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算你的姻缘,挣我的钱,谁催生了算命产业化?
记者:王井怀、梁姊
算命3.0版,赚钱更快
记者采访多名星座、塔罗牌等新型占卜的业内“大师”、高校专家了解到,算命占卜经历了“街头算命—网络算命—企业化算命”的发展变化。
记者在一款由北京某公司开发经营的八字算命大师在线咨询平台看到,界面中包含婚恋情感、事业财运、命运详批等咨询项目。记者随机点进“婚恋情感”栏目,“大师”收费在138元至498元不等。“接单”最多的“大师”自2017年入驻以来共接到了3128单。
企查查数据显示,以“风水”“算命”“星座”等为业务的企业达到数百家。据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近20家占卜命理类产品在2014年至2019年获得融资。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获得千万元以上融资的项目有9个。
一名算命师告诉记者,资本的介入让算命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宣传与推广,更精准地投放到目标受众手机上,更快地赚钱。实质上算命的门槛并不高,有的塔罗牌师只需自学半个月,就能在朋友圈“上岗”。而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有的算命师甚至只要结合个人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个人运势”等情况,“结合顾客的生活背景,套用一些行话,不需要任何成本”。
年轻人到哪里,算命跟到哪里
移动推广数据分析平台“七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苹果应用市场关于命理学的应用程序多达227款。以星座分类中下载量排名第二的“测测星座”为例,用户群体年龄在16岁至28岁之间,最为集中的是23岁。
新型算命往往打着“文化”“科学”的幌子,迷惑了不少年轻人。一款名为“灵占算命”的平台界面显示:本平台产品均依据中华传统文化衍生而来,仅做娱乐使用。但在应用市场上该App获得4.3万个评分,App界面上写着“99%的用户认为测算准确”。
除了通过新型媒体吸引流量外,算命师们也擅长利用心理学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许多算命师通过模棱两可的描述让人对号入座,但其实这段描述适用于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