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指创始。亨,指亨通。利,指和谐顺遂。贞,指正固。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泽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是对“利”的解释。大明,指阳气,大明终始象征天道的运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阳气沿着六个时位的变化如同六条巨龙以时而动。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对“贞”的解释。天道的变化保持了“太和”的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两句是指将天道运行的规律应用于人事所创造的业绩。《周易》认为,人类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顺应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来参赞天地之化育,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物质生产方面可以“首出庶物”,促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社会政治方面可以“万国咸宁”,促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乾》卦的卦象为天,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则的启示,把天道的刚健有力转化为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潜龙”“见龙”进到第三位,这个位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半空之中,处境危险。作为以龙为象的君子应对这种处境,白天要自强不息,晚上也要戒惧警惕,虽然面临危险,可以免犯过错。
九四这个位次和九三一样,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半空中,处在这个位次的龙可以作出两种选择,或者往上向天空飞跃,或者往下退居深渊,随时进退,免犯过错。《小象》解释说,九四象征一条龙业已经历了之前的三个位次,呈现一种前进发展的态势,应该适应这种态势,作出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选择,谋求更大的发展,可以无咎
在一卦六爻中,二为臣位,五为君位,阳爻居于五位就是居于九五之尊的君位。爻辞说,九五象征巨龙腾飞上天,利于见到有才德的大人。《小象》解释说,“飞龙在天”,这是取得君位的大人施展自己的才德而有所作为的大好时机。
。《周易》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卦的爻位是自下而上按时位排列,因而读的时候自下往上逐次读,分别读作:初、二、三、四、五、上。如果是阳爻,则称九: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如果是阴爻,则称六: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之所以以“九”代表阳,以“六”代表阴,与《周易》的占筮法有关。
这是象征一条潜伏的龙,既不能也不可有所作为。《小象》解释说,潜龙之所以勿用,是因为这条龙虽然具有阳刚的品质才德,但是由于穷居于下位,受到时空环境的限制,所以既不能展现自己的品质才德,也不可轻举妄动,有所作为。
九二之所以“见龙在田”,是因为这条龙有所作为,普遍施展自身的阳刚品德,得到世人的认可,产生了广泛的效应。
初九属于人格的潜修阶段,虽有优秀的内在品质却“隐而未见”,没有外在的表现,虽有一些值得称道的行为却“行而未成”,缺乏磨炼,不够成熟。在此阶段,一个有远大志向的君子应当沉下心来,把人格的自我完善修养置于首位,奋力追求,并且身体力行,贯彻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急于用世、不甘寂寞的莽撞做法是不合时宜的。
九二“见龙在田”,环境有了改善,才学得以展现,但仍然属于人格修养的积累阶段。在此阶段,应该在致知和力行两个方面下功夫。“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是致知方面的事,要勤奋学习,增进知识,讨论质问,明辨是非,使自己的学识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是力行方面的事,要以宽容之心待人,以仁爱之心行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与行为的结合。通过这种努力,人格修养凝聚内敛,积累深厚,虽无为君之位,却有为君之德了。
上九的“亢龙有悔”,恰恰是违反了客观规律,犯了错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常常发生进退、存亡、得丧的转化,如果违反了这条规律,“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导致事与愿违的悔恨也就是确定无疑的了。虽然如此,明达事理的圣人,“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却可以避免犯错。在这个世上,可以避免犯错的人,大概也只有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