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迪俊,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导,“登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B层次)。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调控基因组学(RegulatoryGenomics)、进化基因组学(EvolutionaryGenomics)。
曾于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12年赴德留学,在哈勒-维腾贝格大学(德国公立综合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2019年先后在波茨坦大学、洪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10月起受聘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截至目前,陈老师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NatCommun(2018/2019)、NatPlants(2018)、PlantCell(2014)、NucleicAcidsRes(2012,2014)、GigaScience(2018)、CommunBiology(2018)、BriefinBioinformatics(2018)、Bioinformatics(2010)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
一、或许是命中注定
Q:您为何本科期间就选择了生物信息学,并在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呢?
但当时哈医大第一、第二志愿都没有录取我,以第三志愿把我录取了,就这样走上了生物信息学的道路。当时第三志愿录取还是有些失望的,不过等到后来我真正接触到生物信息学,才发现这个学科的趣味。从我个人的兴趣来看,我更喜欢偏理工科思维的学科,因此也对生物信息学很感冒。而医学,以我之后对其的了解,需要背和记忆的内容很多,每本书都像枕头一样,于是就“庆幸”自己没有选择这个专业。生物信息学更偏向数理方面,更能吸引我,所以虽然说这是一个被动选择,但也算是命中注定吧,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之后也就一直坚持从这条路走下去了。
Q:您的本科课程和生命科学专业有什么不同?
二、学生有机会应该出国看一看
这和之前说到的专业选择一样,我之前并没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我有点“宅家”—喜欢宅在国内),去德国读博士也是一个机缘巧合。本科毕业后我去浙大陈铭老师实验室做科研助理,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对科研产生了极大兴趣,然后连续两次考研浙大失败,被调剂到华农。硕士毕业后打算继续读博,但当时读博需要先通过考试。我对考试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大学毕业之后自己就不应该再去应付考试了,当时正好浙大陈铭老师向我推荐了一个德国比较好的博士交流项目,我想既然可以不用考试就直接接受了。所以是机会来到我面前,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当时我博士就来到IPK研究所进行科研,尽管简历上写的是在高校,实际上是因为在德国科研院所不能颁发学位,所以我拿的是研究所附近一所高校的博士学位,而真正学习、工作还是在研究所进行的。
Q:您认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工作条件、学术环境有何不同?对于出国留学又有何看法呢?
三、生物信息学——费脑且烧脑的工作
Q:您认为生物信息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认为生物信息学的工作是一个“费脑”且“烧脑”的工作。如果来我们实验室参观就可以发现,我们实验室没有任何实验仪器,只有一台台电脑,和一个迷你机房,我们每天面对的、使用的也就是电脑,用它进行一系列高强度的运算,因此“费脑”指的是“费电脑”。另一方面,“费脑”也有“费人脑”的意思,这是因为生物信息学的工作更多体现在逻辑思考方面,不像传统的实验生物学中的一些工作,可能只需要参考protocol,代入自己的样品按部就班地操作就可以了。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涉及到数据分析时,很可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流程带你从头走到尾,因此很多工作需要结合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模型,从编程语言到分析工具的选择都需要经过各方面的考虑,是一个“烧脑”的过程。
Q:您认为生物信息学的前景如何?
我觉得生物信息学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各个学科都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生命科学也是如此,而大数据的处理就依赖信息分析,这正是生物信息学要做的事情。随着生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认为生物信息学的广度会逐渐扩大——在未来,或许每个特定的生物学子领域都有生物信息学的用武之地。
四、老师的身份是一种挑战
Q:在您来到南京大学之前,生科院并没有专门致力于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教师或团队。您选择南大生科院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为什么选择了南大,我当时做选择时更多是看重学校而非专业。由于之前在浙大待过几年,对江浙地区的文化氛围颇有好感,加上我的爱人也是江浙人,因此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更多地将目光锁定在江浙区域。而当时正好南大举办青年学者论坛活动,我报名参加而且有幸被选中,于是来到南大参观、交流,南大的环境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然南大的招牌也无需多言。也是通过这次论坛活动,得到了杨四海教授的大力推荐,再加之我曾经在浙大的导师也推荐我来这里,于是最终选择了南大。
Q:您来到南大生科院已经三年了,这三年的经历带给您怎样的感受?
Q:现在您负责《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担任20级生科拔尖班的班主任。教学经历和与本科生接触的过程带给你怎样的感想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