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归纳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实用于初中学生生理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差,不会看教材,只求过程,不注意知识中所包涵的物理理论。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梳理,完整地系统化。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还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弄懂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归纳的知识范围应该有多大和怎样才能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小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大些。相对独立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少些;相互联系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多些。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归纳复习中我们选择按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各章为主进行复习。
下面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运用为例,谈谈该方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1)集中通读,全面掌握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全章的知识框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照课堂笔记和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于有些内容需要补充时,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也可让学生独立编写知识要点,交给教师审阅,编写合理完整的学生可以让上讲台讲解或互相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向别人讲述的过程又是自己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2)编写提纲,整体记忆
(3)查漏补缺,避免混淆
归纳体系中没有包括的知识(如阅读材料)要单独列出,并指导学生理解或掌握所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专门讲解,再作记忆。
(4)出题精炼,促进掌握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
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的沸点为338℃,密度为1.84g/cm3。任何浓度硫酸溶液的密度均大于1g/cm3,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绝对不能将水倒进浓硫酸里,以免混合时放出的热量使水沸腾,飞溅伤人。
二、硫酸的化学性质
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而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三大特性。
1.硫酸的酸性
硫酸是二元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在水溶液中硫酸能全部电离(H2SO42H++SO2-4)。
(1)与指示剂作用:稀硫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石蕊变红色)。
(2)与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稀硫酸与活泼金属(H前的金属)反应的通式为:活泼金属+H2SO4(稀)硫酸盐+H2。
如:Fe+H2SO4(稀)FeSO4+H2
(3)与碱反应:硫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如:H2SO4+Ba(OH)2BaSO4+2H2O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硫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Na2O+H2SO4Na2SO4+H2O
CuO+H2SO4CuSO4+H2O
(5)与某些盐反应:硫酸能与某些盐(弱酸盐、钡盐、钙盐等)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2NaHCO3+H2SO4
Na2SO4+2CO2+2H2O
BaCl2+H2SO4BaSO4+2HCl
CaCl2+H2SO4CaSO4+2HCl
2.浓硫酸的吸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指浓硫酸中的H2SO4分子吸收水分子(H2O),生成H2SO4的水合物。故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干燥酸性或中性且常温下不能还原浓硫酸的气体。
3.浓硫酸的脱水性
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有机物分子中的H、O元素按2∶1的比例以H2O的形式脱去。因此,浓硫酸在一些有机反应中常用作脱水剂。如:C12H22O11(蔗糖)浓硫酸12C+11H2O
CH3CH2OH浓硫酸170℃CH2=CH2+H2O
HCOOH浓硫酸CO+H2O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指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容易得到电子的性质。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硫。
(1)常温下冷的浓H2SO4能使Fe、Al等金属钝化。
(2)浓H2SO4不但能氧化活泼金属,而且还能氧化一些不活泼金属(如铜、汞、银等)。在加热时,除Pt、Au外,绝大多数金属都能被浓H2SO4氧化。如:
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注意:在金属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既有还原产物SO2又有硫酸盐生成,所以,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3)加热条件下,浓H2SO4能将一些非金属单质(如C、S、P等)氧化。如:
C+2H2SO4(浓)
CO2+2SO2+2H2O
S+2H2SO4(浓)
3SO2+2H2O
注意在非金儆肱硫酸的反应中,只有还原产物SO2(无硫酸盐)生成,所以,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
(4)浓H2SO4能将一些还原性化合物(如H2S、HI、HBr等)氧化。因此,浓H2SO4不能干燥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SO2除外)。如:
H2S+H2SO4(浓)S+SO2+2H2O
2HI+H2SO4(浓)I2+SO2+2H2O
注意:尽管浓硫酸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但浓硫酸与SO2不反应(因硫元素的+6价与+4价之间无中间价,浓硫酸不能将SO2氧化);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三、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比较(表1)
四、SO2-4的检验
检验SO2-4的原理是根据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且BaSO4不溶于强酸。常用的含Ba2+的试剂是BaCl2和Ba(NO3)2溶液,常用的酸化试剂是盐酸。在检验过程中,应排除一些离子(如Ag+、Hg2+2、CO2-3、SiO2-3、SO2-3等)的干扰。其检验方法为:
待测液加足量盐酸
无沉淀加BaCl2或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有沉淀,过滤,取滤液
加BaCl2或Ba(NO3)2溶液
白色沉淀
即可证明待测液中含有SO2-4。
五、硫酸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
1.制取气体,如:
(1)制取H2:Zn+H2SO4(稀)ZnSO4+H2
(2)制取H2S:
FeS+H2SO4(稀)FeSO4+H2S
(3)制取SO2: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或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制取HCl:
NaCl+H2SO4(浓)微热
NaHSO4+HCl
或2NaCl+H2SO4(浓)强热Na2SO4+2HCl
(5)制取Cl2:MnO2+2NaCl+2H2SO4(浓)
Na2SO4+MnSO4+Cl2+2H2O
(6)制取CO:HCOOH浓硫酸CO+H2O
(7)制取C2H4:
CH3CH2OH
浓硫酸170℃CH2=CH2+H2O
2.作干燥剂: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在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酸性或中性且常温下不能被浓硫酸氧化的气体。浓硫酸属于酸性和氧化性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碱性气体(NH3)和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H2S、HI、HBr)。
