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婚丧嫁娶民俗

婚丧嫁娶民俗,是指人的一生从诞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礼节和仪式,包括生育民俗、婚嫁民俗、寿礼民俗和丧礼民俗,是最复杂和繁琐的民俗事象。

在崂山地区,婴儿出生后要举行“报喜”、“过三日”、“搬满月”、“过百岁”等多种仪式,直到1岁生日过后,生育的各种程序方算结束。

婚礼也是人生礼仪中的一个大礼,旧时权势人家结婚兴“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日、亲迎。寻常百姓家礼虽从简,但也要经过说媒、定亲(下媒柬)、送日子、抬嫁妆、迎娶等多道程序。

在婚俗中,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如合婚批生辰八字、看男女属相是否相克等。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新的婚姻法,过去的许多婚姻陋俗,如指腹婚、娃娃亲、童养媳、结阴亲、纳妾、一夫娶二房等已绝迹。但近年来,婚姻中的大操大办之风仍很兴盛。

寿礼是为老年人庆寿的一种仪式。近年来,崂山人祝寿、过生日习俗盛行,但礼仪从简。

丧事是人生的终结,丧礼是人生的最后一次礼仪。民间对丧礼看得很重,往往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来安慰亡灵。

过去崂山人实行土葬,葬礼程序繁多。如今,普遍推行火葬,丧事从简。将死者骨灰盒埋葬土中,说是“随土而安”。

第一节婚姻

一、正常婚俗

崂山地区将男子结婚称为“将媳妇”,将女子结婚称为“出门”或“出嫁”。结婚礼仪一般要经过说媒、相亲、订婚、送日子、娶亲、望四日等多道手续。

说媒(提亲)20世纪50年代前,崂山地区民间婚姻大都由父母包办,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来往于两家之间介绍情况,美言撮合。双方认可的话,便由男方出面,正式请媒人前往女方家商定亲事,女方则在对方门第高低、品貌、彩礼等方面进行抉择。

媒人有专门的媒婆,也有的是亲友、熟人,旧时的媒婆人们有褒有贬,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无线难以成姻缘”,一说“谗人说媒,媒人两头相瞒,不瞒难成姻缘”。所以说媒人成全了许多美满婚姻,也造成了许多不幸的婚姻。至今,虽然提倡自由恋爱,但媒人仍起着重要作用,找媒人提亲仍是必要的程序。

说亲的基本条件,一般是门当户对,兼以属相结合。属相是双方满意后,互换两家年庚帖子,把双方出生年、月、日、时各写上面(字数必须是双数),请算命先生“合婚”,推算双方属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还是“相克”,如不“相克”才可商议结亲的事。属相合不合有许多谚语,如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锉,猪猴不到头,金“鸡”怕“玉犬”,“兔”、“龙”泪交流。

说亲还要讲究品貌、年龄是否般配,还讲究同性不婚,骨血不倒流等。通常在婚前一年就议定。

20世纪50年代后,青年男女大都婚姻自主,在互相了解、自由恋爱后,经介绍人象征性的“引线”,父母同意、自主定婚;但还有靠媒人说亲的。

相亲旧时,新婚夫妻在洞房揭盖头时方能见面。为了防止受媒人欺瞒,女方父母只能暗地里打听,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龄与媒人说的是否相符,同时还要打听男方的为人和家庭境况。如今相亲已成为公开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相亲,也叫“相对象”,是由媒人(现叫“介绍人”)约男女双方到第三者家中见面,如彼此相中,即可建立恋爱关系。经过多次交往,认为条件成熟,就安排女方到男方“验家”。

验家往往会影响到婚姻的成败,因此男方要把家中好好装修一番,把值钱的东西亮出来,家长也要穿戴整洁。有的甚至借用外人的东西,以显示自家的富有。验家时,男方要准备酒饭和礼钱,女方若答应留下吃饭,说明“验家”成功了,亲事可以继续谈下去。20世纪90年代后,验家一俗已淡化。

订婚俗称“定亲”或“下媒柬”。过去,订婚要换柬,由男家准备柬帖两张,一张写明男方年龄和生辰八字,封面写上“敬求金诺”等求亲字样,用红漆匣装好送往女家。女方接柬后,照样填好另一张,写上“谨遵玉言”或“愿结秦晋”等允亲字样送还男家,表示同意结亲。

订婚时男方要向女方送“定亲礼”(即“彩礼”),彩礼有四色礼(饽饽、点心、粉条、带鳞的鱼),富家送金银首饰、绸缎衣料和钱财,一般人家送布料,称“送衣裳面”。如今在一些农村,要彩礼之风仍很兴盛,彩金也由20世纪70年代的上百元到现在的上万元。订婚的衣物、器具都追求高档。

订婚这天,女方要设宴,宴席上当众交换媒柬(订婚双方),未婚儿媳要出面叫“公爹”,公爹要送见面礼(钱不要多,但要双数)。订婚后,双方夫妻关系算正式确立,别人就不再来求亲了。

抬嫁妆结婚头一天午饭后,男方要组织人带上扁担、绳子,抬上食盒(食盒里放上四至八样糕点或肉、鱼)到女方家去抬嫁妆,抬回后摆好,让人观看,旧时有箱、橱、梳头匣、桌、凳、衣、被、脸盆等。现在改为彩电、冰箱之类高档商品了。

抬走嫁妆后,女方要请一个公婆、女婿、儿女皆全的妇女给待嫁的女儿“开脸”,开脸是用红线把脸上的汗毛绞掉。崂山有俗语“嫚嫚你别急,今日开脸明日娶”,“嫚嫚你别忙,今日开脸明日将(娶)”。就是说开脸后少女变成少妇了。

崂山还有“铺炕”的习俗。由男方大伯将被一床床铺开,四周放上栗子、枣,再让一个小男孩在上面打几个滚,以求早生贵子。铺“炕”还有让人观看的用意,以炫耀娶了个富有媳妇。

娶亲娶亲时,男方雇轿两乘,一乘叫“官轿”,由新郎乘坐;一乘叫花轿,由新娘乘坐。

新郎上轿前,要披戴红绸(每匹12尺,两匹),带大红花,礼帽插两支红花,之后踏红毡走上“官轿”。“花轿”里放一个梳头匣子,一切就绪,在鼓乐声中去娶亲。半路上,新郎要到花轿坐一坐,俗称“换轿”意为不叫新娘守空房。

待新郎走后,男方要安排人贴喜联、喜字(有墙角的地方都要贴喜字)。

此日,女方要做好“接轿”、“接女婿”的准备,听到村头三声号响就按事先定好的路线将轿接到女方门口,再按规定的方向落下轿。送客将新郎接到女方家(前边两人,一边一人)。

新郎进家后,先要拜女家祖先和父母,叫“谢亲”,然后由送客陪着吃饺子、鸡蛋(只能吃双数)。

新娘在自己房间吃了饭后,再正式梳妆打扮(梳发型、插头花、佩首饰等),由亲哥哥抱到正间椅子上,再由一位中年妇女盖上盖头,在鼓乐声中踏着红毡上花轿(男前女后)。

回途中路过村庄时要走得慢或顶起轿字让人观看新郎、新娘,叫“压村”,回到男方村头长鸣三声大号后,轿夫们有意将花轿上下颠簸,使新郎新娘出“洋相”。若遇到一天两户结婚的场面更热闹,吹鼓手们各献神通欲将观众吸引过来,这叫“打对蓬”。过后才缓缓抬轿到男方家。

