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知“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的大小,会读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难点:理解容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盆、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设疑导入

师手拿两个杯子,提出问题:如果两个杯子都装满了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呢?这里面隐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谁来猜一猜是什么?(让生自由猜)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齐读)

1、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2、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我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自学,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2页的内容,然后动手试一试,比一比,思考:

1、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2、你认为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单位有哪些?

3、升和毫升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自学时,可以边看边动手做一做,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下来。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也可参与学生的活动中。

2、议一议(对子交流,疑难问题小组讨论,整合答案)

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动手演示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指定题目进行汇报,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可以在期间举手示意要求汇报,但只展示不同方式或质疑补充。各组展示后,可以自评,他评或老师评价。对疑难地方师及时点评讲解。

4.小结归纳

生说,师生共同总结:容器中所能装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四、学情展示。

1、课本第3页试一试。

2、练一练中的1题.

3、练一练中的第2题。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交流。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讨论、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5、操作指导:教师要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你还存在什么疑惑?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1、知识点(表格、知识树等)2、方法3、易混易错点4、疑惑5、学情。

六、巩固提升

1、在()内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大瓶可乐的容量是2()

(2)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50()

(3)一瓶眼药水的容量是5()

(4)一桶饮用水的容量是15()

(5)一瓶洗发水的容量是200()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3、拓展: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4题。

课标要求: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

“如果于老师带领我们班A、B、C三个同学到文登学公园游玩,最后我们四个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老师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他的3个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人排队和四个人排队且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的排法总数是相等的,让学生意识到排法总数是不受确定的那个人的位置影响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教学内容:

教材P16例9及练习四第6~9题。

知识与技能: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迁移推理,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

(学生自由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

二、探索新知

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出示:收费标准:

3km以内7元;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km以内(含3km)收费7元。

(2)单程行驶3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

(3)不足1km按1km计算。

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k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多少钱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km,但不足1km按1km计算,那共需要付7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准。

(3)前面3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方法1:7+1.5×4—7+6=13(元)

方法2:1.5×7=10.5(元)

前3km少算:7—1.5×3=2.5(元)应付:10.5+2.5=13(元)

3.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完成后小组交流讨论,全班集体订正。

行驶的里程/km123456789出租车费/元

三、巩固练习

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教师提示:这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

50×0.52+45×0.62=53.9(元)

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53.9元电费。

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8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

分析:先求出超出3分钟的收费是多少元,再加上3分钟内的0.22元收费,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

解答:8分29秒按9分计算。

0.11×(9—3)+0.22=0.88(元)

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0.88元。

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9题。

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

分析:先求出超过100g的部分应付,再加上100g应付,两部分加起来就是一共应付邮费。

(1)135-100=359(g)

35g按100g计算。5×0.80+1.20=5.2(元)

(2)262—100=162(g)

162g按200g计算。2.00×2+1.20×5=10(元)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类型的问题了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前3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2、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小数。

【方法指导】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呈现

1.填空

0.9里面有9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7里面有7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13里面有1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分数与小数互化)

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1.课件出示书第7页情境图,引导观察

根据这一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0.06与1/20哪个大?)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指导估算。先让学生估计,指名说一说估计的结果。

3.引导学生通过除法或者画图或者其它方法进行尝试。

(1)画图,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把时化成分的`方法进行比较。

(3)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4)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比较。

(5)其它方法。

4、引导得出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三、展示交流规范评价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

二是先根据需进行部分的通分。这两种方法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的。

四、问题训练合作指导

完成课本第7页下面的练习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一练第1、2题

3.练一练第3-5题

五、归纳概括提升意义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4.使学生学会应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一、铺垫孕伏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

18+34=34+□

(35+55)+45=357+(□+□)

35×□=59×□

(1.2×2.5)×4=1.2×(□×□)

(4+8)×□=□×3.5+□×□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学生叙述各运算定律的内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教师板书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观察比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有哪些优点?

优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也便于应用.

(二)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教学用字母表示图形面积公式(出示图片:图形面积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2)表示平行四边的面积,、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学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正方形周长的书写格式.

(1)读出下面各式,并说明表示的意义.