注意尽管SO2、CO和H2具有还原性(SO2在常温下即可表现氧化性,CO和H2一般在高温下才能表现氧化性),但常温下浓硫酸不能将它们氧化,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SO2、CO和H2。
3.作催化剂:硫酸在酯(包括油脂)的水解、糖类的水解等许多有机反应中作催化剂。如:
CH3COOC2H5+H2O稀硫酸
CH3COOH+C2H5OH
C12H22O11(蔗糖)+H2O稀硫酸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4.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浓硫酸在许多有水生成的有机可逆反应中,既作催化剂又作吸水剂;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
C6H6+HNO3(浓)
浓硫酸50~60℃C6H5-NO2+H2O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5.作水剂:浓硫酸在一些分子内有水脱去的有机反应中常作脱水剂。如在上述蔗糖的碳化、乙醇脱水生成乙烯和甲酸脱水生成CO的反应中,浓硫酸均作脱水剂。
6.作氧化剂: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常作氧化剂;在加热时,除Pt、Au外,绝大多数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如C、S、P等)都能被浓
H2SO4氧化;在常温下,一些还原性化合物(如硫化物、碘化物、溴化物、二价铁的化合物等)就能被浓硫酸氧化。如:
2FeSO4+2H2SO4(浓)
Fe2(SO4)3+SO2+2H2O
7.作磺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浓硫酸作磺化剂。
C6H6+H2SO4(浓)
:
1.学生学习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词,我给学生归纳了“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υ//Λ/。尤其是/u:/和/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为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下面的“oo”字母组合歌:k,d脚短,food例外,血与水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其他长音最常见。
释义:英语中d,k之前的和脚(foot)中,“oo”组合都以/υ/,如good,book,look等,food中“oo”的发音恰好例外,food和/u:/,洪水(flood)与血(blood)特殊,都发/Λ/;房间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υ/,如classroom,dining-room,sitting-room等。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如,boot,noon,room,tooth,pool等。通过归纳,学生掌握了“oo”字母组合的发音。
2.学生接触-ly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appily,brightly,easily等后,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为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y”结尾的大部分都是但不全是副词,有的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straight,hard,later,aloud,most等。
3.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1)Let’sdosth./Letusdo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句型,直接提出。有时,在后面加上shallwe/willyou使语气更加委婉,如:Let,sgotothecinematonight,shallweLetusgototheparkthisafternoon,willyou(2)Shallwe...这外句式语气较为委碗,如:Shallwegoskatingthisafternoon(3)Whatabout/Howabout(doing)sth“……怎么样?”如:Whataboutacuptea/HowaboutgoingtothecinemathisSunday(4)Whynotdosth(=Whydon’tyoudo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有时含有责备的语气可译作“为什么不……呢?”如:Your,trousersareveryold.WhynotbuyanewpairWhynotcomeearlier(5)You’dbetter,(not)dosth.“你最好(不)……”如:It’sverycoldoutside.You’dbetterwearwarmclothes.You’dbetternotgoout.(6)还有其它句式,如:Ithinkyoushouldhelpyourwithhousework.I’mafraidyouhavetofinishyourhomeworkthisevening.通过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学举一反三,在课堂上操练这些句式,增强熟练性。
4.学生学习序数词时常会出错,我通过归纳编了一个顺口溜: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特殊记,th要从四上起,八减t,九去e,f要把ve替,y变i,然后再加eth,如果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即可以。释义:一二三有特殊形式:first,second,third,从四开始的序数词都要以th结尾,见到f结尾的基数词要变f为ve在加th,八和九分别去掉t和e,再加th,见到y结尾的要先变y为i再加th。通过这样归纳,学生再遇到基数词变序数词时基本不会出错。
在英语教学中要归纳整理的东西很多,只要及时有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善于引导,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和运用英语能力。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1一、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信息例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中的结合成受精卵。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新一代植株
1.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2.一朵花由外到内一次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3.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雄蕊包括花药、花丝
4.子房发育成果实
5.子房壁发育果皮(可食用部分)
6.胚珠发育成种子(植物果实中种子多的原因是由胚珠决定)
7.受精卵发育成胚
8.玉米穗缺粒的原因传粉不足,怎么办人工辅助授粉。
9.无子果实是植物的花不经过受精有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
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代与亲代一致。
1.无性繁殖包括: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细胞或组织。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可培育无病毒还的植株)等。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杏、苹果、梨、桃、山楂,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有些蔬菜和花卉也有用到嫁接)
c.石榴、夹竹桃等压条
d.对于高大的树木要使用压条的方法可采取空中压条。(方法与压条相同)
2.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4.扦插: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a.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一部分叶片防止水分蒸发。
b.繁殖方法:马铃薯是茎,红薯是根,藕是茎,椒草是叶
6.果农种植多采用无性繁殖.(如果树嫁接)
7.无性繁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细胞具有全能性
8.克隆是无性繁殖。
9.克隆生物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生物一样,供卵的是提供卵细胞,卵细胞是去除细胞核的;
代孕的是提供生长发育的场所。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2一、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
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
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2、生产沼气;
