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迷恋“算命”?研究说:合理且有效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这届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依靠玄学度日了。无论是去医院看病,还是考研考公,或是恋爱结婚,做任何重大决定之前,不搞搞玄学都很难安心。

这届年轻人belike:

cr.源自网络

如果你去社交场合时,手上佩戴了一串这样的珠子,哪怕你完全不擅长社交,也能轻松和他人开启话题,畅聊玄学一整天。

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10%,其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烧香拜佛早已不是只属于中老年人的爱好了。

我哭笑不得,问ta们怎么“堂堂”学心理学的,开始搞起了封建迷信那一套,这也太不科学了吧。Ta们七嘴八舌地说不会呀,其实玄学的涵义比我们想的要更丰富,不信你去查查。

于是我将信将疑地去查了文献,才发现确实是我对算命这件事的理解肤浅了。算命其实和科学思想并不矛盾,而且它对我们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迷信能帮助我们缓解焦虑

有时迷信可以起到舒缓作用,减轻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焦虑,让人们有一种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Sandoiu,2019)。这也可能是迷信能流传这么久的原因——人们把它们代代相传。

因此,迷信演化成了“一种可以控制外部环境的积极的虚假信念”,从而减少焦虑。这也是为什么迷信“在缺乏信心、不安全、恐惧和威胁的情况下盛行”。

通过减轻焦虑,

迷信可能客观上提高表现

StuartVyse解释道:“有证据表明,积极的、能带来好运的迷信能带来心理上的好处,从而提高表现水平(Sandoiu,2019)。”

事实上,一项关于“高尔夫球、运动敏捷性、记忆力和字谜游戏”的研究发现(Damischetal.,2010),做出手势,比如保持手指交叉,或者说一些话,比如“祝你好运”,都能提高参与者的表现。

这是因为,无论是手势还是祝福的话语,都增强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任务的自信心,从而提高ta们的表现。迷信帮助ta们做出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Foxman说,这类似于一种积极的安慰剂效应——如果你认为某样东西对你有帮助,它可能就会起作用,因为信仰有着巨大的力量(Albert,2004)。如果结果纯粹是运气的问题,信念没有任何影响,然而,当你的表现是结果如何的关键因素时,迷信的想法可能会给你带来额外的推动。

便宜的迷信比昂贵的代价

要来得好

在美国曾经发生过一件「连锁信」事件,一名记者收到了一封信,信里要求他把这封信的内容发给五个人,不这么做的话就会给他带来厄运。虽然他将信将疑但也照做了。惊人的是,这么做的人不只他一个,很多记者也做出了同样的行为。

Vyse指出,这看似荒谬但却是合理的。Vyse说:“一旦你知道了迷信的存在,人们就不想冒险不去使用它。”因为与潜在的消极结果(比如不遵循就可能破财、不能上岸等等)相比,遵守迷信的成本非常低,比如上一炷香、求个签等等(Sandoiu,2019)。

但这么做了却可能帮你规避潜在的巨大风险,或者帮你求获渴求已久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迷信一点,是更理性的决策(Abbott&Sherratt,2011)。

在哲学上也有一个经典的论证,「帕斯卡尔的赌注」(Pascal'sWager)。迷信这回事,也遵循着帕斯卡尔的论证方式:理性的个人应该相信迷信的存在。因为如果迷信,而迷信不奏效,人蒙受的损失不大;而如果不迷信,但迷信奏效,人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迷信能帮助我们

应对不确定性,

带来更多的控制感

想要更多的控制感或确定性是大多数迷信背后的驱动力。我们倾向于寻找某种规则,或者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的解释。Vyse认为,“有时候,创造一个虚假的确定性总比完全没有确定性好(Albert,2004)。”

(对生活有控制感对于我们很重要,公众号主页回复“掌控”,养成掌控生活的习惯。)