拜天地落轿后,由公婆健在、夫妻双方齐全的伴娘搀着走上地毡,来到院内供桌前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后,入洞房。入了洞房二人同踏接脚石上炕后,再按查定的方向坐满时辰,新郎便用称杆将新娘“盖头”挑下,二人同饮“交杯酒”,至此,夫妻关系就算正式确定了。

闹房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俗话说“新婚三日无大小”,所以不分大小辈份,亲友都可到新房捉弄新娘,由于乡俗认为不闹不喜,越闹越吉利,因此,闹房常会使新娘哭笑不迭。

坐三日新娘入洞房后,要在炕上坐三天,俗称“坐三日”。三日内吃喝不下炕,大小便要在房中无人之后,所以许多新娘为坐三日,婚前就不多吃,三日内也少吃。吃饭时用娘家带的筷子,意为从娘家到婆家后别人伺候,别人干活,自己享一辈子清福。现在一般坐一天或象征性的坐一会即可。

坐三日

梳头婚后第二天天亮前,男方的亲大爹或二爹家(也有别人请席的)为新娘子梳头,设早宴请新娘子吃饭(也有借此替喜主代请客的)以示一家人亲情和睦。

望四日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叫“望四日”,也叫“回亲”。

早饭后,新娘打扮一新,骑着牲畜(或坐小车)带上礼品和新郎一起由本家小叔子陪同回娘家(俗称“当兔子”)。到后,新郎要对着正间正北磕头礼拜。中午岳父家摆设盛宴招待,并请主要亲朋到席。如今,男女双方的客人有的在娶亲那天聚在一起喝喜酒,所以“望四日”就不那么隆重了。

望四日这天,新娘必须在日落前赶回婆家,此俗至今不变。

叫七“望四日”之后第七天,娘家爹要将女儿接回家,故曰“叫七”,俗称“搬闺女”。这天,男方要设宴招待亲家,以加强感情。

还八女儿回娘家第二天数到第八天,娘家必须把女儿送回婆家,叫“还八”陪同前去的是新媳妇的弟弟或叔伯家弟弟;中午,男方家设便宴招待来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婚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不再只选择“黄道吉日”,而选农历年底或五一、国庆、元旦、双休日等节日。20世纪60年代中期,花轿娶亲已经绝迹,人们改用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娶亲,90年代后,汽车迎亲渐兴。一些繁俗随之去掉,“叫七”、“还八”等习俗淡化。但,农历结婚人们仍喜欢双日;相亲、订亲、“抬嫁妆”、新郎“谢亲”、新娘拜公婆、喝交杯酒、吃宽心面、闹房、望四日等习俗沿袭至今。

现在,新娘接回后,多在宾馆或饭店举行婚礼,亲友送礼祝贺,贺礼除装饰品、实用品外多为“喜钱”。中午设宴招待亲朋,少则数桌,多则数十桌。席间,新郎新娘向客人一一敬酒,客人以吉言祝贺。

近年来,许多青年人选择旅行结婚,到一些旅游景点、文明城市度蜜月。不少新婚夫妇结婚那天,着礼服,披婚纱,徜徉在沙滩上、草坪上照相,录像。尤其是5月到10月,每逢“吉日”许多新人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已成为一景,为婚俗增添了新的特色。

二、特殊婚俗

招赘婚俗称“倒插门”,或称“招养老女婿”,是一种男到女家从妻居的婚姻形式。招婚的婚礼与一般的婚礼基本相同,只是在女家举办。旧时,入赘者多受歧视,不仅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比较低狭,而且还要从妻改换姓氏。直到三代之后才能复姓归宗。因此,入赘者多为家中多子无力娶妻人家的儿子。或者迫于形势,不得不入赘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婚姻法》的推行,招赘观念逐步改变,上门女婿同所有家庭成员享有同等待遇。

改嫁指寡妇或离婚妇女再嫁,旧时,妇女改嫁受歧视和阻挠;改嫁要在天未亮之前到婆家;虽有宴席但不隆重;没有“坐三日”、“望四日”、“叫七”、“还八”等礼俗;三天之内不到别的新媳妇家,以免冲了喜等等。20世纪50年代后,改嫁已属正常的婚姻关系,并受到法律保护。

阴婚俗称“阴亲”、“结鬼亲”,撮合冥婚者称为“鬼媒人”,是一种为死人缔结婚事的婚嫁形式。没结婚的男青年死后,不能过继儿子,因而也就无人继承财产,无人奉祀灵位,就请“鬼媒人”,寻一新近亡故的未婚女子结为鬼亲,冥婚也需双方家长议定,有一定的婚姻形式,正式结为姻亲。举行婚礼时,男方用轿和棺去女方家迁女尸,抬牌位,由男方家晚辈儿童抱牌位举行婚礼,然后将女棺合葬于男墓内。有的婚礼在墓地举行。结为冥婚后,双方来往如同正常婚姻。20世纪50年代后,此俗基本绝迹,80年代后,渐有恢复。

娃娃亲、指腹为婚娃娃婚即在孩子幼小时,双方家长便定下亲事,待长大后再举行婚礼。指腹为婚即两家妇女同时怀孕,孩子还没出生,便由父母做主预定下婚事,如果都生男孩,便结为干兄弟,若为女孩,结为干姊妹。娃娃亲和指腹为婚,一经确定,不能悔婚,故造成许多悲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已绝迹。

童养媳实际是一种买卖婚姻。贫家幼女,父母无力抚养,常以有限的粮钱为代价,将其送往婆家,待长大后圆房成婚。童养媳在家中地位低下,家务活繁重,草草成婚。此俗早已绝迹。

换亲是将两家的子女互换给对方做儿媳或女婿。换亲多由父母作主。两家子女很难个个满意。因此,往往造成家庭不幸和婚姻悲剧。20世纪50年代后,此俗已绝迹。

禁忌婚礼忌甲子年,认为甲子年是寡妇年,所以甲子年结婚要死丈夫的。一年两个立春日也忌结婚,据说“一年两个春,死了丈夫断了根”。要忌属,如龙虎相斗,鸡狗不合,羊与羊抵角等,双方属相最好是相生的,相克则不能缔结良缘。结婚时,新娘迎进门,怀孕和服孝的妇女不能参加,怀孕妇女坐新婚夫妇的床不吉利,双身“不能压炕”,“白虎”(戴孝者)不能拦门,新娘花轿不能碰青龙(石头类磨碾),如碰着则用红布盖着,不能碰上出殡上坟。男女双方喜家不吃喜亲的饺子;产妇不能看新媳妇。人们送礼忌送梨、钟等物,因为梨音同“离”不吉利,送钟音同“送终”,忌单喜双,忌白喜红。婚礼上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散伙”、“好不到头”、“断子绝孙”等。

第二节生育

一、得喜

崂山地区视生儿育女是家中一喜,故称怀孕为“得喜”,又称“有喜了”、“有身子了”等。得喜之后,一般家庭都强调孕妇的保养,想吃的尽量让她吃到。

得喜其间,民间还有根据孕妇的行为来预测胎儿的性别和贵贱的习俗。孕妇喜欢吃酸,预兆生男孩;喜欢吃辣,预兆生女孩,谓之“酸儿辣女”。孕妇过门槛时,经常先迈左腿者生男孩,先迈右腿者生女孩,谓只“男左女右”。胎动强烈而又频繁者生男孩,否则生女孩。人们往往根据这些征兆来作产前准备,缝制小儿衣帽,制作添喜的标识等。

二、添喜

崂山地区婴儿降生,俗称“添喜”。根据婴儿性别,又有大喜和小喜之分,生男谓之大喜,生女谓之小喜。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了。