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3、用于基因工程:涌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
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3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
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
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
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
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4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
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一、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b+a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a×c=a×b+c
6、除法的性质:a÷b÷c=a÷(b×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二、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ab+c
三、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四、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五、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有关“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文字表述为“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之间应当保持适当、合理的比例。现行有关规定如下:(1)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7/10;(2)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至1000万(含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2,其中投资总额在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3)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至3000万(含3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2/5,其中投资总额在125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美元;(4)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3,其中投资总额在36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200万美元。”
归纳记忆时,可以设“投资总额”为“T”,“注册资本”为“Z”,货币单位为“万美元”。前三个比值可以统一换算成分母为“10”的数值,即7/10,5/10和4/10。由于第四个比值比较特殊,所以可以记忆为三个以外的另一个,即1/3,这样记忆起来会比较方便。
(1)当T≤300时,Z≥7/10T
(2)当300<T≤1000时,Z≥5/10T(即1/2T)
按照(1)中,当T=300时,Z=210;
按照(2)中,当T=420时,Z=210;
当300<T≤420时,Z≥210。
(3)当1000<T≤3000时,Z≥4/10T(即2/5T)
按照(2)中,当T=1000时,Z=500;
按照(3)中,当T=1250时,Z=500;
当1000<T≤1250时,Z≥500。
(4)当3000<T时,Z≥1/3T
按照(3)中,当T=3000时,Z=1200;
按照(4)中,当T=3600时,Z=1200;
当3000<T≤3600时,Z≥1200。
还可以从上述归纳中再联系记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比例。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比例关系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中有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限额的文字表述为“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对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应按照以下比例确定投资总额的上限:(1)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下,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7;(2)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上至500万美元,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3)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以上至1200万美元,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倍;(4)注册资本在12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倍。”同时,根据2008年《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经济法》的有关规定可知,“(1)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下(含210万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7;(2)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上至500万美元(含500万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3)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以上至1200万美元(含1200万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倍;(4)注册资本在12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倍。”
关于并购中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关系,可以按照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之间比例中关于注册资本的特殊数值来归纳记忆。即从合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中取“注册资本不得低于”的三个特殊数值,即被加黑并有下划线的210、500和1200,作为并购境内企业中注册资本的基本数值,投资总额的比例刚好为合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占投资总额比例的倒数。归纳记忆时,依旧设“投资总额”为“T”,“注册资本”为“Z”,货币单位为“万美元”。
(1)当Z≤210时,T≤10/7Z
(2)当210<Z≤500时,T≤10/5Z(即2倍Z)
(3)当500<Z≤2100时,T≤10/4Z(即2.5倍Z)
(4)当2100<Z时,T≤3/1Z(即3倍Z)
三、合营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期限规定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有关“合营企业合营各方的出资期限”的文字表述为“合营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总期限为:(1)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以下(含5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1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2)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含1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1年半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3)注册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300万美元以下(含3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2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4)注册资本在300万美元以上、1000万美元以下(含10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3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5)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出资期限由审批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审定。”
