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成名在左权

赵树理,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用一生自愿讴歌泥土一样淳朴的农民,他视农民为衣食父母,甘愿主动改变自己的文风,置名利荣辱于不顾,无怨无悔地坚持为农民代言不说假话,用生命坚守着自己的立场。他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素材,用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风格,倾心倾情倾力为农民创作小说。写作中,他处处照顾农民的习惯,从不写长句子,不用生僻的字。在小说里,他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深刻描写,展示了北方地区农村的真实面貌;对农民心理入微的刻画,表现了现实中普通农民的喜怒哀乐,尤其是敢于大胆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鞭挞和批判落后人物的劣行,向邪恶势力发出斗争到底的宣战。他笔下的人物生动逼真,让人读后记忆深刻。他的小说,故事连贯,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富有个性、流畅明快、幽默风趣,土得真,土得有味儿,土出了民族特色,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

提起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那才真是妇孺皆知呢!这两篇在表现手法上独树一帜的小说,催生了大众化通俗文学主流的形成,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可是,对于他的这两篇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是在太行山上左权县诞生的这个事儿却鲜为人知。

瓜有秧,树有根。这两篇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传世佳作,犹如两幅革命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农村伟大变革中的壮丽美妙图画,是以左权县的哪儿为背景地,又是以谁为生活原型的呢?

“小二黑”背后的故事

《小二黑结婚》写的是一个农村中自由恋爱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刘家峧村的民兵队长小二黑,和本村俊美聪慧的小芹相好。但是,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和小芹的母亲“三仙姑”,这村里的两位“神仙”,却强烈反对他俩的结合。村里的泼皮无赖金旺、兴旺兄弟俩假装积极,把持了村政权。金旺对小芹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但自从碰了小芹的钉子以后,怀恨在心,总想设法报一报仇。一天黑夜,小二黑和小芹相约到村外商量到区上登记的事儿,金旺、兴旺悄悄尾随而至,把这对情侣双双拿住,企图诬告俩人乱搞男女关系。小二黑却一点也没有畏怯,因为他“打听过区上的同志,人家说只要男女本人愿意,就能登记结婚,别人谁也做不了主”。后由抗日民主区政府区长出面支持,经过一番斗争,惩办了流氓恶棍金旺、兴旺,教育了封建愚昧的落后群众,此时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也表示支持儿女的婚事。至此,这对追求婚姻自主、向往美好生活的情侣,终于喜结良缘。

轰动根据地的凶案

1984年6月下旬,140余位“老太行”重返太行山,出席左权县召开的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6月28日,会议结束的前一天,笔者见到了山西省公安厅治安处长赵晋鏖。

赵晋鏖回忆说,1943年清明过后的一天上午,左权县公安局接到报案称:横岭村有人上吊啦。接到报案后,他同法警常保珠徒步向横岭村赶去。

到达现场后,他们仔细检查着尸体,从外表看,身上除过很多紫红色淤痕,别的地方完好无损,看样子不像是自杀。腰部的淤痕最多,颜色也最重,像击坏内脏毙命的。

横岭村不算大,30来户百十多号人,分住在上下两片地。村干部除村长外,还有救国联合会主席石羊锁、青年部长史虎山、公安员王天保,史虎山的老婆是妇女救国会主席,死者岳冬至是民兵队长。

在调查中,赵晋鏖了解到,村里有个从近邻河南省(现河北)武安县白草坪村迁过来的人,名叫智老成。智老成实在憨厚,老婆死后留下个闺女,叫智英祥。老成后来娶的老婆天性风流,打扮得妖里妖气,还经常装神弄鬼,人送外号“三仙姑”。为减少家里矛盾,老成就引着闺女来横岭村开荒种山地。智老成来回两头跑,武安由“三仙姑”看家,左权由智英祥照门。智英祥17岁啦,生得俊俏,惹得村里的年轻人老爱往她家里跑。可这闺女偏偏只喜欢岳冬至。

赵晋鏖经过明察暗访,可案情仍毫无眉目。半后晌时,村长石献瑛匆匆过来表示:他们愿意出钱葬埋死人。“他们?”赵晋鏖感到这事情不简单,于是便不动声色地说:“当然可以,除非你们能把真实情况老实交代清楚。如果你们有所隐瞒,等到查清了,那就只能加重处置啦。”

