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命运能被算准?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八字中国

许多人都会通过算命来预测自己的运势和凶吉,以期防患于未然。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八字算命的由来和原理,甚至不少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仍然将八字算命当成是封建迷信的残余。

今天就为大家讲讲,我们历史悠久的命理由来和发展历史。

一、八字是什么?

就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

许多年轻人谈恋爱,背后的家长总是有人会默默拿上男女双方的八字去合婚,看两人的八字是否合适;

家里有新生命诞生,长辈也会拿着新生儿的八字去测测这个孩子一生的运势如何。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一个人的八字?测八字有什么用处?

简单来说,八字就是生辰八字(或叫做四柱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所谓四柱,即年、月、日、时四组干支;每柱一天干一地支两个字,四柱就合共八个字。

举个例子,一个1989年5月3日9点出生的人,他的八字就是“己巳庚午丁酉乙巳”。

而人们常说的八字算命,就是利用八字理论来推测人的事业、婚姻、财运、学业、健康等。

它的本质就是推演天体位置对人体生命规律影响的一门科学。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对未来可能遇到的事件作出事前的准备和参考。而不是许多人误以为的对未来之事的决定。

二、八字算命的起源:

始于古代天文学

八字算命不同于星座算命、水晶球算命等西方舶来物,它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命理学说。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八字算命与西方盛行的星座学一样,都是来自于宇宙天体。

古代中国研究“人”这一课题,将人置于浩瀚无穷的宇宙之中,对宇宙的认识直接指导了对人的认识。

早期的算命理论创始人就将对自然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对人及人类社会的研究之中,创立了早期的占星术。

八字算命就是从占星术演变而来。可惜的是,星座算命受到时下年轻人的热捧,而八字算命却被视为封建迷信。

八字算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由某个人物发明的。而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及许多优秀大家的补充完善而逐步形成的。

算命或起于先秦时期,该理论的早期奠基人都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等科学大家。

在众多奠基人中,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家、占星学家石申与战国时齐国人(一说楚国或鲁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占星家甘石的著作合集《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石申作为古代天文学的大拿,是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以他名字命名的中国人之一。

三、《易经》的后裔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狂热,李唐自诩为老子后人,道学复兴。

学术超人李淳风,不仅是唐代全国版数学教科书的主编,更是制作了高端天文仪器三辰仪的天文学家。

他建立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星占体系,著成《乙巳占》。运用其中原理与好友一代相学宗师袁天罡合著了广为流传的《推背图》。

为什么叫《推背图》这么高深?

话说这两位神级人物一起推算大唐国运,李淳风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两千多年的命运。

老袁被惊出一身冷汗,唯恐他泄露天机,忙不迭的去推他背说:“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于是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的《推背图》由此得名。

四、盛唐的集大成者

盛唐的道学兴盛,连太平公主和杨贵妃都皈依道教有着自己的道号。

唐人李虚中被称为星命学之祖,他是八字算命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广泛深入的吸收前人的成就,自成一体,将人的出生年、月、日、天干地支及五行结合到一起,来推算人一生的祸福凶吉。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科学创举,他预测人的一生运动规律的准确度很高,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在《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中称他为“百不失一二”。

当然,这位仁兄为了更好的推行自己的理论,假托先秦名人鬼谷子之名,编撰了《李虚中命书》,详细的记载解说了自己开创的八字算命。

继李虚中之后的又一位道家宗师徐子平,也是一个极为清奇的人物。传闻他在五代末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

此人精于星学,被后世尊为术士之宗。他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

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这套算命方法对社会影响尤为广泛,因此八字法也称为子平法。