归纳记忆时,可以设“注册资本”为“Z”,货币单位为“万美元”。
(1)当Z≤50时,总期限为1年;
(2)当50<Z≤100时,总期限为1年半;
(3)当100<Z≤300时,总期限为2年;
(4)当300<Z≤1000时,总期限为3年;
(5)当1000<Z时,总期限据实审定。
四、《证券法》中需要报送临时报告的重大事件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六章第三节中有关“持续信息公开”制度中重大事件的文字表述为“这里所称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1)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2)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购置财产的决定;(3)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4)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5)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6)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7)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8)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9)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10)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11)公司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12)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归纳记忆时可将12点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然后将挑选出来的字词整合成一段内容较为连贯的文字,以便于记忆。
以上只是笔者在担任课程辅导老师时的一点点经验之谈,仅想给考生们提供一个更方便、轻松的途径来复习教材中的内容,但还需要考生们针对不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来更好的理解记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例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4个推断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
C、燃烧一般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可分别举一个具体实例,用排除法,将A、B、C选项排除。
A,氧化物必须含有两种元素,如H2SO4、NaOH等物质虽然含有氧元素,但所含元素种类不是两种,不是氧化物;B,盐酸除铁锈、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却不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C,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但不属于燃烧。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醇类物质的通性,甲醇是醇类物质中最简单的一种,当然具有醇类物质的通性,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此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的性质、燃烧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推理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此题能立意,且考查的知识面广。
答案D。
例2在毕业晚会上,小凯设计了一个化学接龙游戏:
分析本题设置了一个令考生轻松、愉悦的情境,能放松学生的心情,调节考试答题时的紧张情绪。本题以“游戏规则”、“请你参与”所创设的轻松的具体问题情境,考查了学生利用物质的组成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似轻松,实则严谨。
本题为结论开放性分析推理试题,答案不止一种,扎实的基础、严密的推理是解题的关键。认真读题,看清楚游戏规则,即推力的前提,领会题中的要求――“任意”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但不能太随意,后面的物质组成中必须含有前面物质中的元素。此题思维开放、结论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参考答案H2SO4、S、CuSO4或HCl、Cl2、NaCl或HNO3、N2、KNO3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例3请你仔细研读下列表格中的例子:
表中有许多规律,如:“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相信你在物质分类方面会发现其他的规律:
(1);
(2)。
分析本题是根据题中所给事例进行分析推理的总结归纳性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利用题中所给信息,通过具体物质举例总结、归纳物质的组成、分类规律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细心研读表格中的例子及题中所举样例,抓住概念形成的规律,进行分析推理。表格中所给例子――单质中气态非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各两例;化合物中酸、碱、盐、氧化物各两例;题中所给样例:“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针对所给物质,首先观察并对其进行再分类。从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答题即可,问题迎刃而解。
参考答案(1)酸中都含有氢元素;(2)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或碱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盐中含有酸根离子,固态非金属的名称都有“石”旁等。
例4分析下图:
(1)请你根据自已的理解填写相应的空位,并选择其一对其结构或组成继续划分。
(2)请写出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和生活中常见混合物的实例各一个。
解(1)左图――原子;右图――纯净物
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注或者将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2)NaCl等;空气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练习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对比和归纳,我们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
数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利用表格中所给内容,请你再写出一种盐的化学式。
(4)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
校园推广。每年9、10月份,暑期刚过,各大校园就有许多忙碌的身影,他们或者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或者是寻找工作的应届生,又一年的校园招聘开始了。校园招聘通常是以校园推广,也就是企业举办校园招聘会、宣讲会开始的。企业通过校园宣讲会,让大学生了解自身及今年的招聘岗位。
笔试。笔试一般是一些银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测评,职业测评要么测性格,要么类似SHL测运算、逻辑和推理。
面试银行。面试一般会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结构化面试,在面试前适当地准备一些面试常见问题及回答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归纳总结能力培养方法
“归纳”作为名词来理解是一种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作为动词来运用,强调用推理方法来概括、分析和总结问题。归纳推理的结论既是对前提中已有知识的概括(从个别上升为一般),又是对前提中已有知识的外推(扩展到新的范围),是人们寻求新结果,探求新知识的重要工具。“总结”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总和各方面的情况。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征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主阵地。
一发挥教师课堂小结的示范作用
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
四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一些图式