石献瑛的坦白,解开了凶案背后的疑云。

“昨后晌,区里通知村干部们去开会,岳冬至没去。俺们几个猜测,他一定趁大伙外出开会,又去智英祥家乱搞男女关系啦。在返回的路上,俺们商量黑夜开他的斗争会。原打算斗他一顿,捆他一绳,叫他承认个错,保证以后不再跟智英祥来往就算了,没想到他不仅不认错,还硬说自个跟智英祥是正当的恋爱。俺们就想武力征服他,捆绑时他不让捆。结果就厮打了起来。厮打过程中,他倒在地上打着滚儿,虎山踢了几脚,他就不动啦,原以为他在假装,结果一摸人没气啦。人命关天哪,俺们都害怕啦,急忙想出个主意,偷偷把他吊到了他家的牛圈里。”案情就这样真相大白了。当天傍黑,赵晋鏖将这4个人带回了县公安局的看守所,后经审问,4人都认了罪。

据了解,在审理这案中,北方局赵树理同志旁听了公安局、司法科对案件的审讯,还到过横岭村和白草坪村。赵树理在公安局大概待了八九天。公安局的同志只知道他是在这里搞调研的,直到《小二黑结婚》出来后,他们才回味到,这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岳冬至被害案。不过,他把这一出血淋淋的乡村爱情悲剧,写成了男女婚姻自由和反对封建势力“大团圆”结局的喜剧。

“小二黑”死而后生

1942年5月反“扫荡”中,中共中央北方局调查研究室的同志们不幸都牺牲了。调查研究室是专门负责“收集有关该地敌友政治、军事、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方面资料,加以研究”的。

当年秋季,兼任北方局代理书记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要北方局党校党委书记杨献珍重新组建调研室,并代为管理调研室。怎样才能尽快恢复起调研室的工作?

杨献珍经过深思,决定把调查研究与民众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把民众在对敌斗争中出现的先进事例集中起来,用通俗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让民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就这样,平时爱写通俗文艺作品的赵树理从华北新华日报馆调到了调研室。

“到群众中去,通过调查研究,用群众语言,写群众身边的事,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受教育。作品的题材形式不限。”这就是杨献珍书记交给赵树理的任务。

1943年4月,赵树理到左权县搞调查,住在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西黄漳村。谷雨这天一大早,房东家忽然来了亲戚,是个愁眉苦脸的老汉。赵树理热情地招呼老汉上了土炕,俩人盘腿对坐,烟锅对烟锅接着火,“咝溜咝溜”吸过几锅旱烟,这老汉向初次相见的赵树理吐露了自个儿的隐衷:他要去县政府告状,他的四小子让人暗害了。

这惊人的消息,激发了赵树理的好奇心。他深知,老实本分的农民,一般都是逆来顺受的,假如没有大冤屈,是绝不会撕破脸皮打官司的。于是,他让老汉讲一下事情经过。

这老汉的四小子名叫岳冬至,是村里的民兵队长。今儿早起的岳家老三去赶牛时,一推开牛棚,老天哪——老四吊死在梁上啦!老四夜里明明去开会了,咋就死啦?牛圈低,身子吊得还没离开地面,腿还半跪在牛粪上,能吊死人吗?这绝对不是自个儿寻的短见!去问村干部,他们都说开罢会就各回了各家,根本不清楚他咋就在牛圈上吊死啦。

赵树理问岳老汉,平时谁跟冬至有仇?老汉说,他们村的智英祥,模样出众,爱唱爱笑,村里的小年轻有事没事都愿去她家圪转。冬至是村里挑头的俊后生,家里已给他收养了童养媳。就为这,冬至成天跟他爹怄气。谁知,英祥从武安迁来不久,就和冬至好上了。村长、青年部长在英祥身上没讨到便宜,自然恼怒了。村长还放过恨话:“那么水灵的大闺女,不能白白便宜了岳冬至,总得叫他尝尝咱这堂堂大村长的厉害!”这些事,风言风语传得全村人都知道了。

听罢这番诉说,赵树理既痛恨这村长横行霸道,又惋惜岳冬至死得太冤枉。“你、你能不能耽误点工夫帮俺写个状纸?”岳老汉低声说。“不用写了,我带你去!”赵树理起身领着岳老汉到县公安局报了案。