(2)把下面各式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5×5

(3)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根据运算定律在□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

□·(□·□)

(5)如果用表示长方形的长,表示宽,那么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小节: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但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写成;在两个数相乘的时候,乘号不能省略不写,可以改为“·”,但容易与小数点混淆,所以一般仍记作“×”.

3.教学例1.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教师说明:在我们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时,实际上是把数值代入有关的公式,算

出的结果就是它的面积或周长.

(1)说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2)说出梯形面积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义.

(3)说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值.

(4)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强调: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计算的结果不必写出单位名称,只在答题时注明就行了.

(5)练习: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4厘米,宽是4.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课后作业

(一)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二)先写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

1.一个长方形,长7.2厘米,宽1.8厘米.

2.一个正方形,边长24毫米.

五、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运算定律

计算公式

可以写成

读作:的平方

表示:两个相乘

=(3.5+5.5)×4÷2

=9×4÷2

=18

答: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探究活动

找规律

活动目的

1.能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活动题目

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然后填空.

35=3×10+5702=7×100+0×10+2

72=7×10+2123=1×100+2×10+3

16=1×10+6564=5×100+6×10+4

…………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这个两位数是().

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个位上的数是c,这个三位数是().

数学教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汇报思考过程和答案.

3.仿照题目类型,每个小组自编一组练习,相互交换解答.

参考答案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这个两位数是(10a+b).

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个位上的数是c,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

1、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

教材第68页。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题不同类型的`比较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练习九)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思考:第2小题十位上为什么是0?第4小题个位上为什么是0?

2、练习九第2题

分组讨论比较。

第一组:这两题商里的2个0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第二组:这两题的末尾为什么都是0?为什么第2小题有余数?

第三组:这两题商里的0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读题,说说题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你准备怎么做?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观察表格,你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乘积相等,挖的天数越多,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挖的天数越少,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

3、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怎样求有多少个合格的节能灯?怎样求需要多少包装盒?

4、完成练习九思考题

(1)题目中对商有什么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2)题目要求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1.商是两位数80……2商是三位数102……4

商是三位数150商是两位数40……6

2.120102290

290……2102……3100……3

3.420÷4=105(下)321÷3=107(下)

540÷6=90(下)505÷5=101(下)

90

吴小娟拍得最快,金阳阳拍得最慢。

4.840÷8=105(米)840÷7=120(米)

840÷6=140(米)840÷5=168(米)

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商越大。

5.640-10=630(个)630÷6=105(个)

教学反思:

1.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

2.学生对根据条件提问题还有困难,在教学时,要注重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1.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一、复习铺垫

(一)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0.30.720.4180.60.94

(二)演示动画:—复习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一)理解意义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2.演示动画:1

3.引导学生理解的意义.

教师提问:怎样求出米花多少钱?

13.5×0.5

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

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练习: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结

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练习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

3×0.78.5×0.47.2×0.86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二)学习法则

引导讨论:理解了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演示动画:2

3.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67×0.32.14×6.2

5.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反馈练习

(一)根据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1×18=1.1×1.8=0.11×18=

1.1×0.18=0.11×0.18=

(二)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615.86×0.738×0.60.54×0.23

85×0.3271.57×0.281.8×0.23

四、质疑调节

(一)这一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由学生总结概括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包括自己的问题、提醒别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受等)组织学生答疑、解疑.

教学内容:教材P7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5、8题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0.9×67×0.081.87×O4×0.25

0.24×21.4×0.30.12×61.6×5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出示例题5的主题图。

(1)请用不同符号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说说“1.3倍”的含义(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3)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问题4:怎么判断计算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1)可以()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2)还可以用()这个工具来验算。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0.47×0.3247×1.2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0.8()2.6×1.8=2.708()

3、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4、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布置作业: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例556×1.3=72.8(千米/时)

56

×1.3

168

72.8

探究目标:

1、组织学生开展测量、计算、估测等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在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其估测意识。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让学生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不断激发其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学生会应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过程:

一、迁移引入

提问: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它的体积。

提问: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径和高,该怎么求呢?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长方体鱼缸。

要计算这个长方体鱼缸能装多少水,就是求什么?

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呢?

