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勇于担当,在危急时刻不顾危险挺身而出;他们满怀善意,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倾力相助;他们孝道当先,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在600多期的《好人365》故事里,有这么一些好青年,感动鼓舞着我们,他们用行动切切实实诠释着什么是“好青年”,他们是榜样,是标杆,是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的正能量。
官东:“潜水英雄”危急时刻将潜水装备让给被救者
官东(图中戴潜水镜者)和队员一起救出65岁的朱红美老人
“把生的希望给了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25岁的官东,做出了近乎本能的抉择,挽救了他人的宝贵生命,践行了一名军人的光荣使命。冒险救人的官东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官东没有把自己看作英雄,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潜水员应该做的事情。”
翁光成:两年三救落水者被赞“身边超人”
当地总工会给翁光成送去慰问金
2015年6月10日,一名女孩坠入贵阳筑城广场附近的南明河,一位过路的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将女学生救起。看到女孩无碍,小伙子上岸后,提着鞋子赤着脚就悄悄离开了。
任新钊:两次跃入冰冷水沟勇救一家三口
任新钊指着当时救人的现场
冬季是皖北地区种植草莓的重要季节,草莓种植户们一边要培植反季大棚草莓,一边要检修大棚钢架,扩大种植规模。任新钊是个憨厚而不善言谈的90后小伙,几年来,他凭借自己的打拼不断扩大草莓种植规模,在当地小有影响。他平时乐于帮助乡亲,受到了邻里乡亲们的称赞。
朱俊火:深夜突遇轿车坠河跳冰河勇救两人
获救者送锦旗以表对朱俊火(右五)的感谢
2015年5月1日晚,安徽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大二学生朱俊火不顾个人安危,深夜跳入河道救起两名落水者的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5月18日中午,被救男子梅平、梅双喜兄弟以及同伴一行5人专程从芜湖市南陵县赶到朱俊火所在的学校,表达对朱俊火同学的感激之情,并赠送了锦旗。
孟瑞鹏:纵身一跃救两名落水儿童
乡亲们自发为英雄孟瑞鹏送行
2015年春节,年轻的孟瑞鹏用他惊人的一跃,托起两个落水小女孩儿的生命,却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一个绚烂的年纪。
孟瑞鹏像一个颗划过天际的流星,用他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夜空。他是勇于担当的90后代表,他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为这个讨论“扶不扶”的社会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如今,孟瑞鹏离开我们已经有半年多了,但是他的事迹依然在老师、同学、乡亲们间传颂,感动着无数人,也激励着许多人。
何俊斌:车祸瞬间推开同学用生命演绎“一米之善”
在学校里,何俊斌总是抢着搞卫生。
2015年4月3日,周末的傍晚,何俊斌和同学肖振仑走出校门散步。他们同在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海洋班念大一,是很要好的朋友。
李鹏亮:为救落入冰窟小女孩趴刺骨冰面30分钟
李鹏亮在认真听课
1952年1月2日清晨,在朝鲜西北的一个城市,有一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为了救一个掉进冰窟窿的孩子,一次次钻进水里终于将落水孩子托出了水面。而他,却因体力耗尽英勇牺牲。这名战士叫罗盛教,当时年仅21岁。罗盛教虽然牺牲了,他无畏的救人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谢樵:为寻找灾区失踪群众飞身一跃成永恒
谢樵生前在救援途中,他的身后就是他纵身跃入的堰塞湖。(2014年8月4日摄)
“我就是来救人的,我先上!我年轻、身体好、懂水性,我先来!”这是谢樵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赵莉莉:90后女兵路遇昏倒妇女倾情相助
雅安地震期间,赵莉莉把做兼职挣的217元全部捐献给灾区。
2013年1月31日上午,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与开封市尉氏县交界处,一辆货车旁,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跪在地上抱着一名妇女的双腿哭泣,一名男子则一脸无奈地抱头蹲坐在路边。骑车途径此地的赵莉莉看到这一幕后,停下来,主动上前询问了情况。
原来,抱头蹲坐的男子叫马水河,扶沟县包屯镇人。1月30日晚,他们拉了一车羽绒服路过尉氏县境内时,意外发现捆绑货物的绳子被人为割断,丢了4大包羽绒服、价值3万多元。由于一时想不开,一家人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年幼的孩子因为害怕紧紧地抱着母亲的双腿痛哭不已。
蔡成:身残志坚凭一双巧手创业服务残疾朋友