旧时,农村孕妇添喜,多在自己家中请产婆接生。产婆俗称“接生婆”、“接生员”,多是以助产为职业的老妇,有的产婆类似巫婆,遇到难产时,往往念咒作法、求神拜佛。产妇分娩时,产房内不能有闲杂等,男性、儿童、寡妇和没出嫁的姑娘是绝对不许在场的。降生的婴儿,一般要用剪刀剪断脐带,胎盘找个僻静地方埋掉,不能让狗吃掉。

20世纪70年代,农村仍有在家请接生员接生的。至80年代,农村取消接生员由各镇的卫生院统一负责。现在人们为更安全往往到市级大医院生产。

三、报喜

婴儿降生后,女婿要用红包袱包上红皮鸡蛋(双数)到岳父家报喜。岳父家要烙12个8到12斤的饼,煮几百个红皮鸡蛋和10斤红糖,让女婿带回家给闺女“坐月子”。

喜主还要向邻居送饼一块、鸡蛋4至8个、实为报喜。

四、送汤米

亲朋好友接到喜讯后,立即“送汤米”。汤米有红布、衣裳、尿布、被子、鸡蛋、点心等,此俗至今沿袭,而且送的东西更加丰富,如床、衣服、营养品、鸽子、甲鱼等。

五、过三日

孩子生下第三天,家中要设宴请人吃面条,叫“过三日”。除亲友外特别要请接生婆为孩子洗身,穿上新衣袜,让赴席亲友看。“三日”还要为孩子“铰头”,铰头时让孩子拿一棵葱,或将桃枝绑上一个铜线,,还要给孩子做一个“面圈”。铰头只用剪刀在孩子额前象征性的铰几下即可。至今还兴“三日铰头”,但不再用桃枝等了。现在还有不少人在医院接生要住一周左右,所以又有过“五日”、“七日”之风。

给孩子命名也是过三日的一项内容。乳名多是由祖父母或父母提前起好,这天向亲友宣布。

乳名和学名给孩子起名,崂山地区一是注意讳避,如辈分的字长辈已用了,晚辈起名时要避开,不再用这个字排辈,二是不论乳名还是学名所用的字都不要和家人及亲戚姓名所用字相同。三是起名字各有特色,有的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如男孩常用贵、富、顺、财、龙等吉祥字;怕孩子夭折叫“狗剩”,意为狗都不顾吃了,便可长大成人;连生几个女孩,希望有个男孩,起名“招弟”、“盼弟”等。有的带时代特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援朝、建社、文革、卫东等。有的用出生时长辈的年龄(男孩)如六十、七十等。有的用出生地点如“坡”、“湾”、“林”等。女孩有的用花卉命名如秋菊、桂花、冬梅等,有的用芙、草、花、点、红、娟等字。

现在人们对起名更加重视。有的到起名公司找专人起名;有的为方便办理身份证只起一个名。有的只用一个字,如“陈刚”、“刘虹”等。

六、请满月

孩子满月,产妇的娘家要接婴儿母子去住几天,叫“请满月”,也称“搬满月”(也有不足月的)。一般是婴儿的姥姥去接,亲家要设宴接待、送行。往回走时,姥姥家也要做一“面圈”带回。

过了满月,产妇就要结束坐月子时多禁忌的特殊日子,回到正常生活中去。

七、过百岁

新生的孩子一百天时(实为第九十九天),亲朋好友要带上肉、鱼、点心、馒头和花布或衣、帽、鞋、袜来给婴儿“过百岁”。长命锁(表示对婴儿满月的祝贺)

抓周

宴席上要把身穿新衣、佩戴长命锁、手镯、脚镯的婴儿让客人夸奖一番。还有人这天考验孩子有何出息,如果孩子拿书,说明长大是秀才、状元料;如果喜欢钱,预示长大做买卖;如果哭着要下地,说明将来下庄稼地。虽无任何道理,可至今还有人这样做。

宴席上人们要吃面条,祝愿孩子长命。

长命锁用银质打造,上有“长命富贵”、“长命百岁”等吉祥语。

现在,人们常为孩子留下“百岁照”,还有的用摄像机录下喜庆全过程,以作永久的保存。

八、过生日

新生儿头三个生日,一般在她姥姥家过。传说姥姥家是孩子的根,连过三个生日后,孩子的根扎得深了,身子长壮了,便会长命百岁。此俗延续至今,现在,过生日常是孩子双方的亲人们聚到酒店一起祝贺,场面更加热闹,所以人们不但要给孩子照生日相片,有的还将喜庆宴席拍摄下来,和过百岁照片一起形成系统资料。

九、认干爹

为了使新生孩子好养,好多人家都为孩子找个“干爹”,意为压着好养,又称“认干亲”。干爹多为“王”、“刘”两姓,取谐音“旺”、“留”之意。

崂山地区一般是在孩子生日这天,由孩子亲爹带着馒头、点心等礼品和写好的帖子,领着儿子到干爹家认亲。孩子叫了“爹、娘”后,对着正北给干爹干妈行大礼。干爹便将“锁子”挂在孩子胸前,双方大人交换帖子后入席喝认亲酒。

认干爹之后,要在干爹家连过三个生日,之后,每年正月初三要去拜年。干爹、干妈要参加干儿子的婚礼,干爹干妈病故时,干儿子也要为其送葬、尽孝、上坟。

现在认干爹的人渐少。有人说“干亲一年,比蜜还甜;干亲三年,比水还淡”,或说“干亲用水淋,不淋断了根”。即说干亲关系不牢固。

禁忌妇女怀孕后不能吃驴肉、狗肉、兔子肉,说吃了驴肉生下的孩子驴性,吃了狗肉爱咬妈妈的奶头,吃了兔子肉孩子长三瓣嘴。孕妇不能参加别人的婚礼,说新娘见到双身人一辈子生活不顺利;也不能参加葬礼,说葬事是凶事,“凶冲喜”对胎儿不利。孕妇不能在娘家分娩,如实在躲不过则到场院屋屋或闲屋声。婴儿不能在炕上降生,要在地上铺上谷草,生在草上,叫“落草”,说生在炕上会冲了炕神。产妇分娩后三日内不能下床,不出满月不能随便外出走动。现在,有些禁忌(如不在床上生)早已革除,但有些禁忌,人们还在自觉遵守着。

第三节寿礼

一、寿诞

俗称“生日”。人到五十岁以上过生日叫“寿日”(50岁以前叫(“过生日”)。六十岁以上过生日叫“大寿”,八十岁以上过生日叫“高寿”。

二、上寿

庆寿

上寿有许多讲究,如今仍受人重视,如活到100岁,只能说“祝老人家99岁大寿”,因为“百年”是人寿的根限。百年之后,意味着人已死去。还有的老人在73或84岁庆寿时候,愿少说或多说一岁,因为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这实际上与孔孟二圣有关,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人们认为这两个关口连圣人都无法躲过,何况平民百姓。

旧时人们上寿除已嫁的闺女给老人买新衣(或衣料)外,主要是全家聚集在一起以改善生活的方式庆贺。酒宴上要吃寿糕、吃寿面、喝庆寿酒,菜要双数,话要吉利。此俗至现在一般人家还是这样过,也有的人家在饭店、酒楼设宴,一家团聚,举杯共祝。席间晚辈献歌祝寿,宴后拍“全家福”照片,留作纪念,还有的将祝寿的整个过程摄下像来,以作纪念。