赵树理决心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第二天,他便上山进了横岭村。他走家串户走访群众,还见到了悲恸欲绝的智英祥。在他的开导下,英祥哭着开了口:在老家白草坪时,她娘见财眼开,收了一个比她爹还大几岁的外地买卖人很多钱财,把她许给了人家。她死活不愿意,跟娘嚷嚷:“谁拿了人家的东西,谁就跟人家去。”闺女死活不从这门亲事,聘金已花掉了大半又没法退还,她娘一气一急,一时想不开,就上吊死啦。来横岭后,她跟冬至情投意合很快就相爱了。村长是富农家的孩子,是全村唯一念过书的,不过早已成家。他有事没事老往英祥家跑,英祥不待搭理他。有一回,村长死缠烂打英祥时,冬至正好进来撞上。他当场咬着牙说:“哼!叫你俩好!咱们走着瞧!”从此,他一直怀恨在心,处处找冬至的碴儿。村里的青年部长也好来英祥跟前磨蹭,照样屡碰钉子。这青年部长的老婆,是村妇女救国会主席,她不敢管束自己的男人,反倒怨恨起了英祥,也常找英祥的麻烦。另外俩村干部对英祥倒没甚邪念,可都跟村长沾着亲戚,很听村长的话,他们合起伙来常常欺侮冬至和英祥。英祥为了少惹是非,平日除过开会、交军鞋轻易连门也不敢出。

赵树理对英祥的遭遇十分同情,恨的是英祥娘不该图钱财,把女儿婚姻当买卖。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村里的人们包括岳冬至的家人,居然都认为冬至和英祥是伤风败俗,为了制止这种大逆不道,干部们教训冬至是应当的,只是不该把人打死。

这种愚昧的反应,让赵树理很痛心:根据地的民众根本不理睬边区政府于1941年8月和1943年初颁布的《婚姻暂行条例》与《妨碍婚姻治罪法》,依然恪守着封建包办婚姻的传统习惯。他们不但不觉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不人道,反而将其奉为“法宝”。如今,岳冬至站出来挑战这封建陋俗,光明正大地同智英祥谈恋爱,竟然让他们感到无法容忍。相反,却能容忍村长一伙的恶行。

赵树理不由得对民众的麻木不仁充满愤慨。为了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这种司空见惯、不以为怪的现实问题,提高民众的思想觉悟,他决心以岳冬至为原型写成通俗小说,向封建礼教进攻,激醒民众被封建习俗愚弄得是非不分的心灵。于是,在横岭村和武安县做了细致的走访,针对农村坏人捣乱、自由婚姻得不到保护、巫婆神汉算命坑害民众等实际,前后奔波了20多天。他结合自己长期在农村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按照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结局,尝试着在继承中突破传统,从故事形式、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上大胆创新,很快就以鲜活、纯净、幽默、风趣的语言,环环紧扣讲故事的手法,于5月底写出了《小二黑结婚》,以鼓舞青年人鼓起反对封建、破除迷信的勇气,树立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念。

赵树理把初稿送交杨献珍书记,献珍书记很欣赏这个通俗小说,但是总感到有些细节处理得还不够理想,于是便中肯地提了出来。赵树理认真做了一番修改。杨献珍就把书稿推荐给了北方局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浦安修。妇运委正打算要编印一些宣传婚姻自主的材料,安修书记一看很中意,就拿给丈夫彭德怀看,彭总读后大加赞赏,认为可以公开出版。

这年夏天,北方局为配合对敌斗争,把华北新华日报馆一分为二,成立了华北新华书店,专管出书和卖书。赵树理立刻把书稿送到新华书店,书店接受了书稿,却迟迟不出版。他去追问了几次,书店负责人这才讲了一堆理由:像这种庸俗的小故事,不值得出版;当前大事是抗日,不歌颂伟大的抗日战争,写些婚姻琐事,没出版价值;目前纸张很紧缺,不能出这毫无用处的东西;描写坏分子混入基层政权为非作歹,有损党的形象……

赵树理忍住满腔愤懑,取回了书稿。杨献珍听说后,向他索要上书稿,亲自找到了彭老总,和盘托出出版受阻的事。彭老总觉得像这样的书稿应该出版,当即写了一张条子,要北方局宣传部部长李大章安排出版。大章部长将书稿交给书店经理杜毓云,书店这才赶忙排版印刷,竟然还将彭老总写的“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的条子,用朱红色印在了扉页上。就这样,《小二黑结婚》转了两个大圈子,才在9月份同读者见了面。

