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进行深入交谈。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价值观、人生经验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从而丰富精神思想、提升道德情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你家孩子爱看书吗?平时喜欢什么书?有哪些类型的书籍可以推荐给不同年级段的小学生?本期,记者采访家长、老师,为爱看书的孩子推荐新近“亮相”的一些精品书籍。
今年11岁的亮亮,是个标准的“小书虫”,平时最大的喜好就是看书。刚过去的这个假期,亮亮跟着老师开出的“推荐书单”,看完了不少名著好书。意犹未尽的他,在完成假期作业后还主动到图书馆、书店找感兴趣的课外读物,给自己“加餐”。
同样爱看书的,还有来自路桥的快快一家。快快妈妈郑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在一年前就看完了四大名著,现在会主动找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来看。
“趁着小学阶段,学业还没有那么繁重,我希望孩子能多看些书,了解不同的世界,阅读是一项长远工程,从小让孩子多积累总没有坏处。”郑女士这样说道。
B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待花开
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这是家长和老师都懂的道理。但现实是,关于阅读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还有读而不知其味的“假阅读”、读而不思的“浅阅读”、此未已彼又起的“短阅读”等现象。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爱上阅读?首先,家庭氛围很重要。家长可以在家设立一个阅读角,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都能找到合适的书阅读。
在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池雅静看来,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格外重视在人生阅读起步阶段的小学做好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和吸引他们爱上阅读,然后静待花开。
“当然,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可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符合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书目可以涵盖文学、历史、数学、自然科学类等,达到‘有书读、读好书’的目的。”在池雅静看来,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阅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浸润在几千年的民族精神中,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会油然而生。
同时,课外阅读是打破人际关系壁垒的有效手段,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老师、家长、孩子成为一个大共同体中学习与生活的合作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
C这里有一份推荐阅读书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池雅静也推荐了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目。
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阅读速度较慢,可以诵读儿歌童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为主,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
例如,文学类的推荐《儿歌300首》《一园青菜成了精》,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作家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作家叶圣陶的《稻草人》以及作家方佚群的《萝卜回来了》等。自然科学类的推荐《小彗星旅行记》《嫦娥探月立体书》《趣味数学百科图典》等。
推荐的文学类阅读书目有《中国神话故事集》、作家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作家金波的《推开窗子看见你》、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等;自然科学类的推荐作家陶秉珍的《昆虫漫话》、作家高云峰的《异想天开的科学游戏》、英国作家布莱森的《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等。
高年级段的孩子,在阅读中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进行深入阅读,因此,推荐文学类书籍有作家管桦的《小英雄雨来》、作家冰心的《寄小读者》、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家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家高尔基的《童年》以及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推荐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以及《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十万个为什么》等。
“总之,阅读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人文底蕴、丰富精神世界,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池雅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