面条生日必吃面条是崂山地区通行的风俗,生日当天吃面条俗称“寿面”、“长寿面”。面条拉得长、扯不断,且形状瘦长,谐音“寿长”,象征着福寿绵长、健康长命。

寿桃寿桃是必不可少的寿诞贺礼,如无鲜桃,可用面粉做成桃形馒头代替。以桃为象征长寿之物的说法很早就有,汉代东方朔的《神异经》已有食桃树果实可令人益寿之说,《汉武帝内传》中也记载西王母曾送给汉武帝三千年一结果的仙桃,而西王母做寿设蟠桃会招待群仙的传说更是广泛流传于崂山民间。所以民间将桃视为可以增寿的仙品,寿诞之时,晚辈要向老人奉献寿桃,以祝福老人长寿。由于鲜桃并非一年四季均可获得,人们便发明了面粉制作的人工寿桃,即把面捏成桃子形状,包入豆沙、枣泥等馅,顶部点染红色,蒸熟即成。面制寿桃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用以贺礼颇增喜庆气氛。现在做寿桃的风俗已淡化。

寿酒“酒”与“久”谐音,送寿酒含有祝人长寿之意。寿酒既可指为祝寿所送之礼酒,又是寿筵中饮用酒的统称。庆寿时必将寿酒先敬寿翁,然后宾客共饮。

寿糕传统生日贺礼之一的寿糕是一种点心,也称“长寿糕”,因其谐音“寿高”寓意长寿,且味道松软香矩,最宜老人食用,故而成为深受喜爱的寿诞食品。

生日蛋糕近二十年来,吃生日蛋糕庆贺生日的习俗在崂山普遍流行。最初为奶油蛋糕,现在多为鲜奶蛋糕,用精细面粉烤制成贺形底座,上面覆盖一层固体鲜奶,并用彩色鲜奶、巧克力、果酱等点缀出各种图案和花纹,给老人的多是仙鹤、松柏等,再用果酱写上祝贺吉语。大盒生日蛋糕多是生日当天到蛋糕店订做,二三十分钟即可做成。现在过生日送生日蛋糕已成为定俗。伴随吃生日蛋糕,相应产生了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等一系列习俗。

三、做寿衣

人死后需换穿的衣裳,俗称“老衣”或“送老衣裳”,在老人生前就做好的美其名曰“寿衣”,寓意健康长寿。寿衣包括衣裤、鞋袜、帽子,鞋、帽也称为“寿鞋”、“寿帽”。旧时,一般过了50或60寿辰,就开始准备布料,但须待年过70才可缝制,凡是70岁以前亡故的,寿衣均为临时赶制。做好的寿衣放在衣柜里,留待死时穿用。现在一般是寿终前或寿终时赶做。

寿衣的衣料、数量、样式,不尽相同。旧时,只有个别贫寒之家在人死后临时措置寿衣,草草了事,仅求蔽体而已,多数人家都是提前备办,普通家庭用一般的布帛,有钱有势者多做锦衣绸服。传统习俗,无论亡故于什么季节,都要以棉衣为主,表示“以棉(眠)为安”。兼用棉、绢的,取“绵绵”和“眷眷”之意。衣料忌用皮制品、毛织品,否则死者在阴间被误认为兽类,下辈子不能托生为人。忌用缎子,因谐音“断子“,会断子绝孙,触犯家庭大忌。

寿衣布料的颜色,男性的里面多是天蓝色,因为天空为蓝色,希望死后能着蓝色衣服升入天堂成仙;外面多是杏黄色,所以过去老人都特别忌讳家中有人穿杏黄色的衣服。女性寿衣则以青蓝、古铜、豆绿等颜色为主。寿衣忌用黑色,因为黑色代表地狱。

寿衣的套数也有讲究,一般只作单数,忌讳双数。衣裤至少要有三套,即内衣、中衣、外服,多者可达五套、七套。多数为“五领三腰”,即上衣五件、下衣裤(女或有裤)三件,富裕之家多求华美,家贫者以假领、假腰代之,配足其数。全部衣着用新布制作。少数家贫者或用死者生前的旧衣。寿衣的样式男女有别。男性寿衣,上身为棉袄外衣、夹袄内衣,经济宽裕的可做棉袍、外套马褂;下身为棉裤,另有裤头、衬裤;帽子为棉帽,多数是西瓜皮形的六页瓦单帽,顶部用线缩口;脚穿白棉袜、浅口鞋,系蓝色鞋带,鞋底绣有云彩,叫“登彩云”,表示乘云上天。女性寿衣,除了棉袄带大襟外,其余与男性的相同。

四、做寿材

寿材,指在使用者逝世之前就打制好的棺材,也称“寿棺”、“寿器”、“喜棺”。过去,普通人家待长辈一过寿龄,便为其打制寿材,以备死后使用。唐宋之后制作寿材在民间极为普遍,只要家中有老人,几乎没有不预做的。20世纪50年代前,无论日子多么艰难,只要不沦为乞丐,人们总要早早积攒下足够的钱准备寿材。民间有的把棺材视为吉祥物,把寿棺看作“长寿棺”,认为给老人预做寿材可使之健康长寿、长命百岁。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老人没有了后顾之忧,精神愉快,身体自然也就健康。还有的认为“一咒十年旺”,老人重病久治不愈时,做喜棺冲一冲病就会好。提前备好棺材对子女也有好处,一旦老人去世,应付繁琐的丧葬仪式也是十分辛苦,棺材提前做好就可少些麻烦,省心省力。无儿送终之人,更是早早为自己做好棺材。

寿材木料的质量,依家庭贫富情况而定。富者全棺均用上等木料做成,一般人家多用杂木,贫苦人家只能是柳木薄材。寿材木料以柏木、桐木最佳,结实耐沤,经久不烂,可长久保护尸体。楸、樟、椿、红松、黄花松次之。杨木、柳木最次,不到十年就会沤烂。寿材忌用槐木、榆木。

寿材的样式,基本是长方体,2米多长,两头大小不等,前宽后窄、前高后低,大头宽16尺左右,小头宽12尺左右,高约1米,有圆头和方头两种。棺木的规格,按木板的厚薄,又有不同。

做寿材也多选取黄道吉日。最后一道工序叫“上底”,即棺材插起四帮后,需将棺材底口朝上,把棺底用钉钉牢,然后再翻过来,叫“翻棺”。翻棺时,主家必要犒赏工匠。棺木的油漆也相当讲究,多是漆黑色或枣红色,有的在漆里调入粗细瓷粉,连漆数遍,乌黑锃亮。

打制好的寿材存放于厢房,往往于棺材前头挂一红布条,以示为“喜棺”,以后每年用桐油刷一遍,有的老人每年亲自为自己的棺木上漆。老人不仅自己欣赏寿材,还经常展示给来访的至亲好友、街坊邻居,表面是让其评定寿材的优劣,实际是借些炫耀子孙的孝顺、生活的美满。放置的寿材,最忌敲打棺盖,民间认为敲棺盖会惊动判官小鬼来此摄走老人的灵魂,老人就会死去。所以不想活下去的老人往往自己去敲打棺材盖,儿孙则竭力保护不让敲打。

五、修寿坟

寿坟,也称“喜墓”,指在人亡故前修建的墓穴。修建寿坟的目的,一方面是以此表示对寿坟主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另一方面崂山民间讲究安身立命之所,生前要盖几间房屋,修一座院落,死后要装一口棺材,置一片坟地,如能生前就看到自己死生的安身之地,就心满意足了。修建寿坟花费较大,民间多是家底实者于60岁左右时营建,某些没有子嗣的人则在自己40岁或50岁就做起准备。

修造寿坟,最重要的是挑选墓地,坟墓被视为死者居住的房屋,也称“阴宅”,迷信认为墓地风水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家运及子孙后代的命运,所认富家必请阴阳先生勘选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葬身之地,而且还要苦心经营墓地和墓室。

