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中学的时候都没有信过星座性格,现在23了,居然被陶白白征服了,他讲的好有道理!他怎么会这么准!”90后张星越在看完职场星座解析后,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感叹说。
早在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对星座文化做过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7成的年轻人对星座文化接触颇深,其中包含了16%的狂热爱好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年轻人们对算命、占星等“玄学”内容的兴趣,一路从曾经追着看青春杂志的星座运势,发展到如今的转发锦鲤、云拜佛、测星座和算塔罗。
电商和社交平台上,测塔罗问一个问题至少要花100元,买一个“转运”符要花500元,各类“大师”们的“玄学”生意,也悄然红火起来。
和方孝铭不同,研三在读的陆薇薇,是同学眼中的“星座通”,她除了常看微博上各大知名星座博主的解析视频外,平时闲下来也会刷一刷B站和抖音的占卜视频。“在心情比较低落或者迷茫的时候,我会特别去看星座运势和算塔罗。我喜欢看积极的暗示,偏负面的会自动屏蔽掉。之前我单独算过一次未来的发展方向,塔罗师给了我一个非常积极的提示,我还觉得挺开心的,后来事情也有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古有《周易·系辞》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今有塔罗师在线抽牌,强调“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平复心情,默念心中问题,凭直觉选牌”。“玄学”并未因为人们科学知识文化的提升而消逝,反而适应了科技发展,在互联网空间内又风靡起来。“玄学生意”也应运而生。
塔罗占卜已经成为“玄学生意”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和大众早已熟悉的星座学不同,塔罗占卜是通过抽取卡牌来对具体的人事物进行分析、预测和提供建议。
亚洲塔罗学院高级导师、RAS学社创始人潘子仲对AI财经社表示,“塔罗和星座不同,塔罗更注重占卜师和被占卜者之间一对一的连接;而星座分析会更类型化,具有普适性。在吸引受众和变现方面,塔罗也会更容易,凭借低客单价和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实现高复购率。”
“目前市场上,塔罗除了占卜外,还涉及课程培训,牌卡和周边产品售卖。我们创办RAS塔罗学社的主营业务就是培训职业的塔罗师。”潘子仲说。
据了解,一套完整的职业塔罗师培训课程学费是16800元,为期3个月,包括线上网课和线下讲座的学习,同时还有严格的出勤考核和基础知识及案例实操测评,最后都会拉成绩单。潘子仲介绍,培训结束后RAS塔罗学社还会为学员提供专业认证和就职平台扶持,例如帮助开设品牌占卜线下店等。“此外,当前火热的短视频运营和进阶版的神秘学理论课程等,我们都有开设。”
据了解,业内还有专门宣传“正统塔罗文化”的亚洲塔罗协会,于2002年在香港成立。潘子仲创建的RAS学社成立于2015年,属于北京瑞阿斯神秘文化有限公司(RAS)。2019年,公司收购了香港亚洲塔罗学院。在今年6月,亚洲塔罗协会总部也正式迁到了北京。
互联网上的“玄学”包罗甚广。无论是塔罗、星座占卜,还是测算、转运,都被囊括其中。早在多年前开始,见面聊几句星座,就成了人们打开社交局面的必备品。现在,很多年轻人日常交流的内容中,不仅包括占星、塔罗这类舶来品,测八字、看风水、周易六爻、紫微斗数等“本土”玄学,也是常见的内容,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和平共存。
在互联网上,年轻的用户们通过各种短视频、App、微博和电商店铺寻找该行业的从业者们,付费咨询和购买周边。
(图:点评平台截图)
二十年前“算命”生意就开始了
“玄学生意”实际上在多年前就已兴起。
根据《南方周末》报道,2015年之后,“算命先生”们纷纷搬进了写字楼,出现了一波线上命理公司创业潮。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9年,至少有7家以易经命理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获得过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金额不等的融资。
周易服务平台“高人汇”的创始人袁钰膦曾表示,“中国约有14亿人口,16-50岁的目标用户占比约45%,其中付费用户约16%,他们年均占卜算命最低消费为1000元,合计下来就是一个超1000亿的市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互联网上的玄学之中,成为这些生意得以发展的土壤。中国科协曾经发布过《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的抽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4个中国人中至少有1个“相信”玄学,有过算命行为的受访者高达40%。
