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学霸”基因确实存在,但它的影响没有大到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程度。对于特定个体而言,教育成就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多基因点数高绝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在学校教育中表现更好,和家庭收入等因素类似,它的影响效果当然有,但是同样非常有限。
基因大数据加持下的社会科学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新的赛道,为我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了更多可能的解释乃至预测。2017年开始,科学家利用这一工具尝试解析了基因与教育成就间的关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此类研究本身比较前沿,其结论虽然有正规学术刊物登载,但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同时结论也存在相当的局限性。不过,不少商家却嗅出了不一样的“噱头”。他们以天赋检测、学霸基因检测为幌子,推广价格不菲的全基因组测序套餐。他们的行为实际上不过是以科学名义进行的夸大宣传而已。
01
“学霸”基因是否存在?
单独拿出这些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对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其实都很小,反应到数值上可能仅有几个星期甚至几天的差异。但这些基因的合力对最终受教育年限还是能够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科学家们把这些“学霸”基因的综合效果定义为一个叫做“多基因点数”的指标,以它来表现一个人的基因对它受教育年限的影响程度。结论是多基因点数对受教育年限的影响程度和传统的一些经典指标,例如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处于同一水平。也就是说,“学霸”基因确实存在,但它的影响没有大到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程度。
对于特定个体而言,教育成就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多基因点数高绝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在学校教育中表现更好,和家庭收入等因素类似,它的影响效果当然有,但是同样非常有限。寒门能出贵子,豪门也常有纨绔子弟,少年天才一样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案例。
02
基于大数据的天赋检测?恐怕和算命没什么区别
想知道你家宝宝未来的模版是“爱因斯坦”还是“达芬奇”,来测测他有多少天赋吧。大数据时代,商家的噱头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所谓的“天赋检测”完全是利用了大多数人的好奇心与好胜心。
虽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完成,但完全解读人体基因奥秘还是前路漫漫。将“成功”“天赋”这一类含义模糊的概念与严谨的科学研究划上等号,只是商家的臆想和噱头。孩子未来的发展受多因素影响,单靠一个小小测试就能决定未来那可能真的和算命没什么差别。
03
意义不凡的基因大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涉及基因大数据的研究,不光需要充足的样本数量,也要考虑到基因池中人种分布的合理性。黄种人是否可以直接套用白种人的数据,不同祖先的白种人之间存在哪些基因大数据层面的差异,这些都是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回答的问题。
另外,当我们把基因大数据研究的结论应用在个体身上时,还需要考虑到在此过程中是否有违反研究伦理,是否涉及种族歧视,是否侵犯个人隐私一类课题。我们可以下结论说某个人群较高的教育成就与他们较高的“多基因点数”有关,但我们无法断言某个具有较低“多基因点数”的孩子不容易在学校教育中取得成就。
因此,社会科学领域的基因大数据研究最终可能会更加偏向于获得群体性的结论,而非针对某个具体个体。要成为真正的“学霸”,无论是否拥有“聪明”基因,坚持勤奋和努力总是没错的。
参考文献:
1.GeneticsandLearning:HowtheGenesInfluenceEducationalAttainment
2.Naturalselectionisweedingoutourdrivetogotoschool,studyreports
3.Geneticpredictionofeducationalattainment:Theimportantroleofparentalbehavior
4.Scientistslinkmorethan1,000genevariantstoeducationalattainment
5.Massivestudyonthegeneticsofeducationalattainment
6.Thepowerfulindirectinfluenceofgenesonchildren’ssuccess
7.Genediscoveryandpolygenicpredictionfroma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ofeducationalattainmentin1.1millionindividuals
作者|杨慧敏诺丁汉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审核专家|叶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原标题:《【科学辟谣】考上哪所大学跟基因有关?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