墓穴一般为帮砌和窑碹两种形式。帮砌墓穴最为普通,人称“金井子”,呈长方形,全部用砖砌成,入葬后用砖发券掩埋;窑碹有大小两头,较为少见。墓穴长宽都要大于棺材两三尺,留出放棺的空间。寿坟的规格,有“三个三”的,即大头宽二尺三寸(此尺为木凿尺,一尺相当于54厘米),深二尺三寸,总长五尺三寸;有“三个五”的,即大头宽二尺五寸、深二尺五寸、总长五尺五寸。均用砖、石垒砌成拱形,底部平铺一层石灰,一头留门以备日后进棺。寿坟修好后,里面放入石头,石头上写“石烂人来”,坟丘的土埋成平顶,表时这是寿坟。有的还在墓穴底部放置一盆清水,水里放两条活鲤鱼,然后用花砖砌好,以此来看后世的鱼龙变化。

坟墓的建筑用料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发旋式砖坟,即用砖砌槽,坟顶用砖砌发旋,是最为普通的样式。一种称坡石坟,又叫石匣坟,全部用石头砌成,下棺后用石板盖住,这种坟式在山区最为普遍。

第四节丧葬

丧礼,也称“葬礼”,是将死者殓、殡、奠、葬的礼节,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

土葬曾是崂山地区普遍流行的形式,礼仪复杂、繁琐,要经过更衣、扯桥、挂白幡、报庙、盛殓、送盘缠、吊唁、出殡、下葬、圆坟、“烧七”、过周年等多道程序。每道程序又很复杂,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报庙、送盘缠等俗废止,70年代后期,实行火化再无盛殓一俗。但其它丧俗又开始恢复。

一、正常丧葬

更衣病人咽气之前,要先沐浴更衣,事实上是给死者进行一次化装整容。死者为男性,通常由儿子来料理;死者为女性,则由女儿来料理。主要是擦洗脸面、手、脚,修剪指甲、梳头等。更衣是将事先准备好的寿衣、寿鞋、寿袜、寿帽穿戴在身。此时,所有子女都要围在眼前(儿女都在场称为“儿女双全”、“有福气”),但不许哭,只是呼唤着病人的称谓,称作“叫魂”。

扯桥病人在咽气后,要在正间架起临时灵床(东西向),从死者炕边扯起整匹白布(布的长短按子女的多少而定,但最少不得少于24尺),一直扯到灵床边,即叫“扯桥”(为死者搭起通向阴间的桥),然后将死者头朝东抬起,擦着布桥放到灵床上(红布枕头内放五种粮食和麸批),用黄裱纸盖住死者脸,并严禁狗、猫从灵前走过(狗猫身上带电,能使死者突然坐起,俗称“起尸”)。

王哥庄街道有烧倒头马之俗,即将死者放上灵床后,其长子面朝南天,跪在死者前,手持柳枝边敲边喊“一刨金,二刨银,三刨刨到南天门”。之后,来到街口将纸马烧掉,名曰烧“倒头马”。

设祭桌在灵床前摆一矮桌,上面放着死者的牌位(牌位用白纸做成约高8寸,宽2寸);摆上三盘三碟,三盘供品为整条生鱼、三寸见方生肉、整个去毛的鸡(或煎蛋一个),三碟中有小米、点心、糖;还有香炉火、烧纸、酒(或水)及“待盒”(烧纸用,纸灰出殡前放入棺内)。设好祭桌后,死者子孙开始轮流守灵,点一炷香,就要烧纸、奠酒、叩头、直到出殡。

挂白幡幡的裁法是:一整张大纸横裁成6幅,一岁一幅(27岁以下人去世不挂幡),一幅再裁3节(王哥庄街道若死者为女性则裁成4节)。

做幡时,必须用整张纸,如果死者年龄为单数,就要把其中一张大纸裁成5幅或7幅。裁完后,上压下贴成一起,用麻匹将一头扎紧后,挂在一长杆上,最下面挂一秤砣(防风刮散)和红布袋(内装麦子、芝麻、高粱、玉米、豆子等)在自家的天井里高高地竖起,以示家中遭丧,无关外人莫入。(出殡时,由死者长孙,擎着白幡走在灵柩前头,叫“人领幡”,下葬时,将幡取下,放入棺材一同埋葬,红布袋留在家中,圆坟时就将布袋中五谷撒入坟顶)。挂幡时,还要将丧主家大门各贴一尺见方白纸一张。

报倒头庙人死之后,从当天起报庙三天,一天三次。

报庙前,将“扯桥”的布剪成12尺(或6尺不等)一块(不够可另买)。女的将白布缝成拱形,顶在头上,俗称“顶箍箍”,余下部分束在腰间;男的身穿白色衣鞋,头戴白帽,将布束在腰间,俗称“束大包”;亲友们则身穿白衣、鞋挂白布(孙子还要戴白帽)。

报庙时,由长辈捧着放有死者牌位、纸、香、茶壶的小木盘子走在前面,家人则按男性在前(长子在最前)、女性在后的顺序跟在后面(旧时,王哥庄街道报第一遍庙不论什么天气都是赤脚以示孝心,后改为穿袜子,现都穿鞋了),亲生儿子手持擀面杖(只用于报倒头庙,此后报庙拄柳木棍),边走边哭边喊死者的称呼,俗称“叫路”。此时,还要由一人用丧主家的水桶和担杖顺路从井中打上清水(放上米、面),提前来到土地庙前,等报庙的人全部跪下后,将水全部倒在庙前,然后再挑一担清水倒入丧主的缸中,俗称“挑浆水”。丧主家吃水出殡前一直由专人挑,以表尽孝。

长辈在庙前烧香、烧纸、烧倒头褡子、祭酒后,领长子念“叫路词”:“爹(娘)×年×月×日,倒头望故,上西方,过金桥,走明路,苦处使钱,甜处安身”。长子念一句,用面杖捣一下地,念完后,亲友一齐叩头作揖。完后,再从原路返回,将牌位放回原处。

盛殓

王哥庄街道将盛殓后的第一次报庙称为“信魂”,信魂的程序和报庙一样,只是去时不哭,往回走时哭。

事先要准备好包袱、褡子,买好轿、纸马、马童(女的有牛)、纸童男、童女(死者为女性,一般由其娘家购买)。童男童女买回来要由专人在其各部位开光,边念开光词,边用针刺其部位。开光词如下:

开眼光,开眼光,开开眼光看四方;

开口光,开口光,开开口光吃四方;

开耳光,开耳光,开开耳光听四方;

开鼻光,开鼻光,开开鼻光闻四方;

开手光,开手光,开开手光拿四方;

开脚光,开脚光,开开脚光走四方;

开心光,开心光,开开心光想四方;

开脑光,开脑光,开开脑光记四方;

开腚光,开腚光,开开腚光屙四方;

开脐光,开脐光,开开脐光尿四方。

开光后,再为童男童女起名,一般为“金童”、“玉女”,将写有名字的纸条贴其背上后,放至棺材东西两头,做为阴间的佣人。还要写好马童词和马童褡子,将词贴在马童胸前,褡子放在马童肩上。送盘缠时,仍由长辈端着放有灵位、香、纸、供品的木盘走在前面(挑浆水者前去),在土地庙前将马四周画上一个圆圈,将马、马童、牌位一起烧掉,子女亲友则喊着“爹(或娘、哥、嫂)上您的马啊”,12岁以下的男性子孙则将细罗扣在眼睛上,向西南方向隔火张望(传说能看见死者灵魂骑马急奔而去)。回家后另写牌位供着。

