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并不完全能阻止迷信的滋生蔓延,迷信从没有也不可能自行消亡。中国科协最新公布的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的抽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4个人中就有1人相信算命,破除迷信要常抓不懈。
4个人中就有1人相信算命
9月19日,中国科协在京公布了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的抽样调查”报告,前两次调查分别在1996年和1998年实施。中国科协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命运预测的看法、对气功的看法、对特异功能的看法和对神秘现象及未解之谜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与1998年的第二次调查数据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相信算命的公众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但仍然占总数的1/4强;与其他命运预测方式相比较,公众对看风水的认同感大得多,相信看风水的人数多于算命的人数;练习气功的公众数量呈下降趋势,但多数公众对气功的真伪认识不清;公众对特异功能兴趣呈下降趋势,但特异功能表演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黄历对公众行为的影响根深蒂固;对数字迷信的公众有明显增长;进香求神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等。
此次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理论样本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调查对象为18—69岁成年人。调查数据采集工作于2002年7月至2002年12月在全国抽样的100个县(区)同时进行。在实施调查的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深入湖南、云南、山东等省的一些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信和参与迷信活动的人数都有所降低,迷信和伪科学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在下降。”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说,“但是,迷信活动产生影响和公众产生轻信盲从的空间依旧存在。”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在许多关于公众对命运预测、超自然力和神秘现象认知能力的问项中,不仅选择相信这类现象的公众比例居高不下,而且有相当高的比例选择“不知道”或“不清楚”。
课题组负责人特别提醒:随着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公众已经不再相信“画符、念咒、烧纸、谋方等方法能够驱鬼避邪、治疗疾病”,但是,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请笔仙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却招徕了许多笃信者。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长达数千年,迷信活动滋生蔓延的土壤丰厚,迷信思想根深蒂固,整个社会一定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不能放松对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的警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前后三次调查结果的对比研究,结合实地考察中掌握的情况,报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缺乏科学精神
“缺乏科学精神是公众容易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课题组专家解释说,“公众对迷信活动存在盲从、从众心理,缺乏怀疑、批判精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公众缺乏科学精神,缺乏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对迷信思想和活动缺乏警惕性和判断力”。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科学技术知识也日益得到普及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相信迷信?“不少人在对科学知识的汲取上有一定的功利性”,课题组专家在分析原因时认为,“相对来说,公众对于学习和掌握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科学知识、实用技术有一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不太注意学习和掌握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公众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困惑也为迷信活动提供了活动空间。”课题组专家介绍说,由于社会变革激烈,对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理想信仰和道德伦理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改变了很多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造成了一些人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平衡失调,特别是在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和存在各种利益损失的人群中存在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
破除迷信要综合治理,常抓不懈
科学与迷信的斗争由来已久,科学与迷信从来是你进我退、此消彼长。如何才能打赢“破除迷信”这场人民战争?当前最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在加大科普工作力度的同时,特别是要加强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宣传和普及,并努力使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要求。”在这份报告里,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精神被提到重要位置,其中特别提出要注意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无神论教育。
课题组负责人指出:“破除愚昧迷信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历史过程,只有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
编后:科学与迷信的斗争由来已久,双方你进我退,此消彼长。中国科协最新公布的这个调查报告为我们科学认识迷信问题提供了参考。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长达数千年,迷信活动滋生蔓延的土壤丰厚,迷信思想根深蒂固,整个社会一定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不能放松对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的警惕。”“破除愚昧迷信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历史过程,只有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