2、出示圆柱形鱼缸。

⑴估测。这个圆柱形鱼缸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⑵操作、汇报。如果忽略容器的壁厚,这个圆柱形鱼缸的容积到底是多少呢?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计算,各小组派代表演示操作过程,并展示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生1: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5厘米,它的高是12厘米,计算过程如下:①94.5÷3.14÷2≈15.0(厘米)②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生2:我们小组测量的是底面直径和高。底面直径长30厘米,高是12厘米,计算过程如下:3.14×(30÷2)2×12=8478(立方厘米)

生3:我们测量的是底面半径和高。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⑷评价。

组织学生间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操作方案?为什么?每一步列式的意义是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⑸反思。引导学生将实际计算结果与自己的估测结果进行对比。自己矫正偏差。

⑹延伸。如果每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这个鱼缸大约能装水多少千克?

3、自学例题。

做教科书第80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四、创意作业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绘图、裁剪、粘贴等多项操作活动。

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进行合理的裁剪,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笔筒。比一比,谁做的笔筒容积最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2页、83页“包装的学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积相等的不同长方体,表面积和长、宽、高的和的关系;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比较长宽高的和,并比较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是:空间构造多个长方体堆叠模型。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新华字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图片。(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盒)。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其实呀,包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最先吸引我们的注意,那么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这些都是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1、会让学生求物体的容积。

2、会用量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难点: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

教学媒体:

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

课堂练习本

一、课前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容积与容积单位,容积单位有: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填空

3升=()毫升2700毫升=()升

2.57升=()毫升640毫升=()升

2.4升=()毫升3.5升=()立方分米

500毫升=()升760毫升=()立方厘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求一求一些物体的容积。

二、中心阶段

(一)求物体的容积。

提问:求装多少升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这个油箱的容积怎样算?(板书列出算式)

说明:因为计算容积就是求油箱里面容纳物体的体积,所以要用里面的长、宽、高相乘。

1、长方体容器内部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

(1)在长方体容器内注水5厘米深,一共注入多少毫升的水?

解:V=abh

=30×15×5

=2250(cm3)

2250cm3=2250ml

师: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求一共注入多少毫升的水,就是求水的体积,也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所以要利用到容器内部的长和宽,由于水没有注满,水深就是所求长方体的高。因为1cm3=1ml,所以还要进行单位换算。)

(2)将长方体容器注满水,这时一共注入多少毫升的水?

(把容器注满水,这时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所以要运用到长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

=30×10×15

=4500(cm3)

4500cm3=4500ml

2、用厚1.5厘米的有机玻璃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在容器内注满水,一共可装多少毫升水?

(把容器注满水,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所以要求长方体内部的长、宽、高,也就是长方体外部的长、宽、高减去有机玻璃的厚度。)

=(15-1.5×2)×(9.5-1.5)×(13-1.5×2)

=12×8×10

=960(cm3)

960cm3=9600ml

(二)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师:展示规则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和不规则物体(石块、土豆、苹果等),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发现了什么?

(一类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属于规则物体,另一类属于不规则物体)

师:哪些物体的体积我们会求了,这些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我们会求,先测出它们长、宽、高,再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

师:那么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吗?(不能)我们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

2、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样不规则的物体,再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测测它们的.体积。

生操作交流:

1、先在量杯中放入一定量的水,测量水深,记录下来。

2、将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水的量杯中。

3、测量水面上升的高度,记录下来。

4、计算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师:为什么能通过这么方法测量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

(水是液体,当物体放入量杯中,能排开一部分水的体积,水面就升高,水面升高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这些物体的体积。)

师:通过量具来测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知道物体排出水的体积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师:书上用这个“排水法”测量了一个苹果的体积,我们一起看一下。

苹果的体积:800-600=200mL=200cm3

师: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要畏惧,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例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等这些小故事都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

师:两只形状、大小相同的量杯盛有同样多的水,放入两块形状不同的石头后,如果水面升到一样高,那么这两块石头的体积相同吗?

(相同,两个量杯中放入物体后,水面上升一样高,说明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12分米,宽6分米,深5分米,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毫升?

2、一种正方体铁皮水箱棱长0.8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升?(铁皮的厚度略去不计)

3、一个长方体水箱,长30厘米,宽20厘米,水深6厘米,把一个玻璃球沉没在水中后,水面上升4厘米,那么玻璃球的体积是多少?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一个长方体仓库,从里面量长12米,宽80分米,高3米,这个仓库能容纳多少货物?