王哥庄送盘缠更加复杂:去前,要将亡者牌位放入纸轿中,由儿女抬着,将“包袱”用红线串起挂在纸马脖子上。走到土地庙前,请出轿中牌位和供品一起摆到椅子上,死者长子再将亡魂(一块贴有三角形纸的棍)放在庙前。若是死者为女性,则由娘家出一人作代表,三拜九叩吃茶饯(俗称“茶山”)后,其它客人再逐一磕头。若为男性,可找外姓人(也可找本姓人)吃茶饯。完毕后再将牌位、魂放入轿中,一起烧掉,(烧前将马腿上的麻绳绞断),亲人磕头后方可回家。

吊孝一般从盛殓之后开始,亲族邻里往往结伴前来,平辈鞠躬,晚辈跪拜,尔后痛哭一场,死者亲属在一旁陪哭,最后跪拜亲友,谓之“谢孝”。

出殡

出殡旧时,崂山地区为死者出殡的日子为死后的第三天(为三日殡)、五天(为五日殡)或七天(为七日殡)不等。家境贫困的人家,一般采用“三日殡”(夜里12点以前咽的气,也算一天);家境富裕的人家、亲友多、事务杂,则采用“五日殡”或七日殡(冬天,尸体不宜腐烂可采用七日殡)。出殡的程序大致可分为:

开夼。开夼是指死者生前未做寿坟,由死者的长子带领工匠到指定的老茔,选择地点,开掘土坑,为死者做坟。开夼时死者的长子要在日出之前,身穿孝服,手捧木盘(盘中放上死者的牌位、香、纸、茶壶),来到坟地上,放下牌位,烧香、烧纸钱、奠酒、叩头、作揖。然后,手握镢棒,在选中的坟地上,一边刨着土,一边口中念着“开夼词”:“一镢金,二镢银,三镢刨开俺爹(娘)的‘门’”。只能刨三镢,不能多刨,也不能少刨(少刨了不够数,多刨了象征着家中要接着死人)。刨完三镢后,将镢转交给开夼做坟的工匠,由他们根据指定尺寸、方向将土坑在日出前掘好,并在中午饭之前将坟做完,由丧主家派亲属中的老年人守候在坟边,直到死者出殡入土(提前做好寿坟的老人,也要在日出前将坟上的土石掘开打扫净坟内的土或水,派人看坟)。

在做完开夼的程序后,长子便手端盘子上的牌位,带领陪同的亲友回家,仍然把死者的牌位放回供桌上摆好,并要烧香纸礼拜。

砌坟的料以砖、石为主。有钱的人家以整齐的石料为主,钱少的人家则以砖为主,没钱的人家大多以乱石砌成。砌坟时,坟的四角,每角坟基下要放上一个铜钱垫基,以示房基(坟是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住的房屋)安在钱堆上,有用不尽的钱财,享不尽的富贵荣华。

雇佣出殡的丧差。丧葬差,是指旧时农村专门做丧葬生意的专业户。他们不但有完备的出殡用的“花罩”,抬棺木用的“罩衣”,专门抬棺的壮年小伙,而且还有出殡用来奏哀乐的乐班子,指挥出殡礼仪的司仪,出殡时的一切仪式由他统一指挥。

校旌。旌是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时的“户口簿”或“身份证”,无论死者的家庭穷富,都要在死者出殡之前找人写好。

“旌”是为死者用6尺或8尺红布(按棺材的长短而定),用金粉加白酒调合成墨汁状的金汤,用毛笔(或扁头笔)扁体字竖写的标有死者姓名、职务(或身份)、年龄的灵旗,出殡时,竖掛在“旌罩楼”正中(一种类似二人抬的带顶棚围有围布的滑杆),由前后二人抬着把手(男性青年),走在灵柩的前头,为死者开路,一直抬到死者的坟边。当死者的棺材下葬到坟穴后,又由专人将“旌”从旌罩楼中取下,平铺在坟穴中死者的棺材上,随棺埋入坟中。

“旌”的写法有以下五种:

其一:28岁至35岁的死者为“少亡旌”。

男性为:中华茂才×公××得年三十又五岁之柩(旌)。

女性为:中华淑媛×氏××得年三十三岁之柩(旌)。

其二:36岁至50岁的死者

男性为:旌表×公××享年四十又九岁之柩

女性为:旌表×氏元配(或继配)××享年四十六岁之柩

其三:51岁至70岁死者

男性为:中华硕德××公××享寿六十六岁之旌

女性为:中华(或写旌表)阃范×氏元配(或继配)××六十五岁之柩(旌)。

其四:71岁以上的死者

男性为:中华硕德×公××高寿八十又八岁之柩(旌)

女性为:中华硕德阃范×氏元配(或继配)××高寿九十又九之柩(旌)

其五:有职务或职称的人写职务或职称,不写“硕德”、“茂才“。如:

男性:中华民国××市市长(区、县、乡长)张公玉真高寿九十又八之柩(旌)

女性:中华民国××区妇女主任刘氏淑贞八十又五岁之柩。

旌开头写“中华”就不用写“旌表”二字,开头写“旌表”就不用再写“中华”二字;结尾用“之柩”二字,就不用写“之旌”。

另:“旌”的字数为男单女双。如果男性的字数为双数时,应在当中加上一字改为单数。例如:在岁数上加六十“又”六岁。如果女性的字数为单数时,也应在其中加上一个字,使其成为双数。

出殡路上

牵棺出家门后,预先找好“扛簆斗”的老人,在棺材边一边走,一边慢悠悠地从簆斗中拿出提前印好的纸钱朝路上撒。意思是拿出买路钱,穷神恶鬼不阻拦,让死者的灵魂顺利而去。扛簆斗的老人,要将簆斗里的钱一直撒到坟地才能撒完。

下葬

抬豆腐(意为:“都富”)。出殡的同时,在家中料理丧事的人就将门口放上两把斧,再将一铜盆放在纸灰上,里面盛上水,放硬币,再做好用豆腐丁、大黄米、小米等做好厚稠稀饭。参加送葬的人,每人都要进屋喝上几口或几碗。意思是:死去的人没福,让活着的人,代代都享福。儿女回来用水洗脸,捞一个硬币。将铜钱藏进自己的衣箱中(意思为财源茂盛,日子发达)。之后,端起铜盆看下边灰成什么形,还有的人家的儿子在出完殡后立即奔跑回家抢放在门口的斧,意为“抢福”。

重设灵堂死者的遗体埋葬后,子女及其主要亲友(死者的亲兄妹、妻子、儿女及儿媳妇、孙子等)仍然聚集在死者家中。在正间摆上一桌子,摆上死者的牌位,牌位前,重摆供养(三盘三碟和用五个圆形馒头按“三一一”的层次摞起)供养前正中设香炉,左边摆放打印化开的纸钱,右边摆上装有酒或茶的祭壶,不停地一炷接一炷地对着牌位烧香、烧纸、奠酒(茶)、叩头作揖;夜里要点燃油灯,全家人为其守灵、哭灵,并要趁机写“圆坟”用的褡子、包袱、一直守到死者殡后的第二天早晨饭后“圆坟”为止。