“快板小王子”蔡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蔡成1990年出生于天津,10岁时因运动后发生意外,最终被确诊为视神经萎缩。从此他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不能看书、不能写作业、更不能去田径场上跑步,成为视力仅剩一点光感的二级残疾青年。几近失明的蔡成自此对声音格外敏感,邻居叔叔练习快板时那清脆的声音、活泼的节奏、逗乐的语言,让他内心泛起了一丝新奇和快乐。为此,邻居叔叔从2001年初开始主动教他快板并为他介绍专业老师。为此蔡成付出了超出常人几倍的心血,终于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快乐。
张明月:为同学做生命“拐杖”一句承诺坚守十年
每天晚上,张明月都为张月端来热乎乎的洗脚水,帮助张月洗脚。
2005年,9岁的张明月从淄博高青县来到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就读。这一年,同样来自高青县的张月成了张明月的同学。张月除了有听力障碍和不能说话,还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比较困难。
杨艾菁:用一对戒指换来一栋教学楼
孩子们为杨艾菁戴上红领巾
2012年2月1日,在一家举办“以物易物”的咖啡馆,21岁的女大学生杨艾菁写下一个梦想,并发到微博上:“我想效仿‘别针换别墅’的故事,用一对戒指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换一栋教学楼。希望朋友们能帮忙宣传和参与交换,把它变成我们大家共同的梦想,并一起实现它!”许多人都说,这是一个童话,包括杨艾菁自己。
阿迪力:“切糕王子”捐万斤切糕赈灾
“切糕王子”阿迪力在长沙请市民品尝自己公司生产的一个1吨多重的“巨无霸”切糕
24岁维吾尔族小伙阿迪力·买买提吐热出生于新疆莎车县,2014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理工大学,现担任湖南梦想起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在大学求学时期,阿迪力和两位汉族同学白手起家,从无到手,共同创业卖切糕,他用实际行动打破大众对“天价切糕”的偏激看法,为切糕和新疆正名。云南鲁甸地震,阿迪力向灾区捐助50万物资,促进维汉和谐相处。他用他满满的正能量,书写着民族团结的华丽篇章。
张东洋:为空巢老人铺就“爱心邮路”
及时投递邮件
2014年12月24日早8点,记者走进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邮政投递站,不到100平方米的投递室里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整理报纸唰唰的响声。十几位身穿邮政绿的投递员面对操作台低头忙碌着分拣报刊,记者说明来意后,一位同志指着旁边一位二十出头、满脸稚气、戴着金丝眼镜的投递员说:“他就是张东洋。”张东洋今年24岁,前不久,这个阳光男孩荣登“中国好人榜”。
李鸿坤:7年背患病同学完成求学梦
李鸿坤和刘同宇妈妈一起推刘同宇放学
河南省三门峡市“95”后阳光大男孩儿李鸿坤,个子高挑,略显消瘦,腼腆中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然而看似瘦弱的他,却凭着这并不魁梧的身躯,十年如一日,帮助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好朋友,背他上学,帮他学习,全面照顾他在学校的生活,用自己稚嫩的脊背支撑起了残疾同桌的读书梦。
高荣:挑起家庭重担为父亲挡风遮雨
高荣为父亲做按摩
她是一个90后的女孩,洗衣做饭样样家务是大拿。她的生活忙碌在为父亲倒水喂饭、洗漱按摩、端屎倒尿等等这些料理病人的繁琐之中。
曾菲菲:稚嫩肩膀撑起五口之家自力更生养家上学
菲菲在田间打农药。虽然年纪不大,她已是一把好手
曾菲菲就读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职业高中,很难想象这个19岁的女孩居然会许多同龄男子都不会的农活:开荒、种地、打药、施肥……除此以外,她每天还要做饭、洗衣服,照顾奶奶、妈妈和弟弟妹妹,在同学的眼中,她是坚强和能干的代名词。
陈春林:带父上学七科全优考上重点高中
陈春林在给父亲喂饭
她母亲因脑溢血离世,父亲患病瘫痪,面对家庭接连遭遇的不幸,她毅然决然挑起重担,她把父亲带在身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精心照顾父亲,她的不懈努力让绝望的父亲重拾生活的信念,瘫痪父亲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2014年她以七科全优的成绩考取重点高中。在广西,90后“孝心女孩”陈春林的故事感动了一座城市。2014年11月,陈春林荣登“中国好人榜”。
陈玉洁:背父打工11年感人孝行引爱心涌动
12岁时的陈玉洁旧照,当时的她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挑起家庭的重担。
陈玉洁是重庆忠县黄金镇樟木村5组人。她的父亲陈益春1984年应征到新疆某部队当兵,曾荣获过“优秀义务兵”称号,并连续3年获得部队嘉奖,1990年复员回家。1991年,陈玉洁降生到这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的大年三十,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致使陈益春脊柱神经断裂,自肚脐以下身躯瘫痪,从此再也无法站立。那一年,陈玉洁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