长套语,如“初步探讨”、“……的观察”,“一些想法”等一类词完全可以省略。学术性研究论文中应少用疑问性标题,如“有无……”、“何时……”、“如何……”等。
1.2作者署名
论文作者对内容负责,又作为文献检索中的作者索引供读者查询和联系。
1.3摘要
关键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数字化;出版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医学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带来了阅读终端的多样化,手机报和手机刊等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编辑人员要适应时展,加强数字化意识,掌握网络新媒体的技术,为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
1当前数字期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数字期刊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我国大陆在2007年数字和网络出版产业的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其中数字期刊的直接收入就已经超过了7.5亿元[1]。网络期刊杂志出版,特别是网络学术期刊出版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比如同方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网站,已建立起比较可行的盈利运营模式。数字出版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服务的读者面也更加广泛。我国的电子网络期刊杂志已有近4万余种之多、用户数接近9000万,移动阅读的用户近3000万[1]。数字出版加快了医学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大量与医学有关的学术博客和专业网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医疗专业知识传播速度慢、受众少和信息使用效率低的局面。
很多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都已经认识到数字化期刊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与传统的纸质印刷期刊相比,数字化期刊的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内容丰富翔实,形势多样。不少医学科技期刊都进行“数字化”,主要是对已经印刷好的纸质刊物进行数字加工,获得数字衍生品,进而通过加入期刊数据库或者是依附于自建的网站,使期刊内容实现网络化发行,这是以纸质刊物的出版发行为基础和核心,属于传统出版模式在数字发行领域的再延伸过程。
1.2存在问题
未来的医学数字期刊发展应是编辑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数字化应贯穿约稿组稿、作者投稿、编委审稿、编辑加工、出版传播、读者阅读和进行反馈的全部环节。作为编辑,只有整个期刊产生和服务于读者的过程实现数字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期刊数字化的优势,这也是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要求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具有数字化意识。只顾埋首改稿的编辑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编辑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所有的信息存储、稿件处理、费用管理、与作者及专家的互动、网刊的制作等全部在网上实现。
2.1加强社会责任感
2.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2.4转变出版观念
2.5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3结论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不断加深,模式不断创新[6],只有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业技术升级,加快与数字出版业态的融合,利用数字网络化的渠道优势,加大医学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期刊竞争力,使得医学科技期刊更好地发展。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正为必然的趋势,编辑应当与时俱进,提高数字化意识,在医学科技期刊发展的各个时期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学习网络新技术,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陈少华.数字出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2008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阶段性特征分析[J].出版广角,2008,14(12):1-16.
[2]谢新洲,万猛,柯贤能.网络期刊的发展及其评价研究[J].出版科学,2009,17(1):22-28.
[3]刘英,廖玉华.医学期刊网络版管理需注意的几点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88-390.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医药科研,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写作层次不清,表达凌乱,不能有条理地清楚地把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表达出来;有的研究方法不当,设计不合理,统计方法错误等,都影响了中医药科技论文的质量。为此,下面就医学论文的特点、主要体裁、习惯写法以及在写作方法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简单介绍。
1医学论文的特点
1.1科学性
医学论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表现在真实性、全面性和逻辑性3个方面。要求从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到推理和结论,每一步都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设计要有充分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必要的随机性,观察研究要真实、准确和全面;要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没有科学性的“论文”不但毫无价值,而且还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
1.2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灵魂在于它的创新性。所谓“创新”是指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过的科研成果,是指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更深,诊断方法有创新,治疗效果更好,或古方新用,提出新见解等。
1.3学术性
学术性主要表现在专业性上,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应区别于科普性的一般知识。同时,医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指导作用越强,越受读者的欢迎。
1.4规范性
规范性是医学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是要求论文的书写形式符合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程式。这种规范化的程式,是无数科学家写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5可读性
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通顺,使读者以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多的知识和信息。此外,可读性还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让读者看得懂,即对该专业内学者来说它是易读的,对非专业读者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切忌模糊晦涩;二是让读者乐意看,有一定的生动性,切忌干瘪乏味。
2医学论文写作格式与特点
虽然体裁及表现形式不一,其内容大体包括题目、摘要与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
2.1题目
医学论文的题目又称标题、文题,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论文的总纲。论文中通常出现的缺陷:①写一个很大的题目,其具体内容却没有那么多信息,从而造成文、题不符,或华而不实。②冗长繁琐,题目中对特定内容描述过多,造成题目过长。③题目不易认读,题目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或字符代号,造成阅读困难。
2.2摘要与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检索的需要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主要作用是鲜明而直观地表达该论文的主题内容,并有助于查阅、检索。关键词一般要求3~8个,应特别注意第一个关键词的选用,该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关键词使用不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作者为了使关键词尽可能准确地表达论文某一确切的含义而将其写全、写完整,进而写成一个词组或短语。
2.3前言
2.4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是别人能够重复实验的重要依据,其叙述应以他人可以重复实验为度。
观察项目及指标要分别列出,特殊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要详细说明。描述统计学方法,并说明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
常见的缺陷是:①动物模型的形成过程、实验步骤或治疗方法介绍不清。②缺少诊断标准或观察对象的选择标准,这样的结果没有针对性。③在材料和方法中缺少对观察指标和方法的描述,而在结果中列出若干表格,出现了多项指标的观察结果,让人不知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操作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可信。④随机分组情况说明不具体。怎样分组?是各取所需还是按科学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的只写一句随机分组认为就是随机了,其实不然。有的随机可能就是随意,不能保证组间的齐同因素,其结果也就不公平了,组间的比较也就没有意义。
2.5结果
结果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以数据反映结果时,应列出具体的数值,不要只给出百分数。一般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给出具体的统计值。
在文字表述上,要注意按逻辑先后顺序分层表达,有图表时先用文字简单介绍引出表序、图序,再列表、列图。表题要简明具体,一般用三线表,纵标目列主语,横标目列谓语,有效数字位数一致,排列整齐,统计值也列在表中,或用“*”号注明,再在表下面注明“*”号的意义;图题也要简明具体,病理图片的图题要体现组名、该图片组织部位名称,图中阳性征象用箭头指示,并注明何染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箭头所示的意义。
常见缺陷:①在结果中夹叙夹议,与讨论重复;②只谈好的一面,而对不良反应等坏的一面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③与观察指标不符。
2.6讨论与结论
是论文中最不好写的部分,也是判断论文水平,进而衡量作者水平高低的部分。如果说前面的部分是摆事实,讨论部分则是讲道理,是对调查、观察或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理论说明。内容大致为:①讨论应揭示各种观察结果之间的联系。重点是阐述事实之间的联系,论述其规律性,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②讨论应回答导言中提出的拟解决的问题,明确说明是否已达到预期目的,是否能证明原先提出的假说,扣题;③对于实验或调查中发现的某些出乎意料之外的特殊现象或新线索,可以在讨论中做必要的说明。④对于本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可以实事求是地加以论述,但要谦虚谨慎,切忌夸张。
讨论部分常见缺陷:①只是重复材料和方法、结果等内容;②大量罗列文献尤如文献综述;③泛泛其谈,言而无物;④不成熟的武断结论。
结论与讨论不同,讨论允许有分析、推测或预见,结论必须论据确凿,不能有推测性,不能展开,不能引用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