圆坟是死者埋葬后的第一次“上坟祭奠”,还要将死者的坟堆用土堆高。“圆坟”时,子女亲友们要带上锨、镢和为死者写好的包袱(死者是女性用包袱)、褡子、打印化好的纸钱、胡黍种、苞米种子和一撮胡稭。然后,由长子手端死者的牌位、香、纸、酒壶、供养等祭品,带领来到死者的坟前,将供养放在坟前供桌石上,将褡子、纸钱、牌位放在坟前堆起。这时,死者的长子站在死者的坟前,一边用脚跺着死者的坟上土,一边说:“一脚金,两脚银三脚跺开爹(娘)的门”(坟是死者的屋,坟前头就是死者新屋的门)。跺完后,众亲友点火烧褡子、纸钱,女性要趴在坟的四周一边哭泣,一边念叨着“爹(或娘),出来拿您的钱”。长子要在此时将五谷种子撒在死者的坟顶上,并把带来的一撮胡稭(十根左右)插在坟顶的土中,连同五谷种子埋住。如果坟中埋的是夫妻两人的遗骨,或再没比他(她)们更老的长辈了,则要把坟堆成尖顶。如果夫妻仍有一方健在,或还有他(她)们的长辈健在,那么,坟头只能埋成平顶,以示对活着的长辈的尊重。纸钱烧完,坟头上垫好修圆后,便由长子在坟前执壶奠酒(茶),带领众亲友为死者叩头、作揖礼拜。然后,众亲友各自回自己家中去,丧事才算结束。

戴孝死者“圆坟”后,子女虽然不再穿白衣、白裤,戴白帽子了,但仍要戴孝三年。戴孝时,帽子顶上要订一块圆形的碗口大的白布,衣领、衣边、衣袖和裤角上要沿一道白布边,鞋子表面要缝上一方白布,家中的女性三年以内不得穿红衣花衣,过年时三年不贴红纸对联和过门钱(又叫“门彩”),三年以内正月里不得走亲访友,亲生儿子在死者死后一百天以内不能剪头理发,以示孝心。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又以带黑纱悼念亡者。20世纪90年代后,戴黑纱也逐渐淡化。

烧七、烧周年从死者去世之日起,每七天就要举行焚香烧纸祭礼,此俗谓之“烧七”。一般过三七、五七、七七,其中“五七”最重要,俗称“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人死一年,谓之周年,民间特别重视三周年。墓祭仪式与“五七”基本相同。

每个死者的悼念日的头天下午晚饭前,死者的长子都要写好死者的牌位,用小木盘子端着死者的牌位和祭奠用的供品,带领众弟弟们到死者的坟前去“请灵”。回家后,将牌位放在正间正北墙下的供桌上,牌位前正中摆三盘三碟,三盘三碟前正中放香炉,香炉两边各放打印化开的纸钱和装满酒(茶)的祭壶,桌边点亮油灯。从“请灵”进家众子女要整夜守灵不睡,众儿子要轮流烧香、烧纸、奠酒(茶)叩头礼拜;女性要在晚饭前、早饭前“哭灵”,以示怀念。男性在夜里除烧香、烧纸、礼拜外,还要裁糊若干纸钱,写若干褡子,以便第二天上坟时火化。如果是死者“过百日”或是过“周年”,除了烧褡子、纸钱外,还要找专人扎纸做的“箱”、“柜”、“摇钱树”、“金山”、“银山”等祭品拿到坟前去烧,使死者在另一世界里有用不完的钱财,享不尽的荣华。现在人们还将纸制成的电视、冰箱等用具放到坟前烧掉以尽孝心。

死者过完三周年后,平日就不再搞悼念活动了,只在清明节、十月一、过年、正月十五日(送灯)去上坟礼拜。

竖碑死者过了三周年后,子女们便可在清明节那天为死者竖碑(父母双亡才能竖碑,如果父母有一方仍健在,则不能竖碑)。

碑文的写法是(竖排):

正中大字顶头:

故父

母王公,中玉配孝氏合葬墓

中华(公元)年清明子立民、孙志德、重孙名理立。

竖碑是子女为死去的父母做的最后一件大事。首先要请写毛笔字好的人题写碑文,然后请手艺高明的石匠,取好的石料,细加工,按要求的碑型和尺寸打磨成。最后,将碑文照原样凿在石碑的正面(个别有功名的人,要在石碑的后面,刻上死者一生的功名介绍)。

石碑的式样大小各有不同,形状各异,有齐头碑,有半圆顶碑,有方形碑,有长方形碑。碑的底座也各有不同,有长方形立体座等,碑顶有雕成龟形的,有雕成龙头形的碑帽,有雕成道士帽碑顶的。但,大多数的碑是平的、碑顶不雕图案的、碑座和供桌是长方形立体的,供桌前正中立有石香炉。

碑立好后,子女亲友要在碑前烧香、烧纸钱、奠酒(茶)、叩头、作揖礼拜。

二、重丧日丧葬

“重丧日”是指在死者去世的同一天,本村里又死了人,迷信说这是一大忌:注定遭丧的人家还要接连死人。为了推破这凶日,死者家属要用木板或用胡黍稭扎一口长1尺5寸,宽30公分的小型棺材,外边涂上红颜色或糊红纸,放在大棺材顶上。出殡时,随着死者的遗体一块下葬入土。

三、童丧

婴儿一生下来就夭亡,通常不埋葬,用谷草或炕席卷住尸体扔到野外或乱葬岗。有的人给死婴脸上抹上黑灰,作为将来托生为人的印记。据说灰抹在脸上,将来长在腚上。稍大一点的幼儿夭亡,一般也是用谷草或炕席裹住尸体,找个地方埋掉,不留坟头。儿童夭折可留坟头,但不能进入祖坟,一般埋葬在地边或乱葬岗。

童丧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5—9岁的幼童,在上半月夭折的,要葬在村宅西南方,下半月夭折的,要葬在村东南方向。葬时可用一木匣盛殓,尸体上要放一根桑枝和一块生铁,镇住幼童的灵魂,不让它回到家中。二是10—15岁的儿童死后,也只能用木匣子盛殓,一般在地头埋葬,坟堆做椭圆形。三是15—20岁的青少年死后,凡是没结婚的,也算童丧,一般都用棺材盛殓,葬在地头或者在祖坟后的指定地点堆一个小坟头,俗称“小丧”。童葬不举行任何仪式,葬后也不专门祭祀。

四、迁坟

迁坟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下面的几种:因后人觉得长辈埋葬的地方风水不好,需要找一块好的风水宝地;夫妻双方因不同的原因埋葬在两地,后代为了将他(她)们的遗骨埋葬在一起,其中的一方必须迁移;因出门在外,死时没条件将灵柩运回家乡安葬,暂时寄埋在外地,后来,家中的后代将遗骨运回家,重新安葬。

迁坟的具体做法是:重买或订做一口略小一些的新棺材(长一米半,宽40—60公分),外用黑漆或红漆刷好,棺材内两边挂上绸子布(不掛也可),当做墙围,棺材里边底部铺上褥子;开坟前,要由死者的子女先在坟前烧香、烧纸、奠酒(茶)、叩头、作揖,太阳出山之前开坟取骨(富有的人家,在迁坟的头一天,便在原坟的顶上支起棚子,遮住光亮,第二天日出之前再开坟取骨)。取骨时要用大红筷子一双,将死者的遗骨,一块块仔细地夹进新做的棺材里,按顺序摆好,然后在遗骨顶上盖上红布,合起棺盖,用专用铁钉钉好(有钱人家还可请道士、和尚超度亡灵,请乐队奏哀乐),然后,有专人将棺