《小二黑结婚》一出版,一出溜就钻入了民众中间。这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论是作者赵树理,支持者彭德怀、杨献珍、浦安修,还是反对者们。破天荒啊!从来没见过一本新小说能在太行山区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部队战士、地方干部争相购买,穷乡僻壤的人们也争相购买,在练兵场、办公场所、田间地头、炕头饭场上,到处可以看到念“小二黑”和听“小二黑”的热烈情景。以前,新华书店出版的新文学书一般印到2000本就了不得啦,而这本纸张低劣、印刷粗糙,封面上还特意标明“通俗故事”的小书,却连续印了2万册,还是供不应求。书店只得重新排印,再版2万册。

就是这么一本薄薄的小书,奇妙地打破了新文学与工农之间长期存在的隔阂。

“小二黑”的现实意义

“小二黑”只是在简单地讴歌自由恋爱吗?不是的!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欣喜地看到:它讴歌了新社会的胜利,只有在新社会里,劳苦民众才能享受自由恋爱的正当权利;讴歌了民众的胜利,民众已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懂得了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讴歌了民众中开明、进步的力量,战胜封建、愚昧、迷信的胜利!

然而,就在我们的文艺忽视了大多数民众的同时,敌人却针对民众的愚昧落后,加紧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对抗日根据地双管齐下,一面残酷“扫荡”,一面大肆进行文化渗透,指使特务汉奸纠集多如牛毛的“会道门”,利用民众的封建迷信,秘密发展道徒,蛊惑民众反对共产党、对抗抗日民主政府。据史料记载,日寇光在太行行署4专署的黎城县就秘密发展“离卦道”道徒2000多个,并建立了名叫“常胜军”的地下武装。1941年10月12日夜,五六百个“离卦道”道徒在敌方的策动下,发动反革命武装暴动。多亏八路军129师及时出击,这伙乌合之众顷刻间便土崩瓦解了。

这起震惊革命抗日根据地的暴动,不用说肯定是以卵击石,但是在政治声誉上则影响极坏。对此,朱德总司令沉痛地说:“在军事上,我们的武器比敌人差,但我们却打了胜仗;在政治上,我们掌握着真理,但敌人却占了上风。我们的文化战士应当运用‘武器’,也打胜仗!”

事实上,我党在狠抓政治、经济、武装斗争的同时,始终没有忽略过文化斗争。1941年,赵树理参加了在武乡县召开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文化界“五四”纪念会,彭德怀副总司令在会上提出要把太行山区建成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华北新文化运动的抗日根据地,希望文艺工作者正确把握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为民众创作出大众化、通俗化的好作品。彭老总的讲话,鼓足了赵树理写通俗化作品的信心。

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和中共太行区党委的领导们,深刻意识到革命文艺没有深入民众的严重危险,于1942年1月16日至19日在河南省(现河北)涉县曲园村联合召开由440多人参加的文化人座谈会。这是抗战以来太行山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专门讨论文化问题的集会。

会上,发言踊跃,辩论热烈,主题是“大众化”与“化大众”。以徐懋庸为首曾参加过“左联”的进步文艺工作者们,大谈创作抗战新文学的“化大众”,认为搞“大众化”是对愚昧落后的投降,写鼓词、快板是庸俗化,是对“五四”新文化的否认。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僵局,这天,一向不善抛头露面的赵树理再也坐不住了,一反常态走上了发言台。他打开一本黄连纸小书高声念道:“观音老母坐莲台,一朵祥云降下来,杨柳枝儿洒甘露,拯救世人免祸灾……”顿时,会场一片哄笑。“这就是当下根据地的文化,而不是我们出的新书。”他指着他带来的那一摞小册子大声说,“不信,请大家到农村去看看,老乡家的炕头上放的是不是这些《太阳经》《老母家书》《玉匣记》?请大家到部队上转转,我们的战士手里时常拿的不是新文艺书,而是《五女兴唐传》这类书。这说明,封建迷信确实还占据着根据地的文化阵地。咋夺取?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所写的文艺作品必须做到大众化!只有这样做,我们的新文艺书籍才能挤垮这些旧书,才能牢牢占领根据地的文化阵地!”他慷慨激昂的发言,只得到少数人的赞同,大多数同行却不认同他的大众化观点。从此,赵树理被同行们讥讽嘲笑为“地摊文人”。