“人们相信迷信是为了恢复对世界的预测和控制,”心理学副教授DonSaucier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会让人不舒服,而迷信行为可以让人们对未来感觉好一点。”

“迷信思想可能会产生真正的心理影响,”Vyse说。例如,如果你以前穿着某一件衬衫时表现出色,意味着穿它有助于缓解焦虑和促进积极的情绪,那么再穿这件衬衫可能是明智的。

但是迷信也有可能导致

过度自信

研究发现,迷信有时候会让人变得过度自信,对自己的判断的信心远远大于了自己的实际表现。

DePaola等人(2014)在考试期间将意大利学生随机分配到编号座位上。结果显示,被分配到一个幸运数字的参与者,比那些被分配到一个坏数字的参与者更容易高估ta们在考试中的表现。

这是因为,这些迷信很大程度提升了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了人们对自己表现能力的信心,然而这种信心有时会愈演愈烈,变成一种过度自信。

有一些人会更容易相信迷信

Keinan(2002)在一项研究中发现,高压力会增加迷信行为,尤其是对难以忍受不确定性的人来说,ta们比控制需求低的群体有更多的迷信行为。对于ta们来说,找到一个答案,获得一种“闭合感”(closure)极其重要,即便是诉诸并不那么可靠的玄学。

我们的控制点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自身,也可能是影响我们是否迷信的一个因素。如果你的控制点来自自身,你会相信你能掌控一切,你是自己命运的主人。相反,如果你的控制点来自外界,则会认为生活不受自己控制。因此拥有外部控制点的人更有可能迷信,ta们大多是宿命论的追随者,有更低的自我效能感、更多的悲观主义倾向(Kuo,2009)。

这一类人也更有可能去从事迷信活动,因为这可以帮助ta们处理生活的感知不可控性(Irwin,1994),并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权力感」(Albert,2004)。

另外,如果你的神经质水平更高,更容易感到焦虑,也会更容易从事迷信。Wiseman和Watt(2004)划分了两种迷信——积极迷信和消极迷信,前者是指做一些类似烧香拜佛等的仪式来“讨个吉利”“祈求好运”,而后者是指认为某些征兆、数字等是晦气的、会带来厄运。他们发现高神经质水平的人比低神经质水平的人更强烈地支持这两种迷信。

相信迷信这件事与高智商、

高受教育水平并不矛盾

一些人认为只有智商低的人才会迷信,但其实智力与我们是否迷信没有多大关系。心理学家Vyse说,在聪明人云集的哈佛大学校园里,学生们也经常摩擦约翰·哈佛雕像的脚,以求好运(Albert,2004)。迷信也是校园、社区或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促使人们团结起来。

受过更多教育的人,也无法放弃这些迷信思维,反而更被吸引。尽管教育导致了更多的怀疑主义,但更多的教育往往会打开更多的社会机会,从而带来更高程度的不确定性(Chiu,2006;Giddens,1991),促使人们去接触玄学和术数。所以,受教育者也更容易投身于迷信行为。

|那么,学习科学是否就意味着不会迷信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认知多相症(cognitivepolyphasia)的缘故,即人可以同时具有两套不同类型的思维来思考和看待问题。当我们在搞玄学时,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理性,我们只是在使用直觉驱动的思维方式罢了(Shein,2014)。

最后我们想说,算命虽然是一种有效的精神慰藉,但它也仅仅是一种慰藉。我们不要试图通过算命去解决问题,因为这会让算命承担了超出它所能承担的范畴。

当你真的感到生活不幸福或是对现实不满时,你可能需要算命,但你需要的一定比算命更多。比如额外的努力、改变当下的决心和毅力等等。

不过我们也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是把算命当成一种精神慰藉,我们无需去批判ta。一切事物,只要能对人们的生命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大家感受更好,它的存在都是合理和值得的。

References:

Abbott,K.R.,&Sherratt,T.N.(2011).Theevolutionofsuperstitionthroughoptimaluseofincompleteinformation.AnimalBehaviour,82(1),85-92.