2、一个长方体油桶,底面积是0.16平方米,高是5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汽油?

3、把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石块浸入一个长方体水箱里,这个水箱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水深2分米,石块浸没后,水面上升多少?

板书设计

长方体容器内部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在长方体容器内注水5厘米深,一共注入多少毫升的水?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以及含有中括号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让学生体会小数混合运算在生活、学习中广泛应用,提高对小数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2.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运算过程中的习惯,方法以及技巧的培养,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在计算过程该怎样去做,懂得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自觉养成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真正达到提高运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做到既熟练有准确的计算;并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题卡,小组汇报卡和草稿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2.6+4.7=1.25×8=15.98-1.98=

0.66÷6=0×5.6=15.8÷10=

80÷0.5=0.29÷2.9=2.8×0.5=

第二关:

2.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算式分类。

①80×0.18÷1.5

②2.9-0.4×3

③13.8+5.6÷0.7

④16.5-1.2+0.3

⑤6.4÷[(4.3+2.1)÷0.8]

⑥12.52÷[0.36+(0.74-0.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以前学过的什么运算顺序相同?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分类,教师请同学说说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含有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含有中括号的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分类,自己探索出为什么这样分?从而形成预设的分类标准,利于加深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再回顾。在解读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基础的环节,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三关:

3.找出下列算式错在哪里并改正。

17.17-0.51÷0.33.2×20÷3.2×20

=17.17-1.7=64÷64

=17=1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先找出错在哪里,然后改正。完成后,请学生回答,注意要求学生说出错因再改正。最后集体讨论:在做计算时想要做到既准确又熟练。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相应的归纳总结,同时出示课件)

一看: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想: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正确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设计说明:纠错的设计重视小数计算和观察计算的顺序来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认真审题,熟练计算并会检查的好习惯。以此为例学生反思计算过程中要主要的四点,积累了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心智。]

第四关:

4.先想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①16.2-1.2÷3

②(16.2-1.2)÷3

③(16.2÷8.1+1.9)×0.2

④16.2÷[(8.1+1.9)×0.2]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教师集体讲评。最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仔

细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做引导:虽然它们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添加了括号改变了它们的运算顺序,最后计算结果就不同了。(出示课件:括号的作用)

[设计说明:通过计算,强化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是为了使学生知道括号的作用,并清楚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不同,从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五关:

5.不改变数字和运算符号你能写出几个运算顺序不同的算式?(至少三个)

18.9-4.5+7.3×0.8(课件出示原题。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然后进行分组练习。)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预设几个算式:

减---乘---加:(18.9-4.5)+7.3×0.8

减---加---乘:(18.9-4.5+7.3)×0.8

加---减---乘:[18.9-(4.5+7.3)]×0.8

加---乘---减:18.9-(4.5+7.3)×0.8

乘---加---减:18.9-(4.5+7.3×0.8)

[设计说明:本关练习是上题练习的逆练习,也是整个练习设计的难点、亮点,是之前层次性练习的落脚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来完成,把一个算式改变成几个运算顺序不同的算式,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不仅巩固了练习运算顺序的作用,同时启迪了学生思维,发展了智力,建立了良好的智能结构,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第六关:

6.只列式不计算。

(1)4.5除3与105的和,商是多少?

(2)0.4与2.5的和乘它们的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请不同答案的学生汇报展示。

学生1:4.5÷(3+105)

学生2:(3+105)÷4.5

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找出正确算式。并能说出“除”和“除以”不一样。

[设计说明:在训练学生列式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加入学生易混淆的“除”和“除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清两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7.两个工程队修121千米的路,甲队每天修3.8千米,乙队每天修4.7千米,甲队先工作5天后两队合修,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列综合算式解答)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教师结合板书及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梳理)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同级运算:一看:

含有两级运算:二想:

含有中括号的运算:三算:

四查: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的四则运算扩展到了小数,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经验但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以及算法算理的掌握仍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在所有练习作业中我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把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其次,在作业讲评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也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在学生互评中还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

最后,在练习中我还采用了同桌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我想这样做,不但能改变以往部分“好”学生垄断课堂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而且还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也是促进其计算检查习惯的养成。

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

2.对学生回答问题时预设不足,导致出现问题时没能更深层次引导学生。

教学内容:教材P40~41练习九第3、4、6、10~13题。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法、“去尾”法取商。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一、复习导入

出示题目

1.小强是用50元买了12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多少钱?