会上,129师政委邓小平、中共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时任北方局秘书长杨献珍作了重要讲话。邓小平批评过去的文化工作缺乏和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常常赶不上政治任务的需要,有时甚至发生脱节现象;批评过去的文艺作品往往颂扬多于批判,没有成为有力的战斗武器。他希望文艺工作者把一切新旧老少文化人团结到抗日文化战线上来,克服关门主义,深入民众,了解民众,丰富作品内容,教育提高民众。杨献珍代表地方和军队的党组织,严厉批评了过去文艺作品为艺术而艺术,满篇“洋话”新八股腔,脱离现实脱离民众的恶劣现象。希望文艺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吸收民族文化的传统精髓与外国文化的精华,写出服务大众的文艺作品。

座谈会开了4天,“太极拳”打了4天。有的人明顶暗抗;有的人说远不及近,讲过去不说当下;有的人心里清清楚楚,嘴上吞吞吐吐。他们尽管口头承认大众化,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仍旧是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以少数文化人为对象,自我陶醉。办报刊,只要少数人喜欢阅读便以为满足;写作品,只赢得少数人欣赏就以为成功。而对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则了解很少,对农村中存在着的问题一无所知,更不清楚民众是咋生活咋斗争的。要把这些文化人真正引上大众化创作的道路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赵树理则不然,他已从多年编办《黄河日报(太南版)》《人民报》《新华日报(华北版)》等党的报纸中领悟到了新闻与文艺作用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党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明确的针对性;二者的作品要传播真理、传播事实,要解决民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主动自觉地把文艺与政治进行了结缘,感到肩头有千斤重担压了下来。

苦心人天不负,赵树理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43年秋冬,左权、平顺等县农村的年轻人读了“小二黑”后,自发成立“自由婚姻小组”,提倡和支持自由结婚,反对父母包办、买卖婚姻,有的人学习“小二黑”,逼着父母退了童养媳。涉县河南店村熊姑娘跟八路军一位干部谈恋爱,遭到了她爹和村里落后势力的反对和嘲讽,她看了“小二黑”的戏,大胆退了爹给包办的婆家,跟自己真心相爱的那名军人结了婚;涉县胡峪村有个勤快善良的童养媳,懂得爱情后,偏偏不待见早已订下的“大丈夫”,而偷偷喜欢上了邻村的小裁缝。俩人在看了“小二黑”后,暗地一商量,趁着动员青年参军的机会,双双参加八路军上了前线。欢送会上,这姑娘说:“感谢‘小二黑’,是他给俺带了头,壮了胆。”自从出了“小二黑”,不少平时打扮妖里妖气和到处跳大神的女人们,钻在家里,再也不敢露面了,要不然,调皮的小孩们就会喊她“三仙姑,米烂了!”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

