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型兼具金与水,为人有原则,但想得多做得少”。
记者体验:
同样一只手,5次测出5个结果
公开资料显示,“微算手相”的出品方为北京简述国学文化院与算数科技。根据天眼查提供的资料显示,“北京简术国学文化院”是2019年4月29日刚刚成立的,和“算术科技”(杭州算术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控股人为同一人。
实际上,这家算术科技已经不是第一次刷屏了,2018年底它们还推出过“面相研究院”小程序(已被封)。今年新推出的“微算面相”,在其公众号“算术”以网页形式发布。为了检验AI看相的可信度,南都记者用同一只手在同样环境下测试了5次,得到的结果全都不一样。
测试截图
营销方式:
先免费使用,后续费查看
群体传播,可以赚取佣金
总结该行业的运营模式,使用套路如下:1.首页有人工智能介绍2.传统面相/手相的介绍3.上传照片4.五官/手纹分析5.输出最终结果+免费查看前几项分析6.后续付费(包括19.8元的四个项目和价值299元/测的私人大师咨询)。根据其页面上显示,从8月4日上线以来截至8月8日每个付费项目已有超过1万人后续付费查看报告。
跟其他微商相同,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这类行业的推广渠道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私泄露风险:
转发便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
算命与AI实际上有一个很相似的特点,便是“预测”。如今AI+面相,看似就给原本玄乎神秘的算命加上了“科学”的依据。但是这一依据真的科学可信吗?
早在2017年,台湾一位名叫ClaireChingChen的大学生就与其团队联合开发出一款用于看手相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Handbot”,但最后这款应用因涉及隐私而被关停。
南都记者在“微算面相”的用户协议中发现了这样一条:用户明确同意其将文字、资讯、资料、音乐、照片、图形、视讯、信息或其它个人资料上传到互联网上,有可能被其他组织或个人复制、转载、或做其它用途的风险完全由其自己承担。
提醒:
部分公共平台将算命看成是违规行为
综合网上信息,厦门日报曾报道,厦门思明警方曾专项打击两个藏身在软件园二期的诈骗窝点,其中一个诈骗窝点冒充道士进行诈骗。算命先生自称是广州三元宫道观的“三灵道长”,实则是诈骗团伙在操作,成立名为“一夕”的网络科技公司,运用公司化运作的方式,招聘大学毕业生冒充道士诈骗。被诈骗的网友来自全国各地,涉案20多万元。
对于这类打着封建迷信旗号的诈骗,法律层面做出过相应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天津星伦律师事务所的曹志平律师表示,我国《刑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迷信活动不受国家法律保护,若将宗教当科学,从而产生宗教迷信会受到惩罚。
一般说来,对于个人的迷信活动,只要不妨碍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政府并不干涉。但是,对那些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的迷信活动,对那些装神弄鬼骗财害命、破坏生产、残害群众的人,则必须分别情况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惩办。