2.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

3.50个奶油蛋糕,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8个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第1题用50÷12=4.1666…(元)≈1.17(元)

生2:第2题用4÷0.32=12(个)……0.16(kg),剩下的面粉不能做成一个蛋糕,最多只能做12个蛋糕。

生3:第3题用50÷8=6(个)……2(个)。因为剩下来的蛋糕还需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至少要用6+1=7(个)盒子。

生:4:这三道题目告诉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整个的物品;如果用油桶装油,因为多出的油也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桶。

师: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四舍五入”法。全部用“四舍五入”法解决今天的三个问题很不合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去掉小数部分(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有时需要进一(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这里所用的方法分别叫“去尾”法、“进一”法。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出示:五(1)班的同学准备装饰教室,他们准备了长为5M的红纸,长为8M的黄纸。每长为0.12M的红纸可以做一朵红花,每长为0.37M的黄纸可以做一朵黄花。

(1)可以做多少朵红花?

(2)可以做多少朵黄花?

(3)3朵红花和3朵黄花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成多少束花?

引导分析

(1)要求长为5M的红纸可以做多少朵红花,用除法计算。

(2)要求长为8M的黄纸可以做多少朵黄花,用除法计算。

(3)根据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分别求出各有几个3朵,比较后确定可以扎成多少束花?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如本题中的花是一朵一朵的,所以应该用“去尾”法取近似数。因为黄花只能扎成7束,所以最后确定扎成多少束时,必须以较少的为标准。

2.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第3题。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所求问题:一台喷雾器每小时可以喷多少棵?所需条件:3台喷雾器4小时喷了300棵。

⑵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300÷3=100(棵)

100÷4=25(棵)

方法二:300÷4=75(棵)

75÷3=25(棵)

综合算式:300÷3÷4300÷4÷3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1.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1题。

教师:450g橙子粉能冲多少杯?冲这么多杯需要多少克方糖?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处理的结果方法。(为什么这样处理?)

小结: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2.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订正。

3.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3题。小组内分析题意,讨论算法,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提示:商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一位,说明商错了,正确的商就是2.46,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下面就可以按除法各部分这间的关系得到结果。被除数÷商=除数

