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瑜论新知,命理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柱八字」。我认为「四柱八字」并非是玄学,四柱就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的四组天干和地支,一个天干搭配一个地支就是一柱,出生那一年的干支就是年柱,出生那一天的干支就是日柱,年月日时也就出现了四柱。总之「四柱八字」是一门干支学,是通过干支之间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作用,来描述一个人一生历程的学问。
想要学习命理学,就一定要知道「命理学」的脉络和分类。初步认识一下「命理学」,命理学在民间叫做算命,我们研习者认为是一门学科,命理学有最基本的二十二个符号,也就是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还有它们相互搭配组合而成的六十甲子,因此我觉得这是一门干支符号意象学,是一门存在了1800多年的古老学科。
夏商时期的文献记录不足,到清末民国初期,甲骨文的研究可深入到殷商,而甲文主要记录占卜之语,但是文献部分资料依旧不足。春秋晚期,孔子也指出上古的事,神话传说茫昧无知。回归到小分支「命理学」之中,以宋代为分割线的两大历史时期,北宋之前称为古法时期,北宋徐子平之后称为今法时期。
何重建先生在《胎命》一书的自序中讲:1949年以后,我们身边的「命理学」处于休止的状态,1994年出版《中国古代术数全书》影响非常大,随即再次掀起了命理学的热潮,直到发展至现在,著名的“老五篇”被重点提起,并成为研习「命理学」的重要书籍。
何重建先生在《中华绝学两岸缘》中讲:“老五篇”之前的经典著作以“纳音法”为主的,保留了唐代之前以“年干”为主论命的技法。其中东晋时期郭璞的《玉照定真经》被奉为「命理学」的开山之作,隋代萧吉的《五行大义》是介绍五行之书,为易学之基础,也非常值得大家通读,然后是唐代《李虚中命书》也是《鬼谷子遗文》一书,还有唐代的《吕才禄命书》、《珞琭子三命消息赋》、《珞琭子三命指迷赋》等等。
「命理学」渐渐地由以“年干”为主转变为以“日干”为主,直到北宋时期的徐子平确定以“日干”为主,子平法进而也就取代了纳音法。纳音法是禄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师父中广为应用,应验率也是极高的,尤其在流年的判断上有十分精到之处。南宋廖中的《五行精纪》亦是关于纳音法的经典著作,明代西窗老人的《兰台秒选》也是关于纳音法的经典,其中列举了很多纳音组合与格局。
经典书籍并非只有这些,而是大量的典籍在北宋初年,清初时期被大量焚毁,又有一部分流失海外,完全失传的禄命书籍高达90%以上。「命理学」的流传和研习主要有三支,有广为应用的子平法,有资料不多的纳音法,还有就是民间秘传,这三个部分组成完整的「命理学」。
近代的命理学大家梁湘润老师,穷其一生都在这三个领域中耕耘,民间秘法只能依靠缘分搜集,然而民间秘法又有非常重要之作用,首先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诀法,最重要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实战和经验,这一部分有的是因为没有记录而失传,有的是因为要秘传而无法广为流传,在子平法与民间秘法的结合上,我认为梁湘润老师是做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