就在《小二黑结婚》创作的一年前,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分两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为共和国的文学制定了一条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路线。赵树理认为要达到教育民众、唤醒民众的目的,必须蹚出一条通俗化、大众化的路子。在此之前,虽然他一直在摸索着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但他的主张为大多数文化人所不屑。他那些通俗化、大众化的作品,投寄给《华北文化》等刊物,大都被退了回去,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当时,作为信息十分闭塞的各分割敌后抗日根据地,赵树理并不知道延安所发生的一切,所以直到1943年底当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到太行敌后根据地时,他像翻身的农民一样兴奋异常。政治家毛泽东的宏图伟略与他的创作理念不期相遇不谋而合了。他说:“我虽然还没见过毛主席,可是我觉得毛主席是那样了解我,说出了我心里要说的话。毛主席的《讲话》指出了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THE END
1.民间故事:算命奶奶算命老太太父母民间故事:算命奶奶 大家对算命意识肯定是不陌生的,身边很多人都会去算命。今天说说关于我的一次算命准的真实经历,现在想想还是很吓人的,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这个无神论者也会信命,也信了以前认为是迷信的天道,承负因果报应,七年前的正月17,我父母一大早就来到了乡下的一个小农村排队等着,别看这个村子小,算命的老http://k.sina.com.cn/article_7720813798_1cc3244e60010144vd.html
2.嘴角上扬2020的个人主页南瓜屋,是一个真实故事分享社区,用户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故事话题涵盖了游戏、地区、娱乐明星、生活、体育、电脑数码、汽车等各个方面。https://story.hao.360.cn/user/KtSkEhC3LX3AOw
3.完结是不是不相信因果报应?来,大叔讲几个真实故事给你听!别的不敢说,但是,大叔这些真实故事里的恶人,一个个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恶报,果真报应不爽。 注,以下故事有些是大叔亲身经历的,可以完全保证真实性,但一些口口相传的,也许就不那么真实了。总不能让大叔去个个验证吧,您就图一坏人恶报的爽,不是了? 特此声明!!! 本文涉及的地名人名绝无人身攻击地域攻击的意思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63021175/
4.师父师父观察徒弟的真实故事师父我用念佛机在旁边放一碗水,能叫大悲水吗?应该我 净土宗 净土宗弟子一边听师父说法,一边手拿佛珠念佛,这样一心二用 净土宗《开示问答》学净土可不可以看禅宗的书,请问师父禅净 净土宗《开示问答》请师父开示,静坐时心中念佛还是念咒,还 净土宗《开示问答》师父,放念佛机二十四小时给众生听对吗?http://wuming.xuefo.com/znxg_68283_1_1.htm
5.讲述十里八乡的老故事——临沂十里堡乡村记忆博物馆走出临沂十里堡乡村记忆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文化广场,占地面积30亩,投资600多万建设,这是一个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广场,中央的孔子铜像高达9米半,周围有24孝故事浮雕,以及孝经石柱。 临沂十里堡乡村记忆博物馆,将十里八乡的老故事慢慢向你讲来,在这里你可以有对过去的回忆,对故人的缅怀,也有在厚重历史上对未来的http://museum.linyi.cn/info/1177/7986.htm
6.故事算命故事|| 算命 一、 记得小时候,农村人爱算命,所以,时常在农忙过后,会看到有算命的瞎子先生出来走乡串户给劳累了一季的农民们测测八字、算算命,预测一下来年的祸福,一家老小的运势。对于那些测算出来有厄运当头的,有些人家还会额外多花些钱,请先生帮忙做做法,送一送,以破一破这些灾难,祈求多一些平安。https://www.jianshu.com/p/ff9eeebef549
7.算命故事真实亲人真实经历民间看相算命真实案例故事那,他本不打算去集上给人算命的,但两个孩子哭着闹着想吃集上的糖葫芦,张瞎子一时脑热,就拽着枣木杆子出门,小伙子说他是做生意的,不过也会算命。一说会算命,亮爷的眼里马上放光了,因为亮爷只有一个儿子,这成了亮爷的一大心病,一听说小伙子会算命,这时夫妇才说出实情。原来是一个算命算他们的孩子最近有水灾https://www.16757.com/ysh/suanming/17.html
8.经典68个故事hone经典68个故事 一、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 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https://www.cnblogs.com/hone/archive/2005/06/13/173776.html
9.真实算命故事,杀手万里浪的命运!那算命先生又说,今年的霉运如过后,后面几年便有官运,步步高升,春风得意。 因了这次算命,万里浪对刺杀行动,迟疑不决,久久拖延。 军统一天天密电催逼。万里浪虽想闭门不出,拖过下半年再行动,以求避开衰运,可惜军令如山,只好被迫在这年九月行动。 不想这次刺杀行动失败,万里浪被汪精卫部众抓获。 https://zhms8.com/3466.html
10.算命准的真实经历吓人算命准的真实经历吓人(Ta大大宝)算命准的真实经历吓人由网友提供,《算命准的真实经历吓人》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其他小说,笔趣阁免费提供算命准的真实经历吓人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https://www.bqgyy.com/books/2559946/
11.戴笠算命的真实故事当然不便跑去算命看相。此次他在九江,却是只有两个最心腹的人跟他,于是就想去看看相。他把那小报的广告和消息给那两位心腹看,他俩就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就怂恿他去找这位妙龄的苏州女子看相。这原是他们常常碰到机会——替长官寻快乐。于是他们三人装做马马虎虎不像官员的样子,依着报纸上的地址去找那苏州妙龄http://www.xiangltj.com/xiangltj170.html
12.阿福怪谈二十多年来的诡异经历:神秘的动物,五矮子神,九龙水【阿福怪谈】在派出所工作的姑姑讲的一些关于天津的恐怖段子 【阿福怪谈vol.100】潮汕街头巷尾那些不可思议的事件(一):偏僻山村的第四排校舍 【阿福怪谈vol.111】老东北真实灵异系列(十):【瞎驴】【紫毛僵】 【阿福怪谈vol.109】老东北真实灵异系列(八):【佛怒】【魔胎】【走阴】 https://xbeibeix.com/video/BV1Yc411X7W1
13.我的北京算命故事,老源于真实经历,在此感谢追逐哥说起算命,我1个月找过5位算过,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解下,我的算命故事,由于买卖干了1年生意一直不https://www.qqqs.org/thread-9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