THE END
1.生辰八字被祭祀了怎么办在寺庙里祈福写的生辰八字带回家怎么处理? 只需要念上三声以上的佛号,就可以烧掉或处理掉的。这些只是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诚心诚意才是最关键的,所谓“心诚则灵”就是这个意思。佛教的八大流派之一律宗的传人、弘一法师的徒孙界诠法师有这么一个类似的公案:一居士穿海青服上殿做早课(海青服是居https://www.shunyuantang-cn.com/view/2074551.html
2.八字命理与法事:生病做法事一般多久见效?运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字命理是一种预测人生命运的方法,而法事则是道教中的一种祈福消灾的仪式。当一个人生病时,做法事是否能够起到治疗作用呢?本文将从八字命理的角度,探讨生病做法事一般多久见效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八字命理。八字命理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四个时间要素,分别对应天干地支,组合https://www.fengshuiedu.cn/yunshi/480114.html
3.八字算命的原理是什么知乎免费算命免费算命姓名姻缘配对八字算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预测方法,它通过分析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个要素,来推断其命运和性格特点。八字算命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八字算命并不是科学。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是它并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和证明。我们不能把八字算命等同于科学。 http://www.zgxwzx.com.cn/mfsm/38394.html
4.八字推算运程的几种方法四大墓库运结合交脱大运断人的灾难特别准,六亲往住死在这步运里.八字本来多的东西再出现,又为枭,伤,杀等凶神,八字又和运多刑冲破害,这步运就不好,若刚好又是四大墓库运的话,可直接断有灾.找到这步运后,多注意交运和脱运的流年,多有灾难,大运还要主意分上下五年,男怕交,女怕脱,墓库运,上运年注意多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12/12/28566916_703120456.shtml
5.排盘算命,八字算命免费八字排盘即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性别等资料推算出来的一套为预测者做为参考的数据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一个人的 事业、婚姻、健康、子女、财运等运势等运势。下面“灵棋排盘”的大师为大家详细解读八字排盘字排盘。 八字排盘算命是一种根据八字用天地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依照查四柱间之五http://www.chinavmf.com/article/show_article.php?id=120
6.www.nbxinxi.com/xxxr54200616.shtml免费算命免费 生辰八字2023 三上悠亚sss 蜜乳黄色网站 18岁女生男孩操在一起网站 嗯啊~好长顶死了操死我了大鸡吧好大调教肏死你骚穴给你操烂嗯啊啊啊~好大好 xx在线 大鸡吧插女生下体高潮视频 平行性爱二宫光 可以看到女生裸体自慰的软件 亚洲男男Gay吸茎国产 无码电刺激 《小青楼福利导航》_202http://www.nbxinxi.com/xxxr54200616.shtml
7.奇门运筹与化解(转:玄空子编辑整理)按语:本资料并非是我自己创的,而是我搜集整理了网上各家的资料综合而成,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只可参考,至于奇门的化解大法,因本人太忙,没有细致地编写出来,以后有机会,会传给有志于奇门学习的易友。 第一章 奇门运筹原理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038616.html
8.生辰八字免费算命命理学说传统文化生辰八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命理学说,它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即“四柱”)来推算人的命运。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生辰八字算命并没有科学依据,它属于迷信行为,不应该被当作决策的依据。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推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如果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可以作为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DUF26D0556ARJL.html
9.民间传搞孕妇转运无根据,请招财符帮你转运开运(孕妇转运贴吧1、招财符放在家庭中的摆放位置可以放在主人的枕头下面,或者是放在随身携带的钱包之中,不过要注意的是,求财符不能转借他人,因为求财符是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求来的,另外,关于求财符,尤其要注意的是,求财符千万不要被污水沾染,否则求财符会适得其反。 2、可以把招财符放入钱包或者家中枕头下,因为是根据请开运神家招财https://www.shenjunfengshui.com/bucaiku/54fcaf56.html
10.官方官方https://330476.com/tag/%E5%AE%98%E6%96%B9
11.招财秘诀用红纸包起来(烧红纸可以转运吗)用新的毛笔在红色的纸片上,连续五天写上〔佛光招财〕四个字,之后将这五张纸放在供奉祖先的案桌上,五天之后再把这五张纸拿到离自己住家最近的十字路口烧掉,同时念自己的名字和地址,不出半个月,就可以得到一笔意外之财唷!硬币改运法。 生辰八字查询的妙招谁有?有很灵的转运小方法么? http://vip.yupai.org/zt/6t0940/
12.即将失传的民间禁忌和一些阴阳常识1、用一张盖过邮戳的邮票,在患者床下烧掉,叫其人名字,然后说回来了。就好了。 2、晚上宝宝惊吓夜啼,妈妈们可以抱着宝宝,拿宝宝衣服盖孩子身上,拍着床帮念叨,床帮床帮神,俺的小孩丢了魂,您给俺找您给俺寻,找来交给他母亲,XX回来了,叫小孩名字。就好了。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9329667_585382482.html
13.平安符可以放在枕头底下吗阳宅风水另外,将护身符放在随身包包里或挂在床头,不会影响其效果。总之,将损坏后的护身符放在枕头下面是最合适的位置,可以保护其不受损坏,同时也可以方便地继续佩戴在身上。风水算命8.jpg 护身符放手机壳里行吗 1、护身符形态多样,例如十字架等,介质包括纸质、金属、木制等多种类别。不同种类的护身符里边装的东西也不尽http://www.suanming66.com/showtopic-6888.aspx
14.迷人的婚俗(刘仁前)早先,兴化一带,择定吉日大略有三种办法,一种是备好香烛纸钱之类,到庙堂里求签问卦,以求得“上上”签为佳;再一种是备了红纸包儿,请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五行来推算日子;第三种是备桌酒菜,请附近颇有名望的私塾先生翻看老皇历,查出“宜忌”事项,选个好日子。不论哪种法子选定的日子,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日子http://www.zgzjzzs.com/2018/jishiban/di7qi/20180706/18877.html
15.www.chaobiaomao.com/mmmj31274021/271860.htm中国的女人HDX 老师你别摸了 我快尿出来了 女人自己扒荫道口图片 真人色色网站入囗 医生好会C梁衍 M字腿绑椅子玉势笔撑夹住双小说 被扯胸罩还让我做上面自己动 少妇日屄屄真视频 国产捆绑丨VK 刚装的马桶胶怎么干的快一点 曼娜艳荡性史K8 张律渝6分25秒喷水视频 鸡巴插入视频 四川老熟女http://www.chaobiaomao.com/mmmj31274021/271860.htm
16.天界来的八字神仙转世的人怎么样在天界下来的人的八字中,天干往往会出现“甲”或“乙”这两个字。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甲”和“乙”被视为“天干之首”,象征着天之元气和天地之始。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八字中出现了“甲”或“乙”,那么就说明他有着非常强大的天赋和潜力。https://www.qiyuange.com/bazi/100019.html
17.ting.echo91.cn/mmmj/741867.shtml欧美老熟妇乱伦菊花 0天前 r星免费版视频软件怎么下载 好几个日本女孩让一个日本男孩把坤坤伸进他们的坤坤里 在一起操操 在西瓜房子 7天前 欧美BWBBWWBBWWBBW40 巴巴克男裸交大屌 3天前 西西小美女逼逼芯 女人耸耸的逼毛用大公鸡操出高潮了 8天前 黄色羞羞视频一区二区 www少妇网 2天前 操白丝袜https://ting.echo91.cn/mmmj/741867.shtml
18.自己转运最灵的99种方法要想在职场上求领导青睐,提升官运,可以在无名指上佩戴白金戒指(男左女右),然后在戒指环上用细红线圈三圈,连续戴七天。七天后开始转官运,一般三个月左右可以官运恒通,达到满意效果。 15、出门平安方法 当要出远门或探病时,为了祈求平安,可以带艾草在身上或者玻瑰花刺,将玻瑰花梗剪成七段放在红包袋里,如此在出https://www.jianshu.com/p/b78069822dd9
19.福建结婚风俗婚礼精选福建各地结婚风俗——壹、福州订婚仪式:“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https://lovewith.me/baike/article/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