THE END
1.测测星座app下载测测星座安卓最新版下载v10.3.0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测测星座app下载 测测星座app免费解锁最新内容,有不清楚的或是想了解测测星座app下载更多情况的小伙伴,请关注小编以获取第一时间的资讯更新信息。 测测星座app下载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测测星座app下载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分享之用https://m.yxsolo.com/game/19933.html
2.测测星盘app免费下载测测app下载测测星座,来测测你今天的星座运势。 测测app,一般又称测测星盘app,测测星座app。 测测是一个集合了多种测试和工具的泛心理在线社区,汇聚了心理、星座等多领域的文化爱好者。测测社区的认证达人能够实时在线交流,帮助每个人在兴趣交流中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帮助用户更好的认知自我,更积极自信地生活。在测测,遇见更好https://m.liqucn.com/rj/522251.wml
3.我了解的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敏捷环境什么意思数值型:Int numeric float 字节型:bit 1或0 字符型:char; varchar 日期型:datetime 60.需求分析的来源: 需求说明书 原型流程图页面交互概要设计 61.linux是什么:Linux是一种操作系统; 62.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有哪些方面进行:正确性、明确性、完整性、优先级、可测性和可修改性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356321/article/details/105608592/
4.重度脂肪肝吃药数值变高脂肪肝重度脂肪肝患者吃药后数值变高可能是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该检查用于评估脂肪肝的程度,正常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不会高于正常值上限。重度脂肪肝时,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药物代谢,使得某些药物的浓度增加。这可能加剧肝脏损伤,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并调整https://wapjbk.39.net/zfg/240818/n7rrm58.html
5.门派调整深度解读12.1:待测试内容与影响分析(安静出品)解释下:新的改动下,数值较高的单体特技增益不会再被同类型的群体增益覆盖了(以前会) 说白了:以前我先加野兽,再加魔兽,魔兽会覆盖野兽的状态。现在,不论我什么时候加的野兽,都不会被魔兽覆盖了,但是后加的野兽会覆盖魔兽状态 法系单体增益特技: https://ds.163.com/article/61a64a9bc3e1e50001caab18/
6.[10.0beta][神圣]神牧10.0B测技能变动与测试NGA玩家社区声明: 以下为B测的测试,版本号build45335,测试服改动频繁,许多技能数值尚未实装,本贴仅作为前瞻,建议不必过度讨论。 B测天赋树变动 B测牧师三系大量技能重做,天赋树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A测测了个寂寞) 。下图为B测目前60级模板下神牧空白的天赋树: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3374330&_fp=19&forder_by=postdatedesc&page=1
7.测测App排行榜华为手机测测app推荐当你深受情绪的困恼时,当你身边的人不理解你时,当黑暗的夜将孤独的你包裹,焦虑、失眠、无助感袭来,你不知如何向最亲密的人告诉你的感受,不妨借助这款软件来测测,这里有专业的分析及建议,有助于你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绪,早点走出情绪的困恼。如果你想更好地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这里有更多更专业更有趣的测试。https://www.diandian.com/phb/1865/2-1.html
8.快来测测你的岗位匹配度~表单8. 在 MoCafe 展示的配色方案中,经常看到不同颜色旁边会出现 RGB 数值(如下图所示),请问如下关于 RGB 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RGB 是三原色光模式,可以应用在电子荧屏及印刷品上 当R=G=B=0时,合成的颜色是白色 RGB 分别对应红( Red )、绿( Green )、蓝( Blue )三个颜色色光 https://jinshuju.net/f/JVe9IR
9.数据挖掘150道试题测测你的专业能力过关吗(2)数据挖掘150道试题 测测你的专业能力过关吗(2)_数据分析师培训 56. 如果规则集R中不存在两条规则被同一条记录触发,则称规则集R中的规则为(C); A, 无序规则 B,穷举规则 C, 互斥规则 D,有序规则 57. 如果对属性值的任一组合,R中都存在一条规则加以覆盖,则称规则集R中的规则为(B) https://www.cda.cn/view/5834.html
10.我护摩胡桃都这数值了,蒸发也才勉强将近6w原神社区这是我个人认为已经毕业了的零命护摩胡桃,一套精通沙的,一套生命沙的。 精通沙,虽然只是2+2,但魔女和2+2的差距也就差不多一个词条左右罢了,我就懒得刷魔女本了。 下面是生命沙的,这套才是我常用的的,虽然比精通沙那套差了点,但是更适合平常使用。 https://bbs.mihoyo.com/dby/article/27125938
11.不看可能会翻车,显卡瞬时功耗及电源重启之谜–FCPOWERUP极电魔方不看可能会翻车,显卡瞬时功耗及电源重启之谜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本站在电源功率推荐和显卡功耗方面的传闻,比如“他推荐购买1000W电源”,实际上我推荐的是AX1600i海盗船请打广告费,对此我写了一篇又臭又长的文章进行回应。写这样一篇文章真是吃力不讨好,得罪玩家也得罪厂商,我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显卡和https://www.fcpowerup.com/gpu-transient-spike-shutdown-issue/
12.十五道题测测你的智商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十五道题测测你的智商,智商测试题, 智力测评, 智力测试题想要测量自己的智商吗?这是一套包含十五道题目的智商测试题,通过这些题目来评估你的智力水平。这是一个有效的智力测评工具,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智商水平,并且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快来挑战这些题目,测试一下你的智商吧! https://www.55188.com/tag-833450.html
13.孩子长不高,这个数值很关键,来测测你家孩子能长多高版权声明 以上图文为儿科医生鱼小南原创, 版权归儿科医生鱼小南所有, 未经允许,谢绝商业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原标题:《孩子长不高,这个数值很关键,来测测你家孩子能长多高》https://m.thepaper.cn/wap/v3/jsp/newsDetail_forward_912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