在历经了前述这些奠基、发扬和兴盛后,生辰八字的命理学说开始融入我们的传统文化血脉中,传承千年后依然生生不息。

THE END
1.八字算命的原理是什么知乎免费算命免费算命姓名姻缘配对八字算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预测方法,它通过分析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个要素,来推断其命运和性格特点。八字算命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八字算命并不是科学。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是它并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和证明。我们不能把八字算命等同于科学。 http://www.zgxwzx.com.cn/mfsm/38394.html
2.每年都算命好不好?不妨听听专家怎么说每次迈入新的一年,人们总会想知道自己未来的走向和运势如何。于是,算命这一说法便开始流行起来。但是,每年都算命真的好吗?下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意见。 一、什么是算命? 算命,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预测一个人的运势、偏向性和未来走向。常见的算命形式有八字算命、风水算命、塔罗牌、星座占星等。其中,八字算命是中华https://www.kancetop.com/31477.html
3.为什么有人根据生辰八字就能算出命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字命理是一种古老的预测方法,它通过分析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个时间要素,来揭示一个人的命运走向和潜在运势。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生辰八字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了解自己的生辰八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才能和命运,而八字命理正是通过对https://www.chaodufashi.com/tag/59299.html
4.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算命正待算命算命,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热爱。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人对算命抱有浓厚的兴趣。算命这个行业却常常被贴上迷信的标签,被人们所嗤之以鼻。事实上,算命并不仅仅是迷信的象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功能。 https://www.xingzuoi.com/64857.html
5.为什么有人突然间就会算命了算命人不愿给面相好的人说问题五:为什么有些人会算命 还很准10个算命的人里面就有一个是行家 其他的都是自己捣鬼 做手脚的 或者看了看相关的资料出来忽悠人的 满意采纳并解决问题 问题六:为什么有人能算命 大多数学玄学的人,四柱带了:太极、华盖、天门等星神。他们这些人对:佛、道、风水、卜卦、等神秘文化特别感兴趣,并且特有缘。 (https://www.16757.com/ysh/ganqing/929.html
6.年轻人不要随便算命命越算越薄吗对于算命,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去算命会相对准确,所以他觉得算命是非常可靠的,有些算命不是特别有效,所以感觉不可靠。因此有人就劝告年轻人不要随便算命,会命越算越薄吗?一起来探讨下吧! 年轻人不要随便算命是为什么? 在现在科学的社会中,一般来说,我们是不要随便去算命,婴儿不过三周岁,除了取名https://www.qiyuange.com/zhanbu/85460.html
7.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是宰相,辅佐帝王之命?很多算命师不察,以为天相就是和印鉴有关,引伸为掌印就是能当大官,忽略个性特质,倒果为因,这是算命结果常令人啼笑皆非的原因。 例如,有人命坐天相,算命师如果说:"你有掌管印鉴的机会。"这还算好,虽然模糊,但不致于伤人。符合测不准原理,让被算命者自由心证,对号入座。 https://www.douban.com/note/742999079/
8.为什么有些人除了上课时间以外都没有学习,成绩却还是很好?其实中国的应试教育,基础教育,说白了根本不是培养人,大体就是和训练狗没有多大区别,扔根骨头给你,你晓得马上捡回来,你就赢了,不需要你去想为什么要捡。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运算能力,学习能力很强,创造力却不行,越到高学位,越被美国,德国,日本的学生吊打。你会四则运算是吧?人家用计算器按就行https://blog.csdn.net/GarfieldEr007/article/details/51867302
9.揭秘算命人背后真相。当今社会有一个职业与这个世界对比起来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因为它的神秘,常常让人敬而远之。很多人在空虚无助,精神崩溃,内心不平安的时候才去找他们,他们就是---算命人。为什么我不称呼他们为算命师,等我讲完了大家就知道了。 从小到大,听到身边的好多朋友经常会说:“你知道吗?我让一个算命的给我算了一挂,嗨https://www.jianshu.com/p/7a4b47f056fa
10.为什么有的人真的会算命(半卷残篇)为什么有的人真的会算命半卷残篇 97.97万人读过 46万字 连载 小说简介:网文填坑节来袭,独家番外连载爆更,大佬包场免费看。河岸边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多出了个摆摊算命的摊位。摊位左右两边各铺着条长幅。左边写着:铁口直断,一卦千金。右边写着:如若不准,概不退钱。景谌:你以为我会算命,其实是我能预测未来啦http://www.gssjjsh.com/shu/6jmuj.html
11.第一章总则因此,对雷同的作品要作具体分析,雷同不一定是抄袭,如两位摄影者先后在同一角度拍摄泰山的日出,拍摄的照片会有雷同之处,但两位摄影者对摄影作品都是独自创作的,互相之间并不存在抄袭,这样的雷同就不能说是抄袭。至于有些人将别人的作品稍加改头换面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这种雷同应算抄袭。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minshang/2002-07/15/content_297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