上一代人也对所谓的玄学有所依赖,其中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迷信色彩。很多年轻人也认识到过于信任“算命”会带来的问题,但是他们表示,自己会“沉浸”在现在互联网上的玄学里,其实更多地是出于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的心理需要。
“星座塔罗我都看,但我并不迷信。我不会盲目地认为这些东西能照搬过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不过有时候心理压力大,思维容易打结,通过星座、塔罗的提示,可以给我提供新的思考方向,然后就想通了。”周生生说。
对于这些,方孝铭说,他和周生生有着相似的感受。他认为,有时候和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内容就会走偏;同时,即使是朋友,大家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从而自己很难通过和亲友沟通进行预期的情绪调节。“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希望有人能够支持我,给自己的行动增加一点信心。相较之下,卡牌总是有更大的解释空间,来承载我的期待。”
从业5年的职业塔罗牌占卜师昱希告诉AI财经社,“在以往的塔罗占卜中,我们接触到的主要是年轻人,其中女性客户最多,还有一小部分是中年男性客户。客户咨询最多的就是情感方面的问题,其次是事业。其实职业塔罗牌占卜师更像是私人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情感顾问,是可以给到客户一些思考方向和情感疗愈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占卜。”
潘子仲说,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两类消费者,也是互联网算命市场上活跃的群体。“一是纯粹因好奇而跟风娱乐的,毕竟星座、塔罗都算是时下流行的社交话题;二是确实沉迷其中,需要确定答案的人。”
刘思成的“算命”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我在算命占星上的花费大大小小加起来都上万元了。最近的一次花了一千多,是找微博上看面相很准的一个博主测事业财运。线上预约后,我私发照片和生辰八字详细信息给他,三天内就获得了解析和建议。像平时遇到一些问题,我也都会去小测看看。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大同小异,但还是忍不住去算。”他说。
“玄学生意”火起来了,但是它也多以IP内容变现、通过线上店铺进行算命、占卜等一对一的生意为主。虽然变现快,但是规模一般较小,行业没有规范,定价模式也相对混乱。
在线上一家主打“玄学”的店铺里,一张号称“招财、度厄”的玉牌,卖出了1600元的价格。另外一家店铺中,400元的保佑事业、考试、情感的“文昌护身卡”,月销量超过了200件。
(图:电商平台截图)
也正因如此,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玄学生意中,不乏各种乱象的存在。
同时,除了存在极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外,算命生意本身也一直在打“擦边球”。有关政策明确表示,算命、看相的字样是不可能出现在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在线看相要么是无证经营,要么是违规经营。此外,其营销推广模式也备受质疑,如果代理层级多、人数多、金额大就有传销之嫌。
今年5月,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网络占卜存在用话术“套路”用户、诱导消费的现象,有一些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了部分受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做起“迷信”生意,诱导用户一步步陷落其中、支付金钱。
对此,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胡建新曾表示,相比街头算命先生,这些有科技加持、号称科学算法的算命更容易迷惑年轻人。
互联网玄学生意,目前还是游走在灰色地带。其中包含的非主流、小众的内容,也成为行业最大的掣肘。
“从我们发起塔罗师职业化培训的那天起,就是想要更好地制定行业规范与准则。我们现在在做的塔罗牌占卜,更多地还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偏向心理疏导类咨询服务。虽然目前占星和算塔罗大热,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劣币驱除良币的恶性竞争,很多人是过过瘾,为流量而不考虑质量。而这样下来,市场只会越做越糟了。”潘子仲说。
互联网玄学生意的乱象,也引发了公众对宣扬封建迷信糟粕的担忧。“如果年轻人过度沉迷于这类玄学游戏,助推不良思潮的泛滥,国家有关部门肯定会出手严管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从业人士分析说。
(注:文中张星越、许冬、方孝铭、陆薇薇、周生生、昱希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