Albert,S.(2004).ThePsychologyofSuperstition.

Chiu,H-Y.(2006).Religion,Occultism,andSocialChangeinTaiwan.Taipei,Taiwan:LaureateBook.

Damisch,L.,Stoberock,B.,&Mussweiler,T.(2010).Keepyourfingerscrossed!Howsuperstitionimprovesperformance.PsychologicalScience,21(7),1014-1020.

DePaola,M.,Gioia,F.,&Scoppa,V.(2014).Overconfidence,omensandgenderheterogeneity:Resultsfromafieldexperiment.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45,237–252.

Giddens,A.(1991).ModernityandSelf-Identity:SelfandSocietyintheLateModernAge.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

Hamerman,E.J.&Morewedge,C.K.(2015).Relianceonluck:Identifyingwhichachievementgoalselicitsuperstitiousbehavior.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41(3),323–335.

Irwin,H.J.(1994).Paranormalbeliefandpronenesstodissociation.PsychologicalReports,75(3),1344-1346.

Keinan,G.(2002).Theeffectsofstressanddesireforcontrolonsuperstitiousbehavior.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8,102-108.

Kuo,C.(2009).AstudyoftheconsumptionofChineseonlinefortunetellingservices.ChineseJournalofCommunication,2(3),288-306.

Li,H.(2021).Confidencecharms:HowsuperstitioninfluencesoverconfidencebiasinHanandtheQiangethnicminorityChinese.TheJournalofPsychology,155(5),473-488.

Mandal,F.B.(2018).Superstitions:aculturallytransmittedhumanbehavior.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andBehavioralSciences,8(4),65-69.

Padgett,V.R.,&Jorgenson,D.O.(1982).Superstitionandeconomicthreat:Germany,1918-1940.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8(4),736-741.

Sandoiu,A.(2019).Howdosuperstitionsaffectourpsychologyandwell-beingMedicalNewsToday.

Shein,P.P.,Li,Y.Y.,&Huang,T.C.(2014).Relationshipbetweenscientificknowledgeandfortune-telling.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23(7),780-796.

Wiseman,R.,&Watt,C.(2004).Measuringsuperstitiousbelief:Whyluckycharmsmatter.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37(8),1533-1541.