知识的输入像蜜蜂采花粉,在于点滴;知识的输出像是酝酿,在于融合。采一种花,酿出来的蜜是十分纯正的;采多种花,酿出来的蜜是十分营养的。学生年龄不断增长,思维不断扩张,心智模式不断成熟,根据大脑记忆的特点,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用一些图式来帮助记忆,效果会更好。如气泡图、蜘蛛图、问题树状成线状结构、鱼状结构、表格、饼状结构、柱状结构、逻辑框架结构等。
五建立错题集促进归纳总结
学生做错题目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智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错题,充分利用错题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从反思的结果中再认知,认知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有些错误是由于粗心导致,教师要精于引导学生进行深邃思考其粗心的原因。杜威认为:“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涉及一系列观念,也包含其结果。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序列,其排列方式使每个观察将其后续的观念作为它决定下的恰当的结果,而且每一个结果又反过来依赖于,或指涉它前面的观念”,反思学习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运用反思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归纳总结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预习新知识。同时,通过总结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掌握知识联系、明晰知识规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faradj.远的,遥远的;比较级farther,最高级farthest。例如:
Hisgrandparentsliveinafarvillage.他的祖父母住在一个遥远的村庄。
Theparkisalittlefarfromhere.公园离这儿有点远。
2.quickadj.快的,快速的;quicklyadv.快地,快速地。例如:
Heisaquickwalker.他是一个走路快的人。
Hedressedquicklyandwentout.他迅速地穿戴好便出去了。
3.earlyadj.早的,提早的;反义词是late。例如:
intheearlysummer初夏;inthelateafternoon傍晚
4.northn.北部,北方;northernadj.北部的,北方的。例如:
HebeiProvinceisinthenorthofChina.河北省在中国的北部。
Hehastraveledinnorthernprovinces.他游历了北方各省。
5.illadj.生病的,不健康的;illnessn.疾病。例如:
Iwasillyesterday,butI’mbettertoday.我昨天病了,但今天好多了。
Thechildhassufferedfromillnessfortwoyears.这个孩子已经病了两年了。
6.worryv.担心,担忧,焦虑;worriedadj.担心的,担忧的,焦虑的。例如:
Whatisworryingyou什么事使你担心?
Youdon’thavetoworryaboutthat.你不必为那件事担忧。
Youlookworried.你看上去很焦虑。
7.stopn.车站【同义词】station。stop一般指被指定在路边的公共汽车站(busstop),station一般指“火车站(railwaystation)”或“长途汽车站(busstation)”。例如:
Whereisthenearestbusstop最近的公共汽车站在哪儿?
Imetyourfatherattherailwaystationyesterday.我昨天在火车站看到你父亲。
stop还可用作动词,意思是“停止”。例如:Don’tgetoffuntilthebusstops.公共汽车停了才能下车。
8.mustv.(表示肯定推测)一定,当表达“否定的推测”时,要用can’t(不可能),而不用mustn’t(不必)。例如:
Ourteachermustbeintheoffice.我们的老师一定在办公室里。
Thatcan’tbetrue.那不可能是真的。
【短语小结】
1.bybus/boat乘公共汽车/小船
2.howfar多远
3.dependon视……而定,决定于
4.lookat看
5.haveaquickbreakfast匆匆吃早饭
6.leavefor离开去
7.bedifferentfrom...与……不同
8.anumberof许多
9.getto到达
10.inotherpartsoftheworld在世界的其它地方
【句子运用】
1.―HowdoesBobgettoschool鲍勃是怎样到学校的?
―Hetakesthetrain.他乘火车。
―Ittakesabout25minutestowalkand10minutesbybus.大约步行25分钟,乘公共汽车10分钟。
3.―Howfarisitfromyourhometoschool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It’sthreemiles.三英里。
4.Thentheearlybustakeshimtoschool.然后早班车把他带到学校。
5.Thatmustbealotmorefunthantakingabus.那肯定比乘公共汽车有趣得多。
6.InNorthAmerica,notallstudentstakethebustoschool.在北美,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乘公共汽车去上学。
7.Whatdoyouthinkofthetransportationinyourtown你认为你们城镇的交通运输怎么样?
8.Ineedtoseemyfriend.我需要看我的朋友。
9.Sheisillinthehospital.她生病住院了。
10.LinFei’shomeisabout10kilometersfromschool.林飞的家离学校大约10公里远。
11.InChina,bikesandbusesarethemostpopularmeansoftransportation.在中国,自行车和公共汽车是使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
12.Don’tworry.不要担心。
13.Letmelookatyourmap.让我看看你的地图。
【语法在线】
1.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乘某种交通工具的表示方法。
【能力迁移】
1.谈论怎样去某地。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学习方法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数位:用数字表示数时,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都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锐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商的变化规律: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几。
3.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余数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但余数发生变化,去掉几个0,余数末尾应添上几个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二、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两位数乘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可能性大小及数学好玩
重点:大数的认识、两位数乘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四、复习目标:
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复习乘、除法口算,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
3、复习笔算乘、除法,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4、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5、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6、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7、生活中的正负数,及正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8、数学好玩中编码,数图形中的规律。
9、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10、通过整理和复习,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措施: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5、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6、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7、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提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堂引导,课后辅导,尽量提高对基础题的理解掌握。
8、加强补差,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力争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