THE END
1.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算命正待算命算命,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热爱。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人对算命抱有浓厚的兴趣。算命这个行业却常常被贴上迷信的标签,被人们所嗤之以鼻。事实上,算命并不仅仅是迷信的象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功能。 https://www.xingzuoi.com/64857.html
2.婚姻算命大师科学哲学传统文化八字算命是一种传统文化,它基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通过分析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即所谓的“八字”)来预测其命运和性格。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八字算命并没有科学依据,它属于迷信行为,不应该被当作决策的依据。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倾向于通过科学、理性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规划人生。如果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E0U7ER0556AVWB.html
3.八字命理知识精要:是迷信还是科学宿命论:八字命理学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不能改变。这一观点与现代科学中强调人的主观主动性相矛盾。 鬼说:八字命理中常提到神煞、吉凶等概念,这些概念缺乏科学依据。 骗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八字命理进行骗术活动,如算命、改运等。 结论 八字命理知识不仅包含科学成分,还包含迷信成分。科学成分主要体现在五行理论、阴阳http://www.juicychina.net/view/103939
4.算命是科学还是迷信有区别吗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算命还是迷信,都不是科学。科学是一种有理有据,可追溯可论证的学术和现象,不是无端出现和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的,也不是粗略的手段可以实现的。因此,我们第一个问题就得出了结论:不管是算命还是迷信,都不是科学。 https://www.lpou.online/jingyan/152.html
5.科学与迷信迷信,算命,行为主义我想,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突飞猛进,再借助什么蚂蚁老鼠大象恐龙算法,老祖宗有关命理运程的种种论断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科学论证。按如今科学昌明的发展速度,总有一天,黄山脚下,会赫然出现摆着博士学位证书的算命先生,到那时,那些跳大绳,看运程,算风水的都会语重心长地对刚入门的新手说:干我们这一行的,没有一点科学https://blog.csdn.net/alexgao/article/details/748465
6.邵伟华四柱预测学入门迷信和科学都是一种信仰。对迷信通常的定义是缺乏理性实质的信仰、准信仰或习俗。因而它首先是一种信仰,其次是缺乏理性实质的。然而,现代语汇中迷信截然对立的科学,正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这便是对公理的信仰。 亚里斯多德认为,公理是不可论证的第一原理,一切论证性科学都必须从这一原理开始;每门具体科学都有自己https://www.meipian.cn/507wphet
7.迷信危害范文14篇(全文)同样是迷信思想,但是经过网络的包装,再加上诸如星座、占卜等形式的“革新”,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高科技。目前,这样的“高科技迷信”,正在互联网上大肆泛滥,给热衷上网的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对占卜和算命的态度问题上,不少青少年学生认为,占卜和算命是“超自然现象、有科学道理”,是一种“精神寄托”。网络迷信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ell1688.html
8.2023年癸卯兔年哪几个生肖犯太岁?犯太岁是真的还是迷信?犯太岁是真的还是迷信?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犯太岁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因为这种说法是民间流传的,并没有科学研究,来证明此说法的真实性。不过这种说法,即使是没有科学的论证,但是也被人们信奉了很多年。现在为止,很多老人都会告诉家里的子女和晚辈,犯太岁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一年中要谨言慎行保平安。 https://www.k366.com/shux/zonghe/163491.htm
9.宗教与迷信的区别?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看风爱迷信一般是指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以巫术所进行的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看风水https://iask.sina.com.cn/b/11955526.html
10.中医:科学还是玄学?医学小木虫论坛进行了科学与文化的双重批判,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主要剖析了中医的学科方法论,论证了中医不是科学而是“https://muchong.com/t-184554-1-authorid-149402
11.关于不得出版宣扬愚昧迷信和伪科学内容出版物的通知六、各地、各出版单位要按照以上要求和规定,并结合新闻出版署《关于不得出版宣扬愚昧迷信和图书的通知》的要求,对有关气功、练功类的出版物和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宣扬愚昧迷信、伪科学内容的出版物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 (信息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https://zzq.lawtime.cn/zzlawxglaw/2011080364083.html
12.风水是否有科学依据呢?说起风水,很多人觉得肯定是迷信,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地运用风水。也有很多人说算命、占卜等等的预测是迷信,事实上日常中大家都离不开预测。例如天气现报、地震预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等都属于预测的范畴。不管什么预测都不是百分百准确,所谓的科学发展到今天,也不见天气预报就百分百准确解,地震这些就更https://weibo.com/p/2313474473688509513841/wenda_home
13.让科学理性的光芒照亮我们光明日报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崇尚科学,就要破除迷信。首都一些专家学者最近纷纷发表言论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反对迷信愚昧,让科学理性的光芒照亮我们、照亮人生。 掌握真正的科学知识,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武器 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强调,科学和迷信、愚昧与文明的斗争,一直贯穿于人类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https://www.gmw.cn/01gmrb/1999-07/19/GB/GM^18122^-1^GM2-1912.HTM
14.迷信的人靠占卜或算命来决定是否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其背后的不合理某女患者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后在两家医院输全血 8 次,最后 2 次输血都曾发生畏寒 发热,体温高达 40℃ , 血压正常。停止输血并经适当治疗,症状很快缓解。 此次因查出子 宫肌瘤入院作子宫切除术。若术中需要输血应少白细胞的红细胞。https://www.shuashuati.com/ti/091c29c98d3b4cffb09af17e9bab7f7a.html?fm=bd3712ded6603a842c728fd8ea96c43b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